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和欧洲,不知道怎么运作。在美国, 人事基本是老板的“打手”, 只不过包装得冠冕堂皇。这么说不是负面, 是看到太多了。
美国基本工作制度是永远向着雇主的。雇主和雇员有矛盾,老板和下属有矛盾,最后都不用说, 弱势方是下属和雇员。人事基本就是先和泥,然后听老板如何处置。
还有美国的工作业绩评估制度以及REFERENCE 制度,也都是向着雇主和老板的。 除非是做SALES, 可以拿业绩说话,好多工作你干得好不好,全是老板说了算。如果你不满意离职,还有REFERENCE 的顾虑。
在美国工作长了,发现资本主义反映在雇佣关系上淋漓尽致。华人最好学会谦卑和务实, 否则很难在这种体制中生存。美国公司以前还有工会,这是雇主最反感的。原来我也反感, 好像社会主义那套。现在觉得,工会在一定程度可以保护员工制衡雇主。对于管理混乱管理素质低的地方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在这种地方,或者你变成他们的样子,或者避免这样的工作单位部门。我现在面试会提一些巧妙的问题,看看公司文化如何。很多时候面试官回答问题时候就能听出个大概。 然后判断这是否我愿意接受的环境。不要光看薪水,环境和文化是会影响身心健康的。所以面试是双向选择。不要以为只是别人挑你。你也要为自己的健康负责。
你是否fit。作为一个外国人,虽然你可以保留很多种族的个性,但是在工作方面,还是要适应美国的职场文化,这样才能成长。
就像你希望你的听众能接受你的一些想法,建议等等,那么你必须用他们可以接受的方式去说,而不是自说自话然后期待别人能理解和认同你。
我当时是在这家美国公司欧洲总部上班,连英国的bank holiday 都让上班...
无论中国美国,开公司就是为了赚钱,所有公司体系的运作的目的是保证盈利。不觉得这有什么负面。
人特别好。周五我还见到她。周一一早就被开。然后办公室大会,宣布“ she is no longer here” 原因不解释。 其实是政治斗争的结果。觉得跟黑社会似的。
我这里说得是对待员工的方式。比如有的员工受到领导的不公正待遇,公司如何处理 (看了下面的贴想到很多发生过的事)。或者被裁员之类的处理方式。美国的确不如德国等国家处理的好。德国公司效率是不比美国差的。也是盈利的。但可以做得更好。
无论死的活的
他推荐coporate confidential 这本书,我买了,两天读完然后有慢读一遍,推荐给大二的儿子。在美国职场讨生活,这本书非常推荐,能给读者一个two sided view, 也有一些在某些情况下如何对应的建议。最近几个帖子里的例子抱怨感触都能在书里找到一些回音。我也推荐这本书。
谢谢那位兄弟!
发表看法不是抱怨。谢谢。
在职场,不是你和单位的关系,最重要的是你和你直接上级的关系。就算你的上级的上级和你的关系,都不如你和直接上级的关系重要。我们部门两个升职的人都是和老板有谈判,老板为了他/她直接建立了一个新职位。升职加薪。 这背后有很多窍门和默契。我以前同事,到了新部门成了组头。我后来也来这个部门了。不过是自己来的和他无关。他直接跟我说他要在这里退休,还说会给我最好的支持 (潜台词就是会罩着我)。我当时都没明白这些话里有话。 都是后知后觉。回想起来以前浪费了不少机会。脑袋没转过弯。 原则是:不害人,不做亏心事。但这和灵活的为人处事方式不矛盾。我们可以既坚持原则不做对人对工作不利的事,又可以对自己发展有利。双赢。
政府工作申请明明白白问你是否有家庭成员在本单位。有就加大录用你的可能。再比如,T 总统女儿女xu 白宫任职。放中国就是裙带关系, 被诟病。放美国合理合法, 举贤不避亲, 走合法程序。
有比较,才知道有不同。
被认为是intruding,怎么和大家既分工又合作都还是有用的。可能其他内容是早了些。也可能是我自己恨没有更早地念这本书,所以有些着急。
既然一句话没有,事前一点儿消息没有人就走了的,肯定是layoff或fire走的。这不是明摆着的事吗?缄默不提和什么保留脸面根本没关系。
会后小组又开会,一个美国白人同事说:这种事永远不知道真相。 然后大家都面面相觑。所以我刚才用了黑社会这个词。连说再见的机会都没有。她在这个系统工作了很多年。口碑非常好。可惜就这么走了。如果不觉得冷酷,觉得正常就该如此,那我也无话可说。从雇主对待员工的方式可见人文关怀精神。这方面还是欧洲做得好。
这是价值观决定的。
外面说什么和心里想什么是两回事。 欧洲人更真实一些。
挺人性化的,比当年在中国工作的时候感觉良好……
在中国才是有意见说不出来呢。在美国,和顶头老板的不睦总会有解决办法…看人情商高低。
我曾和一个顶头老板关系不好……最终的结果他先离开了
个人感觉正规点儿公司解雇人手续挺繁杂的。当然赶上大裁员,那是没办法的事儿
瞻前顾后的,就不好了。大家对小年轻比较容易原谅一些,哪怕是犯了错。到了一定的年纪,就不那么容易被原谅了。
1. having or showing a modest or low estimate of one's own importance.
2. of low social, administrative, or political rank.
3. lower (someone) in dignity or importance.
我可以准确的说,第一,天下没有绝对“公平”的事。你认为公平的,别人认为不公平;别人认为公平的,你又认为不公平。
第二,don't take it personal。business is business。公司有 当天 Fire (or let you go) 的权利, 你也有 当天 “Fire” 公司、老板的权利。这就是“公平”!公司绝大多数时间是招不到 Replacement 的,不会希望 Top performers 离开的。
硅谷,世界各国高科技聚集区的代名词,美国高新技术的摇篮。就高技术从业人员的密度而论,硅谷居美国之首,每1000个在私营企业工作的人里有285.9人从事高科技业。欢迎收看OCInsights最新一期系列视频:【美国这些高科技华人工程师的职场流动与职业发展】;第一期我们为大家分享:《在美国科技巨头工作的华人技术高管的进阶之路》,你将了解到美国职业的天花板有多高?工程师们的学历,学校排名,技能对他们的职业发展的影响?哪些科技巨头的华人高管占比最多?欢迎收看: Youtube直达: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In1la3pop8 B站直达: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4K4y1a7hs?from=search&seid=1686301269694905143
在中国和欧洲,不知道怎么运作。在美国, 人事基本是老板的“打手”, 只不过包装得冠冕堂皇。这么说不是负面, 是看到太多了。
美国基本工作制度是永远向着雇主的。雇主和雇员有矛盾,老板和下属有矛盾,最后都不用说, 弱势方是下属和雇员。人事基本就是先和泥,然后听老板如何处置。
还有美国的工作业绩评估制度以及REFERENCE 制度,也都是向着雇主和老板的。
除非是做SALES, 可以拿业绩说话,好多工作你干得好不好,全是老板说了算。如果你不满意离职,还有REFERENCE 的顾虑。
在美国工作长了,发现资本主义反映在雇佣关系上淋漓尽致。华人最好学会谦卑和务实, 否则很难在这种体制中生存。美国公司以前还有工会,这是雇主最反感的。原来我也反感, 好像社会主义那套。现在觉得,工会在一定程度可以保护员工制衡雇主。对于管理混乱管理素质低的地方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在这种地方,或者你变成他们的样子,或者避免这样的工作单位部门。我现在面试会提一些巧妙的问题,看看公司文化如何。很多时候面试官回答问题时候就能听出个大概。 然后判断这是否我愿意接受的环境。不要光看薪水,环境和文化是会影响身心健康的。所以面试是双向选择。不要以为只是别人挑你。你也要为自己的健康负责。
你是否fit。作为一个外国人,虽然你可以保留很多种族的个性,但是在工作方面,还是要适应美国的职场文化,这样才能成长。
就像你希望你的听众能接受你的一些想法,建议等等,那么你必须用他们可以接受的方式去说,而不是自说自话然后期待别人能理解和认同你。
我当时是在这家美国公司欧洲总部上班,连英国的bank holiday 都让上班...
无论中国美国,开公司就是为了赚钱,所有公司体系的运作的目的是保证盈利。不觉得这有什么负面。
人特别好。周五我还见到她。周一一早就被开。然后办公室大会,宣布“ she is no longer here” 原因不解释。 其实是政治斗争的结果。觉得跟黑社会似的。
我这里说得是对待员工的方式。比如有的员工受到领导的不公正待遇,公司如何处理 (看了下面的贴想到很多发生过的事)。或者被裁员之类的处理方式。美国的确不如德国等国家处理的好。德国公司效率是不比美国差的。也是盈利的。但可以做得更好。
无论死的活的
他推荐coporate confidential 这本书,我买了,两天读完然后有慢读一遍,推荐给大二的儿子。在美国职场讨生活,这本书非常推荐,能给读者一个two sided view, 也有一些在某些情况下如何对应的建议。最近几个帖子里的例子抱怨感触都能在书里找到一些回音。我也推荐这本书。
谢谢那位兄弟!
发表看法不是抱怨。谢谢。
在职场,不是你和单位的关系,最重要的是你和你直接上级的关系。就算你的上级的上级和你的关系,都不如你和直接上级的关系重要。我们部门两个升职的人都是和老板有谈判,老板为了他/她直接建立了一个新职位。升职加薪。 这背后有很多窍门和默契。我以前同事,到了新部门成了组头。我后来也来这个部门了。不过是自己来的和他无关。他直接跟我说他要在这里退休,还说会给我最好的支持 (潜台词就是会罩着我)。我当时都没明白这些话里有话。 都是后知后觉。回想起来以前浪费了不少机会。脑袋没转过弯。 原则是:不害人,不做亏心事。但这和灵活的为人处事方式不矛盾。我们可以既坚持原则不做对人对工作不利的事,又可以对自己发展有利。双赢。
政府工作申请明明白白问你是否有家庭成员在本单位。有就加大录用你的可能。再比如,T 总统女儿女xu 白宫任职。放中国就是裙带关系, 被诟病。放美国合理合法, 举贤不避亲, 走合法程序。
有比较,才知道有不同。
被认为是intruding,怎么和大家既分工又合作都还是有用的。可能其他内容是早了些。也可能是我自己恨没有更早地念这本书,所以有些着急。
既然一句话没有,事前一点儿消息没有人就走了的,肯定是layoff或fire走的。这不是明摆着的事吗?缄默不提和什么保留脸面根本没关系。
会后小组又开会,一个美国白人同事说:这种事永远不知道真相。 然后大家都面面相觑。所以我刚才用了黑社会这个词。连说再见的机会都没有。她在这个系统工作了很多年。口碑非常好。可惜就这么走了。如果不觉得冷酷,觉得正常就该如此,那我也无话可说。从雇主对待员工的方式可见人文关怀精神。这方面还是欧洲做得好。
这是价值观决定的。
外面说什么和心里想什么是两回事。 欧洲人更真实一些。
挺人性化的,比当年在中国工作的时候感觉良好……
在中国才是有意见说不出来呢。在美国,和顶头老板的不睦总会有解决办法…看人情商高低。
我曾和一个顶头老板关系不好……最终的结果他先离开了
个人感觉正规点儿公司解雇人手续挺繁杂的。当然赶上大裁员,那是没办法的事儿
瞻前顾后的,就不好了。大家对小年轻比较容易原谅一些,哪怕是犯了错。到了一定的年纪,就不那么容易被原谅了。
1. having or showing a modest or low estimate of one's own importance.
2. of low social, administrative, or political rank.
3. lower (someone) in dignity or importance.
我可以准确的说,第一,天下没有绝对“公平”的事。你认为公平的,别人认为不公平;别人认为公平的,你又认为不公平。
第二,don't take it personal。business is business。公司有 当天 Fire (or let you go) 的权利, 你也有 当天 “Fire” 公司、老板的权利。这就是“公平”!公司绝大多数时间是招不到 Replacement 的,不会希望 Top performers 离开的。
硅谷,世界各国高科技聚集区的代名词,美国高新技术的摇篮。就高技术从业人员的密度而论,硅谷居美国之首,每1000个在私营企业工作的人里有285.9人从事高科技业。欢迎收看OCInsights最新一期系列视频:【美国这些高科技华人工程师的职场流动与职业发展】;第一期我们为大家分享:《在美国科技巨头工作的华人技术高管的进阶之路》,你将了解到美国职业的天花板有多高?工程师们的学历,学校排名,技能对他们的职业发展的影响?哪些科技巨头的华人高管占比最多?欢迎收看:
Youtube直达: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In1la3pop8
B站直达: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4K4y1a7hs?from=search&seid=1686301269694905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