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辈子很长,都会一直是在“公园大道名车专用“这条路上 或者是在 ”货客摩托车共用”这条路上吗?
前者遇到后者会不知所措,怨声载道;反过来会如何?
老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这个无法全面去比较,除非同一个孩子脚踏两条船
你要是中国来的权贵,这么上无可厚非。要上老留双职工,这么上也没用。
公校可能是马斯克的特斯拉,加速贼快。
大牛校
那些私校完全又是另外一个类别。
俺这里的公校是以zip code 来划分是否能进入这里的公校的,还算幸运,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很好的学校。我们这里附近的几所私校靠考试选拔进去。
公校的确是很多事情要靠自己靠家长多花时间,私校花钱买服务,交给老师可以省心不少。但是看最终的结果:
公校:由于学校很好,很多家长慕名而来,生源也很好,学生之间竞争激烈,不单单是学习上,社团领导,文体科学竞赛上竞争也很激烈,里面的小政治也不少,孩子们很早就看到/经历过这些,心里有一定的承受能力。
私校;我们附近有大家熟悉的著名私校, 我看过他们的毕业生去向,靠考进去的学生毕业去向还不如我们靠zip code 进去的未经考试的学生,差距不是一点点。另一所在Oakland 的私校,我曾和一位家长谈起,他每年花四万多学费,孩子的确是受到全方位的服务,包括开展什么样的EC,参加什么样的竞赛都有老师指点,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自己工作忙,多花这点钱交给学校,不过除了学费,他每年还要付出近两万的各种捐款,他告诉我私校里的各种政治和竞争也很厉害,为了一个社团职位或家长参与竞争都很厉害。还有一家大家熟悉的私校,每年毕业学生的去向除了是某校的feeder school 之外,有很多学生进普通大学的。
所以从我身边的例子来看,好的公校和好的私校差不了太多,除非你本身就是legacy, 或家长自身有办法进名校的,其他的没有什么门路的家庭的孩子最终去向在两种不同教育体制下的去向都差不多,很多是殊途同归。当然有人会提出私校对孩子well round 的教育如何,但是从本坛看到的孩子们的stats 来看,绝大多数也是well rounded, 有时都太well rounded 了 LOL
客观地讲,教育就是一种消费,愿意上哪种学校都是个人的事情,没必要说私校就是高处公校就是低处。进大学也只是人生中的第一步,路还长着呢 :)
而外州生的录取率才12%。
本州生的分数比外州生的分数低不少。1400分进UNC估计不是啥问题
外州旗舰州大基本也是差不多的政策。但1400想进外州旗舰基本很难。
很多能进UNC的未必进得了外州旗舰州大。
120人的class,可以录取9个 Colombia,23个NYU. 上好大学有时候不是拼学习,竞赛。
说是公校环境复杂,同学来自不同阶层,但实际上,好学区的有很多家庭背景差异不大,孩子们自己的圈子和选课难度也是物以类聚,所以公校里自己孩子周围低环境并不一定会多样。
私立的家长愿意额外付学费有自己的理由。
比如疫情期网课。我娃私校的网课,和正常上课时间和内容一样,一点儿没耽误进度,有时还超进度了,质量有保证,所以疫情没有给学业带来什么负面影响。这儿公校网课很多时候不是同步的,总课时也短。公校系统开始时还因为有些收入低的学区家庭没有网络或者电脑讨论了很长时间,期间没有开课。娃以前公校的同学说课程后来因为剩下时间短,草草结束。现在开学,公校有全网课或者hybrid 模式。如果愿意返校,只有1/4 时间可以 in person, 而且一旦选择一个模式,几个月后才允许换了一个模式。私校hybrid 模式大都1/2时间in person,而且全网课和hybrid 家长随时都可以更改选择。
还是接受世界多种多样比较好
有什么好比较的? :)
就怕一路私校,也没上个藤,成绩也不咋地的。那个不是很亏?还丢脸丢大了,花了大价钱,没有收益?
送自己读私立顶贵幻儿园,脱胎换骨学会be nice,吃了鲍鱼别张开嘴在别人脸前剔牙。
的。主要还没有习惯 老式家庭 以低调 boost。他们通常吹吃苦,比如野营,野外生存,冒险,甚至航海飞行。不吹与能人的友谊,反而吹与 流浪汉 清洁工的友谊。
这一辈子很长,都会一直是在“公园大道名车专用“这条路上 或者是在 ”货客摩托车共用”这条路上吗?
前者遇到后者会不知所措,怨声载道;反过来会如何?
老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这个无法全面去比较,除非同一个孩子脚踏两条船
你要是中国来的权贵,这么上无可厚非。要上老留双职工,这么上也没用。
公校可能是马斯克的特斯拉,加速贼快。
大牛校
那些私校完全又是另外一个类别。
俺这里的公校是以zip code 来划分是否能进入这里的公校的,还算幸运,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很好的学校。我们这里附近的几所私校靠考试选拔进去。
公校的确是很多事情要靠自己靠家长多花时间,私校花钱买服务,交给老师可以省心不少。但是看最终的结果:
公校:由于学校很好,很多家长慕名而来,生源也很好,学生之间竞争激烈,不单单是学习上,社团领导,文体科学竞赛上竞争也很激烈,里面的小政治也不少,孩子们很早就看到/经历过这些,心里有一定的承受能力。
私校;我们附近有大家熟悉的著名私校, 我看过他们的毕业生去向,靠考进去的学生毕业去向还不如我们靠zip code 进去的未经考试的学生,差距不是一点点。另一所在Oakland 的私校,我曾和一位家长谈起,他每年花四万多学费,孩子的确是受到全方位的服务,包括开展什么样的EC,参加什么样的竞赛都有老师指点,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自己工作忙,多花这点钱交给学校,不过除了学费,他每年还要付出近两万的各种捐款,他告诉我私校里的各种政治和竞争也很厉害,为了一个社团职位或家长参与竞争都很厉害。还有一家大家熟悉的私校,每年毕业学生的去向除了是某校的feeder school 之外,有很多学生进普通大学的。
所以从我身边的例子来看,好的公校和好的私校差不了太多,除非你本身就是legacy, 或家长自身有办法进名校的,其他的没有什么门路的家庭的孩子最终去向在两种不同教育体制下的去向都差不多,很多是殊途同归。当然有人会提出私校对孩子well round 的教育如何,但是从本坛看到的孩子们的stats 来看,绝大多数也是well rounded, 有时都太well rounded 了 LOL
客观地讲,教育就是一种消费,愿意上哪种学校都是个人的事情,没必要说私校就是高处公校就是低处。进大学也只是人生中的第一步,路还长着呢 :)
而外州生的录取率才12%。
本州生的分数比外州生的分数低不少。1400分进UNC估计不是啥问题
外州旗舰州大基本也是差不多的政策。但1400想进外州旗舰基本很难。
很多能进UNC的未必进得了外州旗舰州大。
120人的class,可以录取9个 Colombia,23个NYU. 上好大学有时候不是拼学习,竞赛。
说是公校环境复杂,同学来自不同阶层,但实际上,好学区的有很多家庭背景差异不大,孩子们自己的圈子和选课难度也是物以类聚,所以公校里自己孩子周围低环境并不一定会多样。
私立的家长愿意额外付学费有自己的理由。
比如疫情期网课。我娃私校的网课,和正常上课时间和内容一样,一点儿没耽误进度,有时还超进度了,质量有保证,所以疫情没有给学业带来什么负面影响。这儿公校网课很多时候不是同步的,总课时也短。公校系统开始时还因为有些收入低的学区家庭没有网络或者电脑讨论了很长时间,期间没有开课。娃以前公校的同学说课程后来因为剩下时间短,草草结束。现在开学,公校有全网课或者hybrid 模式。如果愿意返校,只有1/4 时间可以 in person, 而且一旦选择一个模式,几个月后才允许换了一个模式。私校hybrid 模式大都1/2时间in person,而且全网课和hybrid 家长随时都可以更改选择。
还是接受世界多种多样比较好
有什么好比较的? :)
就怕一路私校,也没上个藤,成绩也不咋地的。那个不是很亏?还丢脸丢大了,花了大价钱,没有收益?
送自己读私立顶贵幻儿园,脱胎换骨学会be nice,吃了鲍鱼别张开嘴在别人脸前剔牙。
的。主要还没有习惯 老式家庭 以低调 boost。他们通常吹吃苦,比如野营,野外生存,冒险,甚至航海飞行。不吹与能人的友谊,反而吹与 流浪汉 清洁工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