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不是我说的,是大郑兄说的.
大郑兄是我学长.大家都叫他大郑. 我入校时,他刚大四.倒也不仅是学长就大,而是他在上学前当过一年农民和一年工人,有这两年的社会经历的他比起从中学门进大学门的我们那怎么也够称的上大.当时他是系学生会主席.刚报到,还没见着他,就受到关照,据引我进寝室的老生讲,在新生到的前几天,学生会帮着系里安排新生寝室舖位,大郑核对着我的名字来到我们寝室,把写着我名字的卡片贴在一个临窗的下舖.后来在我床头床架和墙壁间他钉了块木板,做成个简易的书架.如此为之,只因为我是他老乡.
偌大个学校来自几千里之外的同一个城市的只有三人.他,我和黑子,黑子当时是大三.黑子很皮,爱踢球,总是笑嘻嘻的,没正型.几次被大郑训话,要多关照新来的小女生. 其实我都不知要如何受关照,但后来终于被黑子关照了一次.
那天,我刚出教学楼侧门,走到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下,数颗果子从树上接二连三掉到身上,果子又青又硬如核桃般大小,不识,弃之.可已走过大树,果子仍跳跃在我前后,小女生迟钝地不究所以径直而去.几天后见着黑子,"我请你吃核桃,你咋不理不睬?""是吗?哪天啊?""那天,那天我在树上不敢出声,让他们抓住很麻烦,可你无动于衷,急的我真恨不得砸几个到你头上." 呵,从那天起,我知道了核桃浅褐色的硬壳外,还曾有层青衣.
我们咽的不是月饼,我们咽的是乡愁.大郑兄说这话那天是我离家的第一个中秋之夜.
没有离开过家就不知道什么是想家,什么是乡愁. 刚入学那些日子,小女生们想家会想的哭,一个月过去了安顿好熟悉了,中秋又至-----一个特别令人想家的节日。寝室里女孩们大谈月饼.什么豆沙,枣泥,五仁,什么叔叔会刻做月饼的模子,什么妈妈做的酥皮无人能比;什么小时候吃的月饼硬的能留下一排牙印;什么吃过最奇观的月饼里头有咸肉;什么打月饼的童谣是我这样的不是你那样的......原来,月饼如此丰富多彩,如此美丽深情,如此楚楚动人,又如此魂牵梦绕......以前在家,竟是浑然不觉!
那个中秋正好是周末,月亮还没升起,大郑来了.一起的还有黑子."走,去我那儿过节."多年后,寝室姐妹们相聚,旧事一一道来,提到那一幕,"那样一个大帅哥,嗨,我们岂只是艳慕,简直是嫉妒啊!"我想,当时我也是浑然不觉,反而因"过节"这个字眼弄的挺黯然,可等进他寝室门,坐定,开场白,拿起月饼,一口还没咽下,他突然来了句;"我们咽的不是月饼,我们咽的是乡愁." 我们仨同时笑起来.他俩笑的大声爽朗,我不知他俩是为何而笑?我是觉得大郑一惯的正经,一惯的方正,突然说出这样一句含情脉脉的话,与他的神情有种对比强烈的滑稽.笑声把想家的忧伤一冲而去,我们吃完月饼,又剥花生削鸭梨,我们聊着遥远的故乡和遥远的童年,让我惊异的是,我和大郑兄出生于那个城市同一家医院;而黑子儿时玩水的曾差点被冲走的那条大渠,也冲走过我的一只凉鞋;大郑公布他的发现,我们仨的语言中的共性就是以叠字取代副词,比如,很甜,会说甜甜的;非常亮,会说亮亮的;他对故乡的诠释当时特震撼:故乡是什么?这样说吧,一个战士,要不战死沙场,要不回到故乡......快乐是极富感染力的,本来忧伤也是.只是快乐多了会挤走忧伤.这一切其实取决你自己.
一年后,大郑兄毕业,分配去了某部委.我没给他送行,反是他先送我上了暑假回家的火车.就象寒假送我走又接我回一样,"路上小心点."他最后的话让我突然哽咽语塞,点点滴滴的他的好竟使我无法给他说谢谢. 其实一年来他的如长兄般的照顾怎能以谢字了结?
次年的中秋,我们寝室七个女孩一起过的,嘻嘻哈哈吃月饼时,一句话突然从我口中冒出,“我们咽的不是月饼,我们咽的是乡愁.”顿时一片沉寂,似乎有片阴云在潮湿地浮动,我赶紧加一句,“这话不是我说的,是大郑说的.”女孩们面面相觑,突然大笑起来,笑的不可抑止,笑的泪花乱溅,“他,他怎么会说,怎么能说.....这么诗意的话?.......”
三十年了,没再见过他.黑子倒是在某年突然冒出来一次,"辗转地来,就是想知道个答案,你俩怎么就散了?"什么,什么叫散了?不曾合,何言散?他说,母校里他怕的就是大郑,但就是不知何故?他说,当年所有人都认为你俩是太对的一对,他对你那样好了....但让他不甘心的就是最后怎么就没下文了?......世界上许多事就是这样,别人先替你安排好了.自己还在云山雾海里.我乐的不行,甚至遗憾我们当年为什么没如众人所想的那般,若是,今天的回忆就更色彩斑斓情意绵绵了.他最后搬出据说是黑格尔理论,说吧,你们到底算哪一条? 小心翼翼细细对照,一共三条,可没一条挨边啊!他的黑格尔理论是----- 折磨别人是虐人;折磨自己是自恋;折磨别人又折磨自己,就是爱情了.
时光一点点远去.故乡,故人也一点点远去.只是,冷不丁,一个场景,一句话语让你和往日很温暖的不期而遇,不禁莞尔.比如,在三十年后的异国中秋,这句----我们咽的不是月饼,我们咽的是乡愁.
你下面的帖很有感召力。:))
真是温暖而令人怀念啊!不能说谢谢但也不能忘记。不能忘记但也没有结果。但愿大家都没有遗憾!
今年孩子们都不在家,做月饼的欲望都没了,你做了吗?
是78级的,最后在部里官至哪一级?
你是81级的美女,黑子是79级的都没敢对你动心思。
不好意思,今天一直在忙,現在才來,不過很喜歡你的故事
其他人员极少。
77级面向社会为主,特别是面向知青;
78级对老三届给予最后的机会;
79级限龄25岁;
80级开始回归正常。
1978年是最后一年下乡,1980全国知青大返城,所有知青全部回城。
所以大郑不会晚于80级。
这话不是我说的,是大郑兄说的.
大郑兄是我学长.大家都叫他大郑. 我入校时,他刚大四.倒也不仅是学长就大,而是他在上学前当过一年农民和一年工人,有这两年的社会经历的他比起从中学门进大学门的我们那怎么也够称的上大.当时他是系学生会主席.刚报到,还没见着他,就受到关照,据引我进寝室的老生讲,在新生到的前几天,学生会帮着系里安排新生寝室舖位,大郑核对着我的名字来到我们寝室,把写着我名字的卡片贴在一个临窗的下舖.后来在我床头床架和墙壁间他钉了块木板,做成个简易的书架.如此为之,只因为我是他老乡.
偌大个学校来自几千里之外的同一个城市的只有三人.他,我和黑子,黑子当时是大三.黑子很皮,爱踢球,总是笑嘻嘻的,没正型.几次被大郑训话,要多关照新来的小女生. 其实我都不知要如何受关照,但后来终于被黑子关照了一次.
那天,我刚出教学楼侧门,走到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下,数颗果子从树上接二连三掉到身上,果子又青又硬如核桃般大小,不识,弃之.可已走过大树,果子仍跳跃在我前后,小女生迟钝地不究所以径直而去.几天后见着黑子,"我请你吃核桃,你咋不理不睬?""是吗?哪天啊?""那天,那天我在树上不敢出声,让他们抓住很麻烦,可你无动于衷,急的我真恨不得砸几个到你头上." 呵,从那天起,我知道了核桃浅褐色的硬壳外,还曾有层青衣.
我们咽的不是月饼,我们咽的是乡愁.大郑兄说这话那天是我离家的第一个中秋之夜.
没有离开过家就不知道什么是想家,什么是乡愁. 刚入学那些日子,小女生们想家会想的哭,一个月过去了安顿好熟悉了,中秋又至-----一个特别令人想家的节日。寝室里女孩们大谈月饼.什么豆沙,枣泥,五仁,什么叔叔会刻做月饼的模子,什么妈妈做的酥皮无人能比;什么小时候吃的月饼硬的能留下一排牙印;什么吃过最奇观的月饼里头有咸肉;什么打月饼的童谣是我这样的不是你那样的......原来,月饼如此丰富多彩,如此美丽深情,如此楚楚动人,又如此魂牵梦绕......以前在家,竟是浑然不觉!
那个中秋正好是周末,月亮还没升起,大郑来了.一起的还有黑子."走,去我那儿过节."多年后,寝室姐妹们相聚,旧事一一道来,提到那一幕,"那样一个大帅哥,嗨,我们岂只是艳慕,简直是嫉妒啊!"我想,当时我也是浑然不觉,反而因"过节"这个字眼弄的挺黯然,可等进他寝室门,坐定,开场白,拿起月饼,一口还没咽下,他突然来了句;"我们咽的不是月饼,我们咽的是乡愁." 我们仨同时笑起来.他俩笑的大声爽朗,我不知他俩是为何而笑?我是觉得大郑一惯的正经,一惯的方正,突然说出这样一句含情脉脉的话,与他的神情有种对比强烈的滑稽.笑声把想家的忧伤一冲而去,我们吃完月饼,又剥花生削鸭梨,我们聊着遥远的故乡和遥远的童年,让我惊异的是,我和大郑兄出生于那个城市同一家医院;而黑子儿时玩水的曾差点被冲走的那条大渠,也冲走过我的一只凉鞋;大郑公布他的发现,我们仨的语言中的共性就是以叠字取代副词,比如,很甜,会说甜甜的;非常亮,会说亮亮的;他对故乡的诠释当时特震撼:故乡是什么?这样说吧,一个战士,要不战死沙场,要不回到故乡......快乐是极富感染力的,本来忧伤也是.只是快乐多了会挤走忧伤.这一切其实取决你自己.
一年后,大郑兄毕业,分配去了某部委.我没给他送行,反是他先送我上了暑假回家的火车.就象寒假送我走又接我回一样,"路上小心点."他最后的话让我突然哽咽语塞,点点滴滴的他的好竟使我无法给他说谢谢. 其实一年来他的如长兄般的照顾怎能以谢字了结?
次年的中秋,我们寝室七个女孩一起过的,嘻嘻哈哈吃月饼时,一句话突然从我口中冒出,“我们咽的不是月饼,我们咽的是乡愁.”顿时一片沉寂,似乎有片阴云在潮湿地浮动,我赶紧加一句,“这话不是我说的,是大郑说的.”女孩们面面相觑,突然大笑起来,笑的不可抑止,笑的泪花乱溅,“他,他怎么会说,怎么能说.....这么诗意的话?.......”
三十年了,没再见过他.黑子倒是在某年突然冒出来一次,"辗转地来,就是想知道个答案,你俩怎么就散了?"什么,什么叫散了?不曾合,何言散?他说,母校里他怕的就是大郑,但就是不知何故?他说,当年所有人都认为你俩是太对的一对,他对你那样好了....但让他不甘心的就是最后怎么就没下文了?......世界上许多事就是这样,别人先替你安排好了.自己还在云山雾海里.我乐的不行,甚至遗憾我们当年为什么没如众人所想的那般,若是,今天的回忆就更色彩斑斓情意绵绵了.他最后搬出据说是黑格尔理论,说吧,你们到底算哪一条? 小心翼翼细细对照,一共三条,可没一条挨边啊!他的黑格尔理论是----- 折磨别人是虐人;折磨自己是自恋;折磨别人又折磨自己,就是爱情了.
时光一点点远去.故乡,故人也一点点远去.只是,冷不丁,一个场景,一句话语让你和往日很温暖的不期而遇,不禁莞尔.比如,在三十年后的异国中秋,这句----我们咽的不是月饼,我们咽的是乡愁.
因为,思念之苦,我们都有体会,举个例,在你今天露脸之前,我相信其他轩内茶友会和我一样就常常在为你咽。。。,呜,中秋快乐,丹友!
你下面的帖很有感召力。:))
真是温暖而令人怀念啊!不能说谢谢但也不能忘记。不能忘记但也没有结果。但愿大家都没有遗憾!
今年孩子们都不在家,做月饼的欲望都没了,你做了吗?
是78级的,最后在部里官至哪一级?
你是81级的美女,黑子是79级的都没敢对你动心思。
不好意思,今天一直在忙,現在才來,不過很喜歡你的故事
其他人员极少。
77级面向社会为主,特别是面向知青;
78级对老三届给予最后的机会;
79级限龄25岁;
80级开始回归正常。
1978年是最后一年下乡,1980全国知青大返城,所有知青全部回城。
所以大郑不会晚于80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