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教育,从小就引导孩子们做个孤独的人

Z
ZeroSumGame
楼主 (文学峸)

为啥这么说?

因为孩子们在学校根本没有social的自由时间。

我们从前在中国,小学到高中,午间休息一小时,四五点下课,大家都不回家,接着踢球,玩。。。同学情谊很深,一起做很多事情。

很多年之后,中年聚会,还能想起来你那个球踢的太臭了,你那年偷吃了我的午饭。。。

美国学校,没有自由时间,因为怕出事担责任。。。孩子们在学校就是上课下课,没时间社交。。。

然后到了周末,小时候还要家长帮助play date,也就是一对一,而不是大集体自由活动。

到了高中,忙的跟驴似的,下学没空一起玩。。。

这样环境长大的孩子,习惯了孤独。

到了大学,很多social 问题,自杀的,内向的,独孤的。。。

美国人的精神问题比中国人大多了。孤独症也是病。那么多精神病用枪乱打人,每天都在发生。

美国孩子太缺乏自由集体活动了。从小习惯了孤独做事,长大了,老死不相往来,很多邻居住10年,最多知道个名字,不互相串门。同事,就更不必说了。

这个问题无解,家长没法帮助,只能是学校才能安排时间,让大集体很多人,自由的活动。家长周末最多只能帮助小规模的几个孩子。缺乏大集体自由活动。关键字是“大集体,自由”活动。产生友谊,锻炼社交能力。

孤独的美国人。

ABC们必将也是一群内心孤独的人。真让人心疼。

千里一盏灯
是滴,学校和老师都尽量防止学生结成团伙,幼儿园开始就不断变换座位,

每年都要打乱分班,就是怕孩子之间太密切了,不听招呼。

g
gladys
你这个对比有个时间差啊。现在中国的小孩也没时间玩了

美国小孩小时候玩得也挺多的

老糊涂2
现在国内的孩子放学后也不一起踢球了吧?还多是独生子女,更孤独。美国这边至少有很多club孩子可以一起玩

After school program就是玩,各种club 比如art club等也是玩

加上sleepover, 各种party等等,交朋友时间机会都蛮多的

W
Windy2009
还好了,美国大环境放松。这边也有RECESS,中午吃饭时间也是交际的时候,课堂小组还有互动。三点就下课了。可以自己在课外联络和交

要说压力大还是国内压力大。选择少。

朱珠儿
不要跟自己当时在中国比,现在中国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看到的美国长大的孩子有很多的社交,高中的club活动也很多。你有孩子在这里上学吗?

朱珠儿
那是为了让孩子有机会交更多的朋友啊。

这么做的目的不是你所说的怕他们密切了。但是我想问一句:你觉得孩子密切了,不听老师招呼是好事儿吗?

n
niu9898
Band, team sports...
动动妈
你说的是我们那个时代,现在中国的孩子们

恨不得把睡觉时间也挤出来学习呢。半斤八两,差不多,各有各的累法。跨越时代的对比没任何意义。

R
Rockeymountain
是老中家长让孩子选择孤独的, 美国小孩太多social机会了。

各个运动队乐队课后hangout时间大把, 义工, 学校俱乐部活动, 这方面绝对完胜国内小升初, 初升高一路下来的孩子。

 

静听秋雨
不用那么悲观,人以群分,各有各的生活方式,未必孤独。
b
bobpainting
赞观察和写作!现在国内也不是你写的状态了。美国的教育形式,没有班级概念。大家很多是一年修课的同学。感情不深。

美国也有那种集体活动,体育和乐队。很多也是几年大家一起。这个精神方面问题更多是文化差异引起,美国是个人主义精神。中国是集体主义精神。

从这个防疫也可以看出区别。中国政府堵门封小区,限制个人自由,中国人觉得合理,个人权力在国家利益面前微不足道的。

美国是行不通的。美国人觉得不可思议,美国个人权利自由更重要。

 

成功的兔
嗯,人以群分,各有各的生活方式。吃饭聊天时,组里老美说小时候是孤独的,不是popular kid

PhD或MD或both

不喜欢体育文化

三个白男,一个白女,一个日裔

m
moon*river
为什么我觉得美国孩子社交太多了,我都想他们能多些独处的时间 lol

recess 玩,午餐时间边吃边玩,课堂分组讨论学习做功课,小学课后班里玩到爸妈下班,或者妈妈领着孩子课外play date. 每年换班,几年下来全年级的同学都认识一小半吧。校内校外club 运动队。因为校外club, 不光认识了本校的同学,还认识其它学校的。出去比赛,还认识了其它地方的朋友。

觉得社交活动机会很多啊,只要你愿意参加。

R
Rockeymountain
我闺女因为做冰球裁判还认识一众成人同僚, 他们都喜欢和她聊天。冰裁还给她指定一位mentor。
m
moon*river
是啊,只要出去活动,社交机会真是不要太多啊

俺自己原本内向,但因为娃在外面活动,也借此认识了很多人

P
Pilsung
美国孩子没社交时间?中午吃饭半个小时,recess半个小时。放学校车都是同班同校,周末活动,体育,生日趴。现在孩子还有手机,成天

腻一起。才从校车回到家,都text上了。高中两点半放学,3个小时学校体育活动。

安安心心321
对啊,我觉得想社交还是有机会的。朋友介绍的朋友,认识后也变成了”my friend “ lol
中国心中国人
我们那个时候没电脑没电视,小孩都外面玩,现在打游戏
R
Rockeymountain
说到底是老中们给小中太多课业压力。
可能成功的P
我觉得美国所谓的集体,不是被分配的,是自由选择的,很多club,sports,volunteer都是。也许你孩子还比较小?

我记得高中除了上面的活动之外,在空档课的时候大家会一起social或者写作业。下课也会一起去街上买奶茶,吃点心,看电影,更不要说开party了。我们家住的比较远,倒是错过了不少和同学在课外玩的机会。那些住在相近街区的孩子经常一起玩,一起写作业。

不过我们家的,天生就是不爱热闹的人。也许我感受不深吧?

终于不潜水了
观察到一定的社会现象,归因做结论的时候应该从小往大来,首先问是不是自己的现象?

然后是不是自己所在这个群体的现象?或者说自己所观察的这个群体的现象?这个现象发生发展的时间段是什么样的?是社会发展时间段的问题?还是不同社会文化的问题?。。。。。

一下子就归因到美国教育,对比的是不知道国内啥时候的事,然后结论到整体ABC,这结论能正确吗?

我承认一代移民的孩子如果本身性格比较内向的话,没有亲戚,父母亲接触面窄,是会有这个问题的。但是绝对不是你的推演,也不可以将结论放到整个教育系统。

R
Rockeymountain
对, 我看很多club都去星巴克开会。我专门给闺女买了个星巴克的礼卡用。
M
Midwestrural
对, 美国的社交圈不是被设定的, 都是自由选择的结果...喜欢PARTY的可以天天PARTY, 喜欢独处的可以一年不见一个人..
朱珠儿
一针见血啊。

他不光归因到美国教育,还state这是美国教育有意识的行为-“引导”。让我不得不想:挖坑吧?

终于不潜水了
我还没你仔细,忽略了引导这个字眼,美国文化个人边界感过强,

也许教育系统里有引导注意和尊重这个边界感的内容,但是也不能光说是美国文化,应该是现代文化的趋势吧。

最简单得说就是国内城市里,现在不打招呼没个电话就直接上门的客人也越来越少了吧?

x
xinn2005
同意。个人因素不能忽略。我娃从来不跟女生说话,他的好朋友小中娃到处party,男生女生朋友一堆

问题是他俩一起坐校车,选同样的课,做同样的EC,我们还住在同一条街上 

小落
神总结,倒过来才对吧
M
Midwestrural
我们农村都不会直接上门的, 要去别人家都要先打电话约好时间, 邻居就是碰到门口说话..

圣诞节也是看见你家有人,才来敲门送个礼物, 而且都是站在门口说话...回送也是如此,除非来的是娃...

L
L1
美国的学生太多的social了,你不如参加而已。比如Marching Band,一周三、四次,每次几小时,去外地时还挤一个被窝

我们大公校,去外地比赛,经常在体育馆地板上睡睡袋,偶尔住宾馆,也是4个人一个房间,2个人挤一张床。4年乐队下来,都玩得很好。

其它club的活动也是类似。

还有很多party,老中不让孩子参加,影响学习时间,怕喝酒吸毒。

不常冒泡
我女儿各种party 聚会一个接一个。学校里也有很多club, 网球队,cheer leading
东施爱美
高中不是有各种club 很好玩吗?
r
rancho2008
有些孩子习惯了孤独,变得享受孤独了,不觉得有社交的必要了
有言
赞!难得一见原创观点。有意思。-:)
6
60MPH
真是一派胡言
m
mikecwu
关键是美国到了中学就没有班级了

从中学开始,学生就选自己的课程,每节课 都在不同的教室,和不同的学生。中国,欧洲的中学都是同一群学生在一个班级,这样在青春年代和同一群人多年共处,可以产生终身的友谊。

美国的中学就是注重学知识,而不是培养同学之间的感情。这方面是有欠缺的。

秦河
总结反了。
w
warara
美国学校并不是这样,活动很多。回家以后才孤独,因为人少门口没有广场舞农贸市场摆地摊的买消夜的,跟人打交道机会少。
A
AprilMei
现在国内的孩子有时间玩?
我的小宝贝
不至于吧

我儿子高中一帮哥们,有一起上课的,还经常一起看电影,打台球,打网球,看football game,一起参加数学竞赛,homecoming都是一群去的。更别说还一起连线打电子游戏。我们这群父母也经常一起聚餐。

 

我的小宝贝
你这个完全是误解

老师这样做恰恰是为了让小朋友认识更多的朋友

w
woyawoya
现在的中国孩子更加如此,跟我们小时候两码事
我爱栀子花
挺好,如果交朋友交到的是损友,那还不如没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