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游泳时候最硬的数据,当然是pace,一般是每100米的时间。但是训练时候有不同的drill,比如all out 25x20,或者tempo100x10, 或者500x3 descent,这些都要求不同的速度来完成。最重要的是知道每个drill的目的和意义,在all out时候能够deliver强度,在tempo或者long lap时候能够保持稳定的pace。所有的训练,归根结底就是为了比赛那天的pace最快,但是如何达到那个目标,就要靠不同的tool来实现,不能每次一下去就是一个速度,那样不会有提高。
第三,另外一个数据叫做 stroke per length,就是一个lap你需要多少stroke。stroke越少,说明你的技术越好,因为你的动作非常efficient,在25yard的游泳池里,好的运动员只需要12, 我要16-18。那天游的form怎样,我的教练只要看这一个数据就清楚了。人在疲劳的时候,form会下降,stroke per length 就会升高。
第四,stroke rate,就是每分钟挥臂单侧臂的次数。这个一般都要求保持在30左右或者更高。这个和stroke per length之间要保持一个共量的关系,就是既要保持stroke rate高,又不能牺牲form导致stroke per length 降低,这样总体pace才会高。有一个游泳流派叫做total immersion,就是强调每个stroke都拉得很长,但是频率很低,这样在游泳池里看起来很graceful,但是对三项运动要去开水里,是无法apply的,因为人在开水里会不由自主升高stroke rate,和水浪作斗争。所以平时要经常注意自己的stroke rate,stroke rate高也会引起心律增高,对体力有要求。
而相比之下,我的闺蜜,却有那种智慧和眼光,捕捉到看到一个四十岁大妈的决心和潜能。 我们之间最多的对话是: 我:啊,这不太可能吧 她: 你信我,你可以的! 在她眼里,even sky is not the limit, only mself,她给我的目标不是鸡血,是她认真研究我每一次训练以后反复计算得出来的。
声明:我是游泳菜鸟,所以绝对称不上经验,就是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平时看的一些数据。
首先,训练时候唯一不看的数据就是卡路里。
第二,游泳时候最硬的数据,当然是pace,一般是每100米的时间。但是训练时候有不同的drill,比如all out 25x20,或者tempo100x10, 或者500x3 descent,这些都要求不同的速度来完成。最重要的是知道每个drill的目的和意义,在all out时候能够deliver强度,在tempo或者long lap时候能够保持稳定的pace。所有的训练,归根结底就是为了比赛那天的pace最快,但是如何达到那个目标,就要靠不同的tool来实现,不能每次一下去就是一个速度,那样不会有提高。
第三,另外一个数据叫做 stroke per length,就是一个lap你需要多少stroke。stroke越少,说明你的技术越好,因为你的动作非常efficient,在25yard的游泳池里,好的运动员只需要12, 我要16-18。那天游的form怎样,我的教练只要看这一个数据就清楚了。人在疲劳的时候,form会下降,stroke per length 就会升高。
第四,stroke rate,就是每分钟挥臂单侧臂的次数。这个一般都要求保持在30左右或者更高。这个和stroke per length之间要保持一个共量的关系,就是既要保持stroke rate高,又不能牺牲form导致stroke per length 降低,这样总体pace才会高。有一个游泳流派叫做total immersion,就是强调每个stroke都拉得很长,但是频率很低,这样在游泳池里看起来很graceful,但是对三项运动要去开水里,是无法apply的,因为人在开水里会不由自主升高stroke rate,和水浪作斗争。所以平时要经常注意自己的stroke rate,stroke rate高也会引起心律增高,对体力有要求。
第四个数据是心率,这个需要根据自己的不同zone,参考关于跑步的zone,道理是一样的。
2019年骑环tahoe骑行的起点,碰到原先的游泳教练。 他是我们这里挺有名的一个三项运动员,我在别人推荐下慕名去找了他。知道我完全不会游泳,还报名了arizona大铁,说我野心很大。那时候我没有意识到他的言下之意。我心里总觉得,只要付出努力就会实现目标。两个月后他突然text我说,不再担任我的教练,让我措手不及。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我的闺蜜临危上阵,做了我的教练。
骑完100英里以后我坐下来吃东西,忽然背后有人拍了我一下,是游泳教练,他也刚骑完,我们聊了几句,然后他说,你骑的是70英里路线?我说,我骑的是100英里。 他愣了一下说,那你速度很快啊。 那一刻,我终于意识到,在他眼里,我不可能和他同一个速度骑完tahoe cenutry,就像我不可能从完全不会游泳到完成大铁。
而相比之下,我的闺蜜,却有那种智慧和眼光,捕捉到看到一个四十岁大妈的决心和潜能。 我们之间最多的对话是: 我:啊,这不太可能吧 她: 你信我,你可以的! 在她眼里,even sky is not the limit, only mself,她给我的目标不是鸡血,是她认真研究我每一次训练以后反复计算得出来的。
科学的计划,勤奋的毅力,两者结合,就可以产生无与伦比的结果。 那个游泳教练drop我,对我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幸运。否则我现在可能还相信自己完成不了大铁。
铁人三项运动在中国很难发展流行。除了自然条等因素外,就是像你这样的人太少了,没有群众基础。
我在国内带队的时候,有个校友女同学,想随(蹭)我们队一块训练。她各方面身体条件都很不错,比我家领导优越。只练了一个多月,就让她老公和老公的姐姐给拽回家了。原因很简单,怕练坏了,肯定是真爱她啦,哈
中国正在满世界地招聘奥运教练,你有合适机会可以推荐合适教练去试试
我还是听一个在新加坡的前运动员说的,他担任了很多年新加坡的铁三总教练,但是资历太浅。。。
很佩服,握手。
1. “人在疲劳的时候,form会下降,stroke per length 就会升高。。。。就是既要保持stroke rate高,又不能牺牲form导致stroke per length 降低”
OCD的人会指出(大家不要看我啊),文中有把"stroke(s) per length"和"stroke length"混淆。但是有上下文,所以可以领会你的原意。
2. ”两个月后他突然text我说,不再担任我的教练,让我措手不及。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看来只有我不知道。不过你的闺蜜听上去是上帝开的一扇窗。赞你们两个。
3. 我们在(大)湾区真得是很幸运可以一年四季在(基本恒温的)室外游泳池。这个的确不是什么气候地区都能有的奢侈。感恩。
对于不会的人来说就是喝水训练,啥时候喝饱啥时候完事
种种原因年龄体力伤痛告别赛场, 最终只有泳池不辜负热爱运动的人。
但是对其它方面肯定有影响。我用练习时的数据做过线性回归分析,结论是:对我来说每分钟33次是最优结果。30下以下速度慢了,36以上速度也慢了。
整天看落花发那种让人热血沸腾的文章,如果会游泳,保不齐就被她忽悠进打铁这个大坑里了,如果不会游泳,也就不会有这种念想了,我虽然容易上头,但是还是很惜命的,不会明知自己不会游泳,还往里面跳。我以前跑步就是养生跑,自从认识一帮跑马的朋友以后,慢慢就被他们给带到坑里去了,也开始跑马了,现在即使想出来也欲罢不能了,惨痛的教训啊
公司运动会, 三个人一组, 我是后备队员, 临时替补任意一个。 结果游泳的掉链子了, 我替补上去。
在游泳池游, 游到了一端, 我回头在同一个泳道继续, 一下子撞到后面紧跟着我的一个。。。
岸上的大叫, 换泳道!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