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不住多说几句,这个坛子理我说过好几次了,老生常谈,因为这个去世病人让我感触很多。才五十多。嗨。我知道大过年的,大家不爱听这些,所以喜欢看的就看,不喜欢看的掠过哈
亚洲人BMI在23以上就开始有增加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所以生活在美国,但是不要跟老美然后觉得我们不胖啊。
同样BMI情况下,亚洲女人比白人女人体内脂肪比更高。
同样BMI情况下,亚洲女人比白人女人更容易得糖尿病。
亚洲人的糖尿病特点是,胰岛损害出现非常早而且发展迅速,很多人很年轻就要开始打胰岛素。而且最大的问题是,肾脏并发症出现的早,比如我这个去世的病人就是肾脏衰竭,肾脏功能下降以后,会直接影响到血管的健康,死亡率大大增加。
我一个做护士的姨,提前退休去私人透析诊所做,需求大,挣得多。
好奇是什么进化结果造成的。我只看到过说为什么白人更耐血糖的一个说法,因为北欧冬天寒冷,血糖增高会更耐寒,而且需要脂肪多,所以他们更耐肥胖和血糖一些。当然大部分老美肥得太厉害了
口服胰岛素的临床试验又遇到瓶颈。曙光就在前方,但望山跑死马的感觉。
胰岛素发现101年,口服胰岛素的概念也提出100年了。肠胃吸收对肠胃的破坏和自身的被破坏,百年来想尽了办法。要是成功了真是造福人类。
过年我只吃了两小块年糕,以后过生日都不吃蛋糕了。
https://bbs.wenxuecity.com/myhouse/11291841.html
这些研究结论至少已经出来十几二十年了。
亚裔真多要小心。而且,还有一种人看起来很瘦,BMI很低,也有糖尿病。
我在GYM里见过一个二十出头的女孩子(亚裔),每天都快跑一个多小时那种,身材匀称得像明星。 有一天告诉我,她好几天没来是因为看医生了,症状是不停地要上洗手间。医生查出来,她应该是糖尿病某个阶段。她爱吃糖。有事没事就剥一颗糖当零食。
虽然她其它时候看起来吃得很健康。 那是我第一次见到真有人很瘦也得糖尿病,正如我看的书里说的。
其实二型糖尿病最好的防治是生活方式,但是这个恰恰是最难的。等到上了胰岛素了,并发症就是迟早的事情了。
但是很多人不爱听,过年啦,圣诞啦,情人节啦,生日啦,节日一个接着一个,人生苦短么
学医的。哈哈哈,笑了半天。请查qqh
大概是隐藏的健康风险。
不过,好像亚女老太太还是普遍比白人老太太长寿一点。
所以英国胖子多,法意吃内脏比较苗条?脑补一下...
英国也不算欧洲了。英语国家比如五眼联盟英美加澳纽,不大吃内脏,胖子多。
其实还是量的问题。一块鹅肝,那么少,那么贵,也算一顿高档荤菜了。美国Costco 的电烤鸡,5块钱一只。
中国有什么鸭四件,鸭血鸭肠汤,炒个腰花,量不算太大。猪肚丝还要加很多蔬菜一起炒。
不过,现代中国营养过剩,脂肪摄入量令人恐怖,油太高了。比如水煮鱼,那完全就是一锅油啊。我的蔬菜一般是开水烫熟,撒点油盐。落花则是喷一点油。
血脂panel里面的甘油三酯 triglycerides是直接和血糖相关的,因为多余的血糖变成甘油三酯。
LDL和血糖的关系没有那么大。
LDL高增加心血管风险,糖尿病也是心血管风险的独立因素。糖尿病病人的血脂控制要求比一般人群更aggressive,一般都要上他汀类药
忍不住多说几句,这个坛子理我说过好几次了,老生常谈,因为这个去世病人让我感触很多。才五十多。嗨。我知道大过年的,大家不爱听这些,所以喜欢看的就看,不喜欢看的掠过哈
亚洲人BMI在23以上就开始有增加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所以生活在美国,但是不要跟老美然后觉得我们不胖啊。
同样BMI情况下,亚洲女人比白人女人体内脂肪比更高。
同样BMI情况下,亚洲女人比白人女人更容易得糖尿病。
亚洲人的糖尿病特点是,胰岛损害出现非常早而且发展迅速,很多人很年轻就要开始打胰岛素。而且最大的问题是,肾脏并发症出现的早,比如我这个去世的病人就是肾脏衰竭,肾脏功能下降以后,会直接影响到血管的健康,死亡率大大增加。
我一个做护士的姨,提前退休去私人透析诊所做,需求大,挣得多。
好奇是什么进化结果造成的。我只看到过说为什么白人更耐血糖的一个说法,因为北欧冬天寒冷,血糖增高会更耐寒,而且需要脂肪多,所以他们更耐肥胖和血糖一些。当然大部分老美肥得太厉害了
口服胰岛素的临床试验又遇到瓶颈。曙光就在前方,但望山跑死马的感觉。
胰岛素发现101年,口服胰岛素的概念也提出100年了。肠胃吸收对肠胃的破坏和自身的被破坏,百年来想尽了办法。要是成功了真是造福人类。
过年我只吃了两小块年糕,以后过生日都不吃蛋糕了。
https://bbs.wenxuecity.com/myhouse/11291841.html
这些研究结论至少已经出来十几二十年了。
亚裔真多要小心。而且,还有一种人看起来很瘦,BMI很低,也有糖尿病。
我在GYM里见过一个二十出头的女孩子(亚裔),每天都快跑一个多小时那种,身材匀称得像明星。
有一天告诉我,她好几天没来是因为看医生了,症状是不停地要上洗手间。医生查出来,她应该是糖尿病某个阶段。她爱吃糖。有事没事就剥一颗糖当零食。
虽然她其它时候看起来吃得很健康。
那是我第一次见到真有人很瘦也得糖尿病,正如我看的书里说的。
其实二型糖尿病最好的防治是生活方式,但是这个恰恰是最难的。等到上了胰岛素了,并发症就是迟早的事情了。
但是很多人不爱听,过年啦,圣诞啦,情人节啦,生日啦,节日一个接着一个,人生苦短么
学医的。哈哈哈,笑了半天。请查qqh
大概是隐藏的健康风险。
不过,好像亚女老太太还是普遍比白人老太太长寿一点。
所以英国胖子多,法意吃内脏比较苗条?脑补一下...
英国也不算欧洲了。英语国家比如五眼联盟英美加澳纽,不大吃内脏,胖子多。
其实还是量的问题。一块鹅肝,那么少,那么贵,也算一顿高档荤菜了。美国Costco 的电烤鸡,5块钱一只。
中国有什么鸭四件,鸭血鸭肠汤,炒个腰花,量不算太大。猪肚丝还要加很多蔬菜一起炒。
不过,现代中国营养过剩,脂肪摄入量令人恐怖,油太高了。比如水煮鱼,那完全就是一锅油啊。我的蔬菜一般是开水烫熟,撒点油盐。落花则是喷一点油。
血脂panel里面的甘油三酯 triglycerides是直接和血糖相关的,因为多余的血糖变成甘油三酯。
LDL和血糖的关系没有那么大。
LDL高增加心血管风险,糖尿病也是心血管风险的独立因素。糖尿病病人的血脂控制要求比一般人群更aggressive,一般都要上他汀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