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有意思的考究。
我觉得最后对盐和碱的关系可能还存在更多的文献佐证。如果最开始的盐字是和碱在一起的,很有可能那时候的盐既是咸的,也是苦的。盐是氯化物,氯化钠或氯化钾。碱是碳酸化合物,碳酸钠以及其他。那时候中国人只能陆地晒盐,那么沉淀的该是混合物。最后盐变为咸的盐,许慎大概已经生活在一个分离技术比较成熟的时代,能够把这两种味道仔细区分开了。
许慎: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东晋时,中国已经有置换反应的记录:“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可见那时候的化学技术可能的确成熟到了解释盐这个字的双重味道
我是谷歌王啊,就会乱扯。不过中国传统文化从来就鄙视理工之术,要不是靠着皇帝们都想长生不老(天天惦记着吃重金属,都死翘翘),还大概真的没几个人会去记录这些科学实验。你原文提到一个非常深刻的现象,苏美尔人的土地因为过度耕作,而盐碱化,可能还是和它的气候和土壤本身的性质有关。是不是它的文化衰微也大致和黄河流域的土壤流失以及质量退化可以对比?
下面是维基词条,需要有人去研究那些地方的矿物资源和主要成分了
《说文》中记述:天生者称卤,煮成者叫盐。
传说黄帝时有个叫夙沙的诸侯,以海水煮卤,煎成盐,顏色有青、黄、白、黑、紫五样。后世尊崇其为“盐宗”。1950年代福建有文物出土,其中有煎盐器具,证明了仰韶时期(公元前5000年~前3000年)古人已学会煎煮海盐。
中国也是盐井的发明地。《蜀王本纪》:“宣帝地节(公元前69年至公元前66年)中始穿盐井数十所。”
初期盐的制作,直接安炉灶架铁锅燃火煮。这种原始的煮盐费工时、耗燃料、产量少、盐价贵。于是,从盐一诞生起,王室就立有盐法。在周朝时,掌盐政之官叫“盐人”。《周礼·天官·盐人》记述盐人掌管盐政,管理各种用盐的事务。
祭祀要用苦盐、散盐,待客要用形盐,大王的膳馐要用饴盐。这里所说的“形盐”是指白色岩盐,因形体大可以“镂之写物”。“饴盐”是岩盐中最好的一种,其味咸美“如水精”、“似虎珀”,又称“君王盐”。这个盐纯度该相当高!
春秋战国时,有盐国就富。《汉书》:“吴煮东海之水为盐,以致富,国用饶足。”齐国管仲也设盐官专煮盐,以渔盐之利而兴国。中国第一个盐商是春秋时鲁人猗顿,旧有“陶朱、猗顿之富”之说,陶朱是指范蠡。海盐质量该是最好最纯,(硫酸盐和碳酸盐入海之前就都容易沉淀了),所以能卖最好的价钱!如果是汉书记载的话,那么此时海盐已经卖的很好很普及了,所以许慎吃的盐该是比较纯的,那么盐和碱通过不同的偏旁来表意,该是非常自然的了
************
再扯一句,刚刚悄悄查了下,不知道苏美尔人的盐技术是不是还是和其他文化输出一样,是先输出到了埃及,在回到欧洲(还是埃及自己独立发展的)。后来腓尼基人商人就从非洲倒卖盐去地中海。
华特迪士尼的爷爷,是爱尔兰土豆大饥荒难民,先跑到加拿大安省,在这里挖盐。他爸在这里上中学。因为美国加州发现金矿,两爷子才一起跑到美国去了。还是金子更有吸引力。这才有了美国的华特迪士尼。他老家在这儿呢。:-)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盐字源考 放飞思想的鸽子 野字源考 烤冻鹅豆沙包 首字源考
非常有意思的考究。
我觉得最后对盐和碱的关系可能还存在更多的文献佐证。如果最开始的盐字是和碱在一起的,很有可能那时候的盐既是咸的,也是苦的。盐是氯化物,氯化钠或氯化钾。碱是碳酸化合物,碳酸钠以及其他。那时候中国人只能陆地晒盐,那么沉淀的该是混合物。最后盐变为咸的盐,许慎大概已经生活在一个分离技术比较成熟的时代,能够把这两种味道仔细区分开了。
许慎: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东晋时,中国已经有置换反应的记录:“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可见那时候的化学技术可能的确成熟到了解释盐这个字的双重味道
我是谷歌王啊,就会乱扯。不过中国传统文化从来就鄙视理工之术,要不是靠着皇帝们都想长生不老(天天惦记着吃重金属,都死翘翘),还大概真的没几个人会去记录这些科学实验。你原文提到一个非常深刻的现象,苏美尔人的土地因为过度耕作,而盐碱化,可能还是和它的气候和土壤本身的性质有关。是不是它的文化衰微也大致和黄河流域的土壤流失以及质量退化可以对比?
下面是维基词条,需要有人去研究那些地方的矿物资源和主要成分了
《说文》中记述:天生者称卤,煮成者叫盐。
传说黄帝时有个叫夙沙的诸侯,以海水煮卤,煎成盐,顏色有青、黄、白、黑、紫五样。后世尊崇其为“盐宗”。1950年代福建有文物出土,其中有煎盐器具,证明了仰韶时期(公元前5000年~前3000年)古人已学会煎煮海盐。
先秦中国也是盐井的发明地。《蜀王本纪》:“宣帝地节(公元前69年至公元前66年)中始穿盐井数十所。”
初期盐的制作,直接安炉灶架铁锅燃火煮。这种原始的煮盐费工时、耗燃料、产量少、盐价贵。于是,从盐一诞生起,王室就立有盐法。在周朝时,掌盐政之官叫“盐人”。《周礼·天官·盐人》记述盐人掌管盐政,管理各种用盐的事务。
祭祀要用苦盐、散盐,待客要用形盐,大王的膳馐要用饴盐。这里所说的“形盐”是指白色岩盐,因形体大可以“镂之写物”。“饴盐”是岩盐中最好的一种,其味咸美“如水精”、“似虎珀”,又称“君王盐”。这个盐纯度该相当高!
春秋战国时,有盐国就富。《汉书》:“吴煮东海之水为盐,以致富,国用饶足。”齐国管仲也设盐官专煮盐,以渔盐之利而兴国。中国第一个盐商是春秋时鲁人猗顿,旧有“陶朱、猗顿之富”之说,陶朱是指范蠡。海盐质量该是最好最纯,(硫酸盐和碳酸盐入海之前就都容易沉淀了),所以能卖最好的价钱!如果是汉书记载的话,那么此时海盐已经卖的很好很普及了,所以许慎吃的盐该是比较纯的,那么盐和碱通过不同的偏旁来表意,该是非常自然的了
************
再扯一句,刚刚悄悄查了下,不知道苏美尔人的盐技术是不是还是和其他文化输出一样,是先输出到了埃及,在回到欧洲(还是埃及自己独立发展的)。后来腓尼基人商人就从非洲倒卖盐去地中海。
华特迪士尼的爷爷,是爱尔兰土豆大饥荒难民,先跑到加拿大安省,在这里挖盐。他爸在这里上中学。因为美国加州发现金矿,两爷子才一起跑到美国去了。还是金子更有吸引力。这才有了美国的华特迪士尼。他老家在这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