老板非常micro management, so annoying……
打断别人说话本身就是不好,你不要看别人如何如何。
我观察到很多人有这个问题: 在开会或多人讨论时打断别人。
原因常常不是粗鲁,不礼貌。原因是-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
想想看, 在你用中文开会说话时, 有人说你爱打断别人吗?
中文不是我们的母语,这就导致当你说话时你就听不到别人的说话,而别人说话时你又不能及时组织自已的思路,因为你要思考自己的回答(语法,措词 等等)。这种慢一拍或俩拍的情况使你着急。你一着急, 就容易抢话,打断人家的发言。
我在很长一段时间也是经常开会时cut someone short. 现在好些但在和一个人以上同时辩论或激烈争辩时,有时就不能耳听多路,适时查入而不打断别人。慢慢提高吧。
但容易被误解为自我中心。同时在别人的意见没说完之前就插话,也容易出错主意。解决的方法是开口时先数 5-10(最好用英文,用中文数的太快 )。
主贴中提到:老板“经常”警告你开会不要打断别人说活, 可能你开会时“经常”打断别人的话。
其实职场上,尤其是开会时,发言的目的是显示自己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时间长了,就给自己建立了“品牌”。说的多不如说的好。
其他的人也打断别人的话,不等于你没打断。更重要的是其他人改了,对你没什么好处。
大家都在想自己如何对答,听不到对方到底在说什么,于是讨论时鸡同鸭讲,越来越情绪化。
我读书时的导师,是业界大拿。在开后前经常等几秒。一开始很不习惯,后来发现这是一个极好的沟通方式。不仅他意见和建议都非常的高水平,同时也造成了大家等他开口说话,无形之中显得特有权威。
有效沟通有两点
1 完整听取和理解别人的意见
2 respect 别人的意见,即使是错误的意见。
打断别人的说话,这两点都做不到
这里面虽然有我们中国文化的一个弊端
中西文化的差异的因素,
但入乡随俗,理解问题所在,就能够处理好这种问题。
冲数的看法
就好像说吃饭吧唧嘴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一样。咱别啥事儿都往老祖宗头上推哈。
洛克菲勒说,说话有两个目的,
1 让人高兴
2 让人做事情
中国文化里,有谁教过我们,情绪的价值?
我们只是认为自己急躁,impatient
实际上,西方文化认为,rude
有时甚至必要, 取决于时间场合,话题内容和参与人物。
不信, 看看电视上那些激情辩论或从容的讨论。看看别人是怎么打断,接茬,转话题而又不失礼的。
不过, 如果你的老板说你有这个问题,那你可能确确实做的不好。等你达到能打断别人,而别人又觉得打断的合情合理的时侯,你就上了一层楼了。
如果是体育比赛,
不抢确实会吃亏
:)
为自己争取尊严。如果只是私下警告,接受并改正是答案。
中国人说话contextual , 并且需要对方respond right away。大多数国人把这种交流方式带进英语交流之中。英语则更analytical, 不要求对方立即respond。入乡随俗, 不管是不是区别对待,打断别人的行为既不尊重对方, 也羞辱自己。
老板非常micro management, so annoying……
打断别人说话本身就是不好,你不要看别人如何如何。
我观察到很多人有这个问题: 在开会或多人讨论时打断别人。
原因常常不是粗鲁,不礼貌。原因是-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
想想看, 在你用中文开会说话时, 有人说你爱打断别人吗?
中文不是我们的母语,这就导致当你说话时你就听不到别人的说话,而别人说话时你又不能及时组织自已的思路,因为你要思考自己的回答(语法,措词 等等)。这种慢一拍或俩拍的情况使你着急。你一着急, 就容易抢话,打断人家的发言。
我在很长一段时间也是经常开会时cut someone short. 现在好些但在和一个人以上同时辩论或激烈争辩时,有时就不能耳听多路,适时查入而不打断别人。慢慢提高吧。
但容易被误解为自我中心。同时在别人的意见没说完之前就插话,也容易出错主意。解决的方法是开口时先数 5-10(最好用英文,用中文数的太快
)。
主贴中提到:老板“经常”警告你开会不要打断别人说活, 可能你开会时“经常”打断别人的话。
其实职场上,尤其是开会时,发言的目的是显示自己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时间长了,就给自己建立了“品牌”。说的多不如说的好。
其他的人也打断别人的话,不等于你没打断。更重要的是其他人改了,对你没什么好处。
大家都在想自己如何对答,听不到对方到底在说什么,于是讨论时鸡同鸭讲,越来越情绪化。
我读书时的导师,是业界大拿。在开后前经常等几秒。一开始很不习惯,后来发现这是一个极好的沟通方式。不仅他意见和建议都非常的高水平,同时也造成了大家等他开口说话,无形之中显得特有权威。
有效沟通有两点
1 完整听取和理解别人的意见
2 respect 别人的意见,即使是错误的意见。
打断别人的说话,这两点都做不到
这里面虽然有我们中国文化的一个弊端
中西文化的差异的因素,
但入乡随俗,理解问题所在,就能够处理好这种问题。
冲数的看法
就好像说吃饭吧唧嘴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一样。咱别啥事儿都往老祖宗头上推哈。
洛克菲勒说,说话有两个目的,
1 让人高兴
2 让人做事情
中国文化里,有谁教过我们,情绪的价值?
我们只是认为自己急躁,impatient
实际上,西方文化认为,rude
有时甚至必要, 取决于时间场合,话题内容和参与人物。
不信, 看看电视上那些激情辩论或从容的讨论。看看别人是怎么打断,接茬,转话题而又不失礼的。
不过, 如果你的老板说你有这个问题,那你可能确确实做的不好。等你达到能打断别人,而别人又觉得打断的合情合理的时侯,你就上了一层楼了。
如果是体育比赛,
不抢确实会吃亏
:)
为自己争取尊严。如果只是私下警告,接受并改正是答案。
中国人说话contextual , 并且需要对方respond right away。大多数国人把这种交流方式带进英语交流之中。英语则更analytical, 不要求对方立即respond。入乡随俗, 不管是不是区别对待,打断别人的行为既不尊重对方, 也羞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