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国

陶陶三
楼主 (文学峸)

前言:继续来神叨叨。先不神叨叨苏美尔,先神叨叨中国版图上,与苏美尔、印度靠得最近的“新两河流域”——成都平原。

都是过去写的。那时对这些玩意儿还有兴趣。China这个词来自哪里,不是秦、也不是晋,这些叫法都太晚了,我想可能来源有两个,一个是“成国”,一个是“丝国”,但都指向那里。na,无非就是land、“斯坦”之类,我们可翻译为国。Chi, Ci, Si,可能是丝或成。这个“成”,哪天专门写一下,苏美尔人喜欢用砖头垒城墙。我们中国人最喜欢城和墙了,至今不厌。

只当聊天玩,你一认真就输了。有些东西,只有上帝才知道。

 

 

——————

 

我们讲了一些上古时期的趣史假说,会颠覆我们的三观,没有考古发掘之前,你就觉得是打胡乱说,但有考古发掘之后,就可以引发一些相对认真的思考。中国文明一大优点,是用文字记笔记记得很清楚,一笔是一笔,但他的优点也是最大的缺点,就是不喜欢的,不想要的,尤其是不想让后世知道的,不写,改写,或者干脆全部烧了。所以咱看到的,不仅是“一面之词”,还有可能有篡改的,还有“历史留下的一片空白”。

比如昆仑山和西王母,到底是什么,在哪里?《山海经》上说得神乎其神。

其实咱们现在发现,在四川卧龙海拔4000米的雪山上,有雪豹。雪豹是这里食物链顶层,估计这里的母系社会,就是以雪豹为图腾,穿个豹子皮或戴个豹子头,就是西王母了。西王母和昆仑山,就在成都平原西北的那一带,岷山的那一带。

岷山,“山民”也。沿着岷江的山谷、丘陵地带,都有先民,由放牧到农耕,迟早会到成都平原,开垦农田,新修水利,建立都市。

小时候读书,每次读到中国四大发明,我就会感到奇怪。除了这个指南针,几乎没见到毛以外,火药、印刷术有争议外,都说造纸术是中国第一大发明,难道丝绸不应是中国第一大发明么?

纸是汉朝才有的,丝绸是什么时候?

连古埃及的木乃伊都发现了。但北纬三十度的古文明,除了中国以外,都没桑蚕产地,所以都来自中国。你想想,得有多少年历史了。

而中国的丝绸来自哪里呢?就是四川啊。无论是嫘祖养蚕、黄帝入蜀的传说,还是李白“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等诗句,还是“蜀”字,以及成都自古以来作为锦绣产地和集市,都告诉我们,丝绸来自四川。

而四川成都靠近另一个北纬三十度的古文明——古印度。

 

丝绸对中国的影响有多大?

中东、埃及、欧洲,听说有个中国,就是先从听说有个“丝国”来的。

我们都叫自己中国,是以河南为中心的“中原观”来看的。欧洲怎么会叫咱“中国”呢?在印度人看来,印度是“中国”,在中东人看来,中东是“中国”。意大利人看自己,估计也是“中国”。

要看别人怎么看咱。

世界怎么叫我们呢?

China。

这是英语叫法。不妨音译一下,“揣拿”?其他欧洲国家,还有读“奇拿”、“支拿”的,但欧洲更多国家是读“席拿”。跟他们的发音习惯有关。

那么China来自哪里呢?

一般都是来自古伊朗或古阿拉伯,再来自古印度。古印度是叫咱Cina。在《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里就有了,中国军队参加了俱卢大战。叫Cina。中国人就是Cinas。黑头发、黄皮肤,来自喜马拉雅山另一边的东北。那里能组建军队,跑这么远的,有这么强实力的,是哪里呢?

四川。

说是他们的君主Dhautamulaka,还派人送来了一千张鹿皮。Dhautamulaka是印度叫法,意思是“clear root”,有人认为,是夏朝最后一位君主夏桀,因为桀,是木桩子的意思。没有树枝、没有树叶,就是一个木桩子,不是“clear root”么?实际上是印度人把他的名字,翻译为自己的语言,就叫Dhautamulaka。彼此有姻亲或联盟关系,就派一支军队,过来表示支持一下。

你知道当时中国军队站哪边吗?

这不是由得你能选择的,靠姻亲、联盟等关系,从正法看,一早就注定了。我们是难敌这一边的。夏朝的史书,不知道是否会描述这一场战争——俱卢之战。

说远了,这个Cina呢,就是印度对我们的古称。a, na只是个后缀,相当于“land”,你理解为“地方”、“国度”就行了。主要是前面那个“Ci”或“Cin”。很多人会说,那是“瓷”,但那么早,哪里来的瓷嘛。很多人会说,那是“秦”,但那么早,连商周都还没有,哪里来的秦。至于还有人说是“晋”或“荆”,那就更晚了。

Ci/Cin是什么?

就是丝。

叫丝,还有个证明,就是后世的古罗马时期、秦汉时期, 欧洲跟中国通商更多,那时南方丝路,把中国叫Sina,北方丝路把中国叫Serica,一个来自Si或Sin,一个来自Se或Ser。Seres是Ser的复数,就是中国人的意思。

所有都指向丝。

连S这个字母,都像丝,不仅字形像,读音也像,有没有?

所以世界对中国的印象和认识,几千年来,就是“丝国”,我们是“丝国人”,不是我们自己想的中国和中国人。

而这个丝来自哪里?

就来自四川。来自蚕茧。

 

我们上一篇文章假说,三皇五帝至少“五帝”,以及夏朝,其实是以成都为首都的中国王朝。三星堆支持了这个假说。否则你去中原、陕西、山东、江浙,去找这么一个考古发掘来。而且除了成都在北纬三十度,还有一个很重要之处,它距离印度近。那时候世界人口还不多,进入农业文明的不多,城市以城邦国家为主。走北边的丝绸之路,我觉得不太可能,因为还没什么人。南方丝绸之路,应该是最早的丝绸之路。

其实有好多走法。

但最简单的,我想就是从成都先到大理。大理经德宏进入缅甸,到缅甸伊洛瓦底江畔的八莫。然后从八莫,走水路出海也可以,走陆路去印度也可以。事实上,你只要把货交到八莫,剩下的你就不用管了。那边的商人,会运到古印度,古印度到古波斯,古阿拉伯,古埃及。因为成都既是中国首都,又是个大都会集市,应该有全球最大的蚕市、丝绸集市,肯定有不少古印度人、古波斯人,甚至古阿拉伯人,直接来进货。所以你会在三星堆,看到大量出土的海贝、象牙。其实这些就是“国库”,就是Money而已。

丝绸除了从成都出国到西方,也会沿着长江顺流东下,运到“故苏”(姑苏,意思是这个地方令人想起家乡蜀),也会运到北边的陕西、中原的洛阳,以及山东等地。当然,只有贵族可以穿。在没有纸张之前,也拿来书写重要的文字。

《摩诃婆罗多》里,般度五子的怖军,说了夏桀的下场,自己把自己给毁了。成汤灭夏后,一步步迁都到中原去了。但是夏桀以前的历史记载(以成都平原为核心的天下观),不知道是夏桀自己干的,还是商汤干的,还是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原因,全毁了。后世,三皇五帝及夏朝变为传说,并且全部书写成发生在中原。如果你把中国古老的丝绸文明算上,不可能那么发达的文明,一开始是在中原的。你看看印度文明,一开始也不是在恒河流域,而是在偏远的西北,属于现今巴基斯坦的印度河流域,文明毁灭了,才东迁到恒河流域的。

再透露一个小秘密:

印度这个叫法,来自印度河的印度国(Sindhu Kingdom),先有印度国,还是先有印度河,不知道。Sindhu(h不发音),音译应该是“身度”,我们曾经翻译为“身毒”。是古波斯人,不会发S这个音,改成Hindu,传到欧洲,不发H的音,去掉H,变成Indu,再到英语变成India。最早这个叫法Sindu,其实就是一条河,或者一个小部落,小国家,指代了后世整个国家,整个印度次大陆。Sindu,音译的话,可以叫“新都”。它本身是像大海一样宽大的河流的意思。中国之大,其他地方很少有“都”这个地名,几乎全集中在四川。包括古蜀三都之新都、广都、成都,还有鬼城丰都。

《山海经》就讲了都广之野。三星堆就是在成都北边的德阳广汉市发掘的。历史上可能叫广都。广字,在四川还有广元。

后世对都的解释,有王室宗庙的城市,才能叫都,就是首都。元朝时用过,当时的北京叫大都。隋朝时,扬州曾经叫过江都,隋唐时期,江都/扬州,就是中国商业最发达的城市,所以杨广老去玩。第二发达的,就是成都。

 

如今的我们,感觉地处中国西南之隅的四川盆地,是个封闭的地方。但实际上,古时候非常开放,文明发达,对中国文明进程影响很大。只是渐渐被边缘化了。有人甚至认为,Cina这个词,来自成都(Chengdu)的成“Chen”。因为印度人、波斯人发不出来,所以叫Ci或Cin。至今印地语和尼泊尔语,叫中国,听起来还是像“成”。

 

 

 

陶陶三
Sindhu如何变India, 身毒如何变印地儿

Sindhu,身毒(身“都”),古波斯人呢不会发S,改成Hindu,欧洲人不发H,去掉,变成Indu,再到拉丁语、英语,把du改成ia,最后成了India。

China倒推,——》Cina ——》Cindu  成都。  最早是城邦国家,一座城,就是那个国家了。

成,可以发ch的音,也可以发s的音,粤语里发s。到了印度、波斯、中东和欧洲,有的发c,有的发ch,有的发s。

不要打我,哈哈。纯属娱乐。

 

 

 

雪晶
确实娱乐~~~
雪晶
三哥的联想以四川为中心~~~
陶陶三
还原历史的联想。:-)没有三星堆,不敢说了,有了三星堆,依然没人愿意信。

反正中国历史只从殷商算就行了,我没意见。:-)

放在今天回看,印度是从巴基斯坦(印度河)那儿来的。:-)

陶陶三
只有雪哥看到这是一个文化贴,为你点赞。
雪晶
这些意见你们研究,我就听~~~ :)
陶陶三
这个好,我再分享给雪哥一个。

都(du),其实最早是宽广的河流的意思。因为苏美尔人到处找“新的两河流域”,一定要找那么一条到多条像家乡一样宽广和两岸平坦富饶的河流。

Sindu,不是身毒,而是像海一样宽广的河流。在此定居,部落变为城邦。

成都这个都,一开始应该也是宽广的河流之意。在此可以定居,建立都城。类似洛阳,看了洛水,决定在此建立新的都城。

所以都,也演变为都城。都江堰的都江,既是宽广河流的意思,指岷江,又是指首都之江(古人认为岷江和长江是同一条河,岷江为长江上游,源头即岷山或叫蜀山)。山海经“都广之野”,应类似,都和广,同义词,但都既有宽广河流意思,又有首都的意思。

 

 

 

花菜
很新颖又似乎合理的观点,希望分享的更多,超级赞!
花菜
以前学历史的时候也疑惑为什么商,秦唐都在西边,相对与中原地带,那边交通不便利,也不利于耕种,四川那边有大象吗?上古有象耕
陶陶三
谢花菜,这里是文化走廊,感觉发多了不好。这类文章我还有好多,像韩国泡菜,一堆一堆的。
陶陶三
成都、汉中、关中,都类似,都有那么个“一河”、“两河”或“三河流域”,又有关卡固若金汤,曾经十分富庶。

洛阳,我们看似中原,其实只是关中的客厅及门户,关中是卧室。

历史上,长江以南都有大象的。但贝壳等货币,来自南洋、印度洋。改天可以发个讲贝壳货币的。

花菜
这是由现代人类基因组学研究推测出来的人口迁移,你是由历史学角度看,非常吻合

花菜
http://zhishifenzi.blog.caixin.com/archives/160520
陶陶三
嗯,知古可以知今,知今也可以及古。我们看最近五百年新大陆移民,就可以揣摩出古时候移民,差不多类似。

比如加拿大,白人跨越大西洋从东来,首先玩的是海洋三省,顺着圣劳伦斯河,玩魁北克,然后并不是到中原,而是一批直接跑到太平洋岸的维多利亚、温哥华。两头再往中间玩。

美国也一样,先玩麻州等十三州,西北等五大湖的芝加哥,跨到太平洋岸玩洛杉矶、旧金山。两头再往中间玩。

 

中原,都是两头玩了,再玩中间。分封也好,交战也好,迁徙也好。但两头,一开始又来自最靠近来源地那一头。老外是从欧洲东来,我们是从西来。:-)

 

花菜
圣经里记载的人类移动路线是正确的啦?赞!:)~~
陶陶三
圣经当然是人类的故事,不要一想到是老外的书,就以为里面的人都长老外样。可能就像今天的混血儿,哈哈。

接着上面我补充一点。

加拿大是先玩海洋三省,顺劳伦斯河玩魁北克,分一批直接跳过,玩太平洋岸的维多利亚、温哥华。

但今天,安省是经济最发达、人口第一大省。如果历史由它以不容置疑的拍脑袋来写,一定会把大西洋岸和太平洋岸的最初迁徙故事抹灭了。好像一来就是安省对吧?安省就是中原。站在今天的角度看,海洋三省太小儿科了。:-)

把历史记得很清楚,有利有弊。利就是想要大家看的,记得很清晰,弊就是可以把一些不想要的,人为一笔销掉。

吉衣
三哥是四川人~~~
吉衣
别介, 喜欢看, 别不发呀
陶陶三
哈哈,谢谢啊,我不仅是四川人,我还是西陵氏。:-)
花菜
那都是小事:)如果圣经里是对的,那佛陀大概也对啦,最怕他讲的生死轮回,看看血腥的历史,轮到哪个时代都不好受啊!
陶陶三
能把王位继承人问题搞好,人类的血腥就可以少一半。你看圣经里,也是一次次继承问题有争议。
花菜
男人如果能把自己的小弟弟管好,人类的血腥估计要减少90%,关键是做不到啊,哈哈:)~~~
江上一郎
难怪陶兄喜欢印度电影-----含量大---学习了。。。
未完的歌
北纬30度比较奇特,世界的古文明,各种人捉摸不透的未解之谜和神秘事件都发生在这条纬线上。地球的脐带。
陶陶三
埃及开罗、中东以色列、印度旁遮普和中国成都平原,都在一个纬度,北纬30度。

会不是那时候,这个纬度气候最适宜人居。北边依旧太多冰雪覆盖,南边太多水。这个位置刚刚好。:-)

陶陶三
是啊,挺好玩,其实古时候文化交流颇多。如果持西来说,两地之间也有渊源,可能是一朵并蒂莲。:-)
陶陶三
你这个就叫矛盾,哈哈。说得好。但如果男人都管住了,估计到现在我们还没走出非洲,或者刚到中东,就走不动了呢。
未完的歌
北纬30度,人类文明从这里开始。跟人类迁移有没有关系呢?没准是当时最好一条气候线。。。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0924/09/37583807_862878034.shtml

 

陶陶三
是啊是啊,估计和气候有关。是谁画的图,也太明目张胆了,明明是长江流域,却标黄河流域。:-)
k
kirn
是的,走出冰川期以后,大部分的冰是慢慢化的,人才能到处走路迁徙。
未完的歌
新仙女木事件人类文明的催化剂,北纬30度成为人类文明摇篮
陶陶三
憋不住想发帖留言的,到我这里来哈,哈哈,今天大家被逼看陶三贴了。
陶陶三
没事干的,很无聊的,可以看下我讲的《孤逐女》:

 

男生可以看《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打发无聊。

 

 

 

雪晶
这哪是丑女啊,照片妥妥的有个性美女~~~

现在要干活,晚点来听~~~ :)

陶陶三
影视剧里,都是美女大明星演丑女,在脸上贴个花就当丑女了,长得不漂亮的女星想演,也轮不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