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慰你(和我们大家一下)。其实换个角度:Art suffers the moment other people start pa
“Art suffers the moment other people start paying for it. The more you need the money, the more people will tell you what to do. The less control you will have. The more bullshit you will have to swallow. The less joy it will bring. Know this and plan accordingly.” ~ Hugh Macleod
文字与变现
除去各种小奖品不算,我记得我拿到的第一笔稿费,应当是在大学时候。
九十年代初的稿费很少,尤其像我这种无名小卒,在报纸或者印成的书上看到自己的名字就很开心,哪怕那只是一个小小的豆腐块,了了十块二十块钱,也够雀跃半天。那时候投稿很有赚钱的目的——那些年月,我通过各种赚钱途径为自己谋取学费生活费,几块钱也不放过,并很是为自己有这种赚钱的能力自得。
我得到的最大一笔稿费,是在2000年初期,北青报有一个有奖赛事,奖金颇吸引人,而且请来的评委名头很大,记得好像有张洁,史铁生,肖复兴等名作家。
还是冲着钱去的,我投了一篇小散文,不超过八百字,没想到居然得了奖,给我点评的两位作家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应当是张洁和史铁生。
那一篇小文,稿费80加奖金800,给我赚得了880块钱。真是开心死了。当时想,写作的钱真好赚啊!
一晃眼快二十年过去,爱好还在坚持着,只是我再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投稿。直到前段时间,有网友鼓励我,说我的文字或许可以变现。我的很久之前的那颗赚钱的心被他游说得蠢蠢复活——假如果真可以将文字换点酒钱,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我开始顺着朋友的指引去寻找那条文字的变现之路。
不寻找不知道,世界比从前已经大为改观。那些有偿发稿的公众号多半只发布原创未发表的文字,几百块钱买断版权不说,而且还需要根据公众号的自身定位将文章的修改权双手交到编辑手中——我看了看那些已发表的文字与观点,惴惴于将把自己的文字交给他的那个人的能力与品位,犹豫不已,最终忍痛打消了向此类公众号投稿的念头。
于是就想,要是有那种公众号,恰巧不需要原创未发,既可以让我拥有对自己文字的自主权,又能够给我一点小收益,满足一下我的金钱欲就好了。
然后我碰到一个文学打头的公众号,好象是几个大学生一起全新创办,居然可以满足我的愿望。那个向我约稿的女孩说,每10个点击1块钱。有本事争取点击就可以争取到钱。
我不想在朋友圈里转发自己的文章。迄今为止,我还想隐在我所有文字的后面,并没有曝露身份的打算。我又脸皮薄,不想单单为增加点击而发到陌生人的群里去。于是我对编辑说,顺其自然吧,看你们的影响力了。
我在他们那里发了两篇旧文。看着一个新号的不足一百的点击,心里盘算,好歹有几块钱了。我甚至动用我的博客的私权,把链接放到网上,想籍此把点击量提高,结果悲哀地被告知,网络上的点击根本不计算在内。
就在我决定即便如此,也要在这里安营扎寨的时候,编辑发了我的第二篇旧文,匆忙中连我的名字和原创标识都漏掉了,看得我泄气。泄气的同时,不忘怯怯地提及上篇文字发表的那几块钱何时兑现,总编泰然答道,一百个点击以上五块钱,不足一百点击一分没有。
还好还好,总编因为他忘记署名的过错,主动给我发了3.66元的道歉费。至此,这是我发在他的公众号里两篇旧文的净赚所得。
如此一来二去,我的刚刚想复活的金钱的小火苗快奄奄一息了。
我犹豫着,还要继续在这里发文吗?我的犹豫还没有得出个结论,那个公众号已经改名字了。原来公众号一年有一次更名的机会。新的公众号听上去就挺撩人,内容更是定位在波浪上面。“这年月不浪一浪根本赚不到钱。”总编苦着脸诉苦,然后跟我约稿,最好是那种能翻出浪花的文章。我只好识趣地婉拒,我很自知,我的文章是浪不出花儿来的。本来么,都是被拍死在沙滩上的那一代了。
可是我是不撞南墙不回头的那种人,赚钱的心已经起了,难道就这样灰溜溜死灭吗?不可以。
于是我回过头来用心打理简书账号,这里有打赏的功能,积到一定数额就可以提现。说不定呢,我持之以恒总可以在这里赚点小钱。
发文快一年,我的小说只有一篇被好心的读者打赏2块钱。扣除网站手续费只剩下1.92元了。
不过一点也不影响我的好心情。是2块钱啊!很多年以前我的一位教师朋友说,他们那时候上课补助是2块钱。他嘲笑自己每次上课就是去赚一个馒头。
我那时候还无情地取笑过他。现在懂得了人生不易,忍不住在心里对那位朋友说:一个馒头也是馒头啊!
让人振奋的是,前些日子,我的小说《阿诺的幻觉森林》又被打赏了。还是同一位读者。
“我又得到2块钱打赏了!”我兴奋地跟我丈夫大喊。他的表情比较呆滞,不知道2块钱意味着什么——大概这世上除了我没人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了。
于是我用刚刚学会的查账功能每天都开开心心地去那个网站查自己的钱包——终于体会到什么叫盼星星,盼月亮。
……
可是,天啊,一个月都过去了,我的馒头怎么还没到嘴啊!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感情索引 神奇 雾中 欲雪的中午 十二月的雨
我是这么猜想的--真正能变现的途径是写的小说被买去拍剧本,比如说,国内晋江不少古代言情或历史小说被买去拍成大热的电视剧,作者还被请去当编剧。这种我觉得至少一本几十万人民币。
你上次写的有一篇,名字大概是老公是凤凰男,就是很好的剧本底子,里面很多感情和经济冲突。
比如写个中长篇,在国内原创网站上发出来,是个可能的起点。然后要被电视剧导演看上了,就太好了
我不说虚假的奉承话,你的笔力比我看到的国内网文要好很多。
把我激动了一下,结果第三部分根本就不给发出来,都不知道触到了什么线。。。:(
还是自娱自乐吧,至少图个自在。不过我老公跟我说,即使在国外也不能太招摇了,有可能回国会有麻烦,说得我都害怕了。。。
写字卖钱呢,如果相当成事业来做,就要拿出做事业的态度。
你要想卖钱,就研究什么样的文字能卖钱,想济世,就研究什么样的文字能及时,特别开始,不太可能都占上(都占上就要拿时间换,RISIKO比较大)
大家熟了嘛也不怕你们笑话,我第一次拿稿费是14岁,然后就靠这个挣零花钱,一直到上大学都有人跟我说少儿广播电台有读我写的东西——不过我很有自知之明,我一直知道自己既没有那个天分,也没有那个勤奋,高三文理分班果断选择理科,不然还不知道在哪儿呢。
特别现在年纪越大越知道勤奋的重要性,上次跟望沙讨论过,你一天5000字,到最后,想不出名都难——不过很少人能拼到最后啊。
你们有理想的要努力
至今我没收过文字的钱,反而脑子里想着情节错过股市卖出峰值损失了不少收益。
为什么写作呢,是看了命盘,这些年天机化忌,就是说脑子有病会胡思乱想,如果没有渠道释放,很可能抑郁症,果然是对的,如果不构思新的各种故事,明天就郁郁寡欢的,所以用脑子去胡思乱想故事,也算是自我治疗吧,作品就算是这段时期的麦穗,以后自己慢慢的看。
所以对自己博客里几篇小说,最看不顺眼的就是火星乐园,就动手改写了,心里也不急了,反正天机化忌还有几年才能结束呢
一天5000字,你杀了我吧。。。。LOL
这种坚持必须要1,年轻或者2,不婚或者3,已婚无孩或者4,家里财力雄厚,一堆仆人。。。即使这样,一天5000字也是要命的节奏,国内真的有这样的年轻人写倒下的。。。。
所以各人还是量力而行的好。。。
“Art suffers the moment other people start paying for it. The more you need the money, the more people will tell you what to do. The less control you will have. The more bullshit you will have to swallow. The less joy it will bring. Know this and plan accordingly.” ~ Hugh Macleod
确实是这么回事,很多一鸣惊人的作家,后来都是这样。当然真正的大家是长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