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篇】
我九十年代来美国,读博、娶妻生子;估计跟许多人一样。
刚来的时候,穷光蛋一个,根本没想过“孩子咋办?孩子上大学咋办?”这种问题。自己的绿卡、工作还没着落呢,哪里顾得上这些不着边际的问题。
在学校里面看老一辈华人的孩子大部分去公校;读医的最多。在同校的留学生里面,毕业后的目标一般是 academia or industry, with the former as the first choice。
哈佛、MIT 的名字,那时候就挺响的。
我老板有时候跟我们闲聊,经常鼓励我们去学校当教授;他说一个好处就是你们的孩子上你们任职的大学是免费的。我们系里面的华人职工,孩子上大学也几乎都全免学费;当时觉得好赚。【补一个】认识俩大学教授(非T5)。一家俩孩子都上了哈佛。另一家老大上了斯坦福(哈佛、MIT 也录取了)。所以想推孩子进藤校的家长,可以考虑先把自己推成教授。
【工作篇】
后来如愿以偿地毕业了、没去找学校里面的工作,就在博士后结束后去了个小公司。当地的华人很多,一来二去地就开始听到ABC上大学的消息。
每年能进大藤的华人孩子,真不多,尤其是进 HYPMS 的。我还参加社区活动,把每年考进哈佛、斯坦福的孩子及其家长请来给讲座。记得几个例子:三个大公校的小中男在不同的年份考进奥赛训练营、没有进国家队、俩去了哈佛、一个去了斯坦福。俩大公校的小中女,一个进了俩不同的奥赛训练营、进了哈佛;一个是美国诗歌大奖得主、也去了哈佛。一个大公校的小中女,非常能干、有魄力、独立性强(几乎不听爹妈的指点 )、在学校成绩并不是最好的、进了哈佛。另一个小中男在私校(奖学金)、略有口吃、有一点儿斜眼、没有竞赛的光辉战绩、但GPA是私校第一、SAT 满分、也进了哈佛。当然进 UCB 和 UM 这类大公校的、比比皆是。
那时候就知道凭捐款(好几百万那种)能让孩子进名校(比如斯坦福)。
我虽然工作了,但当时听到每年哈佛学费要五万、还是吐舌头:好贵。
【孩子篇】
俺也不能脱俗,孩子生下来就好好养呗。一路公校出来的。话说这孩子小时候,很快就互相之间知道谁更聪明。俺那个傻儿子,从进幼儿园就被认为是聪明孩子那拨的。加上他人缘不错,朋友巨多。小朋友的家长跟我们聊天,也夸俺孩子聪明。我们当时以为是对方客气,也没放在心上。直到初中、进了快班,才发觉孩子好像是比别人学的快、记得牢,于是花力气培养了一个专项、做为升学的垫脚石。
高中还是大公校。几年看下来,高年级能进奥赛训练营的,MIT 几乎全发录取通知书。最后都去了 哈佛、斯坦福和MIT 之一。于是我跟傻孩子说:咱也试试奥赛。成了,MIT 就保底了。不成,门口有社区学校、州里有个州大,肯定能有学上。俺孩子其实心里也没底。他说:其实同学都很聪明、也刻苦。他感到压力。不过高中课程对他的确比较容易,不做作业也能拿A、只要作业不算分。
说到大学,就得说大学的学费。我以前是很穷、一年到头省不下几个钱。孩子上高中后、我的经济状况好转。于是我跟孩子说:别愁学费。爹妈给你掏。后来每年掏好几万学费没有觉得有啥压力的。尤其是去年年景好,东家发的奖金可以覆盖学费开销,还是挺幸运的。看了看同龄、以前孩子的小伙伴们,也有进斯坦福、哈佛、MIT的;但都是一、二个而已。所以小时候看出来的聪明还挺准的。
【升学难不难?】
难。以前就很难。一是难考进去;二是HYPMS这些私校的学费贵。后来计算机行业发展了,老中有钱了,付学费不是一个障碍了,凸显“考大学”的难。尤其是孩子们的同龄人、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军备竞赛”、把入学的标准越抬越高 . . . 升学顾问这个行当,很大程度上是有钱的家长给“扶植”起来的行业,一本万利。我认识的一个放养孩子的老中家庭,那个孩子情商极高、聪明但不刻苦。他父母不管他是否做作业,因为小时候不做作业也是A。结果高中成绩不佳,只上了 UC Irvine,远没有跟他同龄、没他聪明、但比他刻苦的孩子出路好。很是可惜。所以父母要参与孩子的学业规划,只是别太投入了。
再回头看以前考进 T5 这类名校的、我认识的孩子,后来读博士想进 academia 很少(但的确有、尤其是 nerdy 的那几个、他们有真爱)。大部分在 industry。俺那个傻儿子也不免俗;趁着年轻、先去混社会了。
纽约:俺傻孩子来了!
【后记】
俺孩子看我和我领导,觉得我们活得太累。他知道自己懒、每次都自嘲说:好在长得像爹妈;要不都怀疑自己是不是被领养的。俺领导特别勤奋、好学、比我聪明。缺点是溺爱孩子。
我唯一比俺傻孩子强的,估计就是勤奋这一点了。但也没帮上他!
【读书篇】
我九十年代来美国,读博、娶妻生子;估计跟许多人一样。
刚来的时候,穷光蛋一个,根本没想过“孩子咋办?孩子上大学咋办?”这种问题。自己的绿卡、工作还没着落呢,哪里顾得上这些不着边际的问题。
在学校里面看老一辈华人的孩子大部分去公校;读医的最多。在同校的留学生里面,毕业后的目标一般是 academia or industry, with the former as the first choice。
哈佛、MIT 的名字,那时候就挺响的。
我老板有时候跟我们闲聊,经常鼓励我们去学校当教授;他说一个好处就是你们的孩子上你们任职的大学是免费的。我们系里面的华人职工,孩子上大学也几乎都全免学费;当时觉得好赚。【补一个】认识俩大学教授(非T5)。一家俩孩子都上了哈佛。另一家老大上了斯坦福(哈佛、MIT 也录取了)。所以想推孩子进藤校的家长,可以考虑先把自己推成教授。
【工作篇】
后来如愿以偿地毕业了、没去找学校里面的工作,就在博士后结束后去了个小公司。当地的华人很多,一来二去地就开始听到ABC上大学的消息。
每年能进大藤的华人孩子,真不多,尤其是进 HYPMS 的。我还参加社区活动,把每年考进哈佛、斯坦福的孩子及其家长请来给讲座。记得几个例子:三个大公校的小中男在不同的年份考进奥赛训练营、没有进国家队、俩去了哈佛、一个去了斯坦福。俩大公校的小中女,一个进了俩不同的奥赛训练营、进了哈佛;一个是美国诗歌大奖得主、也去了哈佛。一个大公校的小中女,非常能干、有魄力、独立性强(几乎不听爹妈的指点 )、在学校成绩并不是最好的、进了哈佛。另一个小中男在私校(奖学金)、略有口吃、有一点儿斜眼、没有竞赛的光辉战绩、但GPA是私校第一、SAT 满分、也进了哈佛。当然进 UCB 和 UM 这类大公校的、比比皆是。
那时候就知道凭捐款(好几百万那种)能让孩子进名校(比如斯坦福)。
我虽然工作了,但当时听到每年哈佛学费要五万、还是吐舌头:好贵。
【孩子篇】
俺也不能脱俗,孩子生下来就好好养呗。一路公校出来的。话说这孩子小时候,很快就互相之间知道谁更聪明。俺那个傻儿子,从进幼儿园就被认为是聪明孩子那拨的。加上他人缘不错,朋友巨多。小朋友的家长跟我们聊天,也夸俺孩子聪明。我们当时以为是对方客气,也没放在心上。直到初中、进了快班,才发觉孩子好像是比别人学的快、记得牢,于是花力气培养了一个专项、做为升学的垫脚石。
高中还是大公校。几年看下来,高年级能进奥赛训练营的,MIT 几乎全发录取通知书。最后都去了 哈佛、斯坦福和MIT 之一。于是我跟傻孩子说:咱也试试奥赛。成了,MIT 就保底了。不成,门口有社区学校、州里有个州大,肯定能有学上。俺孩子其实心里也没底。他说:其实同学都很聪明、也刻苦。他感到压力。不过高中课程对他的确比较容易,不做作业也能拿A、只要作业不算分。
说到大学,就得说大学的学费。我以前是很穷、一年到头省不下几个钱。孩子上高中后、我的经济状况好转。于是我跟孩子说:别愁学费。爹妈给你掏。后来每年掏好几万学费没有觉得有啥压力的。尤其是去年年景好,东家发的奖金可以覆盖学费开销,还是挺幸运的。看了看同龄、以前孩子的小伙伴们,也有进斯坦福、哈佛、MIT的;但都是一、二个而已。所以小时候看出来的聪明还挺准的。
【升学难不难?】
难。以前就很难。一是难考进去;二是HYPMS这些私校的学费贵。后来计算机行业发展了,老中有钱了,付学费不是一个障碍了,凸显“考大学”的难。尤其是孩子们的同龄人、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军备竞赛”、把入学的标准越抬越高 . . . 升学顾问这个行当,很大程度上是有钱的家长给“扶植”起来的行业,一本万利。我认识的一个放养孩子的老中家庭,那个孩子情商极高、聪明但不刻苦。他父母不管他是否做作业,因为小时候不做作业也是A。结果高中成绩不佳,只上了 UC Irvine,远没有跟他同龄、没他聪明、但比他刻苦的孩子出路好。很是可惜。所以父母要参与孩子的学业规划,只是别太投入了。
再回头看以前考进 T5 这类名校的、我认识的孩子,后来读博士想进 academia 很少(但的确有、尤其是 nerdy 的那几个、他们有真爱)。大部分在 industry。俺那个傻儿子也不免俗;趁着年轻、先去混社会了。
纽约:俺傻孩子来了!
【后记】
俺孩子看我和我领导,觉得我们活得太累。他知道自己懒、每次都自嘲说:好在长得像爹妈;要不都怀疑自己是不是被领养的。俺领导特别勤奋、好学、比我聪明。缺点是溺爱孩子。
我唯一比俺傻孩子强的,估计就是勤奋这一点了。但也没帮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