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小镇的W先生前几天把公司给卖了,退休了。
公司一共卖了190 million, W先生独得100米。
当年W先生读了2年社区大学,转到旗舰州化学系毕业,到UC Berkeley 生化毕业后又倒旗舰州大儆了几年博士后,最后到了我们这个苦寒小镇做基因研究。
搞研究第一是要喜欢,第二要努力,第三要运气。W先生一步一个脚印在诊所附属的小小的研究所搞的风声水起。不断地有CNS文章发表,也弄了几千万NIH Grant, 实验室也养了几十号人。
但水满则溢,月盈则亏。
终于有一天,人类基因组图谱研究完工了。研究经费也干涸了。
W 先生看着几十号即将失业的员工,不尽一阵悲伤从心中生起。为了保护手下人的饭碗,为何不背水一战:开个检测基因公司?
说干就干,自己拿出2个米,带着十几个人,开始了艰难,富有挑战的创业之路。
十几年过去,公司人数增加到了200多人,产值也到了每年几十个米。
社区大学,火坑专业不要紧,
关键是与时并进,勤奋好学,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把握好机会,也一定能够创造辉煌的人生。
就是把上大学当成一个(终极)目标,而不是一种体验,一种经历
现实是,藤校和好专业照样越来越难进,大家照样趋之若鹜。。。
如果说吃什么东西无所谓,反正会饿还要吃下一顿,那饭馆要关张
人生也少了太多的乐趣
能这样打通任督二脉的,是极少数。而靠上个好大学,过平稳日子的是大多数。所以还是老老实实的上好大学吧……等万一上不了好大学了,再对娃说人一辈子很长,大学不是全部这样的话吧。
天天让他学数学浪费了他太多时间
会计公司卖掉了退休,啥学校不知道。。。 俺邻居白人家庭大多是自己开公司,。开公司与学校一点关系也没有,申请公司又不看毕业证哈哈哈
学好数理化, 走遍天下都不怕。
数理化坑, 只是近几年。 无论美国还是, 中国, 工科现在比理科热。
我同学在大学当教授,说有时遇到数学天才,自己都觉得选错行了
到那个level,遇到的人也更牛
20年河西
学学应数找工作应该问题不大
现在多少老留中留的娃和国内的娃在升学战场上
么把娃赔养进985。否则,国内阶层固化得那么厉害,娃年纪轻轻就已一辈子不得翻身,接受人间所有的磨难。
一位富豪说:中国社会过度残酷的呈罚读不成书的人。
Not good at it you still can make good money
and the time wasted during childhood
就算不在哈佛碰壁,其他地方也早晚会碰头的。世界这么大,牛人这么多;多砰砰就习惯了
受不了一点挫折。
少年时候多学学不同的东西,俺推娃就是文理都学。。。
很多老美一开始上community college是为了省钱,不是能力差。他们一开始就是准备2年后转到4年制大学。
我娃做科研的lab就有一个这样的。从community college转到4年制大学后,一年就毕业了。省了不少学费。读master的一年半期间,发了3篇文章,其中1篇一作。进了top PhD program.
火炕上读的社区大学呢,心里还想:那也太舒服了吧。
我们小镇的W先生前几天把公司给卖了,退休了。
公司一共卖了190 million, W先生独得100米。
当年W先生读了2年社区大学,转到旗舰州化学系毕业,到UC Berkeley 生化毕业后又倒旗舰州大儆了几年博士后,最后到了我们这个苦寒小镇做基因研究。
搞研究第一是要喜欢,第二要努力,第三要运气。W先生一步一个脚印在诊所附属的小小的研究所搞的风声水起。不断地有CNS文章发表,也弄了几千万NIH Grant, 实验室也养了几十号人。
但水满则溢,月盈则亏。
终于有一天,人类基因组图谱研究完工了。研究经费也干涸了。
W 先生看着几十号即将失业的员工,不尽一阵悲伤从心中生起。为了保护手下人的饭碗,为何不背水一战:开个检测基因公司?
说干就干,自己拿出2个米,带着十几个人,开始了艰难,富有挑战的创业之路。
十几年过去,公司人数增加到了200多人,产值也到了每年几十个米。
社区大学,火坑专业不要紧,
关键是与时并进,勤奋好学,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把握好机会,也一定能够创造辉煌的人生。
就是把上大学当成一个(终极)目标,而不是一种体验,一种经历
现实是,藤校和好专业照样越来越难进,大家照样趋之若鹜。。。
如果说吃什么东西无所谓,反正会饿还要吃下一顿,那饭馆要关张
人生也少了太多的乐趣
能这样打通任督二脉的,是极少数。而靠上个好大学,过平稳日子的是大多数。所以还是老老实实的上好大学吧……等万一上不了好大学了,再对娃说人一辈子很长,大学不是全部这样的话吧。
天天让他学数学浪费了他太多时间
会计公司卖掉了退休,啥学校不知道。。。 俺邻居白人家庭大多是自己开公司,。开公司与学校一点关系也没有,申请公司又不看毕业证哈哈哈
学好数理化, 走遍天下都不怕。
数理化坑, 只是近几年。 无论美国还是, 中国, 工科现在比理科热。
我同学在大学当教授,说有时遇到数学天才,自己都觉得选错行了
到那个level,遇到的人也更牛
20年河西
学学应数找工作应该问题不大
现在多少老留中留的娃和国内的娃在升学战场上
么把娃赔养进985。否则,国内阶层固化得那么厉害,娃年纪轻轻就已一辈子不得翻身,接受人间所有的磨难。
一位富豪说:中国社会过度残酷的呈罚读不成书的人。
Not good at it you still can make good money
and the time wasted during childhood
就算不在哈佛碰壁,其他地方也早晚会碰头的。世界这么大,牛人这么多;多砰砰就习惯了
受不了一点挫折。
少年时候多学学不同的东西,俺推娃就是文理都学。。。
很多老美一开始上community college是为了省钱,不是能力差。他们一开始就是准备2年后转到4年制大学。
我娃做科研的lab就有一个这样的。从community college转到4年制大学后,一年就毕业了。省了不少学费。读master的一年半期间,发了3篇文章,其中1篇一作。进了top PhD program.
火炕上读的社区大学呢,心里还想:那也太舒服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