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说她朋友并不追逐名牌,只是觉得这款包比较精致漂亮,没多想就买了。联想到几天前有人说赚40 万也有月光的,似乎可以看出ABC的消费观念和老刘大不一样。没有老刘那样把钱留着投资争取利益最大化的想法。年轻人觉得钱来得容易,花起来也不多想。我的观念是孩子的钱自己做主,怎么花是自己的事,我绝不干涉,也不会提建议。但自己要对自己的决定负责。如果自己没有计划过度消费,以后需要用钱的时候也自己解决。
还不多想
花公司的钱简直不当钱,渐渐习惯也会改变。
只是就算你能做到绝不干涉,也不会提建议,你能做到最后一句吗娃真需要时你不帮忙?lol
你推算哪里来的钱,肯定不需要借钱,lol, 第一个月买包的钱肯定够,不说帐上剩的,就是sign on bonus 也是绰绰有余,只是一般ABC 很少这样大手笔
想花钱还是有地方可花的lol
只要娃能挣,会花是好事,他们这一代比我们会享受,是进步
现在Christmas 的wish list变长和大笔的多了,同时常在数自己存款里的钱,还给自己定了一个到毕业时的存款目标。
这种包有投资价值,涨得不比股票差
都是钱毛的
Impulsive Spending的定义:
An impulse buy is anytime you purchase something you weren’t planning to. If it’s not planned for in your budget ahead of time, it’s an impulse buy.
飞机没停稳就取行李, 赶飞机轮船火车要跑在前面。。。
看展览有用没用,所有材料都取一份, 有塑料袋就更好了。。
有试吃一定要吃一圈,能吃两圈就更好。。。
吃八肥是扶着墙进去, 扶着墙出来, 就怕亏本了。。。
obsessive compul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
差距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摩擦,希望老中能有所节制,不要把自己的观念强加于人。
家里很有钱,大房子买的100年多年的历史,喜欢里面的一些细节结构,开一辆车美洲豹很多年,我到意大利出差买了手工包,但是设计很好送给她,感谢她帮我接送娃培训。
她很开心是真好看,后来碰到她她就爱背那包。
父母怎么教育,比如妈妈只买名牌,儿女也基本上是,和ABC,EBC,BBC无关。我那朋友的女儿就很朴素,富三代啊。
上了班反到是收起好东东。
还有点小收获。
投资心理才买的,但是,实话实说,这孩子很有眼光,经典款式的Chanel包非常保值,可以去查这个包的历年的价格的。刚开始6千多刀能干什么?最多就是要么存着积少成多,多半是买买这买买那就花了,但这个包,买了不贬值。值得买。
有的老留消费观要改变的是对自己好一点而不是把眼睛盯着二代怎么花钱怎么投资,特别是有的还要想二代上交工资想帮他们管理财产。这里的二代都出色能干,赚钱能力,眼界,圈子都比我们当初强了百倍,怎么会啃老?万一,万一有,也是做家长的没教好,是素质问题,靠收缴管理他们的钱改变不了的。
多数老留年少年轻时都家境贫穷,靠到这里读书,做RA,TA起步,日子才慢慢好起来,习惯节省,因为确实没钱,现在都不差吧,不要有钱就投资买房想钱生钱,能力范围内,还是买些自己喜欢的衣服,鞋,包,首饰等等,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即便要花钱。面对一些东西,先想想我喜欢吗,我买得起吗,而不是买这个值不值得。有句话是有钱难买心头好。
你娃给BLM cofunder Patrisse Cullors 在白人区的$1.4million property(paid in Cash)做贡献
还有:她家$35k的fencing and electric gate around her new $1.4 M Topanga Canyon home she bought with Cash.
ABC是商人思维。
(发自我的文学城离线浏览器)
这孩子明显没学进去:)。不过年轻嘛,偶尔任性没关系,反正她的收入也不低,偶尔可以消费得起。每个月都这样,可能就要饿肚子了,或者会被怀疑,这么多钱从哪里来的?长期入不敷出的消费,可能不会有男孩子敢date了。
偶尔任性,老留中留都会;长期任性,我家ABC肯定不会的。所以应该不是老留和abc的区别,而是某些人和某些人的消费观念的区别。
老留中留早就超越了用物质来满足自己的阶段,也就是说普通的奢侈品给不到我们这些中老年人幸福感了。我的朋友圈里,大家都是晒家庭活动,自己做的手工和饭菜,晒娃,讨论社会事件,历史哲学等话题,从没有人晒名包名车房子啥的。也许年龄、眼界和精神需求的区别也会影响消费观念。e
公司给几个月,还雇有专业人员带你熟悉环境找住房。
食物是几个月 家里每天每个人$100消费,use it or waste it。当地所有的餐馆都光顾过,超市 Costco等等 店里的食物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存进银行同时申请该银行的信用卡。一个月后拿到信用卡,就去买新车。去找 零头款的lease 车,每个月付二百多块。lease签了车就当即开回家啦。这个车行唯一的条件是要有人cosign 和有EE degree学士硕士都行。看看EE当时多吃香容易找工作。三十多年来从来不买二手车。给小孩更是要买新车开。
买家具电器都是12个月零利率hold一年后开始付有利率。当然一年时间里我们准备了钱一笔付掉是不会付利息的咯。家里从来不买旧家具旧电器。
美国都是靠信贷过日子,年轻人思维跟着跳的快。如果在美国过日子还是像中国过日子的思维,那不苦惨你了。
女儿说她朋友并不追逐名牌,只是觉得这款包比较精致漂亮,没多想就买了。联想到几天前有人说赚40 万也有月光的,似乎可以看出ABC的消费观念和老刘大不一样。没有老刘那样把钱留着投资争取利益最大化的想法。年轻人觉得钱来得容易,花起来也不多想。我的观念是孩子的钱自己做主,怎么花是自己的事,我绝不干涉,也不会提建议。但自己要对自己的决定负责。如果自己没有计划过度消费,以后需要用钱的时候也自己解决。
还不多想
花公司的钱简直不当钱,渐渐习惯也会改变。
只是就算你能做到绝不干涉,也不会提建议,你能做到最后一句吗娃真需要时你不帮忙?lol
你推算哪里来的钱,肯定不需要借钱,lol, 第一个月买包的钱肯定够,不说帐上剩的,就是sign on bonus 也是绰绰有余,只是一般ABC 很少这样大手笔
想花钱还是有地方可花的lol
只要娃能挣,会花是好事,他们这一代比我们会享受,是进步
现在Christmas 的wish list变长和大笔的多了,同时常在数自己存款里的钱,还给自己定了一个到毕业时的存款目标。
这种包有投资价值,涨得不比股票差
都是钱毛的
Impulsive Spending的定义:
An impulse buy is anytime you purchase something you weren’t planning to. If it’s not planned for in your budget ahead of time, it’s an impulse buy.
飞机没停稳就取行李, 赶飞机轮船火车要跑在前面。。。
看展览有用没用,所有材料都取一份, 有塑料袋就更好了。。
有试吃一定要吃一圈,能吃两圈就更好。。。
吃八肥是扶着墙进去, 扶着墙出来, 就怕亏本了。。。
obsessive compul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
差距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摩擦,希望老中能有所节制,不要把自己的观念强加于人。
家里很有钱,大房子买的100年多年的历史,喜欢里面的一些细节结构,开一辆车美洲豹很多年,我到意大利出差买了手工包,但是设计很好送给她,感谢她帮我接送娃培训。
她很开心是真好看,后来碰到她她就爱背那包。
父母怎么教育,比如妈妈只买名牌,儿女也基本上是,和ABC,EBC,BBC无关。我那朋友的女儿就很朴素,富三代啊。
上了班反到是收起好东东。
还有点小收获。
投资心理才买的,但是,实话实说,这孩子很有眼光,经典款式的Chanel包非常保值,可以去查这个包的历年的价格的。刚开始6千多刀能干什么?最多就是要么存着积少成多,多半是买买这买买那就花了,但这个包,买了不贬值。值得买。
有的老留消费观要改变的是对自己好一点而不是把眼睛盯着二代怎么花钱怎么投资,特别是有的还要想二代上交工资想帮他们管理财产。这里的二代都出色能干,赚钱能力,眼界,圈子都比我们当初强了百倍,怎么会啃老?万一,万一有,也是做家长的没教好,是素质问题,靠收缴管理他们的钱改变不了的。
多数老留年少年轻时都家境贫穷,靠到这里读书,做RA,TA起步,日子才慢慢好起来,习惯节省,因为确实没钱,现在都不差吧,不要有钱就投资买房想钱生钱,能力范围内,还是买些自己喜欢的衣服,鞋,包,首饰等等,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即便要花钱。面对一些东西,先想想我喜欢吗,我买得起吗,而不是买这个值不值得。有句话是有钱难买心头好。
你娃给BLM cofunder Patrisse Cullors 在白人区的$1.4million property(paid in Cash)做贡献
还有:她家$35k的fencing and electric gate around her new $1.4 M Topanga Canyon home she bought with Cash.
ABC是商人思维。
(发自我的文学城离线浏览器)
这孩子明显没学进去:)。不过年轻嘛,偶尔任性没关系,反正她的收入也不低,偶尔可以消费得起。每个月都这样,可能就要饿肚子了,或者会被怀疑,这么多钱从哪里来的?长期入不敷出的消费,可能不会有男孩子敢date了。
偶尔任性,老留中留都会;长期任性,我家ABC肯定不会的。所以应该不是老留和abc的区别,而是某些人和某些人的消费观念的区别。
老留中留早就超越了用物质来满足自己的阶段,也就是说普通的奢侈品给不到我们这些中老年人幸福感了。我的朋友圈里,大家都是晒家庭活动,自己做的手工和饭菜,晒娃,讨论社会事件,历史哲学等话题,从没有人晒名包名车房子啥的。也许年龄、眼界和精神需求的区别也会影响消费观念。e
公司给几个月,还雇有专业人员带你熟悉环境找住房。
食物是几个月 家里每天每个人$100消费,use it or waste it。当地所有的餐馆都光顾过,超市 Costco等等 店里的食物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存进银行同时申请该银行的信用卡。一个月后拿到信用卡,就去买新车。去找 零头款的lease 车,每个月付二百多块。lease签了车就当即开回家啦。这个车行唯一的条件是要有人cosign 和有EE degree学士硕士都行。看看EE当时多吃香容易找工作。三十多年来从来不买二手车。给小孩更是要买新车开。
买家具电器都是12个月零利率hold一年后开始付有利率。当然一年时间里我们准备了钱一笔付掉是不会付利息的咯。家里从来不买旧家具旧电器。
美国都是靠信贷过日子,年轻人思维跟着跳的快。如果在美国过日子还是像中国过日子的思维,那不苦惨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