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清在美国的子女有多少比例进T5

m
m1688
楼主 (文学峸)

我想不可能有1/3, 能有10%吗?

b
borisg
早年的很常见,近年的没听说。。
B
Bebe54321
蛮多的,呵呵!

因为有家长群。

t
trimtip
夫妻都是T5的,也许高点,但过去很多理工学校女生不多很少,夫妻都是T5的比例不高,而且高考各省录取标准不同,所以很难统计。

不过,有一个据说比较准,就是三代直系或血缘亲戚里有T5的,后代大多不差,家族性还是很明显, 还有一个华人比较注意的指标,就是,华裔炸药奖获得者,大都出自三代或四代内的书香门第。

M
Midwestrural
这个不好统计啊,做同学的时候大部分没娃,后来离开学校联系少了,有木有娃都不知道。。。
眼镜
这有什么统计意义吗?

我两娃一个进T5,一个T50/30(?)

b
borisg
MD,像我这样的算书香门第么。
眼镜
你不是也是清华的了
M
Midwestrural
我不是,我是到美国后才跟他们同学的。。。
M
Midwestrural
哈哈,由此可以判断出你家当年一个哈佛,一个哈尔滨佛学院。。。
眼镜
越说世界越小。我有一大学同学在你们那州大读的书,没准儿就是你同学
眼镜
早年进T5 比现在容易一些
眼镜
推辈图
M
Midwestrural
娃的爷爷外公辈有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标兵,或先进工作者,五一奖章获得者? 要不就是军长师政委啥的 哈哈
m
mingl98
据我观察,如果家里至少有一个理工博士的,孩子上T10机率很大。
眼镜
都推到爷爷外公了
b
bobpainting
以前只要学习好基本都能进
眼镜
其实华人家里开餐馆的进H比例最大。 H特别认这种背景的娃。
M
Midwestrural
哈哈,血统论又回来了。。。
眼镜
推出红三代来了
眼镜
以前竞争没现在这么激烈
m
mingl98
哈哈,这是个新理论。
L
LilyBD
那惨了 还得晒父母那里毕业的。我这个学渣不用进了。我本科美国T100上的 野鸡大学 lol
m
mingl98
是不是因为美国人喜欢吃中歺?
r
randomness
不如说家有教授的娃进T5的多
眼镜
国腾也就相当美国的T50 吧
宝马奔驰
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

横批:基本如此

m
mom2023
教授小孩也有歪瓜裂枣的。感觉是牛校家长比较会推或者说引导小孩念书。
m
mingl98
不一定是教授的孩子。不过教授的孩子通常都上好学校。这可能和他们的职业有关吧
t
trimtip
一个像爸,一个像妈,如果你夫妻都是北清,那么就是有一个隔代遗传了。
r
randomness
将来当总统
眼镜
你这比四十万还吓人
d
distinctiveM
可以算一下
t
trimtip
无论那里的教授,他们的一个最基本的共同点就是:

屁股坐得住,你可以寻遍全球,找不到那个教授是屁股坐不住的,只有一个有可能例外,就是体育系的教授。

所以,教授的小孩肯定也屁股坐得住的,除非教授太太是。。。

眼镜
大数据都出来了 :)你别说想想周围国腾的娃进T5的还真不少。
r
randomness
赞数学好。
t
trimtip
这是文革用语,但老鼠的后代会打洞,却不是文革用语,倒是古语。
m
mingl98
七,八年前上T5不是特别难。现在是真难。
s
settlemeter
早年生女儿的比例比较高,进Dartmouth都不好意思说
兔8
你好像属于土匪出身,按蒋委员长的说法。
L
LilyBD
倒是很好奇谁的基因起作用
t
trimtip
似乎是,女儿遗传父系的多,儿子继承母系的多,还是很准,当然都是观察数据,中国的观察数据有的时候比抽样都准,因为是几千年流传

观察积累下来的。

t
trimtip
红代中的高层大都与委员长系的出身差不多, 同出一源,就是走了不同的路。
m
mingl98
T30都是名校。不是非要T5
M
Midwestrural
哈哈,基因这个东西,千万不能太当真了,只能说是一个因素。。。

你能找到一个爹牛蛙就牛的例子,我就能找到一个爹牛娃不牛或爹不牛娃牛的例子。。毕竟不牛的娃或爹是大多数。。

你可以说那是基因变异,那越牛的爹,娃基因变异的概率越大。。

L
LilyBD
我倒是觉得不能以学校判断一个人智商 学渣不一定傻 不愿意读书而已
M
Midwestrural
你说的对,但是从学渣中任意抓十个人和从学霸中任意抓十个人,聪明人的比例学霸高。。

一个是个例,一个是普遍。。

最美时光
据俺暗中观察,没有1/3. 1/10差不多。那十分之一,大多都是夫妻俩都是清北的。基因强大呀!
五台
比例横向比较不会低的,我家已经百分之五十了,另百分之五十的话四年后揭晓
c
ccb168
这个清北的同学应该比较清楚。现在都有同学群,进T5的一般都会知道吧?
c
ccb168
在美国的清北复交子弟进T30应该有90%以上吧?
k
kingfish2010
差不多。 家里亲戚两对夫妻都是清北的, 娃们在美国长大

理工人的娃们在 T5

w
wlwt123
不是說灣區有10萬清華人?這數應該不難計。
z
zaocha2002
我们那时候清北在南方省不是那么得追求,其实要比就看国内当时T8内上的吧。

大院里上清北的和上复旦交大同济武大中山差不多的高考分数

眼镜
哪有那么多。清华一届学生平均2000,十万就相当50年的。改革开放才四十几年,还有在国内的
u
umccgs
是因为很多教授给自己的娃发文章挂第二作者,很容易就进名校了。

最近刚刚发现一个,感觉申请大学很没意思,就是因为他妈妈的一篇文章给了他第二作者,进了Caltech,普通没有资源的娃只能拼自己,哪怕stats更强也没有用。高中生能发表学术文章太亮眼了,而且是纯计算不是做实验的。去年我们学区也有一个女生在院士爸爸帮忙下research得奖了,进了Caltech。我们系当年就三个华人教授,两个教授的女儿都进了MIT,都拿了Intel奖。当然本身也很努力,这个奖是锦上添花了。要不然大农村大学城,学区也一般,光一个AIME,没有research很难进这么好的大学。现在终于明白教授娃为什么更容易上名校了,他们都知道这个套路啊!我们还哼哧哼哧得硬拚竞赛。

a
ahniu
路都差不多

第一代,落地生根, 餐馆,房东。第二代,专业精英,医生,律师。第三代,不愁吃穿,音乐舞蹈政客。第四代,纨绔子弟,吸毒单亲。

(发自我的文学城离线浏览器)

w
willow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