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圣诞前,我给自己送份礼物,购买了一份基因检测样本,希望测试一下自己的血缘。我特别好奇,我们姐弟的卷头发是哪来的?我弟的头发那卷起来的程度,用我妈的说话,“黑人头发似的”。
结果出来了,我是98%广东人+2%越南裔。没心没肺的发呆,千年光阴流转,它就在我们的脚趾头流过哈。
基因库里的资料,目前为止,它显示我至少有95位血缘关系的人,他们与我的基因有某种程度上的匹配。不久,冒出来三、两位表亲要求相认了,其中一位阮姓,父母30年代入境美国,目前住芝加哥地区。根据他们提供的姓氏名字、居住位置,我上网一查,就从white pages 找到相当接近的他/她了。基因库说是他是我的 2nd-3rd cousin,估计他们是我妈妈的 1st cousins,于是乎,先聊阮姓哈。
我妈妈原籍广东台山,我外婆家阮姓。在我妈妈家里,50年代末期,我妈妈是她的十几个堂兄妹之中留在大陆的两位之一,因为已经在念书,马上就独立生活,投身建设新中国,热血沸腾啦。妈妈她的长辈们被地主、资本家之后,脚底抹油,都移居香港,再碾转海外,万念俱灰他乡寻安慰去了。顺便讲一句,比我妈年少两岁的她亲弟,即我的大舅舅,他痛恨共产党,不买日本车的那种恨哈哈。关于舅舅的仇恨,附另文,见链接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084/202102/16684.html
相对于舅舅咬牙切齿的恨,一直在中国生活到1978年,中国的大门重新打开赶紧溜的我妈妈,她对中国的感情是怕,惧怕。我对中国的感情是爱,对父母满腔的爱那种爱,父母不完美,但是不妨碍我的爱,而且我今天身处它乡,爱恨随意,嘿嘿。当然了,这样的态度,我舅舅他十分生气我,一早将我拉黑了,因为我某天说了一句,我在中国长大,读大学也不用钱。。。哦,扯远了。
除了从外婆的书信里得知海外亲戚的星星点点,我们之间联系甚少。我妈妈可能知道她自己在芝加哥地区的堂表兄弟姐妹,偶尔给我们提一下,比如她的表姐,官至西北大学的 Board members。
可惜,到底远亲不如近邻,特别是我自己以前没有关心血缘的事情,前几年到我想起来家族树的时候,我们父母一辈的人,包括我舅舅,他们已经仙逝。而我们仍然在芝加哥地区生活的表弟们没有中文背景,前几年访芝加哥,任职高级职员的表弟给他哥指点江山,一双土著兄弟打开中国地图,说自己的家乡是中国的台山,很是自豪,“Tai Shan is a very famous mountain in China"。记得我当时坐在饭厅啃叉烧包,听到客厅里这么的一句,差点没哽死自己,气结!
顺便讲个不是笑话的笑话。我的芝加哥表弟,大约十几年前大学毕业了,独自去香港旅行。我的表弟们从小与他们的祖母,即我们的外婆一起生活,粤语顺溜。到了香港,逛街。街头的摊挡前,福禄寿禧的玉挂,想买。问人家,这个什么字?“福”,人家答。又拿一个,这个什么字?人家瞪了他一眼,“寿”!再拿一个,又问,这个呢。。。“滚”!人家挡主气愤的吼了。我这里国语翻译了,若是粤语直描,那句粤语粤骂问候你妈妈,味道不错的,哈哈,哈哈哈。
幸亏,今天有了基因检测,族谱又续上了。玩家族树,挺有趣的。
也巧,刚刚读了一个博文,其中提及如何从公开的政府机构查找美国的入境记录,以及如何使用私营的基因库 ancestry.com 见链接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11378/202105/36117.html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是地主,好像是直接被枪毙了。
对脚最不满意, 所以, 对人家的美脚, 是羡慕嫉妒恨啊, 哈哈
你用我的同一个角度拍出来让我看看,美不美,我看过才算数。
又宽, 又大, 又有突出的骨头, 自己想象吧。。。
估计理解成 山东泰安的“泰山”了
1,“2% 越南裔”,那个大约是500-1000年的过程才能达到的比例。如果我拥有2%,我的父母可能拥有10%左右的比例,我的祖父辈不会超过30%的比例。。。如此类推。下一步我会去读读关于广东人越裔的话题。
2,“外婆还好”这一句,她这里指外婆还好,只是陪陪“陪枪毙”,没有被直接毙了,算幸运。我的文章里附了另外一个关于外祖母的博文,可能你没点入去读。
3,“外公好帅”,真话,中听,本师奶特别喜欢听,哈哈。
参杂上广西, 还有一些韩国。。。
我们都不知道韩国这个怎么来的。
我也想去测基因,不过一直没敢
2015年圣诞前,我给自己送份礼物,购买了一份基因检测样本,希望测试一下自己的血缘。我特别好奇,我们姐弟的卷头发是哪来的?我弟的头发那卷起来的程度,用我妈的说话,“黑人头发似的”。
结果出来了,我是98%广东人+2%越南裔。没心没肺的发呆,千年光阴流转,它就在我们的脚趾头流过哈。
基因库里的资料,目前为止,它显示我至少有95位血缘关系的人,他们与我的基因有某种程度上的匹配。不久,冒出来三、两位表亲要求相认了,其中一位阮姓,父母30年代入境美国,目前住芝加哥地区。根据他们提供的姓氏名字、居住位置,我上网一查,就从white pages 找到相当接近的他/她了。基因库说是他是我的 2nd-3rd cousin,估计他们是我妈妈的 1st cousins,于是乎,先聊阮姓哈。
我妈妈原籍广东台山,我外婆家阮姓。在我妈妈家里,50年代末期,我妈妈是她的十几个堂兄妹之中留在大陆的两位之一,因为已经在念书,马上就独立生活,投身建设新中国,热血沸腾啦。妈妈她的长辈们被地主、资本家之后,脚底抹油,都移居香港,再碾转海外,万念俱灰他乡寻安慰去了。顺便讲一句,比我妈年少两岁的她亲弟,即我的大舅舅,他痛恨共产党,不买日本车的那种恨哈哈。关于舅舅的仇恨,附另文,见链接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084/202102/16684.html
相对于舅舅咬牙切齿的恨,一直在中国生活到1978年,中国的大门重新打开赶紧溜的我妈妈,她对中国的感情是怕,惧怕。我对中国的感情是爱,对父母满腔的爱那种爱,父母不完美,但是不妨碍我的爱,而且我今天身处它乡,爱恨随意,嘿嘿。当然了,这样的态度,我舅舅他十分生气我,一早将我拉黑了,因为我某天说了一句,我在中国长大,读大学也不用钱。。。哦,扯远了。
除了从外婆的书信里得知海外亲戚的星星点点,我们之间联系甚少。我妈妈可能知道她自己在芝加哥地区的堂表兄弟姐妹,偶尔给我们提一下,比如她的表姐,官至西北大学的 Board members。
可惜,到底远亲不如近邻,特别是我自己以前没有关心血缘的事情,前几年到我想起来家族树的时候,我们父母一辈的人,包括我舅舅,他们已经仙逝。而我们仍然在芝加哥地区生活的表弟们没有中文背景,前几年访芝加哥,任职高级职员的表弟给他哥指点江山,一双土著兄弟打开中国地图,说自己的家乡是中国的台山,很是自豪,“Tai Shan is a very famous mountain in China"。记得我当时坐在饭厅啃叉烧包,听到客厅里这么的一句,差点没哽死自己,气结!
顺便讲个不是笑话的笑话。我的芝加哥表弟,大约十几年前大学毕业了,独自去香港旅行。我的表弟们从小与他们的祖母,即我们的外婆一起生活,粤语顺溜。到了香港,逛街。街头的摊挡前,福禄寿禧的玉挂,想买。问人家,这个什么字?“福”,人家答。又拿一个,这个什么字?人家瞪了他一眼,“寿”!再拿一个,又问,这个呢。。。“滚”!人家挡主气愤的吼了。我这里国语翻译了,若是粤语直描,那句粤语粤骂问候你妈妈,味道不错的,哈哈,哈哈哈。
幸亏,今天有了基因检测,族谱又续上了。玩家族树,挺有趣的。
也巧,刚刚读了一个博文,其中提及如何从公开的政府机构查找美国的入境记录,以及如何使用私营的基因库 ancestry.com 见链接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11378/202105/36117.html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是地主,好像是直接被枪毙了。
对脚最不满意, 所以, 对人家的美脚, 是羡慕嫉妒恨啊, 哈哈
你用我的同一个角度拍出来让我看看,美不美,我看过才算数。
又宽, 又大, 又有突出的骨头, 自己想象吧。。。
估计理解成 山东泰安的“泰山”了
1,“2% 越南裔”,那个大约是500-1000年的过程才能达到的比例。如果我拥有2%,我的父母可能拥有10%左右的比例,我的祖父辈不会超过30%的比例。。。如此类推。下一步我会去读读关于广东人越裔的话题。
2,“外婆还好”这一句,她这里指外婆还好,只是陪陪“陪枪毙”,没有被直接毙了,算幸运。我的文章里附了另外一个关于外祖母的博文,可能你没点入去读。
3,“外公好帅”,真话,中听,本师奶特别喜欢听,哈哈。
参杂上广西, 还有一些韩国。。。
我们都不知道韩国这个怎么来的。
我也想去测基因,不过一直没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