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衣

废话多多
楼主 (文学峸)

楼下默墨同学问:你们做事平时真的什么都先想一想名和利吗?

概括地解释一下:

先说利,如果一个部门10个员工,每个人的工资10万,部门需要盈利100万才能发出工资。如果盈利110万,可以给员工加工资或提高福利。如果盈利90万,那只能解聘一个员工。

再说名, 事情做好了,名声在外,项目多了,盈利150万。但活儿多了,给员工加工资或提高福利后,需要再聘三个员工。于是部门需要盈利150万才能保证正常运行。

所以部门管理的主要职责就是争取盈利最少150万,员工的职责是帮助管理层争取盈利最少150万。年终总结和做预算就是为了这个目的,做预算不仅仅要算出争取盈利最少150万,而且要计划如何争取。照着计划做,不必做每件事之前都要想一想名和利。为了达到争取盈利最少150万,管理层做预算时会计划采取一些措施,比如技术更新,发展新产品,员工培训等等,将执行这些措施所需的经费包括在预算中。这些在以前的帖子里已经反复说过,不再重复。

 

默墨同学再问:其实你可以试试在公司里把这观点说说看,看看会不会碰壁,看看有几个美国人会认同你?

在公司里公开说开公司的目的是为了出名和盈利,等于揭破皇帝新衣的谎言。安徒生的故事没下文,猜猜那个大喊皇帝没穿衣服的小孩子的下场?更何况我们都是成年人了。

职场上很多事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如果言传,则需要包装一下。如橄榄树1 同学所说 “Mission statement: profit, people and planet (that's do) vs planet, people and profit (that's say). ”

能够撕开华丽的包装,透过现象看本质,就是所谓的“成熟”和“经验”。lvalv 同学楼下的帖子总结的相当好 https://bbs.wenxuecity.com/career/570894.html。很多在这场讨论中说出本质的同学,本身都有一定的管理经验,对经济市场有一定的了解。说出本质的目的无非是中国人帮助中国人,给大家提个醒儿,有了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考虑一下,职场生涯可能更顺利一些。

 

慧惠
最好的想法是楼下臭臭妈妈的说法:双赢,否则一边挣钱,一边生气,何苦?

雇佣关系一直是雇主的财力远大于雇工,简单地说,家里请人修东西,请保姆帮忙,顶多自己和善礼貌些,给小费多些,哪个把自己的存款都给出去,即使自己股票涨了3倍,也没听说应该分给他们的。

中学政治学过马克思的理论:资本家赚的就是人工的剩余价值,所以自己干活永远成不了富翁。资本主义就是这个道理,学了政治还要到美国来受气,就不值得了。

公司是盈利,但政府是花钱。老板手里的资金用不完,也不许发奖金,只督促你不要把事情做得太快。勤快的人工作,是真正的为爱好了。将来有退休金,退休保险每个月几块钱,看病连co-pay都没有,感觉就是社会主义,实在受不了剥削就去政府干活吧。

人际关系什么地方都有讲究,这是另一个话题。

 

米奇的厨房
有的同学不愿意听bloody truth,blame其他方面其他人容易点。赫赫。你叫不醒装睡的人。
废话多多
说到了我的疑问, 请教一下:

为什么 “否则一边挣钱,一边生气”呢?

废话多多
我这不是在揭开万恶的资本主义温情脉脉的面纱吗,这是最终极的 blame 啊。

情商最低的行为,就是不停地讲道理。 我又犯了老毛病。

米奇的厨房
就是这么回事,我经常怀疑是不是有不少人是被人用枪盯着脑袋来美国的,不然不至于自己的选择这么不高兴啊
米奇的厨房
哈哈哈,我跟你一样,老毛病不改的,我情商低,我知道。
l
lvalv
商业趋利,大家大可不必提升到价值观的高度讨论。

被班长引用真光荣 :D

自由市场经济,大部分的工作岗位由以盈利为目的的公司提供。如果希望在这个体系里发展,就要了解它的逻辑,用它得逻辑思维。商业的底层逻辑就是盈利,所谓在商言商,看看MBA的课程表会加深这个认识。

好处是够简单,够清晰,可操作性强。

政府,非盈利机构和研究机构的底层逻辑完全不同。这些地方对我充满了神秘感,也心存恐惧,因为规则好像比较复杂。

个人觉得工作逻辑和生活里的价值观没必要一致。一致的人效率会比较高,容易做的风生水起。但不一致的人至少可以做到知己知彼,减少纠结。

举个蹩脚的例子。

两个身体素质和天分差不多的足球运动员,一个的目标是进球赢比赛,一个更享受带球过人的技术细节带来的满足感。(咱们的传统文化会歌颂没有野心也没有大局观的第二个球员,这也没毛病,但暂时不讨论)。从概率的角度看,在商业赛环境的背景下,第一个球员的成就会比第二个高,因为他的目的导向,付出的努力更容易得到认可(正面反馈),总体的付出回报率也更高。

第二个球员,通常会抱怨第一个球员得到了更多资源不公平。他可以违背天性去努力盯着赢球进球,这肯定是痛苦的。也可以说服自己接受现状,继续享受技术细节。如果能跳槽到专门训练带球过人的培训机构,日子会更顺心。因为自己擅长和努力的方向,和公司的需要比较契合。

 

慧惠
下面聊的,看到本质是残忍的:表面人道,实际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这种本质就是资本主义的血液,我们每个人都是制造这个生命的一员。

心理学的一个研究,人是在一种不舒适的状态下,创造力最强;在足够的安全感下,会丧失这种能力,不过幸福感会最高。

我不知道其他国家,至少美国有选择的自由,可以选择自己喜欢什么样的生活,挣钱也有各种方式,买房子做股票开店开公司,不一定非要在公司干活。

慧惠
等我再呆一阵告诉你,除非你知道自己真实的想法。

我还不适应。我比较重感情,那时候部门换人,走一波我哭一次,没有哪个大公司的director是这么菜,所以想找不裁人的地方。但我现在发现,我更喜欢竞争,当然是健康的竞争方式,这种活力被压着,挺难受的。我看看能不能在这里找到合适的出路。

l
lvalv
我等着

认知过程是螺旋状的 :)

我从上一个老板学到的重要一点:再忙也要给自己时间思考。

l
lvalv
我也来站队。低情商+1
臭臭妈妈
谢谢支持 :)
默墨
我不觉得公司人文关怀都是皇帝的新衣,那是公司文化的很重要的一部分

一个赤裸裸的追求名和利的公司(比如中国的996),和一个重视人文关怀的公司的文化绝对是不同的(比如美国的wlb,还有diversity,等等)。

中国的知识分子喜欢以看到了本质而自恃得意,我原来也是这样。比如纪晓岚的那个故事,在美国公司里,就会是一个偷换概念来显示自己聪明的典型。比如老板想知道有多少人参加了一个项目,你说其实不用数,这里只有两种人,一种是为了名,一种是为了利。。。。不管对不对,但是真的好吗

我现在倒是认为情商恰恰是那些中国知识分子认为虚伪无用的那一部分。我觉得中国人更应该学会的是那些”废话”,那才是真正情商的起点。

回到本质,我同意也许这种”废话”是美国公司开始失去竞争力的起点,但是这是美国大部分公司的现有”文化”。

看了一下前面的帖子,好像是因为提到HR,才引发这个话题。版主是好心,想要告诉大家公司就是为了钱,HR不会帮你的。对于那一个帖子,我觉得这么建议挺好的。

默墨
前面没有看这个帖子的前因后果,就觉得前面我回的那个帖子太负面,就回了一下

我还是认为在情商不够的时候,看不到本质也许是个blessing

默墨
我觉得说本质没有太大的意义。世界的本质就是残忍的,弱肉强食。但毕竟人不是人吃人,所以所有的东西都是一个度的问题。
慧惠
看到本质,如果解决不了,就先采用共生的办法,楼主的观点和其他几篇

都是可以在职场运用而且蛮理性的,是有情商的做法,可惜他们都不高兴承认。

你这个名字和我的名字好像一对。

p
petlove
俗话说:拿人钱财,替人消灾。HR也是体雇主用来消灾的。
l
lvalv
你前面说的有道理,避免矫枉过正。

自由市场也受监督,不停有新的立法约束贪婪。道德是人类社会维系的基础,人文关怀肯定是必要的,但同时不要憧憬工作是wonderland。

大文嚎
美国从来都是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你这种要比白人更白人的移民,美国从不缺乏。
大文嚎
美国进步来源于抱怨和反抗,而非跪舔。否则今天的美国还在实行奴隶制,还在排华。不存在无限忠诚的小黄人,让这个离开,那个离开
l
lvalv
又看了一遍,后面啥中国知识分子低情商之类的略显情绪化

分享方法论是好事。

自嘲也是传统。

再说就知识分子这词有点out。在高等教育普及的时代,我觉得听着象骂人。

默墨
好的,接受批评。删了。
默墨
我同意你说的。个人的fullfillment是西方文化里很强调的一点。是名和利以外的,但又是可以和名和利结合在一起的。

名和利是个人价值实现的结果,而不是原因。这样想可以过的更快乐。每个人追求自己的个人价值,管理的功能是align每个人的个人价值最大限度的和公司的价值。

米奇的厨房
跟你这种认为习近平应该称帝的人,没什么好说的,穿越了几百年以为自己是什么了!
米奇的厨房
你自己天天跪舔习近平,你以为别人也是靠跪舔活吗?你这辈子就没希望做个堂堂正正的正常人吧
米奇的厨房
哈哈
大文嚎
我,大家拿人,当代白求恩,高屋建瓴的在网络上指出中国的唯一出路是恢复帝制,你是不会懂的。
小河石子
一直没有参加讨论,是因为我虽然看得清楚现实,但是又是一个理想化的人,总是在矛盾中寻找方向

我在美国读MBA时上的第一堂法律课,老师就讲,公司的唯一目标就是使股东的利益最大化。1919年,Dodge起诉福特汽车公司,说Ford给员工很高的福利,使他们这些大股东的利益受到损害(链接在此),最终Dodge胜诉。因为美国是case law,法律条文以以前的案例为准,因此“公司的唯一目标就是使股东的利益最大化”也就成为了法律。

大股东都是大资本家,他们做梦都在想如何使自己的钱生更多的钱,绝不是为了人民谋福祉。公司兼并,拆分,裁员 (包括裁掉因为兼并而职位重复的员工,或者把工作转到更廉价的地方去),合理合法,源源不绝。原本资本主义的自由市场的人才论是,人才总会被最合理地利用,被裁掉的人也总会找到他的最佳位置。但事实是,体力劳动者无法都搬到国外去找工作,年龄大的脑力劳动者要降薪才能勉强找到工作。如何帮助失业人员,就成为了政府的责任。而政府能做的就是,如何从富人口袋里掏钱,帮助穷人,当然这也受到很多人的反对。

但是公司盈利是不是一定和员工有个相对愉快的工作环境相对立的呢?应该不是,因为还是有这样的公司存在,只是越来越稀少了,可见两者并存很难。我觉得如果用心去找,或者凭运气,还是能找到的。我现在工作的公司,是我的第六个工作。每次我对工作环境感到失望,就会寻找下一份工作,直到这第六次,满意后就一直干了十几年。

几年前我有幸被提拔为小组领导时,就想过,我要如何当这个领导。我想美国人是不会接受高压式的领导的,干得不开心会随时走人的,于是我选择的是,培养一个大家分享合作的愉快的工作环境。虽然费心费力,但是收获是很大的。我现在的组员们追着我要活儿干,干完一个接一个,不干活就难受,还埋怨别的组不给力,老拖后腿。我很苦恼,因为我既无法去管别的组的组员,也不想去抢别的组的蛋糕。

可惜就是这样的工作环境也不会存在太久了。公司这几年经过兼并,拆分,重组,工作环境越来越差,也不见盈利越来越好啊。其实我认为公司竞争力变差,主要是上层决策错误导致的,可是为错误买单的往往是下面的员工。还有虽说公司的存在是为了盈利,但是公司从上到下的员工更是为了自己的饭碗。上级可以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排除异己。上级如果决策错误,员工也不会为了公司的利益,站出来反对老板。再说,领导的每一项决定,并不一定都能跟盈利直接挂钩,这就给各种扯皮内斗提供了基础。

负面问题知道多了并不能解决问题。你如果不能改变不好的现状,就只有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环境。我提供几条我的标准:

1)是否是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比如你喜欢与人打交道,或者喜欢解决问题,等等。这份工作是否给你机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2)是否让你有成就感。比如你的成就感来源于帮助了客户,或者为社会产生了某些价值。

3)是否让你觉得身心健康。比如上班不觉得郁闷,还有时间享受生活。

4)是否让你赚到了足够的钱。比如你的付出和回报是否平衡,这个不用和别人攀比。

以上四条很难都同时满足,我觉得能满足两条就很好了。

越王剑
你的习帝就是崇祯
慧惠
现在的资本家,和以前仅仅采矿挖金子的资本家不一样

很多公司的发明和产品,虽然给策划者带来巨大的财富,同时也推动世界的进步,通讯,网络,教育,医疗,环保。。。。现在不管在哪个公司做事,直接间接地都在造福其他人,这种造福,不是仅仅钱财上的获益,虽然两者相辅相成。

公司管理有缺陷的时候,造成一系列被动的措施,残忍地破坏了员工的利益,不过看看我上一家公司的股票就知道,大股东们的日子更不好过,小赚小赔,大赚大赔,说实话,其实都是一条船上的人。

 

 

小河石子
你说的这个角度,让我想起现在很多高科技的startups都是在打破传统的商业模式,像Uber, Airbnb等等,

是资本与资本的battle。不知道将来的世界,是不是只剩下高科技公司了?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是改善了,可是传统的工作机会也变少了,可能新的工作会产生吧。

无论怎样,最终还是人才的竞争。投资自己准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