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她所焦虑的事,外人看着焦虑不起来,比较难共情。
橘包我说话直,请别介意哈。我是看到你说的自己有焦虑症,我就认为你是完全明了问题所在的,所以才敢这么直截了当。假如你没有意识到是自己过度焦虑了,我写这么一篇,估计你会很生气,觉得我是在给你扎针,说风凉话,看你笑话,轻则站着说话不腰疼,重则甚至像人身攻击了。
我一直以为人作为社会动物,确实不能太独了。身边亲近的人,或者家人,爱人或者可以比较坦率的朋友,其实都是我们的参照物,帮助我们调适自己。所以呢,选择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特别特别重要。假如你选择了一个不良参照物,自己走偏也是很有可能的。比如跟那种自恋操控型人格的爱侣生活,长期忍受对方的PUA,自己渐渐就会失去自我和自信,新的可能不敢尝试,过去会做第事也慢慢不会了,整个人就会蜷缩起来。最后给外人的观感就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这些话我也会跟娃说。因为家里有个焦虑型人,还有一个潜在焦虑型人,怎样才能好好过下去?过去有朋友听说我家领导焦虑症大爆发的情况,忍不住劝我赶快逃跑。我就说,南京话说一块萝卜一块糕,都是搭好的。我这性格,恐怕就是来平衡焦虑型人的。假如我撇下领导不管,他以后会怎样,也许会在这条道上一路跑到黑,焦虑到了一定程度就是抑郁症了,他不会幸福的。我重新再找一个,就算不是焦虑型人,可能还有其它毛病,世上哪有完美的人,还不是得重新磨合。我俩品性相合,三观一致,爱好相近,小到生活习惯都已经打磨得很溜了,连跨文化的矛盾都克服了那么多,是双方多年努力的结果,仅仅因为性格问题而分手,真的“划算”吗?
焦虑型人通常因为得不到身边人的共情,会觉得自己得不到支持和理解,那么多事情都得自己扛,孤军奋战,非常累心。跟焦虑型人近距离相处,如果打算好好过的,我自己觉得哈,首先就是帮助对方认识到ta 这些种种状况都是焦虑的情绪引起的,并不一定完全是客观情况,其次是告诉ta焦虑一点也没啥,天塌不下来,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告诉ta虽然我不懂你为啥要为这些事搞得吃不好睡不好的,但是我不会丢下你不管。如果你终于撑不住了,改日不妨试一下我的策略,你会发现,天还是塌不下来。
新兵经常会做相反的事,所以效果适得其反。我就曾经是新兵,各种坑都踩过。比如被领导焦虑的事带了节奏,跟着他一道操心这操心那,结果非但不能缓解他的焦虑,反倒越搞越真的,没有的事都变成事了。或者,说你这人干嘛那么焦虑,就不能控制控制吗?结果他越控制越紧张,因为对焦虑型的人来说,紧张,心动过速,呼吸不上来,血压升高,肢体僵硬等等等等,他要是能控制得住,他就没病了嘛,就是控制不住啊。。。越控制不住越冒汗。最后一点就是恐吓他,跟你这种人真是没法过了!这样一来,如果他不恐慌发作,就算你命好。。。因为焦虑型人会想我怎么了,怎么把一切都搞砸了?完了,完了,,,他是控制不住会朝这个方向去想的,早上想,晚上想,夜里睡着了也想,然后夜里也不睡了,一心就钻这个牛角尖。这还能好了。。。
会催生一些思路,得到一些感悟,从而产生智慧。“穷则思变,变则思通”。年轻的我以为“穷”只是经济上的穷,经历了比较平顺的人生的我,发现穷是指自己的思路进入了死胡同,以为人生没有了出路。
因为有些事不是一两天成的结果.
所以改变不了现状的时候, 就想着对方的优点.
每个人都是有优点的
第一,告诉你你有病,第二你那病不是大病,死不了,一会儿就好了,第三,我不会离开你,你抓马一下就得了
如果三板斧之后他还焦虑怎么办?凉拌。。。因为焦虑平息下来需要时间,定心丸都给了,啥毒都能解,就是要等一会儿。
对于焦虑型人自己来说,把三板斧里的你统统换成我,我这是焦虑发作了,过会儿会好的,家人朋友都在身边,实在不行我就去找谁谁。也可以有点用。
责任感强的人容易有焦虑症.例如有出租房经济不好有人退租房子还要还贷,家里只有一个人工作的物价飞涨经济不好压力也大.觉得下面还是情有可原的正常人的反应吧
完全没焦虑得成仙了吧,,,
橘包说的,担心断崖式衰老。我这几个月比较累,觉也不太好,眼见自己就老了很多,断崖不断崖不知道,因为还没到底呢
早上我梳头的时候,大娃跑过来故意气我:都老末卡吃眼的,还捣鼓啥,快给腾腾地方!我还没来得及反应,他就一把抱住我,把我刚梳好的头发给呼撸成鸡窝。。。看着镜子里他高高大大还跟我胡闹的样子,我就想我也该老了,太正常不过了
不焦虑才不正常,,,别啥都当焦虑症啊
一般人会选择逃离。你最好的优点是forgiveness. 同时自我分析自我反省能力高,所以自己能琢磨解决方案。最重要你不记仇,willing to move on.
当我焦虑时,我只是对自己harsh. 所以我一直在提高自己的self awareness. 当我感觉有点焦虑,我寻求帮助,I always name my own emotions first. 例如 , I am blue. I am anxious. 这样别人才能帮助你。
淡季的时候,零零星星地要看房,现在多人些,我也相应远的海边的降了些。 只是原来可以画画,打球,旅行的生活一下子不自由了。
除了老二,因为我带着他周末去了海边的房三次。那个房才上次的租客才住了一年半不到,不知啥原因,二个门都被人用拳头砸了。
我其实很操心老二的学习,带着他就是想让他看看,如果他不想学习,那么做其它事也不容易赚钱养家糊口的。
RM 去年12月时,他的车发动不起来,让他把电池拿出来,他说没工具,就开我的车。我被耽误自己要做的事,后来就买了新车给他。人家还唠叨,开在路上被小石子划了痕迹,问我发现没,我答没有。然后又说,他公司里的充电桩听同事说怎么怎么不好用,我再也忍不住了,说大清早,我想做点事,你就别一而再再而三说不好的事,又不是啥大事,烦不烦啊。
现在新车照牌寄来了,他也是放在我的桌上,我说你给我干嘛,自己收着。我得提醒他和老二把车照牌放在车头。人家除了工作,没有共情心,可能有同理性,但是依赖性太强了,30多年婚姻慢慢形成的模式,生活真TM的一地鸡毛。原以为孩子大了,自己不用操心,现在自己老了,还得唠叨操心。。。。。。。。
今天去3 番,想想幸好有点事做,要我一直去照顾别人的感受,而不体会自己的成就感,自在感真太难受了。
只不过多数病都是一个度的问题,如果当事人觉得痛苦,想摆脱这个状况,总得应对,说是病,更多是指症状。至于怎样才算合适的治疗而不是过度治疗,还有要不要吃药,这是另外一个话题。
有个例子,最近的,3个人要看,最后我去了,一个半小时的单程,结果来了一家,看了半个小时,又是拿尺子量,又是拍照,最后说想租,一开口要降3百,我刚降了3百的租金,这女的还这么开口,我都没当场翻脸,还跟她解释不行,人家还厚着脸说我有你的电话吧啦吧啦,我就转身回避。
烦的是我一回家,又有几个要看的,我最多也只能一周跑一次。
昨天我就跟RM讲过几年养把胖了,就卖了换近的,每次一个来回就是一天的时间。以前喜欢去那儿玩,现在真的去也是想去住酒店了。
过去我常跟领导说,水滴石穿,没啥比时间的力量更大,两个人在一起生活,长期形成的习惯相当恐怖。
比如某家人完全是女方主管财务,男人撒手大爷,某天女人出了个事故昏迷不醒,需要拿钱续命,可男的连家里有多少钱,钱在哪里统统都都不知道。
前几天在微信上还看见一个事,说有个女的高烧病倒,一早就去医院看病,等到检查做完拿了药回到家已经是傍晚,老公已经下班回家了,但是锅冷灶冷,人家还在等她做饭。她当场就崩溃哭了。。。
这样的“习惯”大家心里各有评判。教会对方做一些事情有的时候非常痛苦,远不如自己顺手就做了痛快。但是习惯就是得时不常打破一下。就算不是要教会对方什么,至少也要彼此懂得对方为了家都付出了什么。过去有个说法,说有些人是无意识的生存,,,话说人成天想挣脱的,不就是这种状态吗?
所以吐吐槽,该干嘛干嘛。
忙过了这阵子,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知道一直这样肯定不好,只想着能睡能躺平把身体养好,再锻炼。
我认识一个人,就是这两年,因为义工送饭。她应该是从老公去世后开始出现在送饭名单上。渐渐的,跟她熟了,知道她的一些情况。以前她家门口停着一辆车,后来才知道,她早就不开车了,也没再续驾照,以前出门都是老公开。不会做饭,因为老公很会做。这两三年,她完全不出去,不能到别的环境里,不能见生人。应该是有焦虑症和社恐。她也没有什么亲人,两个cousin都在外地,只能通电话。她没有智能手机,平板或电脑,跟医生远程门诊还要社工来家里帮她联线。她应该70多岁了,身体看着还行。但她不能去医院,所以一切化验检查都免谈。
不敢细想她的生活。
养老金。加上净资产这么高。留下一些家门口容易管的物业就够了
之前就是这样的,只是因为租金比外面低了,租客会自以为是地不爱护房子,所以还是要提高一定的房租,每年去看看。
我另一个海边的房子,租客都租了十年呢,每年还是要提高租金,只是比外面的少2,3百,这样我就少了空的,turnover。
现在卖,利息高,有价无市,再说我前二年都把equity提出来了,要再养肥了才转手吧。
各种招儿比较熟悉的jm都支了不少了,但是橘包似乎是不想解套。不过她的旅行,也算是自我平衡了
我婆婆其实当初就是这样。她如今成天说我公公如何pua她,但是我公公当初决定离婚的时候,是她死活不肯,哭着喊着撕扯了好几年。而且离婚之后,家里一应事项,统统不会,租房看房搬家当然全是我公公负责,自己住了,连个灯泡都不能换,说是焦虑怕被电死。再后来连个报税单她都不会填,一个人坐地上大哭,当时也就我现在这年龄。我小叔子当年也就是淡定的年龄,毅然接过了这个任务。从10岁出头,他就已经看不起自己的妈妈了,,,
你的焦虑应该还有别的原因
综合种种,他坚定地想学CS,可是这次开学三周了,等我要检查作业时,才告诉我有一门课时间冲突了,drop off了。我挺难受的,一学期才上二门课,还是读书人嘛,唉。
人家还说喜欢现在读书,游泳有规律的生活。可是今年要22岁了呀,我能不焦虑嘛。
我视野之内就有两对。
一对,没有孩子,男方很宠老婆。有一次酒后说,他就是要拼命宠老婆,把老婆宠上天,宠出皇太后的脾气,这样她就不会跟别人跑了,因为没人受得了她。。。我不知道他说的话几分真假,以我对他的了解,他就是一个manipulator的性格,一般人想不出这个招。
还有一对,男方条件很好,女方条件一般。女方就是特别特别惯着男人,对方明明手脚俱全,不,她偏偏所有家务都包揽,毫无必要的周到殷勤备至,美其名曰让他做他喜欢做的事(男的喜欢音乐,但是也没多大才,就是玩玩)。但是她也会跟周围人抱怨她多么多么累,可是任何人提出来让她老公少玩一点,分担一点家务,她就一言不合要翻脸了。多年观察下来,我觉得她也是manipulate对方,把男方伺候出习惯而完全依赖她,这样就不会移情别恋了。
只能慢慢让他自己选择走自己要做的。
我自己很喜欢commercial real estate,但他兴趣不足,主要是他性格内向。
我觉得做码工其实挺辛苦的,不过这事真由不得我,我只是让他知道天上没馅饼,啥事都得用心做,不能做着白日梦把时间晃过去了。
急脾气的父母都会有这种感觉。我看淡定有时候也是这感觉,又固执又慢,,,没办法,老天爷拿这样的娃来锻炼咱,让咱成为更好的人
有时候,我想,也许这样的回忆也不错。。不然呢?
很多事现在看来都是有时代的因素,如果当年没有再次移民,如果当时的生活风围如现在提倡可以有不结婚,不生娃的日子,可能烦恼少了。不过生活本来的五颜六色可能会少很多。
我因为童年的经历,结婚离再结婚等等好像不太可能。
现在想想我真的挺能忍让的,虽然个性很情绪化,但时间可以平稳很多。
支柱换手,人怎么会放弃自己优势属性?
但是我仍然相信人会自我更正。
外人如果能影响当事人需求和结果,比如体力不足,比如回报整体下降,比如付出远超过所得,
会让当事人自发转变,但没有这个影响力,就不能做啥,只能等自然力转变平衡
然后让他做做晚饭,遛遛狗,再有空跟我去出租房扫扫院子。
成熟晚,不见得没主意啊。
她结婚时应该近40岁了。。
我回国三星期,领导一人带娃,每天直说才知道我在家干了多少,回来要给我涨工资:)
结果爸爸没练出来,女儿练出来了,从那以后可以自己烧水冲芝麻糊,麦片,炒鸡蛋,煎冰箱里冷冻的葱油饼。平时看妈妈做的自己也会做了,因为再也不要吃爸爸在超市买的烤鸡。
才22岁,很多人这个年纪时都挺迷茫的。让他自己琢磨吧。
我家老二在他这个年龄也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她也是不傻,一根筋,从小就是。
这么一说,我是不是要问问我家的各种密码了?
小时候单纯,学习没问题,很聪明。
大了有焦虑,又容易受外界影响,一根筋但又不专注,就只能我得让他去找学校的康色了谈。
他可以跟你谈型型色色的电动车,可是自己到现在驾照还没考。我要是不盯着,还要唠叨着,可能不知道还过多久才考。
欣慰的是至少人家现在每天出门有规律的生活着,不在忧郁了。
也许她那时没有焦虑和社恐,只是被老公捧着。
即使是现在,她好的时候,还是很容易相处的,不是那种让人不舒服的性格。即使是焦虑,她也不过是反复说那件引发她焦虑的事情。当然,我见她的次数有限,一周也就两次。不知道如果天天见,她会不会时时刻刻反反复复地说那一件事。比如她家的信箱被撞坏了。比如她家的暖气锅炉不work 了。比如她没让人来割草,但人来了。比如她预约了护士来家里给她打疫苗。
但即使这样,她也会问,你的生活还好吧?忙吗?有啥有意思的事?
你家的焦虑你举重若轻。我家的敏感我大大咧咧。
性格上的不同可以磨合,生活习惯也可以靠近,但三观,生活目标,要不要娃这些大方向要保持一致。
我到现在都常跟老二说,给你自己点时间。
又何尝不是对自己说呢?
我只是说,焦虑真的能让人失去一些基本的能力。
他听话,不折腾。
老大太折腾,所以自己知道不要下一代,我想也对的。
我还认识一个人,男的,家里的老二,挺聪明的。但20几岁时沾上了处方止疼药一类的,再后来因为药瘾被发现,失了工作,回到父母家,交了个女友,未婚先孕。女友也跟他断了关系,自己生下孩子。他一直在争抚养权,但一直没彻底断药瘾,也因此一直没找到稳定工作。所以一直是父母的心病。现在孩子都9,10岁了吧。直到去年?算安定下来了,买了房子,工作也不错。我愿意相信他终于成熟了,懂得担当。
我上次说过和抑郁症的人交流,那才是。。差点给带死胡同里去,后来她老公给我电话跟我交待要注意的事,颠来倒去倒来颠去就说让她吃药,我觉得他离抑郁症也不远了。。生活真是经不起近距离观察,看看朋友圈就好了,不过现在戒朋友圈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引发了焦虑症,还和社恐叠加在一起。
有些人走不出去是明面上的,有些人是心里的。。。老了,心理承受力也会下降。
后来她大概把我的话搬给她老公听了,她老公就给我电话了。。我觉得她根本就没有病,就是日子太好过了,跟我在一起的时候挺正常的,估计跟她老公在一起的时候就放飞自我了。。。
我闺女焦虑,还不像淡定一样有安全感。有时我想她们在学校捣乱是不是跟焦虑有关。
她大学学的是图书馆管理。
然后, 她给我讲她的经历。
我走了一圈, 过到她那边, 她又给我讲了同样故事, 呵呵!
我觉得医生都不见得知道,只不过他们总是很自信的样子
直到有了孩子后。
我估计我妈妈有,所以我二个孩子都有。不是对生活不乐观,就是季节或事件引发的。
照理我胆大爱冒险,应该不会有,估计跟基因和成长环境的因素是逃不过的。
吃药更是无解,能自我调节,不开心时,说了也无用,还不如做点好吃的。有时都没劲做好吃的,就吃黑巧克力了。
祥林嫂读读?
我是挺抗拒吃药的。但到孩子那里,就不好说了。毕竟孩子们小的时候,家长是要替他们决定的。
就是她所焦虑的事,外人看着焦虑不起来,比较难共情。
橘包我说话直,请别介意哈。我是看到你说的自己有焦虑症,我就认为你是完全明了问题所在的,所以才敢这么直截了当。假如你没有意识到是自己过度焦虑了,我写这么一篇,估计你会很生气,觉得我是在给你扎针,说风凉话,看你笑话,轻则站着说话不腰疼,重则甚至像人身攻击了。
我一直以为人作为社会动物,确实不能太独了。身边亲近的人,或者家人,爱人或者可以比较坦率的朋友,其实都是我们的参照物,帮助我们调适自己。所以呢,选择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特别特别重要。假如你选择了一个不良参照物,自己走偏也是很有可能的。比如跟那种自恋操控型人格的爱侣生活,长期忍受对方的PUA,自己渐渐就会失去自我和自信,新的可能不敢尝试,过去会做第事也慢慢不会了,整个人就会蜷缩起来。最后给外人的观感就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这些话我也会跟娃说。因为家里有个焦虑型人,还有一个潜在焦虑型人,怎样才能好好过下去?过去有朋友听说我家领导焦虑症大爆发的情况,忍不住劝我赶快逃跑。我就说,南京话说一块萝卜一块糕,都是搭好的。我这性格,恐怕就是来平衡焦虑型人的。假如我撇下领导不管,他以后会怎样,也许会在这条道上一路跑到黑,焦虑到了一定程度就是抑郁症了,他不会幸福的。我重新再找一个,就算不是焦虑型人,可能还有其它毛病,世上哪有完美的人,还不是得重新磨合。我俩品性相合,三观一致,爱好相近,小到生活习惯都已经打磨得很溜了,连跨文化的矛盾都克服了那么多,是双方多年努力的结果,仅仅因为性格问题而分手,真的“划算”吗?
焦虑型人通常因为得不到身边人的共情,会觉得自己得不到支持和理解,那么多事情都得自己扛,孤军奋战,非常累心。跟焦虑型人近距离相处,如果打算好好过的,我自己觉得哈,首先就是帮助对方认识到ta 这些种种状况都是焦虑的情绪引起的,并不一定完全是客观情况,其次是告诉ta焦虑一点也没啥,天塌不下来,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告诉ta虽然我不懂你为啥要为这些事搞得吃不好睡不好的,但是我不会丢下你不管。如果你终于撑不住了,改日不妨试一下我的策略,你会发现,天还是塌不下来。
新兵经常会做相反的事,所以效果适得其反。我就曾经是新兵,各种坑都踩过。比如被领导焦虑的事带了节奏,跟着他一道操心这操心那,结果非但不能缓解他的焦虑,反倒越搞越真的,没有的事都变成事了。或者,说你这人干嘛那么焦虑,就不能控制控制吗?结果他越控制越紧张,因为对焦虑型的人来说,紧张,心动过速,呼吸不上来,血压升高,肢体僵硬等等等等,他要是能控制得住,他就没病了嘛,就是控制不住啊。。。越控制不住越冒汗。最后一点就是恐吓他,跟你这种人真是没法过了!这样一来,如果他不恐慌发作,就算你命好。。。因为焦虑型人会想我怎么了,怎么把一切都搞砸了?完了,完了,,,他是控制不住会朝这个方向去想的,早上想,晚上想,夜里睡着了也想,然后夜里也不睡了,一心就钻这个牛角尖。这还能好了。。。
🔥 最新回帖
会催生一些思路,得到一些感悟,从而产生智慧。“穷则思变,变则思通”。年轻的我以为“穷”只是经济上的穷,经历了比较平顺的人生的我,发现穷是指自己的思路进入了死胡同,以为人生没有了出路。
因为有些事不是一两天成的结果.
所以改变不了现状的时候, 就想着对方的优点.
每个人都是有优点的
🛋️ 沙发板凳
第一,告诉你你有病,第二你那病不是大病,死不了,一会儿就好了,第三,我不会离开你,你抓马一下就得了
如果三板斧之后他还焦虑怎么办?凉拌。。。因为焦虑平息下来需要时间,定心丸都给了,啥毒都能解,就是要等一会儿。
对于焦虑型人自己来说,把三板斧里的你统统换成我,我这是焦虑发作了,过会儿会好的,家人朋友都在身边,实在不行我就去找谁谁。也可以有点用。
责任感强的人容易有焦虑症.例如有出租房经济不好有人退租房子还要还贷,家里只有一个人工作的物价飞涨经济不好压力也大.觉得下面还是情有可原的正常人的反应吧
完全没焦虑得成仙了吧,,,
橘包说的,担心断崖式衰老。我这几个月比较累,觉也不太好,眼见自己就老了很多,断崖不断崖不知道,因为还没到底呢
早上我梳头的时候,大娃跑过来故意气我:都老末卡吃眼的,还捣鼓啥,快给腾腾地方!我还没来得及反应,他就一把抱住我,把我刚梳好的头发给呼撸成鸡窝。。。看着镜子里他高高大大还跟我胡闹的样子,我就想我也该老了,太正常不过了
不焦虑才不正常,,,别啥都当焦虑症啊
一般人会选择逃离。你最好的优点是forgiveness. 同时自我分析自我反省能力高,所以自己能琢磨解决方案。最重要你不记仇,willing to move on.
当我焦虑时,我只是对自己harsh. 所以我一直在提高自己的self awareness. 当我感觉有点焦虑,我寻求帮助,I always name my own emotions first. 例如 , I am blue. I am anxious. 这样别人才能帮助你。
淡季的时候,零零星星地要看房,现在多人些,我也相应远的海边的降了些。 只是原来可以画画,打球,旅行的生活一下子不自由了。
除了老二,因为我带着他周末去了海边的房三次。那个房才上次的租客才住了一年半不到,不知啥原因,二个门都被人用拳头砸了。
我其实很操心老二的学习,带着他就是想让他看看,如果他不想学习,那么做其它事也不容易赚钱养家糊口的。
RM 去年12月时,他的车发动不起来,让他把电池拿出来,他说没工具,就开我的车。我被耽误自己要做的事,后来就买了新车给他。人家还唠叨,开在路上被小石子划了痕迹,问我发现没,我答没有。然后又说,他公司里的充电桩听同事说怎么怎么不好用,我再也忍不住了,说大清早,我想做点事,你就别一而再再而三说不好的事,又不是啥大事,烦不烦啊。
现在新车照牌寄来了,他也是放在我的桌上,我说你给我干嘛,自己收着。我得提醒他和老二把车照牌放在车头。人家除了工作,没有共情心,可能有同理性,但是依赖性太强了,30多年婚姻慢慢形成的模式,生活真TM的一地鸡毛。原以为孩子大了,自己不用操心,现在自己老了,还得唠叨操心。。。。。。。。
今天去3 番,想想幸好有点事做,要我一直去照顾别人的感受,而不体会自己的成就感,自在感真太难受了。
只不过多数病都是一个度的问题,如果当事人觉得痛苦,想摆脱这个状况,总得应对,说是病,更多是指症状。至于怎样才算合适的治疗而不是过度治疗,还有要不要吃药,这是另外一个话题。
有个例子,最近的,3个人要看,最后我去了,一个半小时的单程,结果来了一家,看了半个小时,又是拿尺子量,又是拍照,最后说想租,一开口要降3百,我刚降了3百的租金,这女的还这么开口,我都没当场翻脸,还跟她解释不行,人家还厚着脸说我有你的电话吧啦吧啦,我就转身回避。
烦的是我一回家,又有几个要看的,我最多也只能一周跑一次。
昨天我就跟RM讲过几年养把胖了,就卖了换近的,每次一个来回就是一天的时间。以前喜欢去那儿玩,现在真的去也是想去住酒店了。
过去我常跟领导说,水滴石穿,没啥比时间的力量更大,两个人在一起生活,长期形成的习惯相当恐怖。
比如某家人完全是女方主管财务,男人撒手大爷,某天女人出了个事故昏迷不醒,需要拿钱续命,可男的连家里有多少钱,钱在哪里统统都都不知道。
前几天在微信上还看见一个事,说有个女的高烧病倒,一早就去医院看病,等到检查做完拿了药回到家已经是傍晚,老公已经下班回家了,但是锅冷灶冷,人家还在等她做饭。她当场就崩溃哭了。。。
这样的“习惯”大家心里各有评判。教会对方做一些事情有的时候非常痛苦,远不如自己顺手就做了痛快。但是习惯就是得时不常打破一下。就算不是要教会对方什么,至少也要彼此懂得对方为了家都付出了什么。过去有个说法,说有些人是无意识的生存,,,话说人成天想挣脱的,不就是这种状态吗?
所以吐吐槽,该干嘛干嘛。
忙过了这阵子,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知道一直这样肯定不好,只想着能睡能躺平把身体养好,再锻炼。
我认识一个人,就是这两年,因为义工送饭。她应该是从老公去世后开始出现在送饭名单上。渐渐的,跟她熟了,知道她的一些情况。以前她家门口停着一辆车,后来才知道,她早就不开车了,也没再续驾照,以前出门都是老公开。不会做饭,因为老公很会做。这两三年,她完全不出去,不能到别的环境里,不能见生人。应该是有焦虑症和社恐。她也没有什么亲人,两个cousin都在外地,只能通电话。她没有智能手机,平板或电脑,跟医生远程门诊还要社工来家里帮她联线。她应该70多岁了,身体看着还行。但她不能去医院,所以一切化验检查都免谈。
不敢细想她的生活。
养老金。加上净资产这么高。留下一些家门口容易管的物业就够了
之前就是这样的,只是因为租金比外面低了,租客会自以为是地不爱护房子,所以还是要提高一定的房租,每年去看看。
我另一个海边的房子,租客都租了十年呢,每年还是要提高租金,只是比外面的少2,3百,这样我就少了空的,turnover。
现在卖,利息高,有价无市,再说我前二年都把equity提出来了,要再养肥了才转手吧。
各种招儿比较熟悉的jm都支了不少了,但是橘包似乎是不想解套。不过她的旅行,也算是自我平衡了
我婆婆其实当初就是这样。她如今成天说我公公如何pua她,但是我公公当初决定离婚的时候,是她死活不肯,哭着喊着撕扯了好几年。而且离婚之后,家里一应事项,统统不会,租房看房搬家当然全是我公公负责,自己住了,连个灯泡都不能换,说是焦虑怕被电死。再后来连个报税单她都不会填,一个人坐地上大哭,当时也就我现在这年龄。我小叔子当年也就是淡定的年龄,毅然接过了这个任务。从10岁出头,他就已经看不起自己的妈妈了,,,
你的焦虑应该还有别的原因
综合种种,他坚定地想学CS,可是这次开学三周了,等我要检查作业时,才告诉我有一门课时间冲突了,drop off了。我挺难受的,一学期才上二门课,还是读书人嘛,唉。
人家还说喜欢现在读书,游泳有规律的生活。可是今年要22岁了呀,我能不焦虑嘛。
我视野之内就有两对。
一对,没有孩子,男方很宠老婆。有一次酒后说,他就是要拼命宠老婆,把老婆宠上天,宠出皇太后的脾气,这样她就不会跟别人跑了,因为没人受得了她。。。我不知道他说的话几分真假,以我对他的了解,他就是一个manipulator的性格,一般人想不出这个招。
还有一对,男方条件很好,女方条件一般。女方就是特别特别惯着男人,对方明明手脚俱全,不,她偏偏所有家务都包揽,毫无必要的周到殷勤备至,美其名曰让他做他喜欢做的事(男的喜欢音乐,但是也没多大才,就是玩玩)。但是她也会跟周围人抱怨她多么多么累,可是任何人提出来让她老公少玩一点,分担一点家务,她就一言不合要翻脸了。多年观察下来,我觉得她也是manipulate对方,把男方伺候出习惯而完全依赖她,这样就不会移情别恋了。
只能慢慢让他自己选择走自己要做的。
我自己很喜欢commercial real estate,但他兴趣不足,主要是他性格内向。
我觉得做码工其实挺辛苦的,不过这事真由不得我,我只是让他知道天上没馅饼,啥事都得用心做,不能做着白日梦把时间晃过去了。
有时候,我想,也许这样的回忆也不错。。不然呢?
很多事现在看来都是有时代的因素,如果当年没有再次移民,如果当时的生活风围如现在提倡可以有不结婚,不生娃的日子,可能烦恼少了。不过生活本来的五颜六色可能会少很多。
我因为童年的经历,结婚离再结婚等等好像不太可能。
现在想想我真的挺能忍让的,虽然个性很情绪化,但时间可以平稳很多。
支柱换手,人怎么会放弃自己优势属性?
但是我仍然相信人会自我更正。
外人如果能影响当事人需求和结果,比如体力不足,比如回报整体下降,比如付出远超过所得,
会让当事人自发转变,但没有这个影响力,就不能做啥,只能等自然力转变平衡
然后让他做做晚饭,遛遛狗,再有空跟我去出租房扫扫院子。
成熟晚,不见得没主意啊。
她结婚时应该近40岁了。。
我回国三星期,领导一人带娃,每天直说才知道我在家干了多少,回来要给我涨工资:)
结果爸爸没练出来,女儿练出来了,从那以后可以自己烧水冲芝麻糊,麦片,炒鸡蛋,煎冰箱里冷冻的葱油饼。平时看妈妈做的自己也会做了,因为再也不要吃爸爸在超市买的烤鸡。
才22岁,很多人这个年纪时都挺迷茫的。让他自己琢磨吧。
我家老二在他这个年龄也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她也是不傻,一根筋,从小就是。
这么一说,我是不是要问问我家的各种密码了?
小时候单纯,学习没问题,很聪明。
大了有焦虑,又容易受外界影响,一根筋但又不专注,就只能我得让他去找学校的康色了谈。
他可以跟你谈型型色色的电动车,可是自己到现在驾照还没考。我要是不盯着,还要唠叨着,可能不知道还过多久才考。
欣慰的是至少人家现在每天出门有规律的生活着,不在忧郁了。
也许她那时没有焦虑和社恐,只是被老公捧着。
即使是现在,她好的时候,还是很容易相处的,不是那种让人不舒服的性格。即使是焦虑,她也不过是反复说那件引发她焦虑的事情。当然,我见她的次数有限,一周也就两次。不知道如果天天见,她会不会时时刻刻反反复复地说那一件事。比如她家的信箱被撞坏了。比如她家的暖气锅炉不work 了。比如她没让人来割草,但人来了。比如她预约了护士来家里给她打疫苗。
但即使这样,她也会问,你的生活还好吧?忙吗?有啥有意思的事?
你家的焦虑你举重若轻。我家的敏感我大大咧咧。
性格上的不同可以磨合,生活习惯也可以靠近,但三观,生活目标,要不要娃这些大方向要保持一致。
我到现在都常跟老二说,给你自己点时间。
又何尝不是对自己说呢?
我只是说,焦虑真的能让人失去一些基本的能力。
他听话,不折腾。
老大太折腾,所以自己知道不要下一代,我想也对的。
我还认识一个人,男的,家里的老二,挺聪明的。但20几岁时沾上了处方止疼药一类的,再后来因为药瘾被发现,失了工作,回到父母家,交了个女友,未婚先孕。女友也跟他断了关系,自己生下孩子。他一直在争抚养权,但一直没彻底断药瘾,也因此一直没找到稳定工作。所以一直是父母的心病。现在孩子都9,10岁了吧。直到去年?算安定下来了,买了房子,工作也不错。我愿意相信他终于成熟了,懂得担当。
我上次说过和抑郁症的人交流,那才是。。差点给带死胡同里去,后来她老公给我电话跟我交待要注意的事,颠来倒去倒来颠去就说让她吃药,我觉得他离抑郁症也不远了。。生活真是经不起近距离观察,看看朋友圈就好了,不过现在戒朋友圈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引发了焦虑症,还和社恐叠加在一起。
有些人走不出去是明面上的,有些人是心里的。。。老了,心理承受力也会下降。
后来她大概把我的话搬给她老公听了,她老公就给我电话了。。我觉得她根本就没有病,就是日子太好过了,跟我在一起的时候挺正常的,估计跟她老公在一起的时候就放飞自我了。。。
我闺女焦虑,还不像淡定一样有安全感。有时我想她们在学校捣乱是不是跟焦虑有关。
她大学学的是图书馆管理。
然后, 她给我讲她的经历。
我走了一圈, 过到她那边, 她又给我讲了同样故事, 呵呵!
我觉得医生都不见得知道,只不过他们总是很自信的样子
直到有了孩子后。
我估计我妈妈有,所以我二个孩子都有。不是对生活不乐观,就是季节或事件引发的。
照理我胆大爱冒险,应该不会有,估计跟基因和成长环境的因素是逃不过的。
吃药更是无解,能自我调节,不开心时,说了也无用,还不如做点好吃的。有时都没劲做好吃的,就吃黑巧克力了。
祥林嫂读读?
我是挺抗拒吃药的。但到孩子那里,就不好说了。毕竟孩子们小的时候,家长是要替他们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