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孩子年底要申请大学了,所以最近非常关注本坛。这里的孩子都太优秀了,我越来越焦虑了
聊聊自己的感想
1. 上Top 10需要 SAT>1580+GPA 4+10几门AP+国家级竞赛奖+几个学校club 主席/运动队队长
2. 即便 不是藤,GPA 4.0 也基本是标配。 只有一个孩子GPA3.6 的报喜,难道混这里的大部分都是牛娃父母? 亚历山大啊,不知道有没有需求再建个普通娃教育平台?特别想交流学习一下怎么鼓励孩子的自我动力。
3.本人从孩子10年级开始关注孩子的学习,看了孩子大约30%文科课程和70%数理课程的作业。感到学校老师的水平参差不齐,课程大纲和进度也没有严格统一规范,大部分课的练习和作业都很少。比如AP课,有非常负责的老师给练习而且认真改作业,也有常常上课给些YouTube就不管的。 如果家长没有辅导,也不上AP补习班,孩子能自己搞定10几门AP,还都是5分,特别是几个AP physics都是5分, 那确实是牛娃!
4. 看到CS, premed,商学院是这里热门的专业,也有些动摇支持孩子学自己喜欢,但可能毕业就失业的专业了
还需要多学习
我女儿只做老师布置的作业,也没上补习班。对AP课,她倒是自己买了一些书做题目。不过她上的也只是州大。
第一相信他们去哪里都不会太差,第二相信他们能讲述一个关于自己的完整的故事,会有好学校听的。GPA 3.7几的家长如左说。
这不我考虑二外,普娃拼不过,准备留学了。
从来不为娃焦虑。老大州大毕业马上又要回炉读博或硕,老二和老大全公立学校,该来的挡不住,不该的焦虑没用。
我喜欢在子坛聊天。
4.0 十几门AP,各种大奖不是必要。
就是父母的影子,你或另一半全是认真努力的人娃也不会错。我们很希望孩子软实力强,而且字里行间显示我们对娃的赞誉和骄傲,不管真假娃确实往赞誉或希望的方向走。
纯学业而言,绝大部分学校教的对于工作绰绰有余。区别是network和第一份工作而已
我看了我们学校去年升学的excel统计数据录取T5的娃没有SAT到1580的。
也是混了一年坛子。感觉这里的家长有时候话糙理不糙。给的建议很blunt, 但是听者也要自己体会其中的pros and cons. 说计算机,医商法好,这里的家长也不是都从事这类工作。还是要和孩子商量,做长远打算。
AP没有那么可怕,学习得法每年4-5门不是难事。跟着学校的节奏可能不够用,自己可以结合学校的进度看一些复习参考书。因为有的老师认为考3分就过关挺好了,中国父母都是严师。
Bottom line: 千万别比孩子还焦虑,至少不能表露出来。最后一年不管多优秀的孩子都会多少有些焦虑,不管多不听话的孩子都会多多少少在意父母的反应。
看到S在我们地区丝糕录取的白人女生,的确没那么强。。。但是都有体育。。。
一辈子可以吹的。
顾嘛?
但是普通孩子的家长很少会有自信分享自己的经验,导致华人孩子个个都是4.0 1550+ 的错觉
这不,我们家在用人教数学衔接。
individual exceptional examples do not represent the whole picture!
How could one become 几个学校club 主席 /运动队队长? Unless clubs are for math 1, math 2, chinese 3,s tudy 4. or other self-named clubs etc.
In our town, 运动队队长 from backetball, football, base ball, and frield/track-- all belong to white/black.
ABC might get a spot of 队长 in Swimming teams from time to time.
远超完美GPA,AP门数,外语四年 等等指标
我理解录取是按档次的,在同一档里面 多三分不被认为好一些。大学说的 holistic 实话说谁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大家只好各方面尽量都沾上。我理解就是大学给自己随心所欲,录自己顺眼的。尤其这两年。我们对这 arbitrary的标准没有办法。咱们知道孩子也不是机器,就为个大学开足马力达指标,有理想的孩子做不到啊。他们要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找到自己的目标,那就不可能都做“有用”的事情,必将试探,失败,再试探。在这个重要的formative years,我觉得大人要沉住气,允许孩子探索。到时候就呈现最好的自己。其他的事情听天命,尽人事。放松一点,肯定不会给埋没的。
看我儿子申请,感觉一上12年级,成绩标考EC就慢慢定形了。可以有突破,但是有些大奖不是一年之功,没有就没有呗。
能改变的是自己的深度。在每一个club,活动中里有啥体会啊,学到啥了。这些成长尽量都在文书里体现出来。家长和孩子关系融洽,可以帮着他们一同挖掘。Stats只是一个轮廓,整个的申请package才包涵了所有细节。有的人stats普通但细节牛,一拔头筹。有的Stats牛,细节拉垮,结果不尽人意。所以stats不能改变了,就在细节上下点功夫,包括把自己展示好,把握好学校的喜好。
大人要沉住气,允许孩子探索。到时候就呈现最好的自己。其他的事情听天命,尽人事。放松一点,肯定不会给埋没的
几年前,一个小白,三个体育captain,足球,网球,第三个好像是长跑。最后拿了一个体育的大奖,进了H。不过,这个娃其他也很强。
performance-- that 小白 might not have GPA as high as ABC's
学习好,报州大好专业。州大里也有好州大。
成绩不好,EC强,报私校,进去以后专业随便选。
我也有一个普娃,从来不觉得 普娃就不能有梦想。
如果一个专业明知是毕业就失业的,就要看看家里有多少米了,不够吃两辈子的就放弃。
能够找到工作的专业很多,总有一两个还是喜欢的。学校的话,T200和Regional的top学校也能养活自己。
在美国,有个10W的工作,有自己喜欢做的工作和业余爱好,日子就挺不错的了。
自己孩子年底要申请大学了,所以最近非常关注本坛。这里的孩子都太优秀了,我越来越焦虑了
聊聊自己的感想
1. 上Top 10需要 SAT>1580+GPA 4+10几门AP+国家级竞赛奖+几个学校club 主席/运动队队长
2. 即便 不是藤,GPA 4.0 也基本是标配。 只有一个孩子GPA3.6 的报喜,难道混这里的大部分都是牛娃父母? 亚历山大啊,不知道有没有需求再建个普通娃教育平台?特别想交流学习一下怎么鼓励孩子的自我动力。
3.本人从孩子10年级开始关注孩子的学习,看了孩子大约30%文科课程和70%数理课程的作业。感到学校老师的水平参差不齐,课程大纲和进度也没有严格统一规范,大部分课的练习和作业都很少。比如AP课,有非常负责的老师给练习而且认真改作业,也有常常上课给些YouTube就不管的。 如果家长没有辅导,也不上AP补习班,孩子能自己搞定10几门AP,还都是5分,特别是几个AP physics都是5分, 那确实是牛娃!
4. 看到CS, premed,商学院是这里热门的专业,也有些动摇支持孩子学自己喜欢,但可能毕业就失业的专业了
🔥 最新回帖
🛋️ 沙发板凳
还需要多学习
我女儿只做老师布置的作业,也没上补习班。对AP课,她倒是自己买了一些书做题目。不过她上的也只是州大。
第一相信他们去哪里都不会太差,第二相信他们能讲述一个关于自己的完整的故事,会有好学校听的。GPA 3.7几的家长如左说。
这不我考虑二外,普娃拼不过,准备留学了。
从来不为娃焦虑。老大州大毕业马上又要回炉读博或硕,老二和老大全公立学校,该来的挡不住,不该的焦虑没用。
我喜欢在子坛聊天。
4.0 十几门AP,各种大奖不是必要。
就是父母的影子,你或另一半全是认真努力的人娃也不会错。我们很希望孩子软实力强,而且字里行间显示我们对娃的赞誉和骄傲,不管真假娃确实往赞誉或希望的方向走。
纯学业而言,绝大部分学校教的对于工作绰绰有余。区别是network和第一份工作而已
我看了我们学校去年升学的excel统计数据录取T5的娃没有SAT到1580的。
也是混了一年坛子。感觉这里的家长有时候话糙理不糙。给的建议很blunt, 但是听者也要自己体会其中的pros and cons. 说计算机,医商法好,这里的家长也不是都从事这类工作。还是要和孩子商量,做长远打算。
AP没有那么可怕,学习得法每年4-5门不是难事。跟着学校的节奏可能不够用,自己可以结合学校的进度看一些复习参考书。因为有的老师认为考3分就过关挺好了,中国父母都是严师。
Bottom line: 千万别比孩子还焦虑,至少不能表露出来。最后一年不管多优秀的孩子都会多少有些焦虑,不管多不听话的孩子都会多多少少在意父母的反应。
看到S在我们地区丝糕录取的白人女生,的确没那么强。。。但是都有体育。。。
一辈子可以吹的。
顾嘛?
但是普通孩子的家长很少会有自信分享自己的经验,导致华人孩子个个都是4.0 1550+ 的错觉
这不,我们家在用人教数学衔接。
individual exceptional examples do not represent the whole picture!
How could one become 几个学校club 主席 /运动队队长? Unless clubs are for math 1, math 2, chinese 3,s tudy 4. or other self-named clubs etc.
In our town, 运动队队长 from backetball, football, base ball, and frield/track-- all belong to white/black.
ABC might get a spot of 队长 in Swimming teams from time to time.
远超完美GPA,AP门数,外语四年 等等指标
我理解录取是按档次的,在同一档里面 多三分不被认为好一些。大学说的 holistic 实话说谁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大家只好各方面尽量都沾上。我理解就是大学给自己随心所欲,录自己顺眼的。尤其这两年。我们对这 arbitrary的标准没有办法。咱们知道孩子也不是机器,就为个大学开足马力达指标,有理想的孩子做不到啊。他们要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找到自己的目标,那就不可能都做“有用”的事情,必将试探,失败,再试探。在这个重要的formative years,我觉得大人要沉住气,允许孩子探索。到时候就呈现最好的自己。其他的事情听天命,尽人事。放松一点,肯定不会给埋没的。
看我儿子申请,感觉一上12年级,成绩标考EC就慢慢定形了。可以有突破,但是有些大奖不是一年之功,没有就没有呗。
能改变的是自己的深度。在每一个club,活动中里有啥体会啊,学到啥了。这些成长尽量都在文书里体现出来。家长和孩子关系融洽,可以帮着他们一同挖掘。Stats只是一个轮廓,整个的申请package才包涵了所有细节。有的人stats普通但细节牛,一拔头筹。有的Stats牛,细节拉垮,结果不尽人意。所以stats不能改变了,就在细节上下点功夫,包括把自己展示好,把握好学校的喜好。
大人要沉住气,允许孩子探索。到时候就呈现最好的自己。其他的事情听天命,尽人事。放松一点,肯定不会给埋没的
几年前,一个小白,三个体育captain,足球,网球,第三个好像是长跑。最后拿了一个体育的大奖,进了H。不过,这个娃其他也很强。
performance-- that 小白 might not have GPA as high as ABC's
学习好,报州大好专业。州大里也有好州大。
成绩不好,EC强,报私校,进去以后专业随便选。
我也有一个普娃,从来不觉得 普娃就不能有梦想。
如果一个专业明知是毕业就失业的,就要看看家里有多少米了,不够吃两辈子的就放弃。
能够找到工作的专业很多,总有一两个还是喜欢的。学校的话,T200和Regional的top学校也能养活自己。
在美国,有个10W的工作,有自己喜欢做的工作和业余爱好,日子就挺不错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