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授亲自带孩子做的实验,教授在有时间时带孩子做实验还是很上心的,但有时忙起来就不能保证,要靠孩子自己琢磨。前面三个月孩子做的比较顺,拿了该拿到的数据。后面两个月因为技术员配错试剂,他一直做不出来。教授在那时就说了孩子笨之类的话。后来实验室也有人有同样问题,才查到原因。上个月底起开始做新实验,是四天一期,学了一次,他自己做了四次(教授开会去了)。就是这四次,两次根据control来看,是他实验没做成功,另外两次虽然做成,没拿到预计结果。就是做完第四次,孩子把结果给教授看,教授说 I pay you $14/hour, you produce nothing; you put 50 hours for 2 weeks, you are stealing my money...(我们在家全程都是用中文讲话,这是他唯一的一句用英语给我们描述,他说还有其他难听的话,他不想说了。教授说孩子笨的那次,我们问他原话怎么说的,他也不愿用英语再说一遍了。他说他分的清什么是骂人的话。
2. 實驗不work怎麼辦?這個屬於trouble shooting的範疇。實驗經驗的積累對於有效的trouble shooting很關鍵,很多時候必須是經歷過失敗才能總結出經驗,這個沒辦法強求。做實驗的時候腦子裡要有根弦,就是人人都可能出錯,實驗員會出錯,甚至教授也會錯。實驗出不來預期的結果不要一味簡單的重複,要想一想哪裡有可能出問題。這種時候光看文獻其實作用不大。和實驗室其他人員或者周邊實驗室交流一下,近期有沒有人做過類似的實驗,結果怎麼樣。如果和我的結果不一樣,那他做實驗是什麼方法,用了什麼試劑。我用他的方法和試劑重複一下是不是達到了我預期的目的。如果沒有,可不可能找一個commercial available的試劑盒做(因為有QA,所以質量有一定保證,不過我認識的很多scientist只相信自己配的試劑)。最後也最麻煩,可不可以把實驗試劑一樣一樣從新配逐一試過。Work hard, and work smart,做科學切記不要一味埋頭苦幹,要多聽多問多想多交流。
This intership is a failure, regardless of whose mistake it is. The important thing now is what your son can learn from this failure. Try to find another lab to do and say really nice words toward his current mentor, who gave him the chance to work in the real world.
比如回复stealing money, 可以说:I'd like to double check with you, did you just say I'm stealing your money?
这么订一句,一般来说对方都会道歉,或换个说法。如果对方坚持,可以说: that's a very serious accusation. I'm wondering why you said that.(一般实习的时间一开始就说好的,是比如一周10小时,20小时。 如果周末去做事,跟正式员工事情做不完加班一样,要求补偿不太合适。但无论如何,说学生stealing money 绝对错。)
无论对方找什么借口,都可以说:I was not informed. I definitely did not steal your money.
3. 一般本科生实习,都是博士生或者硕士生带,我还没听说老板亲自带的。估计这个老板的摊子小,资金也不多,而且是日本人,克勤克俭惯了,估计以前也是被自己老板骂惯了。这么说,不是为他找借口,而是了解 where he was coming from. 我刚到美国读研的时候第一个老板,是个美国老太,有些像这个日本人。她就我一个学生,非常苛刻。我当时刚出来人特别老实,加上为了身份资助也没有选择,熬了一年是在别的教授的推动下才换了老板。曾经觉得自己很倒霉,但后来慢慢理解她反而觉得她也很可怜。而且觉得在这老太手下混过,再也没有对付不了的事了。 你孩子就把这段经历当作 Character building吧, 把自己锻炼得tough一些,也是实习收获。
對GoGym網友說的讓孩子去和教授溝通一次的建議有點保留。教授在這件事裡確實是說了過分的話。您提出的“了解where he came from”的建議很好,對於理解教授所作所為的心理基礎有幫助(說實話大學裡面不少教授心理確實不健康)。但是面對一個心理不健康的人你去說“你說了傷害我的話”,您覺得他會care嗎?如果再加上日本人,軸,不會說漂亮話(這裡stereotype了,先抱歉一下)等等,我倒是擔心孩子會受到二次傷害呢。如果這個教授就是個不可理喻的人,大可不必進行這樣的談話,因為對雙方和對解決問題沒有任何好處。
那麼什麼情況下這樣的對話會有用呢?當你在教授面前有accountability的時候。他對你做這件事可能很生氣,但是其他時候還是比較滿意的。這種時候你去溝通:“也許我做錯了,但是我不太明白錯在哪裡,希望你能告訴我。而且我想告訴你這個過程裡你說了傷害我的話 bla bla bla”很多情況下對方是會道歉的,然後大家坐下來好好談談,關係往往還更進一步。
這裡談談實驗室新手建立accountability的問題。本科生進實驗室,通常不會要求他們已經掌握一定的實驗技能,完全不懂也沒關係(不要不懂裝懂,懂不懂我們一問就知道),我們更傾向考察他們的學習能力和意願。比如peer教實驗的時候有沒有認真做筆記(不要自以為看過一次就能記得住所有實驗細節,讓你操作的時候你會很驚訝,筆記寫在筆記本,手機上,或者需要take video 都行);讓你操作練習的時候有沒有自信(做錯不要緊,不要畏畏縮縮);簡單操作教完兩三次能不能獨立上手;有不懂的地方會不會開口問,會不會回去自己查;獨立操作的時候出了問題能不能及時發現和主動尋求解決方法(不明白就問,如果自己思考一下提出一個解決方案來討論更好);被別人指出犯了錯誤以後的態度(否認和找藉口是大忌);犯錯是什麼類型的錯(犯錯不可避免,但是反复犯同樣的錯就不可饒恕)... 而且這些都是通過行為觀察進行的哦,不要指望我們會反复提醒你。這裡考察的是你有沒有學習的靈性。不做實驗的時候你在幹什麼?我現在沒實驗我看會自己的書。錯!You made a commitment to learn lab technique. We expect it a FULL commitment. 按時來,在工作的時段裡只做實驗室相關的工作。如果有考試想複習,要跟帶你的人說一下得到允許,不要不吭氣就坐到一邊學習去了。你可能覺得我在大學的實驗室裡面利用空餘時間看書學習,說明我很好學啊。不是的,你用了你要學習實驗技能和為實驗室服務的時間去學了你自己的課程,這種學習只benefit你自己,往嚴重了說是個work ethics的問題。我們會睜隻眼閉隻眼,但是不會對你有好印象。做完實驗主動把試劑器材歸位,打掃清潔檯面,處理廢物... 說實話這些我們已經不指望了,但是絕對是個加分項。如果孩子會搞好關係,沒事主動幫個忙啥的,這麼有眼力見的孩子以後要個推薦信的話我們不僅大力支持,必要時還會利用我們自己的資源主動提供幫助,比如把你介紹給更好的導師,更好的program,申請的時候幫你聯繫program的administrator等等。當然,一切的前提是你要work hard to earn your credit,build your accountability.
你看這些是不是也是所有職場新人都適用的行為準則呢?要建立更tough的character,首先要有自我意識,知道自己哪裡有不足。Sign up 一個task也好,一個 job也好,you sign up a full package, 要知道這個package裡面有哪些要求,然後盡量讓自己的行處處事去符合這些要求。具體到樓主的這件事呢,如果實在沒有挽回餘地也不必糾結。但是希望孩子有空的時候反思一下,自己有沒有做錯的地方,有沒有可以改善的地方,為下一站做好準備。
平时很少关注这个论坛,发了帖子过了一天看了留言谢过,以为我的帖子就会在随后的几天被淹没了。今天看了一下,发现论坛的风格和别的论坛不一样,满满的码字,心里着实感动,所以另起一帖。
在这里真是感谢感激大家!中肯之言,感受到这些都是集了热心网友多年的卓学和丰富的阅历才能写出/下来的。网友门多角度的见解,着实让我和我先生学习了。
给大家发救助的那时,孩子就回家来了,我们不敢多说,就劝他遇事要冷静,但我忍不住说了他摔门不应该,建议他遇到这样的情景,可以面对面用语言告诉教授。让他多想想自己的过失。-我们讲的挺中国传统化的。今晚,我们会把各位网友的良言再转达给他。
对于有几位网友的问题,有几点我可以说的再细节一些。
1.教授亲自带孩子做的实验,教授在有时间时带孩子做实验还是很上心的,但有时忙起来就不能保证,要靠孩子自己琢磨。前面三个月孩子做的比较顺,拿了该拿到的数据。后面两个月因为技术员配错试剂,他一直做不出来。教授在那时就说了孩子笨之类的话。后来实验室也有人有同样问题,才查到原因。上个月底起开始做新实验,是四天一期,学了一次,他自己做了四次(教授开会去了)。就是这四次,两次根据control来看,是他实验没做成功,另外两次虽然做成,没拿到预计结果。就是做完第四次,孩子把结果给教授看,教授说 I pay you $14/hour, you produce nothing; you put 50 hours for 2 weeks, you are stealing my money...(我们在家全程都是用中文讲话,这是他唯一的一句用英语给我们描述,他说还有其他难听的话,他不想说了。教授说孩子笨的那次,我们问他原话怎么说的,他也不愿用英语再说一遍了。他说他分的清什么是骂人的话。
2.这也是我匆匆写下教授是日本人的原因,我不怀疑他的学术上的用词,但也不排除两人在语言上表达理解上有误。
3.孩子在开学时,去实验室大约30小时/2 weeks,填timecard时,把等试验的那段时间去掉,一般都填20小时/2weeks。 做不出实验的那两个月,他实际上去了很多小时,怕被说,只写了十几个小时/2 weeks。暑假以来,基本上他白天会在实验室八个小时左右,双休日基本上去五六个小时,填timecard添了50小时/2weeks, 还是被教授指责了。
5.正如有些网友说的,把这件事看成一节课也是件好事,应多想想怎么去掉性格中的弊病,让工作更出色。看到孩子摔门第二天后很早就起来,在阅读和实验相关的文章。说到了实验室就做实验,教授和他两个人都当没事人一样,下班锻炼2小时后回家,吃完饭就看下个学期要修的有机化学2书,精神状态反而比以前好。
6.我们也没问他接下去实验室的计划,照他自己事发当天说法,就是把要干的干完,换实验室。我们也没问他有没有去hr,当时他和我们说的时候,口气不像是要告教授,像是和hr的人谈一下,他当时说他知道怎么谈。现在想想,去hr也没事,了解一下hr是怎么回事,能帮他分析一下也好。我们倒是想到了,不知他们学校是否有career counselor之类的,他可以去讨论。
我的看法:
1)大一,在学期和假期去实验室做学制要求外的实验,对学生是不合算的。大学高年级可以在认真筹划将来的安排后,在假期,去好实验室,做值得的“INTERN”。 这日本教授是怎么想的?
2)大学学期内要好好学习,有时间就考高分。真是学霸就考高分并早毕业。考虑更高学历(包括医,法)。
3)理科生,实在闲得慌,可以学文科的好东西。看得懂中文,可以看有益的中文书,特别是历史书。英文也有很多好书。
4)学习时事。广交良友。了解长几岁,十几岁的学长和校友在校,离校和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充实自己。
5)看得懂中文,可以经常到此论坛考古。
实验室原本不付钱给低年级没经验的学生,是疫情关系学校规定今年必须付。孩子就把它既可以打工赚钱,又能学习还能攒经历的地方,没想到做实验处处要谨慎,还有这个钱也不好赚,他是学到了。
很多第一次没被录取的学生,用一年的时间去一个好实验室,第二年照样被藤校录取。
針對目前的實驗室和這個日本教授:
1. 大部分大學裡面的教授因為科研本身和科研經費的問題面臨巨大的壓力。現在要付錢顧本科生(以前都是免費的),可能是一筆意想不到的支出,所以對於出實驗結果的要求就比較高。這是站在教授的立場。站在樓主兒子的立場,我覺得一個本科生能投入這麼多時間相當了不起,教授還要指責,這個是不fair的。
2. 實驗不work怎麼辦?這個屬於trouble shooting的範疇。實驗經驗的積累對於有效的trouble shooting很關鍵,很多時候必須是經歷過失敗才能總結出經驗,這個沒辦法強求。做實驗的時候腦子裡要有根弦,就是人人都可能出錯,實驗員會出錯,甚至教授也會錯。實驗出不來預期的結果不要一味簡單的重複,要想一想哪裡有可能出問題。這種時候光看文獻其實作用不大。和實驗室其他人員或者周邊實驗室交流一下,近期有沒有人做過類似的實驗,結果怎麼樣。如果和我的結果不一樣,那他做實驗是什麼方法,用了什麼試劑。我用他的方法和試劑重複一下是不是達到了我預期的目的。如果沒有,可不可能找一個commercial available的試劑盒做(因為有QA,所以質量有一定保證,不過我認識的很多scientist只相信自己配的試劑)。最後也最麻煩,可不可以把實驗試劑一樣一樣從新配逐一試過。Work hard, and work smart,做科學切記不要一味埋頭苦幹,要多聽多問多想多交流。
3. 要不要換實驗室?這個還是得回到樓主兒子進實驗室的目的的問題。決定去留前想清楚自己下一步的目標是什麼。但是切記tough boss是工作的一部分。
最後針對樓主說的“讓他想想自己的過失“,我覺得您的孩子也不算做錯了什麼呢,很多只是經驗閱歷不足而已。回想一下我們在這個年齡也不見得好到哪裡去。建議使用更加積極的語言,比如”想想哪裡可以改善“。現在的職場競爭確實比以前更加激烈了,要讓孩子有信心父母是永遠站在他們一邊的。
祝您的孩子好運。
This intership is a failure, regardless of whose mistake it is. The important thing now is what your son can learn from this failure. Try to find another lab to do and say really nice words toward his current mentor, who gave him the chance to work in the real world.
先吐个槽,主贴都说了,还是难以置信一位教授指控实习生“you are stealing my money”,这也太没素质了。退一万步,无论他是哪国人,能做到教授也应该在美国有了一定的时间了,居然连这么点儿政治正确都没学会?
1. 当教授说学生笨,stealing money时,最好能第一时间反击回去。(难度比较大,连在职场多年的员工都未必能做到。)
比如回复stealing money, 可以说:I'd like to double check with you, did you just say I'm stealing your money?
这么订一句,一般来说对方都会道歉,或换个说法。如果对方坚持,可以说: that's a very serious accusation. I'm wondering why you said that.(一般实习的时间一开始就说好的,是比如一周10小时,20小时。 如果周末去做事,跟正式员工事情做不完加班一样,要求补偿不太合适。但无论如何,说学生stealing money 绝对错。)
无论对方找什么借口,都可以说:I was not informed. I definitely did not steal your money.
对方再说什么,坚持 I definitely did not steal your money.
2. 转实验室。公然说学生stealing money 的人不是好导师。除非摔个大跟头,他的沟通方式改不了。没必要成为他的跟头。再找实验室时,参考楼下Anatani同学的帖子:https://bbs.wenxuecity.com/career/576376.html
3. 对员工来说,去HR反映是下策,因为单位是员工的衣食父母。但学生交学费,是学校的衣食父母。当教授说学生stealing money 时,学生应该找HR/管学生实习的办公室反映。
题外的话:职场上,经常会有问题发生,如何处理则是职场所需的软技术。我们没必要像刺猬一样每天扎着刺儿,但也没有必要吞声忍气。要做到不卑不亢,该说的说,该怼的怼。无论是说还是怼,都面带微笑,心平气和。要做到这一步难度相当大,不能期待大二的实习生能做到。好在孩子还小,没有养家糊口的压力,做的不完美也没什么。做父母的要让孩子知道,这件事虽然不顺心,但没什么大不了的, 正好积累一些经验。而且父母绝对支持孩子。
教授应该是累积起来的怨气,不会是single incident, 忍无可忍才脱口而出,非常7unprofessional, 离开这个教授吧,别回去了,写一个note 给HR你的concern bring to their attention
1. 教授这样骂人绝对是错的。我个人觉得孩子应该就这件事和教授沟通一次,不要当作没发生一样。沟通不是为了吵架,而是表明教授这么说很伤自己。沟通的时候不要说你怎末怎么不对,而是着重在那些话在孩子听来很hurtful. 他已经努力了,但因为经验不足没做出来,不是故意浪费时间和资金,被指偷钱让他感觉伤害很大。对孩子来说,是个学习处理纠纷的机会,也给他机会表明自己的感觉,对教授来说,给他一个道歉的机会,也许他也是一时气急冲口而出,事后也后悔了。即使他不道歉,孩子能表达自己,对他的心理成长不会有坏处。多多肯定还有更得体的做法。
2. Anatani网友上次说的,平时要多和别人交流,不要自己闷头做实验也很重要。我娃和她的朋友这个暑假也是大二生在实验室实习,我都反复叮嘱她们要和实验室的人搞好关系,中午大家吃饭都不要错过,有机会就了解一下其他人都是干什么的,和他们探讨遇到的问题,能帮忙别人也手脚勤快去帮忙,这样大家也愿意帮助你。即使老板不在,也可以找到其他人商量。实习是为了以后的工作或读研,学习人际交往和关系比学习做实验甚至还要重要。
3. 一般本科生实习,都是博士生或者硕士生带,我还没听说老板亲自带的。估计这个老板的摊子小,资金也不多,而且是日本人,克勤克俭惯了,估计以前也是被自己老板骂惯了。这么说,不是为他找借口,而是了解 where he was coming from. 我刚到美国读研的时候第一个老板,是个美国老太,有些像这个日本人。她就我一个学生,非常苛刻。我当时刚出来人特别老实,加上为了身份资助也没有选择,熬了一年是在别的教授的推动下才换了老板。曾经觉得自己很倒霉,但后来慢慢理解她反而觉得她也很可怜。而且觉得在这老太手下混过,再也没有对付不了的事了。 你孩子就把这段经历当作 Character building吧, 把自己锻炼得tough一些,也是实习收获。
发给每个实验做的很痛苦的小本科生:)
像位网友说的,没到很有热情的那步,任务观念的在干事。
惊吓了-所以重点就在问这两件事。那晚我们和孩子谈话时,其实怕出错,自己都觉得讲的很虚,比如劝他遇事要冷静-但是然后静下来怎么做呢?幸亏孩子没追问下去,要不然我们照前几天的思想觉悟,肯定也答不上来。
后来仔细看了帖子的回复,我很庆幸把我的“家丑/愁”写出来,网友们没有纠结于摔门,而是层层分析摔门背后的重重原因,这个真是高!!!有些网友把直接可以搬用的话都给我写好了,或者要做的事都具体写出来了,实!!!
通过这件事,我还明白了件事,不能因为自己处在一个十年也刮不到风的地方工作,就万事“躺平”,看这次孩子出了点事,就搞晕了。就像一位网友说的,要多来此坛,看看各位在关心什么,怎么分析问题的,自己可以与时俱进的学习一下。
很喜欢这个坛的风格,如果能比喻,有点像医院的专科,人不多,看的都是疑难杂症,“医生和患者”都很花时间。有的坛像急诊科赶快送进(当然美国急诊科,还不能赶快出来),有的论坛像儿科-人流量多,热闹的很。。。这里提的科室都没有任何贬低之意哈。
對GoGym網友說的讓孩子去和教授溝通一次的建議有點保留。教授在這件事裡確實是說了過分的話。您提出的“了解where he came from”的建議很好,對於理解教授所作所為的心理基礎有幫助(說實話大學裡面不少教授心理確實不健康)。但是面對一個心理不健康的人你去說“你說了傷害我的話”,您覺得他會care嗎?如果再加上日本人,軸,不會說漂亮話(這裡stereotype了,先抱歉一下)等等,我倒是擔心孩子會受到二次傷害呢。如果這個教授就是個不可理喻的人,大可不必進行這樣的談話,因為對雙方和對解決問題沒有任何好處。
那麼什麼情況下這樣的對話會有用呢?當你在教授面前有accountability的時候。他對你做這件事可能很生氣,但是其他時候還是比較滿意的。這種時候你去溝通:“也許我做錯了,但是我不太明白錯在哪裡,希望你能告訴我。而且我想告訴你這個過程裡你說了傷害我的話 bla bla bla”很多情況下對方是會道歉的,然後大家坐下來好好談談,關係往往還更進一步。
這裡談談實驗室新手建立accountability的問題。本科生進實驗室,通常不會要求他們已經掌握一定的實驗技能,完全不懂也沒關係(不要不懂裝懂,懂不懂我們一問就知道),我們更傾向考察他們的學習能力和意願。比如peer教實驗的時候有沒有認真做筆記(不要自以為看過一次就能記得住所有實驗細節,讓你操作的時候你會很驚訝,筆記寫在筆記本,手機上,或者需要take video 都行);讓你操作練習的時候有沒有自信(做錯不要緊,不要畏畏縮縮);簡單操作教完兩三次能不能獨立上手;有不懂的地方會不會開口問,會不會回去自己查;獨立操作的時候出了問題能不能及時發現和主動尋求解決方法(不明白就問,如果自己思考一下提出一個解決方案來討論更好);被別人指出犯了錯誤以後的態度(否認和找藉口是大忌);犯錯是什麼類型的錯(犯錯不可避免,但是反复犯同樣的錯就不可饒恕)... 而且這些都是通過行為觀察進行的哦,不要指望我們會反复提醒你。這裡考察的是你有沒有學習的靈性。不做實驗的時候你在幹什麼?我現在沒實驗我看會自己的書。錯!You made a commitment to learn lab technique. We expect it a FULL commitment. 按時來,在工作的時段裡只做實驗室相關的工作。如果有考試想複習,要跟帶你的人說一下得到允許,不要不吭氣就坐到一邊學習去了。你可能覺得我在大學的實驗室裡面利用空餘時間看書學習,說明我很好學啊。不是的,你用了你要學習實驗技能和為實驗室服務的時間去學了你自己的課程,這種學習只benefit你自己,往嚴重了說是個work ethics的問題。我們會睜隻眼閉隻眼,但是不會對你有好印象。做完實驗主動把試劑器材歸位,打掃清潔檯面,處理廢物... 說實話這些我們已經不指望了,但是絕對是個加分項。如果孩子會搞好關係,沒事主動幫個忙啥的,這麼有眼力見的孩子以後要個推薦信的話我們不僅大力支持,必要時還會利用我們自己的資源主動提供幫助,比如把你介紹給更好的導師,更好的program,申請的時候幫你聯繫program的administrator等等。當然,一切的前提是你要work hard to earn your credit,build your accountability.
你看這些是不是也是所有職場新人都適用的行為準則呢?要建立更tough的character,首先要有自我意識,知道自己哪裡有不足。Sign up 一個task也好,一個 job也好,you sign up a full package, 要知道這個package裡面有哪些要求,然後盡量讓自己的行處處事去符合這些要求。具體到樓主的這件事呢,如果實在沒有挽回餘地也不必糾結。但是希望孩子有空的時候反思一下,自己有沒有做錯的地方,有沒有可以改善的地方,為下一站做好準備。
再祝孩子好運。
教授气成那样,是有原因的,可以理解。我们当天就劝他多想想自己做的不够的地方,当然,没有您那么细致的条款和步骤 来一一 过一遍。
后来发现实验室要求很高,也不像他平时读书,有几天糊弄一下,考试之前临时熬几夜最后也能过得去。照他说法,实验室处处都得小心,后来他时间上也愿意多花了(发现不花不行啊)。至今我们还是觉得他去实验室还是利大于弊。
很多本科生,甚至研究生進實驗室都沒有這個心理和思想準備。有些能夠很快適應這種轉換,有些則很困難。希望我的帖子能夠幫助到你的孩子真正了解實驗研究的基本要求,喜歡或者不喜歡都行,但是如果還在實驗室幹一天就要認真付出,這是對學科,教授,同事的尊重,也是為自己贏得尊重的唯一途徑。
Next better fit one, it happens sometimes.
方便一些。
不过将来的发展如何跟哪个医学院毕业关系不大,佛奇是康纳尔医美院毕业的,那个医学院太不咋滴的了,占那全国唯一的位置占了几十年。
该如何处理,如果被欺负该如何处理,从小教到大,所以您要完全相信自己的娃有能力有判断力去很好的处理好碰到的问题。娃大学了就该全放手了,老留还是多提高一下自己.
楼主请进。
楼主的孩子,还是很优秀的。大一就到大学的实验室做实验,不是一般大一学生能比的。当然,既然选择更高的作为,也要接受更高的标准。
我在上面讲的那些,主要是提醒,一个大学生,需要注重从好的历史,人文和科学经验(书本,历史)中学习。实验和实践,只是辅助部分。大一理科,学一些数理化。以化学为例,大一综合化学(无机化学)加上后面的有机化学,都有大量的理论部分;课程中,也安排了一些实验。实验的时间也不短,但那是因为实践是实地的,是要具体做的,花费时间。课后时间主要是理论学习。教育家们这么安排,是不是体现了大一大二(甚至于大学高年级)以理论学习为主?理论学习,用时相对短,涵盖相对大,而且对大学生的年龄,阅历等合适。大一学生可以自问一下,大一的那些课程里要求的实验,是不是真的都完全掌握了?如果连大学有机化学都没系统学过,那个日本教授的实验涉及到的理论知识,是否系统学过并熟练掌握了呢?如果相关理论还没有系统地学懂学通,做前沿科学实验是不是有些早?
大学生应该主要通过书本,历史的理论学习,开阔视野,为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打基础。大学生的财富是时间,欠缺是阅历(当然也缺钱)。年轻轻固然可以出去闯,但是不是落到动物的水平了?是牛犊,雏鹰还好,不然要吃亏的。人类之所以高明,是因为有先贤留下的理论知识可以学习,而学习的最佳时间(对在美国的普通人),就是大学。大一学生,多学理论,是借助别人的有益经验和智慧,事半功倍地加强自己。比如读了理论和历史(固然好),还要读不能刻舟求剑。比如读了兵书(固然好),还要读不能纸上谈兵。比如看了《大明王朝1566》戏说历史剧(固然好),还要看其他的平衡一下。何况有些东西,要多看几遍才能体会更深。大学生的家长,还是应该给孩子指路。
大多数实验员,工作一辈子,也成不了教授。大多数教授,一辈子的实验操作时间,未必很多。培养一个科学工作者(Principal Investigator)也是有一些讲究的。比如研究中要讲:WHAT,做什么项目;WHY,为什么做这个项目;WHEN,这个项目时机是否成熟;和HOW,怎么做。前面的三个W,是博士研究生培养的重中之重。大一就扎到实验室,对付HOW,怎么做实验,是不是可惜?楼主问的谁对谁错和怎么办,固然是重要问题。但有没有更重要的问题和更重要的计划呢?大一到实验室做课程以外的实验这一事,WHAT? WHY为什么要去? WHEN这时候是不是合适? 这些是不是更要认真考虑呢?重大问题解决了,小问题是不是就不攻自破了呢?大一这个时候的时间,要用对;不要舍本逐末。趁年轻,系统地多看好书,在理论水平上提高,可以在将来的现实中给自己好的借鉴。
谈到钱,总是要赚的。不用到大一,也应知道,$14/小时,$40/小时,还是$140/小时,哪一个合算。多读读了理论和历史,视野宽了,就会有战略定力,统筹规划。当然,如果足够厉害,挣小钱不耽误挣大钱,那更好。即使那样,早点儿挣大钱,不是更对?
过去在美国大学里,也有学生自杀的,也有学生杀教授的极端事件。在施行政治正确和快乐教育之后,也不应否认,加强自身,是自己可以实实在在控制的,和对自己有好处的。在系统学习理论和历史后,在头脑中“经历”了人类上万年的真真切切的困苦和发现,大学生可以站在更高的高度,更好地应对那些“不断重复的历史”以及新的挑战。
到这儿来快速学习一下。
“年轻轻固然可以出去闯,但是不是落到动物的水平了?是牛犊,雏鹰还好,不然要吃亏的。人类之所以高明,是因为有先贤留下的理论知识可以学习,而学习的最佳时间(对在美国的普通人),就是大学。大一学生,多学理论,是借助别人的有益经验和智慧,事半功倍地加强自己。” +1
“大一就扎到实验室,对付HOW” 他为什么要做那个project,他倒是能说出一二来。的确他是不懂有些实验背后的原理,因为有的时候问他,他答不上来,说日本老教授让他这么做的。自己也不着急去看为什么。我想还是和他去实验室的最初动机不纯及思想境界有关。
“加强自身,是自己可以实实在在控制的,和对自己有好处的。在系统学习理论和历史后,在头脑中“经历”了人类上万年的真真切切的困苦和发现,大学生可以站在更高的高度,更好地应对那些“不断重复的历史”以及新的挑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