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在美国,就落后印度人这么多呢?印度在本土的公司也没有华人公司厉害呀。
注意,现在在美华人是从数量和质量上都被印度人全面赶上来了,把美籍华人从淘金开始的积累全抹平了,这个太令人震惊了!大家能来讨论一下吗?
1) 老中有清高和理想的情结,有书生意气, 看不上墙头草或山中竹笋,竹笋可不脆弱。
2) 老印有韧性,不怕失败可也不担当。
https://bbs.wenxuecity.com/znjy/4765236.html
https://www.linkedin.com/pulse/5-unexpected-reasons-why-indians-make-ceos-global-avi-patchava/?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就好比日韩台新港留学美国的少,因为本身大学就不错。中国的大学都搞党了,所以才都到美国来爬藤。
也是如此,为什么?
越是想混大同,越是失去自我屈众,越是被人看不起。
再加上党的多年熏陶, 一是无法认同西方很多东西, 二是期望组织来解决问题, 三是要做人上人,缺乏平等的观念, 四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不经意间内残外忍,于是就没有了团结...
瞧瞧紫檀的各种鄙视链, 就怕别人比自己强了.....
像犹太人在国外逆境成长的精神境界。
你的观点好难总结
俺在考虑是把你的观点纳入燕子的观点还是另开一个新的
所以美国大量直接进口烙印的H1,人数是老中七倍。这个人数的巨大差距造成烙印在公司里中高层人数的绝对优势
而且美国当年学CS的本科生甚至研究生里,烙印数量也大于老中
俺很想加入讨论,但又怕大家不畅所欲言了
而且大陆的英文水平还是不行。这里小留要通过抽签也留不下几个,
后来在挺主流的媒体上看上英语文章,那口气比中国男人还可乐,大意就是印度男人两三个星期vacation回次国就结好了婚,回来以后等上几个月新娘就过来了,想想一个美国男人寻找和维护一个relationship 要花多少精力时间。后面还一堆叭啦叭啦,是啊,老白也在考虑同样的问题时,他们没有语言和文化这个理由。
一老中告诉我他和比较铁的老印专门聊过,他们有了位置不照顾自己人的话在族里面都抬不起头,压力很大。
中国考进士的那会儿应该还是这种样子,合家合族捧出一个厉害的,全家全族受益。现代社会中还能有这种家庭家族文化的有哪些?爬到高位的印度人能管多少孩子?就是中国国内对丧偶式养娃又有多少批判?
在这点上想多了,感觉就有点像农耕文明打不过北蛮骑马的感觉了。这种对外语言技术领导力的培训都是现代的,对内家庭家族的支持互提还是传统的很是一个因素。
都能看出来为什么。
其实早来美国的中国大陆人也是国内当年最优秀的佼佼者。子女也不错, 很具有思考能力的。
最大的问题是没胆子,被恐惧主导决定和行为 最大的祸根是父母,言传身教的。
好像是同观点一?
https://bbs.wenxuecity.com/znjy/4760873.html
如果华人都像烙印那样抱团。那样传帮带,最后仍然是个输,那就只能说明我们在智商或情商方面有欠缺。
可实际上的情况是,烙印进公司,那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有好处大家抱团抢,出了问题则合起伙来遮掩,推诿。再看看老中,自己高升后最怕被其他老中同事抢了饭碗,雇人时拿同胞当敌人。雇了人出点过错不是想着如何帮一把,而是先把自己摘清楚。另一方面呢,老话讲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抱。可是有些老中则是受人提携后想的不是如何回报,却是如何顶而代之。长此以往,无论移民制度如何改变,这种窝里斗的结果都是一个样。
历史总是这样,往回看的时候总能发现诸多必然,往前看的时候总是一片茫然。
印度裔领先的诸多理由,语言文化也好,团结灵活也罢,以及家庭支持等等,其实都不是关键。因为这些因素早就存在。从英国开始殖民印度到现在,已经有四百年了。这些因素至少也存在了两百年了。但是印度裔移民和中国裔移民的对比问题,也就是这三十年的事。
三十年前第一次冷战结束,资本全球化开始,高科技浪潮爆发。这导致了两个浪潮流行。一个是产业从美国欧洲移向亚洲。一个是高科技移民从亚洲尤其印度和中国移向欧美尤其是美国。
所谓的高科技浪潮,主要就是电脑科技。其中的硬件多数流向东亚,而软件部分多数流向南亚。这主要是因为硬件的技术门槛资本门槛比软件高得多。东亚的日本韩国台湾等前大日本地区的工业基础技术基础要好过印度太多。中国能后来分一杯羹,也要感谢紧邻这些国家,而且有香港这个窗口。其实东欧苏联的基础也不错,只是前苏联倒台晚了那么十年。而软件门槛较低,劳动密集性更高,语言要求也稍高,就比较容易选择了印度。
美国还剩下哪些公司呢?自然是比较核心技术的公司。硬件以芯片为主,软件以系统为主。或者说硬件公司的核心是真技术,软件公司的核心是大市场。而显然,软件公司混得比硬件公司发达得多。或者起码可以说以市场为中心的公司比以技术为中心的公司发达得多。做行业的要远超做职业做专业的。
在硬件方面,全球市场是基本沟通的。但是美国和东亚基本上是分庭抗礼的。美国小而精,东亚大而全。分工比较明确。在软件方面,美国基本上是一统中国以外的世界。印度软件业只是美国的附庸。而附庸同时也意味着行业上和美国是沟通的。而中国在软件市场上是和美国隔离的。以上这些就造成中国高科技移民在美国是缺乏体系的,个人技术水平再高,也缺乏基层支持。而印度高科技移民和印度本土软件业是紧密联系的。
从个体技术而言,能在美国打拼的都不会差。但是从管理经验而言,中国裔完全没有抗衡印度裔的机会。虽然双方都是各种族群的精英。但是个人技术和管理技术完全不是同一个专业。尤其后者更需要实际经验和实践证明。以为管理好首先必须技术最好的概念是根本性错误的。
印度裔的管理精英可以在印度锻炼以后挑好的来美国,也可以让在美国的通过远程管理印度来锻炼。而美印软件业的紧密联系,更让更多的技术人员也可以流动到美国。而人数的优势更催生管理的优势。最终良性循环。而另一方面,东亚的管理精英,甚至日韩台的技术精英,并没用大规模流向美国的动力和条件。而在美国的中国裔精英由于中美软件业的割裂,也就缺乏锻炼管理能力的机会和信用。结果恶性循环。
大势不是个体能够抗衡的。只能等待大势的逆转。顺势而为。对于小中来说,基本条件会比老中好一些。毕竟是美国本土生长的。但是最好要认清,做行业是高于做专业做职业的。再也不要计较什么CS排名之类的技术控思维,可以说是非常愚昧的思维。严格地说就没有有意义的CS排名,因为门槛较低尤其门槛混乱。而且排出来也没用,除非上PHD。与其纠结CS,不如纠结CS+X的X。这个X才是立旗杆当领导的根本。如果只是CS,和整个美印软件体系直接对抗是不行的。
以前哪是这样的?
这和国内精英没人得炸药奖一个情况。
从人眼里国内来的精英敢说敢弄。但是我们自己知道缺个啥
这个真的理解好,能否指点一下?
为啥在美国,就落后印度人这么多呢?印度在本土的公司也没有华人公司厉害呀。
注意,现在在美华人是从数量和质量上都被印度人全面赶上来了,把美籍华人从淘金开始的积累全抹平了,这个太令人震惊了!大家能来讨论一下吗?
🔥 最新回帖
1) 老中有清高和理想的情结,有书生意气, 看不上墙头草或山中竹笋,竹笋可不脆弱。
2) 老印有韧性,不怕失败可也不担当。
https://bbs.wenxuecity.com/znjy/4765236.html
https://www.linkedin.com/pulse/5-unexpected-reasons-why-indians-make-ceos-global-avi-patchava/?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 沙发板凳
怎么融洽同子女的关系?
·不要监控孩子的电话,尊重其隐私权。
·对孩子的朋友要和蔼可亲,但不要同他们过于亲近。不要侵入他(她)的天地。
·不要在他人面前夸奖孩子,这样会使其尴尬。
·不要在他人面前批评或斥责孩子。如果必须要这样做的话,应该在无人的时候。
·母亲在他人面前要注意服饰。母亲的形象不整洁,孩子会感到羞耻。
·如果你的孩子参加学校的演出,他(她)在舞台上时你不要打手势,这样会令他(她)紧张,甚至出错。
·孩子和你一起坐自己家的车出门时,不要把汽车收音机调到你所喜爱的频道。让孩子挑选电台,但可要求他调低音量。
·在子女需要帮助时要给予帮助,但要注意方法。
·子女在一定的阶段就像需要食品一样需要爱抚,但是爱抚要适可而止,不要在公开场合这样做,更不要在朋友面前这样做。
·不要让你的孩子在外人面前表现他的“本事”,如朗诵、唱歌、跳舞或弹钢琴。如果你为他的本领自豪并希望让人家看到,那就对他提出请求。如果父母坚持让他们在外人面前表现本领,有的孩子会感觉自己像马戏团的猴子。
·不要向他的朋友和亲属讲他的怪癖,尤其不要当他的面前。任何孩子都不愿意别人知道自己的隐私。
·不要让他失去对你的信赖。他向你透露的秘密,你不要告诉别人。你一定要完全尊重他的意愿。
·在他面前不要说谎。他看到自己的父母说谎或弄虚作假,就会感觉不好。例如,父母在某人背后说坏话,而当面又装出热情的样子,孩子就会反感。
下页:父母教育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
就好比日韩台新港留学美国的少,因为本身大学就不错。中国的大学都搞党了,所以才都到美国来爬藤。
也是如此,为什么?
越是想混大同,越是失去自我屈众,越是被人看不起。
再加上党的多年熏陶, 一是无法认同西方很多东西, 二是期望组织来解决问题, 三是要做人上人,缺乏平等的观念, 四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不经意间内残外忍,于是就没有了团结...
瞧瞧紫檀的各种鄙视链, 就怕别人比自己强了.....
像犹太人在国外逆境成长的精神境界。
你的观点好难总结
俺在考虑是把你的观点纳入燕子的观点还是另开一个新的
所以美国大量直接进口烙印的H1,人数是老中七倍。这个人数的巨大差距造成烙印在公司里中高层人数的绝对优势
而且美国当年学CS的本科生甚至研究生里,烙印数量也大于老中
俺很想加入讨论,但又怕大家不畅所欲言了
而且大陆的英文水平还是不行。这里小留要通过抽签也留不下几个,
后来在挺主流的媒体上看上英语文章,那口气比中国男人还可乐,大意就是印度男人两三个星期vacation回次国就结好了婚,回来以后等上几个月新娘就过来了,想想一个美国男人寻找和维护一个relationship 要花多少精力时间。后面还一堆叭啦叭啦,是啊,老白也在考虑同样的问题时,他们没有语言和文化这个理由。
一老中告诉我他和比较铁的老印专门聊过,他们有了位置不照顾自己人的话在族里面都抬不起头,压力很大。
中国考进士的那会儿应该还是这种样子,合家合族捧出一个厉害的,全家全族受益。现代社会中还能有这种家庭家族文化的有哪些?爬到高位的印度人能管多少孩子?就是中国国内对丧偶式养娃又有多少批判?
在这点上想多了,感觉就有点像农耕文明打不过北蛮骑马的感觉了。这种对外语言技术领导力的培训都是现代的,对内家庭家族的支持互提还是传统的很是一个因素。
都能看出来为什么。
其实早来美国的中国大陆人也是国内当年最优秀的佼佼者。子女也不错, 很具有思考能力的。
最大的问题是没胆子,被恐惧主导决定和行为
最大的祸根是父母,言传身教的。
好像是同观点一?
https://bbs.wenxuecity.com/znjy/4760873.html
如果华人都像烙印那样抱团。那样传帮带,最后仍然是个输,那就只能说明我们在智商或情商方面有欠缺。
可实际上的情况是,烙印进公司,那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有好处大家抱团抢,出了问题则合起伙来遮掩,推诿。再看看老中,自己高升后最怕被其他老中同事抢了饭碗,雇人时拿同胞当敌人。雇了人出点过错不是想着如何帮一把,而是先把自己摘清楚。另一方面呢,老话讲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抱。可是有些老中则是受人提携后想的不是如何回报,却是如何顶而代之。长此以往,无论移民制度如何改变,这种窝里斗的结果都是一个样。
在美国,印度裔压倒中国裔是历史必然 (2019-09-19 07:48:33)下一个
历史总是这样,往回看的时候总能发现诸多必然,往前看的时候总是一片茫然。
印度裔领先的诸多理由,语言文化也好,团结灵活也罢,以及家庭支持等等,其实都不是关键。因为这些因素早就存在。从英国开始殖民印度到现在,已经有四百年了。这些因素至少也存在了两百年了。但是印度裔移民和中国裔移民的对比问题,也就是这三十年的事。
三十年前第一次冷战结束,资本全球化开始,高科技浪潮爆发。这导致了两个浪潮流行。一个是产业从美国欧洲移向亚洲。一个是高科技移民从亚洲尤其印度和中国移向欧美尤其是美国。
所谓的高科技浪潮,主要就是电脑科技。其中的硬件多数流向东亚,而软件部分多数流向南亚。这主要是因为硬件的技术门槛资本门槛比软件高得多。东亚的日本韩国台湾等前大日本地区的工业基础技术基础要好过印度太多。中国能后来分一杯羹,也要感谢紧邻这些国家,而且有香港这个窗口。其实东欧苏联的基础也不错,只是前苏联倒台晚了那么十年。而软件门槛较低,劳动密集性更高,语言要求也稍高,就比较容易选择了印度。
美国还剩下哪些公司呢?自然是比较核心技术的公司。硬件以芯片为主,软件以系统为主。或者说硬件公司的核心是真技术,软件公司的核心是大市场。而显然,软件公司混得比硬件公司发达得多。或者起码可以说以市场为中心的公司比以技术为中心的公司发达得多。做行业的要远超做职业做专业的。
在硬件方面,全球市场是基本沟通的。但是美国和东亚基本上是分庭抗礼的。美国小而精,东亚大而全。分工比较明确。在软件方面,美国基本上是一统中国以外的世界。印度软件业只是美国的附庸。而附庸同时也意味着行业上和美国是沟通的。而中国在软件市场上是和美国隔离的。以上这些就造成中国高科技移民在美国是缺乏体系的,个人技术水平再高,也缺乏基层支持。而印度高科技移民和印度本土软件业是紧密联系的。
从个体技术而言,能在美国打拼的都不会差。但是从管理经验而言,中国裔完全没有抗衡印度裔的机会。虽然双方都是各种族群的精英。但是个人技术和管理技术完全不是同一个专业。尤其后者更需要实际经验和实践证明。以为管理好首先必须技术最好的概念是根本性错误的。
印度裔的管理精英可以在印度锻炼以后挑好的来美国,也可以让在美国的通过远程管理印度来锻炼。而美印软件业的紧密联系,更让更多的技术人员也可以流动到美国。而人数的优势更催生管理的优势。最终良性循环。而另一方面,东亚的管理精英,甚至日韩台的技术精英,并没用大规模流向美国的动力和条件。而在美国的中国裔精英由于中美软件业的割裂,也就缺乏锻炼管理能力的机会和信用。结果恶性循环。
大势不是个体能够抗衡的。只能等待大势的逆转。顺势而为。对于小中来说,基本条件会比老中好一些。毕竟是美国本土生长的。但是最好要认清,做行业是高于做专业做职业的。再也不要计较什么CS排名之类的技术控思维,可以说是非常愚昧的思维。严格地说就没有有意义的CS排名,因为门槛较低尤其门槛混乱。而且排出来也没用,除非上PHD。与其纠结CS,不如纠结CS+X的X。这个X才是立旗杆当领导的根本。如果只是CS,和整个美印软件体系直接对抗是不行的。
以前哪是这样的?
这和国内精英没人得炸药奖一个情况。
从人眼里国内来的精英敢说敢弄。但是我们自己知道缺个啥
这个真的理解好,能否指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