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丸子终于露了真容,虽然戴着墨镜,但就那丰姿身形,我估计今晚走廊不少二大爷一叔什么的,睡不着觉哈。
我是劝大家晒的,一定很开心。其实茫茫人海,大千世界,我等普罗众生,就是张口嗓音嘶吼,在大庭广众下裸奔,对于滚滚大江东逝水来说,也不过一滴小浪花,转瞬而逝,也就好像哪个偏偏角角的小古井里,一只狂欢跳舞的漂亮帅气小青蛙。
人间即即兴喜剧。有时我想,在网上看到你的,还没一抬脚出门,去买个菜看到你的人多呢。只要不把自己当回事儿,一些烦恼烟消云散。:-)
昨天给黄莺留言,说我也有一身袍子,秀下。是道袍,不是旗袍,哈哈。穿着这身道袍,感觉特别开心。有时会想,干脆去一趟青城山,看看山下有没有条白蛇什么的,让我救救,然后以身相许报恩什么的,就免了。就是身穿道袍,出去透透风。
感兴趣的,可以看下今晚的道德经解读,刚出炉的。每次讲之前,先沐浴了的,有荣光。
道号三哥。
上边儿那部分吧你让它往后,是员外,往前,是小二(一物两用赚了吧)
不过这不是我想找的图我想找俩尖的没找着是个意思吧你明白就好
黎鸣,哲学家,号称“思想狂徒”、“哲学乌鸦”。南昌人,1961年毕业于江西大学物理系,后进入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控制论与系统工程专业。长期进行逻辑学、控制论、文化人类学等方向的研究,最重要的学术贡献:把哲学的基础从二元论转化为三元论。创立了以“三”为基础的运算规则,并在此基础上重构了逻辑学,从而完成了逻辑学的三元论和多元论转向,以及哲学的第四次转型——人学的转型。他被称为 “思想狂徒”和“哲学乌鸦”。
黎鸣先生著述颇丰,著有《信息哲学论》、《中国的危机》、《人性与命运》、《人生的求索》、《人类的新生》、《人性的外衣》、《影响世界历史的三个犹太人——千年的三个天才——马克思、弗洛伊德、爱因斯坦评传》、《中国人性分析报告》、《中国人为什么这么“愚蠢”》、《西方哲学死了》等。
其中,《中国人为什么这么“愚蠢”》、《西方哲学死了》等著作连续引发哲学界的深刻讨论。
在凤凰网发表《创造中国历史》系列博文,展开对儒学尤其是儒学创始人孔子的强烈质疑和批评。对当下人们的尊儒现状“怒其不争 哀其不幸”。 [1]
1,《多变量控制理论》(英文翻译), 1982年,科学出版社 2,《控制论与社会》(英文翻译), 1984年,商务印书馆 3,《信息时代的哲学思考》(专著), 1986年,中国展望出版社 4,《社会统计学》(英文合译) 1988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5,《控制论与社会改革》(专著), 1988年,光明日报出版社 6,《中国的危机与思考》(主编), 1989年,天津人民出版社 7,《球籍——一个世纪性的选择》(合著) 1989年,百家出版社 8,《社会控制论》(英文合译), 1989年,华夏出版社 9,《中国的危机》(专著), 1990年,香港明报出版社 10,《信息哲学论》(专著), 1992年,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1,《东亚文明:传统与变革》,(英文合译,校)1992年,天津人民出版社 12,《费正清自传》(英文合译,校) 1993年,天津人民出版社 13,《东亚之锋》(英文翻译), 1995年,江苏人民出版社 14,《问人性》(专著),(上卷) 1996年,团结出版社 15,《问人性》(专著),(下卷) 1996年,团结出版社 16,《中国的危机》(主编)(上卷) 1998年,改革出版社 17,《中国的危机》(主编)(下卷) 1998年,改革出版社 18,《黎鸣文存》(共三卷) 2000年,湖北人民出版社 18,《人生的求索》(《文存》第一卷) 2000年,湖北人民出版社 19,《人类的新生》(《文存》第二卷) 2000年,湖北人民出版社 20,《人性的外衣》(《文存》第三卷) 2000年,湖北人民出版社 21,《意识形态与乌托邦》(英文合译) 2000年,商务印书馆 22,《三个犹太人——千年的三个天才》(专著) 2002年,河北人民出版社 此书的台湾版本:《天才的惊叹号:影响世界的三个犹太天才》,2006年,台湾智富馆 23,《社会圆桌》(合著) 2002年,广东人民出版社 24,《中国人为什么这么愚蠢》(专著) 2003年,华龄出版社 25,《西方哲学死了》(专著) 2003年,工人出版社 26,《中国人性分析报告》(专著) 2003年,中国社会出版社 27,《问天命》(专著)(共三卷) 2004年,中国社会出版社 27,《命运的诅咒》(《问天命》第一卷) 2004年,中国社会出版社 28,《道德的沦陷》(《问天命》第二卷) 2004年,中国社会出版社 29,《悲剧的源流》(《问天命》第三卷) 2004年,中国社会出版社 30,《犹太十杰》(合著) 2004年,云南人民出版社 31,《恢复哲学的尊严》(《信息哲学论》再版) 2005年,中国社会出版社 32,《情场化社会》(《问人性》精缩版) 2005年,中国社会出版社 33,《存在与在》(英文翻译,校正) 2005年,民族出版社 34,《人性与命运》(多部专著精缩版) 2006年,中国档案出版社 35,《学会真思维》(专著) 2009年,中国社会出版社 36,《中国为什么不高兴》(合著) 2009年,世界知识出版社 37,《老不死的传统》(专著) 2010年,华龄出版社 38,《当代中国著名哲学家黎鸣绘画作品集》 2010年,河北教育出版社 39,《问人性》再版(上卷) 2011年,上海三联出版社 40,《问人性》再版(下卷) 2011年,上海三联出版社 41,《黎鸣书法集》 2013年,三辰影库音像出版社 42,《儒学的终结》(专著)(已完成,等待出版) 43,《问历史》(专著)(共三卷)(已完成,等待出版) 43,《发现中国历史》(《问历史》第一卷) 44,《发明中国历史》(《问历史》第二卷) 45,《创造中国历史》(《问历史》第三卷) 46,《西方哲学常识》(《西方哲学死了》的浓缩本)(九万字,已完成,等待出版) 47,《东方的荒漠甘泉》(黎鸣解老,或黎鸣通解《道德经》)(此书在2013年完成) 48,《人学全书》(专著)(又名《颖悟大道》)(以下四部著作将在2013年以后完成) 49,《全息逻辑魔方》(专著)(尚未完成) 50,《人类逻辑史纲要》(专著)(尚未完成) 51,《中国思想史纲》(专著)(尚未完成) 52,《美国人性生活史》(英文合译,译校)(以下著作早已完成,只等待机会出版) 53,《基本粒子概论》(俄文翻译)(此书翻译于1964年,笔者尚读大三之时) 54,《一般系统论》(英文合译) 55,《自然科学与人类价值观》(英文合译) 56,《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英文合译) 57,《黎鸣论思维方法文集》(专著)(多卷)(尚在编辑之中) 58,《黎鸣批判孔儒文集》(专著)(全十二卷)(已经完成,等待出版。)
应该这样断句。
道可,道非,常道。
关于《道德经》,就像《九阴真经》,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理解。有一种说法不是,书写成了,就只剩下糟粕,因为他/她心中的玄妙,难以用文字呈现,所以读者更多是从只言片语,以此起步,受到启发,结合自己的人生,去体悟,化做自己的东西,得到其中的玄妙。
老先生对道德经的推崇,令人动容。至于其中的注解,一样可以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陈鼓应是基于王弼本外加帛书本注解的。
我记得最常见的是王弼本,后来有了马王堆的帛书本,再后来出土了竹简本。竹简本应该是最早的了。
王弼本与帛书本出入不大,竹简本与王弼本与帛书本出入差别就比较多了。
得个《九阳真经》残片,高手依然可以练的,因为自己也不是完全不懂武学。
古人因为都是抄写,难免错漏,加之后来,避讳改了一些字,去掉了一些之乎者也,删繁就简,成为我们今天通行的王弼版,但了解整个《道德经》的思想,问题不大。
老子的不少观点,在五千言中,会重复又重复,一处不懂,或文字有失传,有瑕疵,在其他之处,也可以得到推敲印证。
最终,还是弄懂其中之妙,其妙得到,其他自然迎刃而解。但我们所得之妙,是否老子心中之妙,那就难说了,所以这也是个无止境的事儿。
能享受其中为好。
小丸子终于露了真容,虽然戴着墨镜,但就那丰姿身形,我估计今晚走廊不少二大爷一叔什么的,睡不着觉哈。
我是劝大家晒的,一定很开心。其实茫茫人海,大千世界,我等普罗众生,就是张口嗓音嘶吼,在大庭广众下裸奔,对于滚滚大江东逝水来说,也不过一滴小浪花,转瞬而逝,也就好像哪个偏偏角角的小古井里,一只狂欢跳舞的漂亮帅气小青蛙。
人间即即兴喜剧。有时我想,在网上看到你的,还没一抬脚出门,去买个菜看到你的人多呢。只要不把自己当回事儿,一些烦恼烟消云散。:-)
昨天给黄莺留言,说我也有一身袍子,秀下。是道袍,不是旗袍,哈哈。穿着这身道袍,感觉特别开心。有时会想,干脆去一趟青城山,看看山下有没有条白蛇什么的,让我救救,然后以身相许报恩什么的,就免了。就是身穿道袍,出去透透风。
感兴趣的,可以看下今晚的道德经解读,刚出炉的。每次讲之前,先沐浴了的,有荣光。
道号三哥。
上边儿那部分吧你让它往后,是员外,往前,是小二(一物两用赚了吧)
不过这不是我想找的图我想找俩尖的没找着是个意思吧你明白就好
黎鸣,哲学家,号称“思想狂徒”、“哲学乌鸦”。南昌人,1961年毕业于江西大学物理系,后进入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控制论与系统工程专业。长期进行逻辑学、控制论、文化人类学等方向的研究,最重要的学术贡献:把哲学的基础从二元论转化为三元论。创立了以“三”为基础的运算规则,并在此基础上重构了逻辑学,从而完成了逻辑学的三元论和多元论转向,以及哲学的第四次转型——人学的转型。他被称为 “思想狂徒”和“哲学乌鸦”。
黎鸣先生著述颇丰,著有《信息哲学论》、《中国的危机》、《人性与命运》、《人生的求索》、《人类的新生》、《人性的外衣》、《影响世界历史的三个犹太人——千年的三个天才——马克思、弗洛伊德、爱因斯坦评传》、《中国人性分析报告》、《中国人为什么这么“愚蠢”》、《西方哲学死了》等。
其中,《中国人为什么这么“愚蠢”》、《西方哲学死了》等著作连续引发哲学界的深刻讨论。
在凤凰网发表《创造中国历史》系列博文,展开对儒学尤其是儒学创始人孔子的强烈质疑和批评。对当下人们的尊儒现状“怒其不争 哀其不幸”。 [1]
1,《多变量控制理论》(英文翻译), 1982年,科学出版社
2,《控制论与社会》(英文翻译), 1984年,商务印书馆
3,《信息时代的哲学思考》(专著), 1986年,中国展望出版社
4,《社会统计学》(英文合译) 1988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5,《控制论与社会改革》(专著), 1988年,光明日报出版社
6,《中国的危机与思考》(主编), 1989年,天津人民出版社
7,《球籍——一个世纪性的选择》(合著) 1989年,百家出版社
8,《社会控制论》(英文合译), 1989年,华夏出版社
9,《中国的危机》(专著), 1990年,香港明报出版社
10,《信息哲学论》(专著), 1992年,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1,《东亚文明:传统与变革》,(英文合译,校)1992年,天津人民出版社
12,《费正清自传》(英文合译,校) 1993年,天津人民出版社
13,《东亚之锋》(英文翻译), 1995年,江苏人民出版社
14,《问人性》(专著),(上卷) 1996年,团结出版社
15,《问人性》(专著),(下卷) 1996年,团结出版社
16,《中国的危机》(主编)(上卷) 1998年,改革出版社
17,《中国的危机》(主编)(下卷) 1998年,改革出版社
18,《黎鸣文存》(共三卷) 2000年,湖北人民出版社
18,《人生的求索》(《文存》第一卷) 2000年,湖北人民出版社
19,《人类的新生》(《文存》第二卷) 2000年,湖北人民出版社
20,《人性的外衣》(《文存》第三卷) 2000年,湖北人民出版社
21,《意识形态与乌托邦》(英文合译) 2000年,商务印书馆
22,《三个犹太人——千年的三个天才》(专著) 2002年,河北人民出版社
此书的台湾版本:《天才的惊叹号:影响世界的三个犹太天才》,2006年,台湾智富馆
23,《社会圆桌》(合著) 2002年,广东人民出版社
24,《中国人为什么这么愚蠢》(专著) 2003年,华龄出版社
25,《西方哲学死了》(专著) 2003年,工人出版社
26,《中国人性分析报告》(专著) 2003年,中国社会出版社
27,《问天命》(专著)(共三卷) 2004年,中国社会出版社
27,《命运的诅咒》(《问天命》第一卷) 2004年,中国社会出版社
28,《道德的沦陷》(《问天命》第二卷) 2004年,中国社会出版社
29,《悲剧的源流》(《问天命》第三卷) 2004年,中国社会出版社
30,《犹太十杰》(合著) 2004年,云南人民出版社
31,《恢复哲学的尊严》(《信息哲学论》再版) 2005年,中国社会出版社
32,《情场化社会》(《问人性》精缩版) 2005年,中国社会出版社
33,《存在与在》(英文翻译,校正) 2005年,民族出版社
34,《人性与命运》(多部专著精缩版) 2006年,中国档案出版社
35,《学会真思维》(专著) 2009年,中国社会出版社
36,《中国为什么不高兴》(合著) 2009年,世界知识出版社
37,《老不死的传统》(专著) 2010年,华龄出版社
38,《当代中国著名哲学家黎鸣绘画作品集》 2010年,河北教育出版社
39,《问人性》再版(上卷) 2011年,上海三联出版社
40,《问人性》再版(下卷) 2011年,上海三联出版社
41,《黎鸣书法集》 2013年,三辰影库音像出版社
42,《儒学的终结》(专著)(已完成,等待出版)
43,《问历史》(专著)(共三卷)(已完成,等待出版)
43,《发现中国历史》(《问历史》第一卷)
44,《发明中国历史》(《问历史》第二卷)
45,《创造中国历史》(《问历史》第三卷)
46,《西方哲学常识》(《西方哲学死了》的浓缩本)(九万字,已完成,等待出版)
47,《东方的荒漠甘泉》(黎鸣解老,或黎鸣通解《道德经》)(此书在2013年完成)
48,《人学全书》(专著)(又名《颖悟大道》)(以下四部著作将在2013年以后完成)
49,《全息逻辑魔方》(专著)(尚未完成)
50,《人类逻辑史纲要》(专著)(尚未完成)
51,《中国思想史纲》(专著)(尚未完成)
52,《美国人性生活史》(英文合译,译校)(以下著作早已完成,只等待机会出版)
53,《基本粒子概论》(俄文翻译)(此书翻译于1964年,笔者尚读大三之时)
54,《一般系统论》(英文合译)
55,《自然科学与人类价值观》(英文合译)
56,《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英文合译)
57,《黎鸣论思维方法文集》(专著)(多卷)(尚在编辑之中)
58,《黎鸣批判孔儒文集》(专著)(全十二卷)(已经完成,等待出版。)
应该这样断句。
道可,道非,常道。
关于《道德经》,就像《九阴真经》,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理解。有一种说法不是,书写成了,就只剩下糟粕,因为他/她心中的玄妙,难以用文字呈现,所以读者更多是从只言片语,以此起步,受到启发,结合自己的人生,去体悟,化做自己的东西,得到其中的玄妙。
老先生对道德经的推崇,令人动容。至于其中的注解,一样可以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陈鼓应是基于王弼本外加帛书本注解的。
我记得最常见的是王弼本,后来有了马王堆的帛书本,再后来出土了竹简本。竹简本应该是最早的了。
王弼本与帛书本出入不大,竹简本与王弼本与帛书本出入差别就比较多了。
得个《九阳真经》残片,高手依然可以练的,因为自己也不是完全不懂武学。
古人因为都是抄写,难免错漏,加之后来,避讳改了一些字,去掉了一些之乎者也,删繁就简,成为我们今天通行的王弼版,但了解整个《道德经》的思想,问题不大。
老子的不少观点,在五千言中,会重复又重复,一处不懂,或文字有失传,有瑕疵,在其他之处,也可以得到推敲印证。
最终,还是弄懂其中之妙,其妙得到,其他自然迎刃而解。但我们所得之妙,是否老子心中之妙,那就难说了,所以这也是个无止境的事儿。
能享受其中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