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查,是GIOVANNI PIERLUIGI DA PALESTRINA,被称为文艺复兴时期最美的教堂唱诗音乐作曲家。GIOVANNI是名,PIERLUIGI是姓,PALESTRINA是他家乡的名字,DA的意思是,“来自于”,所以,这四个单词的意思,合起来就是,来自PALESTRINA的PIERLUIGI家的GIOVANNI——Giovanni 是意大利语的JOHANN或者JOHANNES,翻译成中文是“上帝爱你”——JOHANN在德语里的小爱称,是HANS——这个小爱称,差不多是中文里“狗剩儿”的意思吧。
看到有评论说,教堂音乐最好的三个最好的作曲家,是PALESTRINA,TALLIS和BACH。实际上,PALESTRINA的很多作品都被后来的追随者拿来重新加工,其中就有BACH的6声部的MISSA SINE NOMINE,而音乐理论里的对位法(音乐创作中使两条或者更多条相互独立的旋律同时发声并且彼此融合的技术)的学习,是PALESTRINA执教时开设的一门课,也在音乐教育中被保留下来,后来的HAYDN,MOZART和贝多芬都受这种技术影响很大,以至于这种风格被成为 PALESTRINA STYLE。
我刚出国的时候,是在大学上班,那时候少不经事兼有钱有闲有精力,下班之后拖着B和2,3个他乡新知煮酒论英雄之余就是四处拿着学生票乱窜——偏巧我们都是学生身份但是拿工作人员的钱——又不懂想什么买房买车养孩子的长远规划。
想在想想,幸亏不懂。
直到有一个星期天上午,几个人晃到了慕尼黑,火车嘛,自然直通市中心。市中心有什么?最好的教堂。见到教堂,必然进去。
然后,第一次见识了圣灵之音。
叽叽喳喳膨胀得不得了的几个,顿时瘪下来,连呼吸,都变得小心极了。
回去查,是GIOVANNI PIERLUIGI DA PALESTRINA,被称为文艺复兴时期最美的教堂唱诗音乐作曲家。GIOVANNI是名,PIERLUIGI是姓,PALESTRINA是他家乡的名字,DA的意思是,“来自于”,所以,这四个单词的意思,合起来就是,来自PALESTRINA的PIERLUIGI家的GIOVANNI——Giovanni 是意大利语的JOHANN或者JOHANNES,翻译成中文是“上帝爱你”——JOHANN在德语里的小爱称,是HANS——这个小爱称,差不多是中文里“狗剩儿”的意思吧。
关于HANS,可能最广为人知的是GRIMM兄弟童话里的那个“快乐的HANS”。
“工作7年,HANS得到了一大块金币作为酬劳。然后,他用这块金币换了一匹马,用这匹马换了一头牛,用这头牛换了一只猪,用这只猪换了一只鹅。把鹅给出去之后,他得到了一块磨石和一块真正的石头。每次交换,都让他愉快至极。最后当他渴了,石头变成喷泉——太好了,他终于不用把那么笨重的大石头拿回家,带着一颗轻松的心回家找妈妈了。”
为什么是7年?欧洲的教育系统里,一直包含技工这部分训练。能独立从业的技工,必须要经过学徒阶段——学徒之后才可以得到MASTER的TITLE(获得自己独立开业的资格),而学徒自己,是不能直接跟客户有账务方面的来往的。有趣的是,在17XX年至18XX年,英国和德国的学徒都是7年才可以毕业,而法国的,只要5年——所以很多人跑到法国去做学徒。大家互相聊起来呢,说到不同地区的MASTER语气里有很大不同,如同今天,大家说到DR. ,那些PH.D还是会小小的鄙视一下MD 。
想一个著名的学徒的例子吧,Leonardo da Vinci。
DA 和VINCI跟上面的解释是一样的,VINCI是距离弗洛伦萨30公里的一个小村庄——后人图省事,包括中文,都直接称达芬奇就知道是哪个了。LEONARDO从12岁开始,跟着弗洛伦萨最有名的画匠VERROCCHIO做学徒到18岁,才独立接了第一份为弗洛伦萨一间教堂画天使的工作。
以画天使闻名于世的那个,RAFFAEL,全名是RAFFAELLO SANZIO DA URBINO,据说是唯一一个不必提到家乡地就全世界都知道你指谁的。
PALESTRINA 写的MESSE,甚至会多达8个声部两个唱团。唱诗班的白袍小童在牧师的指挥下,手捧唱本,面部表情安详如圣灵在那里轻吟,配合教堂建筑无与伦比的混音效果——听者无不动心动容。
想起来YUVAL NOAH HARARI有个观点,他说,信仰包括宗教使人们跟随它的最有效的方式,是创造仪式——的确有道理。
PALESTRINA曾经得到一个学位,叫MAGISTER CANTORUM。MAGISTER有时候会被简写成MA,不过还不是中文里的硕士,主要原因有两点,一它专用在人文类学科,二它必须修两个不同方向的专业并且都要经过很严格的考试。而,CANTORUM,可以翻译成“唱腔”。值得一提的是,PALESTRINA的这个学位完全没经过梵蒂冈唱诗班CAPPELLA GIULIA的考试,所以被怀疑是走后门的来的——PALESTRINA家乡的主教,也是一直和他共事的GIOVANNI MARIA CIOCCHI,后来做了教皇,即JULIUS III——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1565年6月,PALESTRINA得到特别荣誉称号“MODULATOR POTIFIKUS”——教皇专职作曲家。
看到有评论说,教堂音乐最好的三个最好的作曲家,是PALESTRINA,TALLIS和BACH。实际上,PALESTRINA的很多作品都被后来的追随者拿来重新加工,其中就有BACH的6声部的MISSA SINE NOMINE,而音乐理论里的对位法(音乐创作中使两条或者更多条相互独立的旋律同时发声并且彼此融合的技术)的学习,是PALESTRINA执教时开设的一门课,也在音乐教育中被保留下来,后来的HAYDN,MOZART和贝多芬都受这种技术影响很大,以至于这种风格被成为 PALESTRINA STYLE。
1571年开始之后的10年,PALESTRINA经历了最多的与至亲死别的痛。第一个是弟弟SILLA,然后是两个大的儿子,再接着,1581年因为流行性传染病,造成了他的妻子LUCREZIA和三个孙辈的离世。所以这一期间他的作品,每一个音符都浸透悲哀。
后来我们中的一个回国,买了全套Friends的盗版碟,大家一起挤在我们山上的家里看,我笑他们都是JOEY,只有我扮CHANDLER——当时我拿钱最多,但凡不是计划内开销都是我来,比如进咖啡馆或者买整个的PIZZA,每个人都理直气壮等我出手,连我自己,都没想过多问一句——前几天跟B一起窝在沙发上重温这部剧,不由感叹,那真是我们的FRIENDS时代啊,尽管尽管,今天,只剩我们俩了。
不过你的字里行间,没有谦卑,哈哈哈~~~
感觉如被涤荡,从内心到肉体的涤荡感。
作为在中国最大被各种仪式洗脑得麻木的人,我最不能接受的就是教堂的各种仪式,感觉那都是人为设计的过程,与宗教的真谛毫无关系。但你贴的这两首歌,让我听到了上天的体恤和怜悯。
宗教音乐,或者说音乐,自你介绍的GIOVANNI PIERLUIGI始到后来的莫扎特和巴赫等音乐家,那时貌似是音乐的巅峰状态。
后来的基本上都是民谣和噪音。我不懂音乐,回帖写得战战兢兢,感觉一篇如此有诚意的文章后面,应该很诚挚地写出自己的感想,这就是为什么我战战兢兢地应该说是诚挚地回复了你的这篇文章。
我们生长的环境不一样嘛所以对宗教的仪式感比较抵触。我们这里的小孩子第一次领圣餐很隆重的,要专门置装排练,认真程度不亚于婚礼。
至于教堂音乐,那真是人类的精神食粮也是人类自己给自己的最好礼物之一。它和现代音乐必然是对立的因为出发点完全不一样。这么说吧,我自己理解它是把人顺着时光往回拉的不是让你high 着往前走。
我们有机会享受前人留给我们的这些除了感恩我不知道还能说什么。
当然后来 Scarlatti 又谱了一首10声部的 :-)
Pergolesi 的虽然只有两个声部,但最后却成了 stabat mater 的“代言” :-)
谢分享,周末愉快
我一直不知道 Johann 和 Giovanni 是同一个名字。谢了。
柴可夫斯基的《田园交响乐》(?)。。。听着听着,我流泪了。。。我知道,我离开那块土地,对头了。。。
多瑙有悟性--谢谢分享。
(约三年后,我在市政局大会堂上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