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给我布置的作业,有关中国的现状和未来,片中的哪些论据不客观真实?

数与形
楼主 (文学峸)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87R3Lp0jd0
他还做了一些其他关于中国的视频,有时间你也看一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TbILK0fxD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gVXRtq5EIg
艾阳
太长了,您萨穆瑞一下啊 LOL
数与形
人口老化,房市疯狂,水资源告急,外交问题,前景甚是堪忧
t
twoboyss
好厉害的娃
B
BeLe
和股市一样,Climbing the Wall of Worry。
艾阳
呵呵,洗脑媒体的wishful thinking. 现象说得都对,结论不对。不是天朝好到哪里去,而是我们末路狂奔下滑得更快。。。
数与形
那啥,不要做对比,单说中国的未来。击鼓传花能玩多久?
数与形
他想多了解中国,在网上东看西看,大家有更好的资料请推荐!
艾阳
要教会孩子这个:The world is all connected, not isolated.
数与形
忘了说,片子摆出那些问题,“前景堪忧”是片子给我的印象
t
tibuko
你孩子不错,知道这个Polymatter频道还是挺做功课的,中国问题,讲起来太长了
t
tibuko
最急迫的问题,是中美问题,一部分人说,没问题,另一部分人说,躲避修昔底德陷阱
t
tibuko
问题是:修昔底德陷阱这个框架就是错误的
数与形
这个频道他跟了好几年,以前我还在这里推荐过
数与形
这样讲有点空,需要实实在在的建议。别的国家的东西他看过不少,估计要积累到一定量才好融会贯通
艾阳
有些东西像沙子,握得越紧,漏得越快,比如父母对孩子的管控或者别的什么
凊荷
大部分唱衰中国的人对中国没啥了解

中国问题多多,但只要不打仗不分裂,中国就会很稳定的一步一步往前走,没啥大问题。

艾阳
非常简单。你孩子很聪明,建议他读点经济学。Capital moves around...就是所谓的资本没有祖国
数与形
有没有可能是因内忧而主动引发外患?
t
tibuko
I disagree
P
Pilsung
可以看看Peter Navarro的"death By China",

其中一个采访人Dan Slane是我嫂子的叔叔.

中美商贸协会的成员.

t
tibuko
这些都太复杂了。其实房价水资源什么都不是主要的,中国的所有事情最后都归结于政治
数与形
中国的房疯就主要是因为资本流动不畅啊
m
mmmwww
金融,科技和劳动力决定发展,粮食能源和芯片决定稳定。中国的粮食能源和芯片都依赖外部,一旦金融危机就会动乱。习能独裁就因面临动乱威
数与形
得给他摆事实
数与形
片中提到了这本书
艾阳
Ney, he never got it right
数与形
老百姓把钱都赌在房子上,未来严重供大于求,崩塌是早晚的事,老化的大量人口靠什么养老?
艾阳
That can be changed in a heart beat. 就是楼下替补哥说的政治问题而已
终于不潜水了
你家娃太厉害了,换了我娃我直接告诉他我不知道,我判断不出来。
数与形
有道理,按说应该大力发展其他行业,但太多钱涌进房地产,挤兑了健康的投资
P
Porcelana
Trend analysis做得很好,如果再加上对可能的disruptive events的分析会更好。推动历史基本有两个因素,

一个是trends,另一个是disruptive events。中国未来一个最大的不确定性是习之后的权力传承会造成怎么样的disruptions。历史上长期的强人专制之后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disruptions。

 

艾阳
这么好的儿子给我吧,我都想抢过来。。。
g
gegenion
这才是独立思考的小中,赞!
数与形
他想听听不同的声音,我得积极完成作业呀
z
zaocha2002
极度崇拜资本和集权的统一的一个社会
p
phobos
我想,这是个小周期与长周期的问题。失衡引起小周期,管制拖长拖大周期,变成大起大落的长周期。英美体系经济金融化,让危机“戏剧化”,
终于不潜水了
不过推上喊着小土豆BOY骂他败家子的那事,把我乐死了,加拿大小粉红一片欢呼骂得好,就是好像他们不太熟悉

spendthrift这词,当然也有加拿大小粉红们很不忿,这不是我们的JOB吗,他凭什么来骂。

然后加拿大的记者们各种场合都提这个问题,中方被问到了都是一口咬定私人账号骂的,加方被问到了都是哼嗯哼嗯。

 

P
Pilsung
中国基础教育是个问题,后继无人,科技就是抄抄抄,诺贝尔硬核奖现在还没有大陆出来的(屠呦呦除外)。

北大清华的顶级学生没人做学术,各个都是参与挣钱多的计算机,金融。。。

这背后的软实力跟不上。不过俄罗斯也一样,顶尖人才还是往欧美跑。

数与形
这是更远的忧虑了
t
tibuko
这问题其实不大,政府只要把责任推到家庭头上,老百姓就自生自灭了
p
phobos
快爆快起,资源重新配置;国内一直在回避拖延,一时好看。一旦危机累积,容易造成一发不可收拾。想想王朝末期的萧条,往往持续几十年上百
数与形
这的确是个问题,片中没提。只讲到一胎的结果,未来些年普通劳动力不足,而且男女比例严重失衡
数与形
毛病也一堆
数与形
没饭吃就会动荡,所以需要强权才能压住
t
tibuko
没饭吃不用担心, 这些末世预言要take it with a grain of salt, 老外老中一般都不懂中国
P
Pilsung
中国要真正腾飞,必须得产业调整,就是劳动密集型转换成高科技的重工业(汽车,电子,人工智能),

但是基础教育跟不上,就会难很多。

我们经历了40年前的日本,不过日本90年代后银行不良资本,经济萎缩,就是产业链和科技慢慢调整。好在他们的科技也开始追赶美国,2000年后日本人很多得诺奖的。而且在发明和专利申请上,也要赶超美国。

日本人跟中国人在智力和文化上有点像。聪明,勤奋。。。中国要是照着日本人的路子走,也许也会成功转型。

不过中国和日本最大区别是政治体制不同。所以结果未知。

数与形
有道理,长或短是政治体制决定的
数与形
多谢楼上帮我做作业,我会把你们的话传给他
数与形
兴趣没大到那个程度,他最感兴趣的是欧洲,有点歉意,说父母来自中国,他竟然对中国了解得太少
Y
Youth
H肯尼迪学院有一门课就讲中美关系的. online course也有.
数与形
谢谢,我告诉他
终于不潜水了
油管子有很多这个学院的讲座,有些太瞎扯了,不如你家孩子现在看的这个。当然也有好的。
数与形
听听不同声音最好
蓝调
推荐:

 

1. 斯坦福的学者Scott Rozelle

 他深入中国农村,研究城乡差距和农村孩子失学问题等,从八十年代就开始了。

维基上摘一段:

As China–United States relations were being normalized in 1979, Rozelle received a B.S. degree from the Haas School of Business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1] While he was working toward his Masters at Cornell in 1982, Rozelle attempted to perform researches regarding "the system of contract labor in rural areas" in Shandong, China through applying for the fund by the United States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5] Nevertheless, the plan was not successful and Rozelle ended up leaving school temporarily to work until about two years later, he was sent to China by Cornell as an instructor of Western economics upon receiving an invitation from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5] Due to his strong interest in "poverty alleviation in rural areas", Rozelle picked hybrid rice production as the subject of his doctoral dissertation and acquired his Ph.D from the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of Cornell University in 1991.[1][5]

https://sccei.fsi.stanford.edu/reap/people/scott_rozelle

https://profiles.stanford.edu/scott-rozelle

 

今年他和南加大学者关于中国问题的讨论:

 

2. Ray Dalio:

https://www.linkedin.com/pulse/changing-world-order-ray-dalio-1f

他的儿子曾在中国做过公益,他自己也是和中国有交流,看了他的书才知道。

我一般对善良、有人味的企业家比较感兴趣。

 

3. Elon Musk对中国的看法,因为,他在中国有特斯拉企业,所以一手的信息比较多。聪敏人的判断很重要。

 

总的感觉,企业家比政客要客观、敏锐。

 

 

数与形
多谢,给他发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