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学做月饼的第三年,今年的中秋月饼如期举行,遵小高姐的月饼视频,按步骤顺序依次进行。
第一步,转化糖浆。今年的糖浆失败了,熬了两次,第一次熬焦了,弃之,重新再熬一次。
东市买莲子,西市买鸭蛋
莲子泡水,摘去黄莲芯。煮熟,打烂。加糖,加油,炒莲蓉。
今年的莲蓉也炒焦了,再去唐人街买莲子?太麻烦,算了,焦灼莲蓉了事。
莲蓉蛋黄月饼,其实吃莲蓉就很是心满意足了,若不是因为自己三年前给自己定义了从今往后要正儿八经的过中秋节,大可不必吃月饼。
不过呢,没有月饼就不是中秋佳节了。
莲蓉馅:10个月饼的量(40克模具)
干莲子 150g
白砂糖 120g
生油 80g
盐 1/2 tsp
咸鸭蛋煮熟,只取蛋黄,蛋清倒掉,有些不舍。去年的蛋黄没有流油,小高姐的蛋黄出油的,看看我们今年的运气如何。
自己做月饼,源于自己对市售月饼防腐剂的好奇心。第一年我将两个月饼用保鲜盒封装,第二年打开,完好无损。今天第三年了,即已经保存了两年,一共24个月的模样(上图),看来糖是天然的保鲜剂,的确是如此。
饼皮材料:(40g模具,月饼10个)
糖浆 75g
生油 30g
面粉 150g
趁着劳动节假期,今晚将月饼大战完成。剩下来的就是如何分配我的月饼,一共成品12个,自己留两个,我一个老谚一个。其余的,暂时不知道怎么办。公司的小厨房是一个选择,毒害青少年,方便。
粉皮/馅 = 4/6: 即粉皮16g; 馅儿24g,合40g,将它们满满的塞入模具,离成功不远了。烤完之后置凉,保鲜盒装好,静置几天待回油,足够时间到9月21日的中秋节,热热闹闹吃。
三年前买的模具,据说塑料的设计巧妙,使用方便,奈何我的厨房抗拒塑料,所以我选了木制的模具。喜、寿、禄、福,四个字儿。
唐人街还买了菱角,小时候的中秋必备。
我记得菱角,因为我见过它们是长在水面的。贴张网上资料图片(下图)
那时候我妈妈的姑妈,一位终身未嫁的助产士,因为她不嫁人,她爹给她在广州河南的珠江边买了一个宅子,这个宅子就是我们每次去广州落脚的地方。她爹幸亏不是给她置田产,否则解放初期也是被共同富裕造福人类去了。
瞧瞧,一个不错的例子,它说明了解放前的广东台山民俗,没有重男轻女唷。每个儿子也是得一宅,当然他们还有田地,不过那个时候的田地只长歪苗,长成了地富反坏右,还是位列坏人之首的地主,谁能料到呢,老太爷的钱也是自己在美国辛辛苦苦劳工的干活一分一毫赚来的,可不是什么剥削阶级。又扯远了,哎。
原来长型的枣叫鸡心枣,难怪比家家户户都种的圆枣价高。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前几年在中国超市买了一袋。是给儿子认的。告诉他这个东西叫菱角。在我家放了两三年。一动袋子哗哗响。好像菱角可以吃。不过我们不会吃。就看着好玩。后来就扔了。
菱角是吃的,小时候吃。
用牙咬开厚壳,里面的是淀粉。它的壳不软也不硬,小时候没有工具神器的只是用牙咬,现在不知道了。
小时候市面上也有菱粉出售的。
现在不吃了,保护牙齿。其实也不好吃,因为不甜嘛,比同是夏季的马蹄味道差远了。
不过几个月前微信联系上了我们的台山表亲,他们说没有呀,那地方没有菱角。她们比我年少十几年,可能十几年间已经改天换地了?
自己学做月饼的第三年,今年的中秋月饼如期举行,遵小高姐的月饼视频,按步骤顺序依次进行。
第一步,转化糖浆。今年的糖浆失败了,熬了两次,第一次熬焦了,弃之,重新再熬一次。
东市买莲子,西市买鸭蛋
莲子泡水,摘去黄莲芯。煮熟,打烂。加糖,加油,炒莲蓉。
今年的莲蓉也炒焦了,再去唐人街买莲子?太麻烦,算了,焦灼莲蓉了事。
莲蓉蛋黄月饼,其实吃莲蓉就很是心满意足了,若不是因为自己三年前给自己定义了从今往后要正儿八经的过中秋节,大可不必吃月饼。
不过呢,没有月饼就不是中秋佳节了。
莲蓉馅:10个月饼的量(40克模具)
干莲子 150g
白砂糖 120g
生油 80g
盐 1/2 tsp
咸鸭蛋煮熟,只取蛋黄,蛋清倒掉,有些不舍。去年的蛋黄没有流油,小高姐的蛋黄出油的,看看我们今年的运气如何。
自己做月饼,源于自己对市售月饼防腐剂的好奇心。第一年我将两个月饼用保鲜盒封装,第二年打开,完好无损。今天第三年了,即已经保存了两年,一共24个月的模样(上图),看来糖是天然的保鲜剂,的确是如此。
饼皮材料:(40g模具,月饼10个)
糖浆 75g
生油 30g
面粉 150g
盐 1/2 tsp
趁着劳动节假期,今晚将月饼大战完成。剩下来的就是如何分配我的月饼,一共成品12个,自己留两个,我一个老谚一个。其余的,暂时不知道怎么办。公司的小厨房是一个选择,毒害青少年,方便。

粉皮/馅 = 4/6: 即粉皮16g; 馅儿24g,合40g,将它们满满的塞入模具,离成功不远了。烤完之后置凉,保鲜盒装好,静置几天待回油,足够时间到9月21日的中秋节,热热闹闹吃。
三年前买的模具,据说塑料的设计巧妙,使用方便,奈何我的厨房抗拒塑料,所以我选了木制的模具。喜、寿、禄、福,四个字儿。
唐人街还买了菱角,小时候的中秋必备。
我记得菱角,因为我见过它们是长在水面的。贴张网上资料图片(下图)
那时候我妈妈的姑妈,一位终身未嫁的助产士,因为她不嫁人,她爹给她在广州河南的珠江边买了一个宅子,这个宅子就是我们每次去广州落脚的地方。她爹幸亏不是给她置田产,否则解放初期也是被共同富裕造福人类去了。
瞧瞧,一个不错的例子,它说明了解放前的广东台山民俗,没有重男轻女唷。每个儿子也是得一宅,当然他们还有田地,不过那个时候的田地只长歪苗,长成了地富反坏右,还是位列坏人之首的地主,谁能料到呢,老太爷的钱也是自己在美国辛辛苦苦劳工的干活一分一毫赚来的,可不是什么剥削阶级。又扯远了,哎。
原来长型的枣叫鸡心枣,难怪比家家户户都种的圆枣价高。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前几年在中国超市买了一袋。是给儿子认的。告诉他这个东西叫菱角。在我家放了两三年。一动袋子哗哗响。好像菱角可以吃。不过我们不会吃。就看着好玩。后来就扔了。
菱角是吃的,小时候吃。
用牙咬开厚壳,里面的是淀粉。它的壳不软也不硬,小时候没有工具神器的只是用牙咬,现在不知道了。
小时候市面上也有菱粉出售的。
现在不吃了,保护牙齿。其实也不好吃,因为不甜嘛,比同是夏季的马蹄味道差远了。
不过几个月前微信联系上了我们的台山表亲,他们说没有呀,那地方没有菱角。她们比我年少十几年,可能十几年间已经改天换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