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小的时候,和一个熟人聊天,我们打算出去旅行,又怕娃在飞机上闹,那时候娃才一岁。熟人说,给她一片banadyrl就行了,不少人都这么做,这样孩子一路睡,就不会闹了。
以前看家庭医生,抱怨说最近睡眠不大好,不知道有没有什么办法。医生说可以试试睡前吃片Tylenol,会有助睡眠。
和同事闲聊,提到今天有点头疼,不大舒服,同事立马拉开抽屉,问要不要来两颗止痛片。
感觉在美国就是,身上有药,心中不慌,有药走遍天下,无药寸步难行呀
问题是——等一等会死吗?
我现在也是生理期痛的话会吃药,以前不吃
做过两次手术,每次医生开的止痛片(处方药,比较强效),我都只需要吃三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就行,更不用refill了。是真的不需要,不是我喜欢suffer。但是吃了药晕乎乎的感觉估计有人喜欢。
不是那么疼,但是人整个不给劲,也吃一片,我们这的神药是必理通。。第一次封城前一天去买,没有小包装的了,就买了一大包,这下要吃到猴年马月了
我这么小气的人是不舍得嗑药的。以后要从理财上教育大家不要嗑药,要嗑还是嗑家里后院能种的草药
不吃泰诺,你能省下不少钱
有感觉的吃不起,不花钱的没感觉,人生啊,太难了
吓死我了,每天一粒泰诺,还以为你是找灵感需要点刺激呢
另外在美国,扑热息痛居然比美拉托宁卖得贵也是神了。
还是扑热息痛,,,不过原料大半从中国进口。
《素问·五常政大论》
大毒治病,十去其六;
常毒治病,十去其七;
小毒治病,十去其八;
无毒治病,十去其九;
谷肉果菜,食养尽之,
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但是刚醒来需要一点时间恢复精神。还有你用了rentinold 吗?感觉效果怎么样?
有一次我拿出一盒,我姐也拿出一盒,跟对暗号似的,包装很象,就是一个中文一个英文。。
不过多半医生也是给止疼片
只是美国这边医生更有权势,医生开药几乎类似中国官方号召了,甚至更糟。
我自己都有被医生乱开止痛药的经历,而且当时住院想不服都不行的。当时刚生完孩子,哺乳期。很吓人啊。好在没有上瘾。
还有这边拔牙也是好大一件事,打局部麻药好像还不够,要上笑气,全麻等。好吓人的。
他小时一次跟妈妈开很远的路。他和弟弟在后面闹。他妈妈是嬉皮,烦了就把车窗关上,在车里抽大麻。一会儿孩子就安静了。
我有朋友,自觉摆脱了中式迷信中药,保健品的愚昧。却转入对西医,西药的高度崇拜。医生的话是圣旨,都完全置常识于不顾了。
大嫂是儿科医生,有次在哥哥家里,5岁的侄女打个喷嚏,大嫂就立即叫她吃SMZ,磺胺抗生素。我睁大眼睛看着她:打个喷嚏就吃药?
有个亲戚也是医生,用药可狠了,简直就是不吃白不吃的心态
我有个朋友也是这样,坚信药能解决她生活的很多问题。大麻合法前,经常有报道,有的人多年肌肉紧张腰酸背痛,有的人精神压力巨大,都靠大麻舒缓治疗。其实想想,很多都是生活里的问题和压力,靠药物,到底是逃避呢还是积极治疗,还真说不清楚
的中学大学里,小朋友们传播交换的用药信息简直匪夷所思。考试的时候大家都向得多动症的同学讨药吃,据说吃了可以思想集中专注学习,考试能过关
不过这东西最好也少吃
娃小的时候,和一个熟人聊天,我们打算出去旅行,又怕娃在飞机上闹,那时候娃才一岁。熟人说,给她一片banadyrl就行了,不少人都这么做,这样孩子一路睡,就不会闹了。
以前看家庭医生,抱怨说最近睡眠不大好,不知道有没有什么办法。医生说可以试试睡前吃片Tylenol,会有助睡眠。
和同事闲聊,提到今天有点头疼,不大舒服,同事立马拉开抽屉,问要不要来两颗止痛片。
感觉在美国就是,身上有药,心中不慌,有药走遍天下,无药寸步难行呀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世界在逐渐了解中国,中国人也在逐渐了解世界的异性。他们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有的甚至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分子。于是,有些中国人漂洋过海,嫁给了外国男人或者娶了外国女孩。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中国跨国婚姻的登记数几乎是逐年繁荣昌盛。1982年,中国跨国婚姻登记数为14193对,而到了1997年已达50773对,涉及53个国家和地区。
人们在惊叹这一段段惊世未了情的同时,却忽视了故事背后的酸甜苦辣欢乐痛苦。由于文化的差异的婚姻观念,以及成家的目的各有不同,在婚姻中演绎了一幕幕悲喜剧,跨国婚姻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浪漫,那么甜蜜。来自不同国家的两口子告诫我们,其实与任何一段婚姻一样,跨国婚姻,不仅仅是相爱。
日本男性最愿意娶中国女性
随着中国人逐步走向世界,以工作、学习和生活为目的旅居日本的中国人在逐渐增加。在这些中国人中,一些女性嫁给了日本人为妻。日本政府公布的一项统计数据表明,随着日本的国际化程度提高,国际婚姻也在与日俱增,特别是日本男子娶外国女子为妻的越来越多,其中娶中国女子为妻的比例最高。
随着日本人口增长率一年比一年低,40多岁的一般日本男性现在很难找到二三十岁的日本女性为妻,原因是如今日本女性都要求较高的生活水准,而一般的40多岁的日本男人的经济条件大多都达不到她们的要求。于是,这些日本男子尽快解决单身寂寞的最佳办法就是把寻求配偶的目标转向国外。一般日本人都认为,中国人的长相与日本人很像,饮食差异也不大,都使用筷子,都会写汉字,等等。
中澳婚姻温而不热澳大利亚和中国是地球上一南一北两个国家,文化背景十分不同,但是两国间的联姻数量却一直居高不下。这当中,除了经济的吸引和文化的好奇等有利因素之外,也存在许多困难和误解尽管中澳交流年年发展,但是两国婚姻并没有出现过突增或者突降的情况,近几年每年结婚人数比例的增长基本不超过7%,偶尔还有降低。这种平缓增长一方面说明中国人在澳大利亚的生活趋于稳定,另一方面也说明近几年中澳婚姻交流没有什么突然的变化。
澳大利亚移民局对中澳婚姻的签证一直控制严格。首先他们要证明双方婚姻关系的真实性和持久性,而且这种考核对申请人所处的特殊社会环境,文化传统,经济现状,家庭中长辈参与程序和申请人对婚后的安排,并未加以深入考察,而是直接套用澳大利亚的各种观念、行为标准和移民部政策,罗列出一串串申请人未能符合的条件或标准。所以有时候申请人在面试时一个不经意的回答会成为拒签理由之一;有时,申请人在婚姻生活中的矛盾或不和,尽管双方和好如初,但仍然会被移民官抓住把柄赫然成为拒签的重要理由之一。从2002年12月开始,澳大利亚立法规定实施新的结婚证书颁布办法,所有要登记结婚的配偶,可以先谈好彼此的结婚条件,包括离婚时财产如何分配,小孩如何教育,要到什么地方度假,甚至一周做爱几次,等等。
许多在悉尼的中国人对此无法理解,但是澳大利亚人对此另有看法,悉尼大学正要结婚的安德森教授就认为,这样很清楚,也是一种互相尊重对方的表现。
中澳跨国婚姻的离婚率一直居高不下,专家说原因和澳大利亚整体婚姻文化习惯有关。澳大利亚是有名的家庭观念差的国家,在世界各国夫妻离婚率排到前三,第一是美国。40岁以上的澳大利亚男人中,有过离婚记录的占全体总数的40%。所以澳大利亚人把婚姻看得比较淡。
中德联姻喜忧参半
上海的磁浮列车开通了,来自德国慕尼黑的电机商人彼得先生感到非常兴奋。他很清楚,中德两国合作的磁浮列车项目的开始意味着中德两国在上海的合作前途无量,对他个人来说,这绝对有助于实现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在上海找一个中国媳妇。“两国交流越来越多,中国姑娘对我们越来越不陌生,我在工作中和她们交流越来越容易。”彼得操着生硬的汉语说。据了解,彼得先生身边有这种想法的德国小伙子还有不少。
德国人把婚姻家庭看得很重,这一点和中国人很相似。如此他们认为应当有了一定经济基础才能结婚,否则婚姻会不稳定。也因此,德国人办理跨国结婚的手续非常烦琐。登记结婚的话,首先要把从小到大各种证件能办上的都办上。这些文件必须首先经过中国公证机构公证,再经中国外交部确认,最后由德国驻中国大使馆认证后再邮寄到德国,由在德国注册的翻译公司译成德语,后再递交给婚姻登记处。但最终能否结婚不是由婚姻登记处说了算,所有文件都得送德国各州最高法院由法院决定。一般来说,没四个月这套程序批不下来。乃至有一种说法建议凡欲和德国人结婚者转道丹麦办理,那里三天就够了
问题是——等一等会死吗?
我现在也是生理期痛的话会吃药,以前不吃
做过两次手术,每次医生开的止痛片(处方药,比较强效),我都只需要吃三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就行,更不用refill了。是真的不需要,不是我喜欢suffer。但是吃了药晕乎乎的感觉估计有人喜欢。
不是那么疼,但是人整个不给劲,也吃一片,我们这的神药是必理通。。第一次封城前一天去买,没有小包装的了,就买了一大包,这下要吃到猴年马月了
我这么小气的人是不舍得嗑药的。以后要从理财上教育大家不要嗑药,要嗑还是嗑家里后院能种的草药
不吃泰诺,你能省下不少钱
有感觉的吃不起,不花钱的没感觉,人生啊,太难了
吓死我了,每天一粒泰诺,还以为你是找灵感需要点刺激呢
另外在美国,扑热息痛居然比美拉托宁卖得贵也是神了。
还是扑热息痛,,,不过原料大半从中国进口。
《素问·五常政大论》
大毒治病,十去其六;
常毒治病,十去其七;
小毒治病,十去其八;
无毒治病,十去其九;
谷肉果菜,食养尽之,
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但是刚醒来需要一点时间恢复精神。还有你用了rentinold 吗?感觉效果怎么样?
有一次我拿出一盒,我姐也拿出一盒,跟对暗号似的,包装很象,就是一个中文一个英文。。
不过多半医生也是给止疼片
只是美国这边医生更有权势,医生开药几乎类似中国官方号召了,甚至更糟。
我自己都有被医生乱开止痛药的经历,而且当时住院想不服都不行的。当时刚生完孩子,哺乳期。很吓人啊。好在没有上瘾。
还有这边拔牙也是好大一件事,打局部麻药好像还不够,要上笑气,全麻等。好吓人的。
他小时一次跟妈妈开很远的路。他和弟弟在后面闹。他妈妈是嬉皮,烦了就把车窗关上,在车里抽大麻。一会儿孩子就安静了。
我有朋友,自觉摆脱了中式迷信中药,保健品的愚昧。却转入对西医,西药的高度崇拜。医生的话是圣旨,都完全置常识于不顾了。
大嫂是儿科医生,有次在哥哥家里,5岁的侄女打个喷嚏,大嫂就立即叫她吃SMZ,磺胺抗生素。我睁大眼睛看着她:打个喷嚏就吃药?
有个亲戚也是医生,用药可狠了,简直就是不吃白不吃的心态
我有个朋友也是这样,坚信药能解决她生活的很多问题。大麻合法前,经常有报道,有的人多年肌肉紧张腰酸背痛,有的人精神压力巨大,都靠大麻舒缓治疗。其实想想,很多都是生活里的问题和压力,靠药物,到底是逃避呢还是积极治疗,还真说不清楚
的中学大学里,小朋友们传播交换的用药信息简直匪夷所思。考试的时候大家都向得多动症的同学讨药吃,据说吃了可以思想集中专注学习,考试能过关
不过这东西最好也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