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價值

安乐能人
楼主 (文学峸)

不管是誰,只要沒有學佛求解脫,都在六道裡面來來去去的輪迴;即使學了佛,但沒有遇到淨土法門,也只是結一個佛緣而已,下輩子能不能當人不曉得;即使能當人,也不一定還會遇到佛法。

這樣講起來,人生就有二件事情:一個是解脫生死的「大事」,一個是「目的」。

「大事」就是剛剛講的輪迴。今生只是短短幾十年而已,可是未來是無窮盡的,而且無窮盡未來的去處卻決定在這短短幾十年,可見這短短幾十年有多麼重要。在這短短的幾十年中,若能如願成就「目的」,解決生死這一件「大事」,就是生命中最有意義的事了。

 

結婚、生兒育女,還有創業,這只是此生生存中的一環,但不是全部需要。因為如果未來生死大事沒有解決的話,即使再怎麼榮華富貴,再如何的豐功偉業,心中都是會有不安的;如果這一件大事能夠解決,再怎麼樣困苦,內心都有安慰。

這一點,一般人比較不瞭解,因為一般人沒有善惡因果報應、三世六道輪迴的觀念,所以他們從來沒有為未來做規劃。他們的人生就是短短幾十年,以為死了就沒有了,所以把精力都用在短短幾十年的榮華富貴追求上,但這一些到最後都幻化成空──因為,一切都是無常的。

所追求的名利財富等等,再怎麼樣都是無常的,所謂「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到了臨終的時候,後悔已經來不及了。所謂「大命即終,悔懼交至」,這是一般人臨終的現象。

 

今生遇到佛法,相信佛法,可以說是莫大的福報。因為善惡報應,三世因果、六道輪迴的觀念,是不容易相信的,為什麼?因為看不到,有誰看到?有誰死了還魂回來說他去的世界如何?。

但是我們從書上,或者社會上發生的現象,以智慧判斷,是有未來世、有輪迴的。因為相信智者、古德所說,因此對人生就能夠做一個更完整的規劃。因為人「生」包含人「死」,生跟死是在一起的。如果只想到「生」,而沒有想到「死」,那不是完全的人生,要把死同樣納入我們人生的規劃裡面,這樣才完整。

 

現在的民間信仰是那樣的情形,可是佛教界也差不多。因為佛教界很多道場並沒有在強調生死輪迴的可怕跟重要性,也沒有解脫生死輪迴的法。以現在來說,只有淨土法門才是解脫輪迴的直捷方法。

淨土法門易行難信,很容易做得到,只要心信佛,口念佛,甚至一方面懷疑,一方面念佛,阿彌陀佛都知道,也都在阿彌陀佛攝取的光明當中。所以,淨土法門是當生成就,一世圓滿的;是不離世間法而能擁有出世法,雖是出世法,卻可以在世間當生成就,兩全其美。如果是其他的法門就都不行,因為必須靠自己的力量先斷煩惱,而想要斷煩惱在滾滾紅塵當中,怎麼斷?所以他們一定要遠離世俗。

淨土法門就可不用離開世俗,但如果要終身全力為這個法門奉獻,最好還是要出家才能全心全力,不然還要為家庭、為其他所牽絆,難免會有罣累。

 

人生只不過是因緣和合,父母、夫妻、兒女、家眷,都是一時因緣的和合,每一個人命終之後,因為過去、現在的業各自不同,所以很難會再相聚,即使再相聚,往往也不認識,所謂常伴親友終離別。所以人生很可憐,家眷應該永遠恩恩愛愛,可是這樣的恩愛,卻又是輪迴造業受苦的根本。出家偈頌就說:

流轉三界中,恩愛不能斷,棄恩入無為,真實報恩者。

也就是說,我們之所以永恒的在三界六道輪迴,有時身而為人,有時候下地獄、餓鬼,有時生天享樂,然後又墮落三惡道,之所以這樣流轉三界,沒辦法脫離這個三界的大網絡,就是愚癡執著而不能斷絕世間污染虛假的恩愛所致。

如果瞭解世間的恩愛只是暫時的,而且會導致永遠三界輪迴的,而能夠超越他,然後學佛,甚至出家,所謂「棄恩入無為」,才是真實報恩。不然今生為父母兒女,下輩子呢?

 

有一首偈說:

眾生真愚癡,孫子娶祖母,牛羊席上坐,六親鍋內煮。

這是古代一位高僧所說的,這位高僧有神通,他有一天經過一個家庭,非常的熱鬧,原來是在辦婚宴,在大請客。可是一看,唉!原來都是互相報恩報怨,所謂的「喜事」,真的是悲哀、痛苦、愚癡的苦事啊!為什麼呢?

「眾生真愚癡,孫子娶祖母」,新娘竟是前輩子的祖母。這道理不難了解。往往阿嬤(祖母)對孫子都非常疼愛甚至執著,可是她已經老邁,無法看到孫子的成長,去世之後,只因對孫子的執著愛戀之心放不下,導致她出生再度為女人有緣來遇到她的孫子時,由於前輩子的關心愛戀,遺留到這一輩子,所以緣就比較深,因此對他一見鍾情,最後就跟他結婚了。這就是眾生的愚癡顛倒,只要還在三界之中,往往就會扮演這種角色。

「牛羊席上坐」,以前被家人所殺的牛羊、家畜,這輩子轉世為親朋好友來討報,所以坐在宴席上。

「六親鍋內煮」,自己過去世的父母、丈夫、妻子、兒女等六親眷屬,受業報的關係而投生為雞鴨牛羊,現在反而被我們所殺,成為鍋內肉,償還命債。

如果不吃素而吃肉,就是害了對方的生命,將來必定一報還一報,互討互還。

 

我們是凡夫只有肉眼,沒有天眼通,投胎隔世,前輩子的事也都忘記了,前輩子的親人即使這輩子相遇也不認識了。這都必須因為學佛,經過佛陀、善知識的教導才能了解這些宇宙人生的真相。

這麼一想,確實感到眾生真是愚癡,六道真是苦海,我們都常不斷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演出不同的戲碼,現在扮結婚的戲,下輩子扮著被人殺、被人吃的戲。這輩子互相恩愛,下輩子互相怨恨,下下輩子互相報復……如此的循環不止、反覆輪迴,不斷上演著這種沒有好下場、悲苦的戲劇,這個戲臺,我們也該歇息下台了。

這個就是「流轉三界中,恩愛不能斷」的現象。互相報恩、報怨。

我們將娑婆世界與極樂世界比較看看:娑婆世界冤怨相報,你殺我、我殺你,我吃你、你吃我;而極樂世界是慈悲、智慧、清淨、自在、安樂,無量光、無量壽,那我們要選擇哪裡?當然要選擇極樂世界。

 

佛陀在《楞嚴經》裡面就說「人死為羊,羊死為人」,這一輩子殺羊,結果輾轉之後羊生而為人,而殺他的人卻轉生為羊來還他的債。也就是說,這輩子當人,如果吃羊肉,下輩子就投胎作羊來給人吃,還這個債;如果吃豬肉、雞肉、鴨肉,也是同樣的因緣,必須還這個債,不可能躲得過。

這是以人跟動物的轉換來講的,但是往往因為人所造的惡業很多,通常下輩子都是先到地獄。地獄的痛苦果報當然比畜生道更嚴重,時間也非常漫長,果報受盡再轉世為人不曉得要多久了,所謂「一失人身,萬劫難復」。所以修行人如果能夠思維地獄之苦,就能夠常想極樂之樂,也就能夠發起願生彌陀淨土之心。

 

所以佛陀接著說:

汝負我命,我還汝債,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生死。

「汝負我命」,以前你殺我,所以欠我一條命,你就要還我命。「我欠汝債」,以前我欠你的債務,終有一天必定要償還,所謂殺人償命,欠債還錢,必定要互相償還。即使今生不還,但千百劫後,因緣會遇,也一定要還清。因為這樣,眾生永遠在三界六道生死輪迴的苦海中,循環反覆,流轉無盡,相互報復,不能出離。所以說「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生死」。

 

有一首偈子說:

持齋一日,天下殺生無我分;
債有誰知,披毛戴角古今還。

「持齋一日,天下殺生無我分」,今天一天持齋吃素,這一天天下所有殺生的事都跟我沒有任何關係,就好像不在殺生的現場,就跟那個殺業沒有關係了。

「債有誰知」,討債還債從哪裡知道?有誰能夠知道呢?

「披毛戴角古今還」,戴角的都是禽獸、動物,牠之所以會生為動物就是來還債的。因為牠過去世有殺過或吃過這樣的動物,所以這一世就生為這樣的動物來償還。

任何宗教都講愛心,佛教講慈悲心,慈悲心的實踐就是從不殺生而吃素開始。

這是從殺生或偷盜、欠債來講的。

 

從男女虛妄的恩愛來看也是一樣,佛在《楞嚴經》又說:

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

愚癡無明出生愛慾,你有愛我的心,我也憐愛妳的美色,這是無明惑業為因,現行為緣,男女互相吸引,想永浴愛河,天長地久,不願分離。因此,經百千劫,都被愛慾所纏縛,而永遠在三界六道受生死之苦,不得脫離。

這個就是虛假的恩愛,虛假的人生。如果能夠領悟到這一點,而超越他,「棄恩入無為」,「無為」就是出家修行、證佛果,才是真正的報答父母恩,才是真正的恩愛兒女。因為我解脫了,今生父母兒女,乃至生生世世的父母兒女沒有解脫,我下輩子或生生世世以各種方便來引度,這樣互相報恩,所以才說「棄恩入無為,真實報恩者」。

 

因此,只有「棄恩入無為」地出家證道,才能真正地報答今生父母的恩,乃至生生世世生育我們、愛護我們的如母有情的眾生恩。

可知「恩愛不能斷」,結果永遠輪迴;「棄恩入無為」,終至成佛度生。

以上是就「出家偈頌」稍微解說。但是就聖道門來講,斷見惑就已經很難了,證道更談不上,從這點來看就更加彰顯淨土法門「本願稱名,凡夫入報,平生業成,現生不退」的殊勝易行。如果進而能自信教人信,為彌陀奉獻,作眾生橋樑,則報恩與生命之價值,一世圓滿,兩全其美。

 

佛法這種觀念跟世間似乎是對立的,因為世間講恩愛,講倫理道德,可是佛法卻不是這樣。不過,其實佛法是有更深一層涵義的:生而為人,在這世俗的人間,應該要家親恩愛,敦倫盡份、積功累德;但更重要的是要互相學佛,相信善惡報應、三世因果、三界六道流轉的道理,然後互相解脫,不再流轉輪迴。

我們這個法門就是救度眾生的法門,所以我們能遇到這個法門就應該珍惜。最重要的是要「自信教人信」,不然遇到這個法門沒有自信教人信的話,那就辜負了彌陀,也辜負了我們現在得人身聞到這個法。而自信教人信最好的方式,就是能夠現出家相,全心為這個法門奉獻。

 

隨著發展,法門需要有更多的人投入,我們成立幾個念佛會,可是出家眾不夠,因此希望有心的人能夠站出來。像近期我們藉板橋念佛會舉辦志工培育,因為出家眾少,必須要輔以志工的力量。

要出家是很不容易的。生而為人都非常困難了,所以佛陀說「人身難得」;又說「佛法難聞」,又說「此身不向今生度」,那沒希望了,「更向何生度此身」,好像被判了永恒輪迴的刑。

 

我們這個法門,不管是初機或老參,主要是看我們出版的這套書,將其融會貫通,之後再去看其他的書,這樣就能夠分辨。分辨什麼是「聖道門、淨土門」?什麼是「自力、他力」?什麼是「難行、易行」?什麼是信是疑?

而真的瞭解淨土教理之後,再去看其他的教理,就會覺得淡然無味。

淨土教理是很單純,可以從幾個區塊來講。一個就是眾生,因為有眾生,才有阿彌陀佛的發願;阿彌陀佛成佛了,才有名號;而,這一句名號是要送給我們十方眾生的,這一句名號叫做萬德洪名,我們只要信受;之後稱念名號,隨眾生的根機,一念、十念、一輩子,這樣就能往生成佛。

 

用世間來做比喻,就是因為有病人,才有高明的醫生;因為病人的病非常的重,任何醫生都束手無策,只有一位高明的醫生,經他診斷之後,開出他的妙方,這個人相信這個醫生,相信這個醫藥,服用他的藥方,他就能夠健康長壽。

我們十方眾生,以凡夫來講,就是嚴重的病人,我們沒辦法自救,也不能開刀,也沒有任何醫藥了,其他諸佛菩薩法門都束手無策了,十方諸佛當中,只有阿彌陀佛這位大醫王,大醫王這一副萬德洪名的阿伽陀藥是經過他研究了五劫,又經過兆載永劫的提煉,才成就這樣的醫生和醫藥,他本來就是為了輪迴的凡夫而做這一些事情,現在他成功了,本著他的慈悲心,當然就無條件地把這個阿伽陀藥白白的送給需要的人。

 

這一副藥,我們凡夫沒有一個不需要的。只是凡夫往往會懷疑:我的病真有那麼嚴重嗎?這個藥對我真的需要嗎?如果不瞭解自己,就不會瞭解阿彌陀佛;真的瞭解自己了,才會瞭解阿彌陀佛,這就是「機法兩種深信」。曉得自己病入膏肓,所有醫生都沒辦法,只有這位醫生,這副醫藥才能救我,這樣就會對這位醫生、這副醫藥非常感恩跟珍惜,就會信受,然後依照醫生講的去服這個藥,這樣就能健康長壽,這樣就脫離輪迴,往生成佛。這是我們淨土教理的簡要架構。

也就是:眾生,彌陀,名號,信心,稱名,往生成佛。

譬喻為:病人,醫生,妙方,信受,飲服,健康長壽。

 

簡單來講,就是相信彌陀名號,然後念佛;而如果對這沒有信心也念不下去,或者雖然念佛,卻把這一句名號當作自己積功累德的工具,覺得自己念佛念到某種程度了,往生有把握;某種功力了,往生可靠了,或已經達到某一種功德或功夫了,臨終肯定就會怎樣……。是把名號看成工具,而沒有去體會阿彌陀佛的悲心,這方向是完全錯誤的。

阿彌陀佛主動為我們建設極樂世界,完成六字名號,本來就是要送給我們的,我們只要念佛,他就主動攝取不捨,不需要靠我們做這個、做那個。如果真的要求我們要具備什麼,我們根本就做不來。

 

所以名號跟念佛,就有分信與不信;或者信,又有正信與非正信的差別。因此淨土法門就有分判「正行、雜行」,或者「信、疑」、「自力、他力」的關係。

就名號來講,無所謂「自力、他力」、「信、疑」,但就念佛的人來講,根機千差萬別,所以對名號的看法就不一樣。所以雖然很多人也念佛,很多道場也弘揚淨土,可是如果沒有接觸到善導大師這個法脈的話,就混雜了──聖道門、淨土門混雜,自力、他力混雜;也不曉得什麼叫做雜行、正行、難行、易行,不曉得信跟疑的分界,統統模糊了。這些問題,如果看我們這一套書就都能夠明辨的出來。

 

再來,我們這個法門的出家眾也是比較辛苦的,因為很多道場頂多一個星期開放一次,做個法會,或一個月幾次,可是我們卻是天天開放,而且又要臨終關懷,命終助念,還要作七,不管白天晚上,不管晴天、下雨。因此,就是要發心要有志願,有心不懼事艱難,要有這個志願必須有「機法兩種深信」,因為曉得我們白白的被彌陀救度,因此就會想到別人──學佛大悲心,彌陀如何為我,我便如何為人。

 

問:請問上人,我們這套書,上人會建議我們從哪一本書入手?

答:一般來說,有一個次第會比較好。

有一個禪宗公案,有一天一個禪和子從市場走過,聽到一個客人問賣豬肉的說:「你的豬肉有沒有精的,切一塊賣我。」賣豬肉的把屠刀往桌上用力一插,說:「我的豬肉,哪一塊不是精的!」這個禪和子當下豁然而悟。

 

我們這一套書也是一樣,從哪一本先下手都可以的,如果說要次第的話,就要看對方的根機,如果是初機,看比較淺顯的、白話的,甚至從小本的開始,之後再看大本的、文言文的。而如果本來就有某一種基礎了,從哪一本看都可以。

我們有好幾位蓮友,以前都是親近某個淨土道場,因為他們強調要讀誦三千部《無量壽經》,而且念佛要念到功夫成片,所以他們有的誦《無量壽經》一萬遍以上,天天念佛,可是內心還是苦惱不安。之後看到我們出版的《念佛勝易》、《唯說念佛》,就恍然大悟,立刻轉過來;有的看到《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雖然很厚,但都很白話,看完之後也就立刻轉過來;有的是看到我的《講演集》。而有一些法師,本來教理就比較深厚,只是對於「聖淨」、「難易」,還有念佛的功能不太瞭解,必須要有教理根據,當看到《三經一論大意》或《易行品講要》或者《善導大師全集》,就豁然開朗,就進入了。所以從哪一本入手,還是要看對方的根機。

 

 

文:慧淨法師    (摘錄自2022年1月16日為台中念佛會二位淨人談話)

https://plb.tw/tc/huijing_8_in.aspx?id=794&chk=37a02119-1160-49ec-98fa-92ece90e027f

 

 

雪晶
看到只要没有的,上天堂下地狱的标准,我就本能地闪躲~~~
安乐能人
不是很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什么叫“看到只要没有的”?
雪晶
“只要沒有學佛求解脫,都在六道裡面來來去去的輪迴”~~~我根本不求~~~
安乐能人
其他道的我们看不见,但是看见畜生道,难道生在畜生道也不想求出离?
安乐能人
即使是生在人道,如果处在现在热议的“八孩母”的处境,也不想求出离?我们多生多世,比我们能够想象的苦的百千倍都经历过,当然

当然,玉皇大帝的那种享乐我们也经历过。

f
freemanli01
我学佛的原因是小时候做过违心事儿,然后有类似彼得那样很痛苦,想知道我到底能不能控制自己的心和行为。
雪晶
我没有想那么多,只是希望自己做个好人~~~至于结果,随缘了~~~ :)
安乐能人
你找到途径方法了吗?痛苦解决了吗?我推荐念佛,靠佛力消业障,效果很好。我之前转贴过这些文章,你感兴趣看看。

阿弥陀佛的佛号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 玄奘法师翻译的《阿弥陀经》

“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观无量寿经》

 

在这两个网站中有很多念佛教理和实践的文章和讲经,如果需要,你可以看看。http://www.plb.tw       http://www.plb-sea.org

 

 

     
安乐能人
我们很幸运,能够做一个好人。但是,很多人没有条件做一个好人的。如果我们自小出生,成长的环境跟监狱里面的人一样,我们很大可

我们很大可能就走上同样的路了。这是业力推着我们走的。我们幸运是,我们这一生是善的业力成熟了,所以出生,成长环境都好,或者即使不那么如意,但是有善的力量拉了我们一把,让我们走在善的路上。

那些“坏人”,是他们恶的业力成熟了,遇到的都是恶的环境,恶的人,遇到人生的选择的时候,有恶的力量把他们扯下去,他们就成为了今天的坏人。

我们可以说有自己的一点点力量,行好事,说好话,往好的想。但是,跟业力比起来,我们自己的力量非常非常轻微。“性空缘起”,我们是借用了多生多世的的善缘才成为了今天的“好人”。但是,这不是必然的。如果这一世遇到是恶缘多,我们就成为“坏人”。

安乐能人
你和我都足够幸运,可以说“随缘了”,但是,“八孩母”就难以说出这句话了。
f
freemanli01
谢谢热心推荐!我跟师父和师兄,也确实是通过念佛,几个星期一心不乱(我是清醒时),一秒钟也不忘念佛,然后就发生受想二识

离我而去了。然后就明白了佛到底在说什么,能读懂不少佛经了。

原来写过一个经历,在这里。《一次实修念佛经历》

 

 

安乐能人
谢谢你发文章。我会在周末拜读。
枫丹白露
很羡慕学佛的人,能够修得着佛道,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安乐能人
每个人都可以学呀,我也是从看书开始的。这篇文章最后一段,法师有介绍看哪些书。这些书在他们网站上都有。
a
ahniu
动物如何能投胎做人?

搞不懂

(发自我的文学城离线浏览器)

f
freemanli01
谢谢分享!
安乐能人
所有的人,动物,都有一个“神识”,佛教称为阿赖耶识,你可以简单理解为灵魂。跟自己有缘的来世父母行淫时,会感召神识去投胎。

这个神识,有时候投胎到人的父母,就出生为人;投胎到母猪里,就出生为猪;投胎到母狗里,就出生为狗。

我们多生多世都做过很多次人,也做过很多次动物,鬼,天人。

如果有做猪的缘分,神识在投胎的时候看到母猪的体内,就会看到那里是一座很美的宫殿,神识就会走进去,这就投胎进入猪胎了。

如果有做人的缘分,神识在投胎时候,会看到女人的体内是一座宫殿,神识就会走进去,这就投胎进入人体了。

f
freemanli01
我觉得每一步似乎都要有问题,牵着自己。比如“我的心愿到底是什么决定的“,这个问题如何真实求解。

然后,最近在琢磨另一个问题:如果我不是我的身体,我是个灵魂,灵魂有个身体。那,我能不能自如地抛开身体出去玩?

我知道有人能做到。

离苦是一种思路,探险又是另一种思路。。。

水宁
拜读了文章,正是我现在需要的。

很多同感。譬如什么是”心“,还有那个电影”土拨鼠之日“,还有那个小故事等等。我也是这样一路走过来的。

我也断续地用过生食,倒不是为了修行是为养生。也有类似的感觉:心里比较清静。没有持续用,既是习惯使然,也是为了迁就LG的饮食习惯。如果按照我自己的内心选择,我应该会比较喜欢生食。但不是很确定生食对身体的影响。想问一下自由兄现在还用生(素)食的方式吗?

我在练习莱斯特的“释放法”,卡在一个关键点“持续释放”上面。我可以每天释放几个小时,但就是做不到持续释放。读完自由兄的文章,感觉“持续释放”和自由兄所说的“一门心思念佛”异曲同工。看了自由兄所写的经历,才意识到自己还是用心不够。这下方向明确了。。:)

不知自由兄所说的”受想二识“是什么意思?自由兄描述的那两个月的经历和莱斯特很像。不过莱斯特用了三个月就开悟了(姑且用”开悟“一词吧,莱斯特叫”走完全程“)。有点为自由兄可惜。对比释放法,我总是觉得佛教的法门太多,把问题搞得太复杂了。莱斯特常常会强调,回归真正的你,能有多费劲?

自由兄提到”完美主义“。莱斯特恰好要求凡是你所做的,都要做到完美。因为你是无限的,所有的”不可能“”做不到“都是你头脑里反复播放的声音。所以释放法第一步的要求是,以释放达到心想事成。如此,人才更容易从软弱无助的压抑中走出来,继续完成下一步。我就总想跳过这一步,因为信心还是不够。即使如此,经过练习也收获大大的。

多谢分享。可以把自由兄那篇文章转给朋友吧?

f
freemanli01
我后来没坚持生食了,但是一直是vegan。

那个文如果想转可以转。谢谢。

是的,有点停到一个平台上了。

按说我们要求24小时念佛。有些人真能做到,边睡觉边清醒,据说做到才知道怎么回事儿。
希望再找下一个兴奋点。好像可能的路有很多,类似到底能不能24小时念佛。或者能不能离开身体自由到各地转转。


当然这还不是解脱。
但是据说如果能脱离肉体的束缚,对修行解脱还是很有帮助的。

我把受想二蕴误写成受想二识了,不正规。也不能说完全错。:)

安乐能人
读了你的文章,但是跟佛经上说的不吻合。我们念佛人,需要依据净土三经,就是《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学习,

学佛需要严格依照经文,不能够自己弄一套,这样很容易出问题的。

安乐能人
读了你的文章,但是跟佛经上说的不吻合。我们念佛人,需要依据净土三经,就是《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学习,

学佛需要严格依照经文,不能够自己弄一套,这样很容易出问题的。

安乐能人
读了你的文章,但是跟佛经上说的不吻合。我们念佛人,需要依据净土三经,就是《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学习,

学佛需要严格依照经文,不能够自己弄一套,这样很容易出问题的。

安乐能人
你的观点跟佛经上说的不吻合。我们念佛人,需要依据净土三经,就是《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学习,

学佛需要严格依照佛经来学,不能够自己弄一套,这样很容易出问题的。

安乐能人
这些与佛经上说的不吻合。我们念佛人,需要依据净土三经,就是《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学习,

学佛需要严格依照经文,不能够自己弄一套,这样很容易出问题的。

f
freemanli01
我后来没坚持生食了,但是一直是vegan

那个文如果想转可以转。谢谢。

是的,有点停到一个平台上了。

按说我们要求24小时念佛。有些人真能做到,边睡觉边清醒,据说做到才知道怎么回事儿。
希望再找下一个兴奋点。好像可能的路有很多,类似到底能不能24小时念佛。或者能不能离开身体自由到各地转转。


当然这还不是解脱。
但是据说如果能脱离肉体的束缚,对修行解脱还是很有帮助的。

我把受想二蕴误写成受想二识了,不正规。也不能说完全错。:)

另外,我们是有师父的,即使念佛看上去简单,我也是在一个师兄指导下念的。不是自己发明的。我后来的体会是,一定要有师父(明师)。师父(Guru)和现代所谓老师差别极大。师父那是要负责的,而要负责,她/他自己必须是有能力负责的,自己首先就必须是开悟的。必须有师父。

水宁
哈哈哈,

如果我是循规蹈矩的人,我现在应该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不过我自以为我比过去任何时候离神更近。

既然已经做过迷途的羔羊,那么就只能继续做下去了。。:)

anyway,完全了解你的善意。多谢。

 

f
freemanli01
原来我跟师兄学念佛时,也知道念佛的目的可以有不同,有净土念佛,有禅的念佛(锁心),我不是修净土念佛,可能不同。
f
freemanli01
是的,绝对理解安师兄的善意。修行的路只能是自己选。
安乐能人
即使是其他的念佛方法,也需要你本门的佛经作为依据。你的观点、文章与佛经不吻合,而且没有任何引用佛经的,全部是你自己的语言
安乐能人
学佛必须依照佛的经典为依据,基督徒依照圣经为依据。千万千万不能以个人的观点为依据,这样会出问题的。
f
freemanli01
我是在我们师兄指导下修的。其实佛法修到最后,就像六祖,方法都在他们心里,随方解缚。

所谓说法,必须是解脱者才能说法。意思就是他必须有能力完全把自己置于学者的境地,就是完全变成你,看见你的心的趣向和难点,然后自己遭到方法,再教给学生。

不过这个也很复杂。真的。可真不是仅仅读书能解决的。

不过如果念佛求生极乐,据说是如果做到7天一心不乱,就真能在生前感召阿弥陀佛现全身接引。

 

 

水宁
知道了。。:)周末快乐!
f
freemanli01
我记得刚接触师兄的时候,他还引用佛经,后来我说既然你已经修通了,你就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来讲。

后来他就全部都是用自己的语言讲,正好他也天生不喜欢读书。

这其实也有好处,就是能区分真懂的还是背书的。六祖应该是个好例子吧。

我是念佛一个阶段完成以后,也能找到对应的佛经,发现自己做的是符合佛经的。其实就是念住。

安乐能人
《六祖坛经》、《金刚经》、《心经》这些我都学习过,你说“随方解缚”,需要“随方”,我没有在佛经里面看过这样的“方”。
f
freemanli01
我那个方法,最后我发现就是念住。。。
安乐能人
释迦摩尼佛规定的“依法不依人”,连大法师说法都需要依照佛经。我学习的与你不同,那么请你不要跟我的贴了,我想避免误会误解。
f
freemanli01
心经,是一个课本的总结,类似一个学期学完了,期末总结。它不是直接下手的地方。

金刚经,那是印证。达摩来中国开始用楞伽经印心,后来五祖用金刚经印心。
都是用来印证的标准、考题,不是用来修的。修是必须有更具体的方法才行。

其实当年跟着佛修的人,那时还没有佛经呢(佛去世后才有),他们也都是按佛说的几句话,实际修行就是了。

 

f
freemanli01
谢谢,是的。佛法无边,确实很多门派、道路。
f
freemanli01
原来印象中看过,藏传佛教4大门派,修法各不相同。为了害怕不同门派之间见面的探讨变成无休无止

四大门派的一个戒律是不许在别的门派的庙里过夜。就怕探讨探讨就收不住了。

f
freemanli01
最后一句话。因为多年来知道佛法路径很多,大家难得、也不必强求统一。如何找自己的路?后来我们师兄给各人的建议就是:

时刻检查、纯化自己的发心。因为有个宇宙定理:真修遇真师。

谢谢!!!

水宁
我上面提到的莱斯特,

就是一位”自学成材“的。我无法证明他确实是开悟的,但我是那种必须”问心“的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也接触过一些修习之道,和自由兄有相似的经验,这一年释放法的修习,才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大道相通,明白了耶稣和其他大师讲的道理。这恰恰是莱斯特所说的,如果谁讲的和大师们的道理不一样,那么就是不可信的。

我也同意”一定要有师父“,只是师父未必一定要是现实中的某一位。即便从佛教的角度,也未必能说清”现实“是什么。”圣经“里还说圣灵住在每个圣徒的心里,可惜少有信徒在意。如果不是有高人一点一点恢复莱斯特讲解的原貌,我原先跟着资料所学的全无效果。而且我也看见这位高人如何一步一步追随莱斯特的脚步,如我追随他的脚步。按这位高人的说法,凡能接触到释放法的,必定曾经是莱斯特的学生。我自己在遇到困惑的时候,也会呼唤莱斯特,似乎疑问都能得到解答。

好像有一天看到自由兄提到”自我“,很赞赏。在网上接触了一些修行人,觉得极少有人真正认识到自我是什么,而且愿意去面对。看到佛教徒不停地讨论”空“,觉得没有意义。消除了自我的边界,融入了无限,就是空。莱斯特是不允许学员空谈理论的。他强调不要用心智,释放掉自我就可以了。就是这么简单。

曾经在论坛里和几个修行的网友切磋过一段时间,很是受益。今天也同样。不用担心误导我。:)

杨别青
如果每个人終身全力為這個法門奉獻, 人类还存在吗?
安乐能人
人的身体,自然环境,社会会随着我们人心向善而更加美好。“境由心转”。如果每个人都学习佛的慈悲智慧,就会世界和平,风调雨顺

社会祥和美好,人们和睦礼让。这期寿命到了,都能够往生极乐世界,永脱生死轮回,那里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的世界。

安乐能人
这两天找了资料,你的应该是《阿含经》中四念住修法,南传佛教也有这种。我以前没有接触过,没有能力做更多的探讨,随喜你的精进

师兄的念住是把佛号作为一个工具,达到"住"的效果。净土法门是完全靠阿弥陀佛的保证:”有愿生心,念佛必定往生“,达到往生决定的效果。

f
freemanli01
谢谢师兄的认真,我确实是后来对照念住经,发现确实是修的念住。。。在修之前,并不知道念住那个名词,只是为了想了解自己。
安乐能人
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