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bs.wenxuecity.com/bbs/currentevent/2528976.html
妈妈的“诬告”,其实是创伤心理的很典型的表现,首先是不能接受儿子死亡,更不能接受的是儿子是自杀,因为自杀就意味着自己要承担很大一部分责任。能把责任推到校方,哪怕只是分担一部分,对她来说都是救命稻草。这是人之常情。。。
可怕的是社交网络和自媒体的新闻放大效应,把一个悔恨疯癫的妈妈的胡言乱语放大成为社会事件,随后立刻成为借题发挥的契机。其实借题发挥可能也并非恶意,人们需要呐喊的事太多了,但是无法说出来,所以很可能一件不相干的甚至不可靠的事,都可能成为契机。
在天眼遍布的世界,恢复比较接近事实真相的过程并不很难。但是这个妈妈还会好过来吗?那些满肚子的话说不出来的人呢?看似社交网络和自媒体给了发声公义的可能,但同时也摧毁了人心,把铁桶打得更牢靠了。
没人关心一下吗?
这么个故事,一个女孩子自杀,父母和兄弟姐妹都认为她是被杀,最后才艰难地接受了自杀这个事实。被杀起码还有个恶人,负面情绪还有个投射方向。如果亲人自杀,那天天住在一起的亲密的家人包括自己,难道不是凶手(之一)吗?这种心理历程的艰难,需要很长时间。尤其是没有留下遗书的自杀,对亲人来说不仅是伤痛,更是一种无声的判决。。。
因为人的内在巨大悲痛和压力会向外投射,寻找出口,就会相互埋怨。。。
我也很不认同群众看客的判官态度。但凡有人出事,首先就责怪人家身边的人:孩子出事肯定是父母不尽责,没有教育好,丈夫出事肯定是妻子不够关心。。。就是想把自己摘出去,表示自己都尽责了,这种倒霉事绝不会发生在自己头上的。我才不信呢,看客还能是上帝不成,能看穿一切,掌控一切?不过是比不幸的人多了点运气而已。
全过程通告出来以前,我也不知道事情是怎样的,也很疑惑校方有什么原因需要隐瞒呢?想不出一个理由。网上的谣言,稍微有点脑子也不会信了,不过反正总有信的人。像什么化学老师孩子的出国留学名额被那个孩子占了,所以化学老师把他从楼上推下去了。化学老师双商这么低么,为了这个杀人?现在出国留学很难吗?学校凭啥要罩个化学老师?还说化学老师在教育局有亲戚,所以水很深。哈哈哈。既然有关系留学名额还会被别人占?哪个当官的乌纱帽戴得不耐烦了,要管倒霉亲戚这种破事,值得赌上官位前程?
这种自杀事件按说都是悄悄咪咪处理的,不会对外透露细节的。不过这个已经是公共话题了,所以才通告全过程。
很多悲剧是可以避免的。
整个社会对人心的关注太粗疏了,功利主义,绩效主义,效率至上,即便成年人也常常吃不消,那些小孩子也是明白人,一眼看穿,未来这辈子都要这样活,无力挣脱。。。
更何况家长身处其中,经常是连自己都无法摆脱这个漩涡
那种无可奈何无处求援的感觉,真的是很难的,可狂再添上一层罪己心。。
不是仅仅中国一地的事。我觉得这个事里校方的沟通方式是个问题。还有武汉那个大风吹死两位外墙清洁工的事,也是沟通出了问题。这种沟通屏障说白了是双方不信任,不仅仅是家人不信任校方,工人家属不信任工人单位,而是校方也不信任家长,用人单位也不信任死者家属,从而大家都预设对方是不可沟通的
首先,家长肯定第一时间先接触校方而不是警方,其次,警方的沟通水平我们也都是知道的。也正是因为这个,为了防止人多口杂节外生枝,校方就要求众师生缄口。
我们都希望法治社会,但是在现实中,总是难免亲自去找“直接责任人”“要个说法”。我很难想像中国家长在孩子在校意外亡故之后等候警方通告而不去直接去找学校的。
从上到下,从政府到家庭,从对外到对内,一直没有在沟通交流上实现完全现代化,还停留在以前农业社会的模式里,社交谋体不但把这些矛盾凸显了,又在某种程度上制造新的矛盾。社会家庭的沟通方式跟不上急剧发展的经济和科技力量。
我怎么就想到了妄议自杀呢
就行了。校方提供心理辅导。这次酿成公共话题,被迫公布事情细节,当事人隐私。
有个原因应该也是家长对校方的不信任吧
先说一件几十年前读书时候的事情。 有几个新疆男生晚上在一个通宵教室里面轮奸了一个汉族女生, 都是本科生。 这件事马上被校方压下来了。 女生同宿舍的舍友写了张大字报, 贴在学校好几个公告栏里面, 大伙儿才知道。多方打听, 是真人真事。 当然最后还是压下去了。
几十年前国内大学就喜欢这样操作, 不太清楚今天有没有什么长进。
想要知道所有细节,有没有人谋害,霸凌等。再说国内现在的习惯就是要问单位负责。而单位也本能地怕担责。
自杀事件,由警方认定后,也还是不能张扬,要悄无声息地处理。刑事案件不一样,但是也只能是由警方来公布情况,学校应该没权利公布任何细节。
https://bbs.wenxuecity.com/bbs/currentevent/2528976.html
妈妈的“诬告”,其实是创伤心理的很典型的表现,首先是不能接受儿子死亡,更不能接受的是儿子是自杀,因为自杀就意味着自己要承担很大一部分责任。能把责任推到校方,哪怕只是分担一部分,对她来说都是救命稻草。这是人之常情。。。
可怕的是社交网络和自媒体的新闻放大效应,把一个悔恨疯癫的妈妈的胡言乱语放大成为社会事件,随后立刻成为借题发挥的契机。其实借题发挥可能也并非恶意,人们需要呐喊的事太多了,但是无法说出来,所以很可能一件不相干的甚至不可靠的事,都可能成为契机。
在天眼遍布的世界,恢复比较接近事实真相的过程并不很难。但是这个妈妈还会好过来吗?那些满肚子的话说不出来的人呢?看似社交网络和自媒体给了发声公义的可能,但同时也摧毁了人心,把铁桶打得更牢靠了。
没人关心一下吗?
这么个故事,一个女孩子自杀,父母和兄弟姐妹都认为她是被杀,最后才艰难地接受了自杀这个事实。被杀起码还有个恶人,负面情绪还有个投射方向。如果亲人自杀,那天天住在一起的亲密的家人包括自己,难道不是凶手(之一)吗?这种心理历程的艰难,需要很长时间。尤其是没有留下遗书的自杀,对亲人来说不仅是伤痛,更是一种无声的判决。。。
因为人的内在巨大悲痛和压力会向外投射,寻找出口,就会相互埋怨。。。
我也很不认同群众看客的判官态度。但凡有人出事,首先就责怪人家身边的人:孩子出事肯定是父母不尽责,没有教育好,丈夫出事肯定是妻子不够关心。。。就是想把自己摘出去,表示自己都尽责了,这种倒霉事绝不会发生在自己头上的。我才不信呢,看客还能是上帝不成,能看穿一切,掌控一切?不过是比不幸的人多了点运气而已。
全过程通告出来以前,我也不知道事情是怎样的,也很疑惑校方有什么原因需要隐瞒呢?想不出一个理由。网上的谣言,稍微有点脑子也不会信了,不过反正总有信的人。像什么化学老师孩子的出国留学名额被那个孩子占了,所以化学老师把他从楼上推下去了。化学老师双商这么低么,为了这个杀人?现在出国留学很难吗?学校凭啥要罩个化学老师?还说化学老师在教育局有亲戚,所以水很深。哈哈哈。既然有关系留学名额还会被别人占?哪个当官的乌纱帽戴得不耐烦了,要管倒霉亲戚这种破事,值得赌上官位前程?
这种自杀事件按说都是悄悄咪咪处理的,不会对外透露细节的。不过这个已经是公共话题了,所以才通告全过程。
很多悲剧是可以避免的。
整个社会对人心的关注太粗疏了,功利主义,绩效主义,效率至上,即便成年人也常常吃不消,那些小孩子也是明白人,一眼看穿,未来这辈子都要这样活,无力挣脱。。。
更何况家长身处其中,经常是连自己都无法摆脱这个漩涡
那种无可奈何无处求援的感觉,真的是很难的,可狂再添上一层罪己心。。
不是仅仅中国一地的事。我觉得这个事里校方的沟通方式是个问题。还有武汉那个大风吹死两位外墙清洁工的事,也是沟通出了问题。这种沟通屏障说白了是双方不信任,不仅仅是家人不信任校方,工人家属不信任工人单位,而是校方也不信任家长,用人单位也不信任死者家属,从而大家都预设对方是不可沟通的
首先,家长肯定第一时间先接触校方而不是警方,其次,警方的沟通水平我们也都是知道的。也正是因为这个,为了防止人多口杂节外生枝,校方就要求众师生缄口。
我们都希望法治社会,但是在现实中,总是难免亲自去找“直接责任人”“要个说法”。我很难想像中国家长在孩子在校意外亡故之后等候警方通告而不去直接去找学校的。
从上到下,从政府到家庭,从对外到对内,一直没有在沟通交流上实现完全现代化,还停留在以前农业社会的模式里,社交谋体不但把这些矛盾凸显了,又在某种程度上制造新的矛盾。社会家庭的沟通方式跟不上急剧发展的经济和科技力量。
我怎么就想到了妄议自杀呢
就行了。校方提供心理辅导。这次酿成公共话题,被迫公布事情细节,当事人隐私。
有个原因应该也是家长对校方的不信任吧
先说一件几十年前读书时候的事情。 有几个新疆男生晚上在一个通宵教室里面轮奸了一个汉族女生, 都是本科生。 这件事马上被校方压下来了。 女生同宿舍的舍友写了张大字报, 贴在学校好几个公告栏里面, 大伙儿才知道。多方打听, 是真人真事。 当然最后还是压下去了。
几十年前国内大学就喜欢这样操作, 不太清楚今天有没有什么长进。
想要知道所有细节,有没有人谋害,霸凌等。再说国内现在的习惯就是要问单位负责。而单位也本能地怕担责。
自杀事件,由警方认定后,也还是不能张扬,要悄无声息地处理。刑事案件不一样,但是也只能是由警方来公布情况,学校应该没权利公布任何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