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坨事以后,真有网友私下来问我,你怎么知道一坨是蠢货的?我也的确看到论坛上有网友说,可能咪呜在欧洲,信息多,所以认清他本质比我们早。
当然不是这样。只因为我非常敏感所谓发达的西方国家的主流舆论走向。
至少已经有几十年了,西方主流舆论都是loser指责社会有罪,边缘人说主流庸俗虚伪...,连找不到老公的都说夫妻都是苟合等等。以沉默的大多数为主的主流社会,依然保持沉默,因为当太监说性生活多了不好时,大家都明白,太监除了咧咧外,还能做什么呢?就莞尔一下,让他们咧咧吧。
燃鹅,谎言的重复会变成真相。可怜的一代一代年轻人,就在这种重复中长大,把谎言视为生活的真实,社会的应该,常识被抛弃。比如
法语翻译:谁的儿童时代被偷了?
对于普通人,好在生活很快会教育他们。比如我邻居的两个例子:
单妈,被银行早退,但不穷,有足够的时间持家,女儿在我们别墅区里安逸地长大。女儿嘲笑妈妈没朋友。一日,女儿要去滑雪,缺一副滑雪眼镜。妈妈说,你不是脸书上有300朋友吗?麻烦借一副给你,就这一次,以后如果你喜欢,常滑,我们再买。结果大家凭生活经验都知道,没人借给她,还是妈妈又买了一副。妈妈说,你笑我没朋友,你的朋友够多,但怎么回事?
我们从中美洲度假回来。邻居一对法国夫妇,法国女人最虚头八脑。我们一起聊中美洲,她说,他们虽然缺这缺那,可是还是很快乐,不像我们。我回答说,我觉得他们还是希望不缺的,缺还是不快乐。估计你也不想换吧?后来有一天谈她漂亮的女儿。我们突然说到法国公证人收入特别高,行业封闭,她说,他们的形象不好,干不拉吉的。然后被我故意设套子七弯八绕,最后说,如果她---指她女儿,愿意嫁给公证人,我还是挺高兴的。
大家都是老百姓,真实的生活会教育每一个睁开眼睛看社会的人,所以,一切谎言都会不攻自破,但一坨不生活在真实的社会里,所以,他长大后那个谎言没有被揭穿,因此,当各种婊们在他面前出现时,自然是装得最像的那个赢
让我们每一个真实的人,说出真实的话,不再沉默,否则常识会更加被扭曲,价值观会变得更加混乱不堪。沉默的大多数的宽容和善意不能被滥用,变成毒害下一代就麻烦了。自己儿女还可能骂你庸俗,市侩呢,就像一坨帮着骂自己的原生家庭殖民者,种族主义和帝国主义一样,只不过你没有那么"高大上"的名词被骂而已
另外,我们尊重每个人的选择,但不是弱者或少数人群,就必然是正义者,是不俗的哲人,或是必须和应该被关注或更多关注的。 这里面没有任何相关性。相反,越是自我辩护的,越是让人起疑。有选择就没有不幸,因此不存在同情,就算他是少数或边缘。只有没有选择的人,才值得同情。同样,去选择就好,不要去judge别人,不管你是少数还是多数。
比较喜欢孟修斯的这句“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 这个也与你写的不矛盾,只是觉得也要给穷人足够的面子。
以前对庄子这样的穷人非常敬重和羡慕的,现在还如此!
累了在网上写几句,就是丢三落四。
我漏写的是:有选择就没有不幸,没有选择才不幸。所以,去选择就好,不要去judge别人。同样,也不用去同情或政治正确要求去同情有选择的人。只有没有选择的人,才值得同情。
当然,戴妃也好不到哪里去,不过历史需要有这样的人吧
我看的第一篇影评是翩一翩网友写的。看后,我兴奋地说我要找来看看。当晚就和老公说这周末的电影定下来了。他问我什么电影。那天奥斯卡,他说没兴趣看。但如果我要看,他会读书。我就随了他。当然我自己在手机上看了两眼赵婷的发言。给老公看的时候,他说:英文还不错。所以,我们继续追剧《Reigen》。看很久了。每个周末看四集。
第二篇影评看的是Oona 贴的。她当中有一句说:当你不得不上路的时候,你就走吧。大概这个意思。这也许赵婷在说自己吧。刚好那天看了一个宋丹丹在视频里关于后妈和赵婷相处的那一段。我当时就眼泪吧叉的了。赵婷在很小的时候,因为父亲和宋丹丹结婚。她不得不面对一个后妈。虽然,这个后妈对她肯定很好。但是,看了视频。还是觉得她们都经历了一段很难得磨合期。
赵婷14岁,一个人到英国读初中。我也接待过一个这样的小留。每次放假的时候,她都到我这里或者父母的其他朋友那里。我会耐心地照顾她。给她做在学校吃不到的中餐。饺子,包子。有一次,我开车送她回学校。她说:我好羡慕弟弟。是指我儿子。我开始一愣。她说弟弟可以每天看到妈妈。我当时在开车。不然,一定会给她一个拥抱。到了以后,我说以后想来家里,就电话给我。给了她一个拥抱。我回家以后,一直想是不是告诉她妈妈。要经常过来看看她。她是高中生。赵婷还是初中生。14岁反叛期。她小时候,14岁的时候,到底心里想了什么。我们不知道。是不是,一定要上路离开。。。。
还看了一个网友的影评。名字一时想不起来。她说我们也都曾经遇到过很多人生路口。。。
后来看了很多跟贴。。。。不同观点。。。。。。看了这些。。。。
我现在有点后悔。要是先看电影,再来看影评。说不定能有自己的看法。我尤其是一个没有自己观点的人。
所以,我决定。先放一放。尤其是我老公好像也没有特别强烈的要看。
最后,咪呜你真的很聪明,敏感,并且对事物有自己鲜明的观点。非常好。尤其喜欢你最后那一段。
谈那个电影
来路---生,你无法选择
归路---死,你也无法选择
换位思考,如果你处在《无依之地》女主的境地,你会怎么做,这才是值得深思的地方。
我在另一个帖子里已经谈了电影了。她永失所爱,有些抑郁,只有在路上才舒服些,那我们就祝福她,慢慢缓过来
也是judge
这种judge,也想躺赢?
是中心股的观点。但如果她非要让我同意她们温哥华最好,西班牙不如温哥华,就是在judge西班牙了
许多人并不是嬉皮士吸毒等等, 我在欧洲就看到过工厂搬到中国,整个村子几乎全部失业的情况。 失业保险不能永久领取,领社会救济还真用不起那么多服务行业, 一个村子如此, 遑论美国一些大城市。
这一代六十多岁的人, 该为退休积蓄的时候, 正赶上20年的全球化浪潮, 稳定的工作不复存在,以前一个体力劳动者同样可以活得体面, 现在不知道什么时候失业。
我觉得诧异的是, 中国 为啥不演这个电影, 多生动的东升西降的电影, 所谓长他人志气, 灭自己威风, 好莱坞麻醉人民的精神鸦片。 :)
中国当然不能演,没房,你想想
我举嬉皮士的例子,是说波大夹带私货。嬉皮士现在都多老了
铃铛了?
温哥华最好是中心股的观点
电影有积极的一面, 但是就此得出结论, 简单了。
那个自称被剥夺童年的孩子,倒是真的有精神疾患, 领着一群养尊处优的孩子们。。。 这些都应该跟那些童工生活工作几天。
后来波大没有回答我,看样子,他接受我的观点:就算是选择这种生活方式,但如果想活得好一些,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你好像认为是做不到的?
那个帖子置顶了,而且在网站热帖里,很容易看到后面的讨论
至于今天这个帖子,我只是在说白左控制下的舆论,是在毒害下一代。我们必须群起而攻之,否则越来越偏离常识,最后导致极右。这也是我们不想看到的。
两坨事以后,真有网友私下来问我,你怎么知道一坨是蠢货的?我也的确看到论坛上有网友说,可能咪呜在欧洲,信息多,所以认清他本质比我们早。
当然不是这样。只因为我非常敏感所谓发达的西方国家的主流舆论走向。
至少已经有几十年了,西方主流舆论都是loser指责社会有罪,边缘人说主流庸俗虚伪...,连找不到老公的都说夫妻都是苟合等等。以沉默的大多数为主的主流社会,依然保持沉默,因为当太监说性生活多了不好时,大家都明白,太监除了咧咧外,还能做什么呢?就莞尔一下,让他们咧咧吧。
燃鹅,谎言的重复会变成真相。可怜的一代一代年轻人,就在这种重复中长大,把谎言视为生活的真实,社会的应该,常识被抛弃。比如
法语翻译:谁的儿童时代被偷了?
对于普通人,好在生活很快会教育他们。比如我邻居的两个例子:
单妈,被银行早退,但不穷,有足够的时间持家,女儿在我们别墅区里安逸地长大。女儿嘲笑妈妈没朋友。一日,女儿要去滑雪,缺一副滑雪眼镜。妈妈说,你不是脸书上有300朋友吗?麻烦借一副给你,就这一次,以后如果你喜欢,常滑,我们再买。结果大家凭生活经验都知道,没人借给她,还是妈妈又买了一副。妈妈说,你笑我没朋友,你的朋友够多,但怎么回事?
我们从中美洲度假回来。邻居一对法国夫妇,法国女人最虚头八脑。我们一起聊中美洲,她说,他们虽然缺这缺那,可是还是很快乐,不像我们。我回答说,我觉得他们还是希望不缺的,缺还是不快乐。估计你也不想换吧?
后来有一天谈她漂亮的女儿。我们突然说到法国公证人收入特别高,行业封闭,她说,他们的形象不好,干不拉吉的。然后被我故意设套子七弯八绕,最后说,如果她---指她女儿,愿意嫁给公证人,我还是挺高兴的。
大家都是老百姓,真实的生活会教育每一个睁开眼睛看社会的人,所以,一切谎言都会不攻自破,但一坨不生活在真实的社会里,所以,他长大后那个谎言没有被揭穿,因此,当各种婊们在他面前出现时,自然是装得最像的那个赢
让我们每一个真实的人,说出真实的话,不再沉默,否则常识会更加被扭曲,价值观会变得更加混乱不堪。沉默的大多数的宽容和善意不能被滥用,变成毒害下一代就麻烦了。自己儿女还可能骂你庸俗,市侩呢,就像一坨帮着骂自己的原生家庭殖民者,种族主义和帝国主义一样,只不过你没有那么"高大上"的名词被骂而已
另外,我们尊重每个人的选择,但不是弱者或少数人群,就必然是正义者,是不俗的哲人,或是必须和应该被关注或更多关注的。 这里面没有任何相关性。相反,越是自我辩护的,越是让人起疑。有选择就没有不幸,因此不存在同情,就算他是少数或边缘。只有没有选择的人,才值得同情。同样,去选择就好,不要去judge别人,不管你是少数还是多数。
比较喜欢孟修斯的这句“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 这个也与你写的不矛盾,只是觉得也要给穷人足够的面子。
以前对庄子这样的穷人非常敬重和羡慕的,现在还如此!
累了在网上写几句,就是丢三落四。
我漏写的是:有选择就没有不幸,没有选择才不幸。所以,去选择就好,不要去judge别人。同样,也不用去同情或政治正确要求去同情有选择的人。只有没有选择的人,才值得同情。
当然,戴妃也好不到哪里去,不过历史需要有这样的人吧
我看的第一篇影评是翩一翩网友写的。看后,我兴奋地说我要找来看看。当晚就和老公说这周末的电影定下来了。他问我什么电影。那天奥斯卡,他说没兴趣看。但如果我要看,他会读书。我就随了他。当然我自己在手机上看了两眼赵婷的发言。给老公看的时候,他说:英文还不错。所以,我们继续追剧《Reigen》。看很久了。每个周末看四集。
第二篇影评看的是Oona 贴的。她当中有一句说:当你不得不上路的时候,你就走吧。大概这个意思。这也许赵婷在说自己吧。刚好那天看了一个宋丹丹在视频里关于后妈和赵婷相处的那一段。我当时就眼泪吧叉的了。赵婷在很小的时候,因为父亲和宋丹丹结婚。她不得不面对一个后妈。虽然,这个后妈对她肯定很好。但是,看了视频。还是觉得她们都经历了一段很难得磨合期。
赵婷14岁,一个人到英国读初中。我也接待过一个这样的小留。每次放假的时候,她都到我这里或者父母的其他朋友那里。我会耐心地照顾她。给她做在学校吃不到的中餐。饺子,包子。有一次,我开车送她回学校。她说:我好羡慕弟弟。是指我儿子。我开始一愣。她说弟弟可以每天看到妈妈。我当时在开车。不然,一定会给她一个拥抱。到了以后,我说以后想来家里,就电话给我。给了她一个拥抱。我回家以后,一直想是不是告诉她妈妈。要经常过来看看她。她是高中生。赵婷还是初中生。14岁反叛期。她小时候,14岁的时候,到底心里想了什么。我们不知道。是不是,一定要上路离开。。。。
还看了一个网友的影评。名字一时想不起来。她说我们也都曾经遇到过很多人生路口。。。
后来看了很多跟贴。。。。不同观点。。。。。。看了这些。。。。
我现在有点后悔。要是先看电影,再来看影评。说不定能有自己的看法。我尤其是一个没有自己观点的人。
所以,我决定。先放一放。尤其是我老公好像也没有特别强烈的要看。
最后,咪呜你真的很聪明,敏感,并且对事物有自己鲜明的观点。非常好。尤其喜欢你最后那一段。
谈那个电影
来路---生,你无法选择
归路---死,你也无法选择
换位思考,如果你处在《无依之地》女主的境地,你会怎么做,这才是值得深思的地方。
我在另一个帖子里已经谈了电影了。她永失所爱,有些抑郁,只有在路上才舒服些,那我们就祝福她,慢慢缓过来
也是judge
这种judge,也想躺赢?
是中心股的观点。但如果她非要让我同意她们温哥华最好,西班牙不如温哥华,就是在judge西班牙了
许多人并不是嬉皮士吸毒等等, 我在欧洲就看到过工厂搬到中国,整个村子几乎全部失业的情况。 失业保险不能永久领取,领社会救济还真用不起那么多服务行业, 一个村子如此, 遑论美国一些大城市。
这一代六十多岁的人, 该为退休积蓄的时候, 正赶上20年的全球化浪潮, 稳定的工作不复存在,以前一个体力劳动者同样可以活得体面, 现在不知道什么时候失业。
我觉得诧异的是, 中国 为啥不演这个电影, 多生动的东升西降的电影, 所谓长他人志气, 灭自己威风, 好莱坞麻醉人民的精神鸦片。 :)
中国当然不能演,没房,你想想
我举嬉皮士的例子,是说波大夹带私货。嬉皮士现在都多老了
铃铛了?
温哥华最好是中心股的观点
电影有积极的一面, 但是就此得出结论, 简单了。
那个自称被剥夺童年的孩子,倒是真的有精神疾患, 领着一群养尊处优的孩子们。。。 这些都应该跟那些童工生活工作几天。
后来波大没有回答我,看样子,他接受我的观点:就算是选择这种生活方式,但如果想活得好一些,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你好像认为是做不到的?
那个帖子置顶了,而且在网站热帖里,很容易看到后面的讨论
至于今天这个帖子,我只是在说白左控制下的舆论,是在毒害下一代。我们必须群起而攻之,否则越来越偏离常识,最后导致极右。这也是我们不想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