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三月,立即感受到春的气息。古时候,常有“暮春三月”的丽句。在大学时,我特别喜欢在春天的早晨,在校园的青草地上,朗诵丘迟《与陈伯之书》这一段,口角生香,心旷神怡。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
——丘迟《与陈伯之书》
除了这一段,我也喜欢《论语》上曾点说的这一句: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论语·先进篇》
这一段话,什么意思呢?
就是类似亿万富翁问老农民的理想是什么,老农民说忙完农活懒洋洋晒太阳。“浴乎沂”的“沂”,就是山东曲阜附近的沂河,“舞雩”就是曲阜城南沂河之北的舞雩台,是一个高台,古时用来跳舞求雨的。孔子和弟子们,经常在台上台下玩,坐以论道。
当时是怎么回事儿呢?
孔子带着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辛苦奔波,徒劳无益,最后落叶归根,回到故乡鲁国,在曲阜做学问。
这时,他年纪已经很大了,对人生很多事已经看淡了。一日,他和四个弟子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点一起坐谈。曾点喜欢弹琴,就在一旁弹琴。这时孔子说,我只是比你们几位年纪大一点,你们不要有什么顾虑,今天就讲讲,你们平生的志向是什么。平时你们都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假如真有这样的机遇,有人愿意用你们,你们想做什么。
子路很直率,擅长军事,第一个回答,说到一个中等大小的弱国,给他三年时间,就可以让它变成一个军事强国。
孔子听到就笑。又问冉有。冉有擅长政事,尤其理财,就说,给我一个贫弱的小国家,只要三年时间,就可以让国民富起来。再问公西华,公西华说,我没那么大的才能,如果诸侯外交的时候,我在旁边能做一个小参赞,就很不错了。
孔子不置可否,转头问正在弹琴的曾点。曾点没有立即回答,而是琴声渐缓,戛然而止,站起来毕恭毕敬说:“我和他们三位想法不一样。”
孔子鼓励道,说说嘛,没关系。每个人想法不同,很正常。
于是曾点答道,“我的志向很简单。就是三月的春天,穿上春天的衣服,和五六个成年人,带上六七个孩子,一起去春游。在沂河边玩玩水,洗洗澡,然后回到城南的舞雩上,吹吹风,晒晒太阳。差不多时间了,大人孩子们,一起唱着歌各自回家。”
原话是这样的: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曾点 他这话一说完,本来另外三个师弟应该很鄙夷的,不想孔子却给他公开点赞,说我和你想到一起去了。
就是这样的日子,这样的生活。
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弟子先走,曾点最后一个走。他就问老师,对前三位的回答怎么看。孔子说,他们都是讲自己的想法而已,没什么好说的。曾点就问,那您为什么要笑子路?
孔子说,子路这个人好是好,但不懂得谦让。曾点问,那冉有呢?孔子一直觉得冉求这个弟子,有点束手束脚。那公西华呢,孔子又觉得公西华太过于谦虚了,本来是个外交部长的料,非要说自己做个小参赞就足够了。
只有曾点的回答,真实、谦虚、自然、美好、淡泊、宁静。孔子感觉,这就是仁义礼治下,太平盛世的谦谦君子之风。
就好像在加拿大一样,春天来了,大家去公园里Hiking,Biking,Barbecue,每个人都没那么大的野心,却安然自足。
其实从这个故事,也可以看出,孔子晚年,还是欣赏老子说的那种自然无为的社会状态。只不过他的“自然无为”,是在仁义礼治下,感觉是“仁义礼治”的治理成果罢了。
像子路那样喜欢军事打来打去,冉求那样帮富人理财,他是不喜欢的。像公西华那样,在诸侯之间穿梭来去,感觉也是多余。
还是像曾点说的那样,最自然美好。当然,在中国,这一直是个大同理想。不过春天来了,我们个人有曾点那样的安然心境,是可以这样去玩的。
所以出去玩时,不妨咏叹一下这句话,让我们心情舒畅:“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我在上网课哈,晚点儿读。我真的好忙啊
只可惜妹子们对长相的要求更高,多半是礼貌的点个头,转身就走,遗憾啊
我还没有看到留言,可是想要做的事情,就要好好地做下去。我现在在工作,在show展的floor上setup booth,可是还时刻上来盯一眼~~~
给你看看这让人兴奋的场景~~~
后天,展会开始,就会是华丽丽的变身~~~
小同学继续努力,你还有进步空间
又到了三月,立即感受到春的气息。古时候,常有“暮春三月”的丽句。在大学时,我特别喜欢在春天的早晨,在校园的青草地上,朗诵丘迟《与陈伯之书》这一段,口角生香,心旷神怡。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
——丘迟《与陈伯之书》
除了这一段,我也喜欢《论语》上曾点说的这一句: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论语·先进篇》
这一段话,什么意思呢?
就是类似亿万富翁问老农民的理想是什么,老农民说忙完农活懒洋洋晒太阳。“浴乎沂”的“沂”,就是山东曲阜附近的沂河,“舞雩”就是曲阜城南沂河之北的舞雩台,是一个高台,古时用来跳舞求雨的。孔子和弟子们,经常在台上台下玩,坐以论道。
当时是怎么回事儿呢?
孔子带着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辛苦奔波,徒劳无益,最后落叶归根,回到故乡鲁国,在曲阜做学问。
这时,他年纪已经很大了,对人生很多事已经看淡了。一日,他和四个弟子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点一起坐谈。曾点喜欢弹琴,就在一旁弹琴。这时孔子说,我只是比你们几位年纪大一点,你们不要有什么顾虑,今天就讲讲,你们平生的志向是什么。平时你们都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假如真有这样的机遇,有人愿意用你们,你们想做什么。
子路很直率,擅长军事,第一个回答,说到一个中等大小的弱国,给他三年时间,就可以让它变成一个军事强国。
孔子听到就笑。又问冉有。冉有擅长政事,尤其理财,就说,给我一个贫弱的小国家,只要三年时间,就可以让国民富起来。再问公西华,公西华说,我没那么大的才能,如果诸侯外交的时候,我在旁边能做一个小参赞,就很不错了。
孔子不置可否,转头问正在弹琴的曾点。曾点没有立即回答,而是琴声渐缓,戛然而止,站起来毕恭毕敬说:“我和他们三位想法不一样。”
孔子鼓励道,说说嘛,没关系。每个人想法不同,很正常。
于是曾点答道,“我的志向很简单。就是三月的春天,穿上春天的衣服,和五六个成年人,带上六七个孩子,一起去春游。在沂河边玩玩水,洗洗澡,然后回到城南的舞雩上,吹吹风,晒晒太阳。差不多时间了,大人孩子们,一起唱着歌各自回家。”
原话是这样的: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曾点
他这话一说完,本来另外三个师弟应该很鄙夷的,不想孔子却给他公开点赞,说我和你想到一起去了。
就是这样的日子,这样的生活。
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弟子先走,曾点最后一个走。他就问老师,对前三位的回答怎么看。孔子说,他们都是讲自己的想法而已,没什么好说的。曾点就问,那您为什么要笑子路?
孔子说,子路这个人好是好,但不懂得谦让。曾点问,那冉有呢?孔子一直觉得冉求这个弟子,有点束手束脚。那公西华呢,孔子又觉得公西华太过于谦虚了,本来是个外交部长的料,非要说自己做个小参赞就足够了。
只有曾点的回答,真实、谦虚、自然、美好、淡泊、宁静。孔子感觉,这就是仁义礼治下,太平盛世的谦谦君子之风。
就好像在加拿大一样,春天来了,大家去公园里Hiking,Biking,Barbecue,每个人都没那么大的野心,却安然自足。
其实从这个故事,也可以看出,孔子晚年,还是欣赏老子说的那种自然无为的社会状态。只不过他的“自然无为”,是在仁义礼治下,感觉是“仁义礼治”的治理成果罢了。
像子路那样喜欢军事打来打去,冉求那样帮富人理财,他是不喜欢的。像公西华那样,在诸侯之间穿梭来去,感觉也是多余。
还是像曾点说的那样,最自然美好。当然,在中国,这一直是个大同理想。不过春天来了,我们个人有曾点那样的安然心境,是可以这样去玩的。
所以出去玩时,不妨咏叹一下这句话,让我们心情舒畅:“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我在上网课哈,晚点儿读。我真的好忙啊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只可惜妹子们对长相的要求更高,多半是礼貌的点个头,转身就走,遗憾啊
我还没有看到留言,可是想要做的事情,就要好好地做下去。我现在在工作,在show展的floor上setup booth,可是还时刻上来盯一眼~~~
给你看看这让人兴奋的场景~~~
后天,展会开始,就会是华丽丽的变身~~~
小同学继续努力,你还有进步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