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文写啥呢?
无话可说了。
https://bbs.wenxuecity.com/kghy/3357010.html
另一个日期是上周四---我跟你讲过,周四出政策,我们也是周四跑的,记得吧?:新政府公布新政策,收紧,等等等等
被收的嗷嗷叫呗
关酒吧咖啡馆。我跟你说过,他们是靠卖服务,硬是一个杯子一个杯子洗出来的钱。有些人家就一个咖啡馆。但这次叫的人里面,居然叫得欢的有酒类和饮料供应商!没想到吧!他们是流通环节上的一员,不是两端,比如你们的酒庄酒窖,那是一端。零售,餐饮是一端。就少了酒吧咖啡馆,零售餐馆没少,他们就叫了,而这些中间批发商真的不是小买卖人,不说大富豪,你我和他们相比,就是穷鬼。但他们叫,你能想得到吗?人啊,亏一点都不行!
我原来养兔子,关在一起,不缺吃不缺喝,但还是打架,为一点小利,为发情...天冷了,我没有经验,他们会生病,尤其是小兔子,但他们还是打架...当时我就想,如果有外星人把人类养了吃或当宠物养,我们在笼子里,估计不比兔子好多少...现在就是明证
想想是不是很悲哀?不要跟你老公讲
偷抢同胞的东西,我们的警察管了这里管那里...都成种族主义者了但实际上,人都是一回事,只是没到点上
还是入院人数以及icu病床占用的情况。这个说明医疗系统还能支撑多久,会不会发生医疗挤兑下的人道灾难。在3月的时候我们都已经看到了,新冠杀人有限(相较于感染人数来说),但是传染力之高,对医疗系统和经济的打击都是从来没见过的。
我们现在的实际情况就是巴黎,里昂,以及其它各大城市的医院都吃紧了。里昂的医院率先一步开始停止其它手术了,总不能状况危急的病人送来了不收不治吧?而同时,几乎所有的大城市都因为传染率过高不得不陆续关闭餐馆酒吧健身房等等。
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影响帮助周围的人,这就是leadership。能力有限顾好自己也无可厚非。很多有见识的人知道就别人就是救自己,还有宗教信仰的作用,愿意sacrifice。肯尼迪本人私生活很乱,但此人有一点我很佩服。出身富家但他却超越自己的阶级推行civil right。这种人就这点可以说杰出了。总有一些人可以live the lives greater than themselves
但是看看这个日增量,测试量已经扩大到每周百万,但是阳性率却是11%了。
“我们现在就是保持社交距离,做好个人卫生,重点保护一下养老院等。新西兰的Eliminate策略(消灭)在法国是不可能的,社会成本太高了。政府只尝试了很短时间就放弃了,很多企业都倒闭,经济受到的影响太大了。没有哪个国家试图消灭流感吧?这病毒今后就这样了。”
挺有意思,他也不认为新西兰是政府做为有太多影响,只是地理优势
这人是个飞来飞去的专业人士,现在到一个地方就隔离14天
只能且走且看。
待我下回再探
中国那措施叫“有政治魄力”,我们这边叫“有全球视野”--
你想一年多少偷渡的都拦不住,还拦病毒,不是说笑吗?如果拦不住,又何必呕心沥血去清零。。。而且最近海上一波一波偷渡船可热闹了,放眼望去比邮轮还多。
索性就躺倒了。
结果是不到10,离60还差好几轮呢。
不管怎么说,他们的死亡人数和旁边的芬兰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病人不到10万,比利时录得的病人近15万。比利时人口只比它多1百万,它怎么可能群体免疫?
人倒是死了芬兰挪威的20倍,不过它人口也是这两个的一倍。就是说死得多出一个0
其实他们并非完全放任,只是政府参与很小,也没有强制,但是也鼓励保持距离,在家工作,有个政府为了防止民众在公园聚集,往地里撒鸡粪,又肥田又赶人,一举二得。还有就是民众自发的隔离措施,有个人说他去咖啡馆,店员问他有没有生病,说有人看到他咳嗽什么。。。他说那我要不就走吧。。他以为就是客气一下,结果店员说那样最好,请他原谅,非常时期。。礼貌地赶走了,
他们检测肯定也不是强制,那么数字应该是比较“精华”了
而且最近海上一波一波偷渡船可热闹了,放眼望去比邮轮还多。
-----哈哈哈,这段话写得很有萝卜气质
这个病毒因为传播非常猛。压得急,波长会缩短就是说疫情可以比较快被压制住,但是波峰出现的频率就会比较高,也就是说二波三波回来得更快。
瑞典不是没有二波,而是因为人为干预的比较少,所以他们的疫情波长比较长。
各国人口密度,社会文化行为模式,以及医疗条件差异比较大,我觉得瑞典那条路恐怕也只有他们能走。就像日本也是,,,特立独行的。
既能大块吃肉大口喝酒,也能锦心绣口今天不小心萝卜吃多了。
在6月中下旬。那时候我们已经解禁,确诊数处于低谷。
他们怎么防的边境?
我猜大概周围别的国家都对他关了边境,,,
可能人家现在几天才报一回,,,
我们说穿了也是这个打算,就是扭扭捏捏没好意思大声说出来,让英国人出头挨刀。。。
现在也就是瑞典抗下来了。
我早就在这里说过了,我们政府最初的计划就是“拖延”,结果第一波太轻敌,没站稳跌了一大交,不得不紧急封禁全国,弄得很没面子。这第二波,他们还是这个计划,不是“拖延”,而是“继续拖延”,看看能不能混到疫苗或者特效药出来。到目前他们还在嘴硬说不封禁。其实,新高峰2周后左右到来。如果那时候还没有封禁,接下来么,,,圣诞节还过吗?
说说是保护易感人群,其实被区别对待是很难受的。。我那天去逛公园看花,许多老人都挺自由喝咖啡照相什么,还是有点感叹的
有时候我在路上看见违反口罩令的老人不戴口罩,走路都颤颤巍巍的,赶快连滚带爬地让道。。。
有一次我家领导说,怎么才能提醒那老头戴上口罩呢?我说,你去送他一个口罩,跟他说他的狗或许需要。。。
社会没有给他们另一个选择,只能不是这种死,就是那种死,瑞典那种环境,估计口罩更是不怎么戴的,那么对老年人危险性就更高了。。。我们第一次全国封城我还没什么感觉,第二次只有奥克兰封城,突然掉到鄙视链的底端,就觉得被区别对待很不舒服,我们这个还是最轻微的。。。
“THE SWEDISH EXPERIMENT is coming to an end, as its policies fall in line with those of its neighbors.”
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20/10/it-s-been-so-so-surreal-critics-sweden-s-lax-pandemic-policies-face-fierce-backlash?
昨天去购物中心,好多人,还好99%戴口罩了。回家和娃爸惊叹人多,他说好多人开始买圣诞礼物了,他认识的一个女的已经把圣诞礼物都买齐了。我早把圣诞节忘了,要不是为推动经济,圣诞节礼物都不想买了。
人类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病了死了这么多,总该进步一些了。但病毒并没有变,还那样。这是比利时病毒学家公开说的。
Kenzo老板在巴黎刚死,82岁,在治疗上,他可是什么都不缺的。而且我有朋友认识他,原来身体不错,看上去很精神的。这是病毒没变的例证
内文写啥呢?
无话可说了。
https://bbs.wenxuecity.com/kghy/3357010.html
另一个日期是上周四---我跟你讲过,周四出政策,我们也是周四跑的,记得吧?:新政府公布新政策,收紧,等等等等
被收的嗷嗷叫呗
关酒吧咖啡馆。我跟你说过,他们是靠卖服务,硬是一个杯子一个杯子洗出来的钱。有些人家就一个咖啡馆。但这次叫的人里面,居然叫得欢的有酒类和饮料供应商!没想到吧!他们是流通环节上的一员,不是两端,比如你们的酒庄酒窖,那是一端。零售,餐饮是一端。就少了酒吧咖啡馆,零售餐馆没少,他们就叫了,而这些中间批发商真的不是小买卖人,不说大富豪,你我和他们相比,就是穷鬼。但他们叫,你能想得到吗?人啊,亏一点都不行!
我原来养兔子,关在一起,不缺吃不缺喝,但还是打架,为一点小利,为发情...天冷了,我没有经验,他们会生病,尤其是小兔子,但他们还是打架...当时我就想,如果有外星人把人类养了吃或当宠物养,我们在笼子里,估计不比兔子好多少...现在就是明证
想想是不是很悲哀?不要跟你老公讲
偷抢同胞的东西,我们的警察管了这里管那里...都成种族主义者了
但实际上,人都是一回事,只是没到点上
还是入院人数以及icu病床占用的情况。这个说明医疗系统还能支撑多久,会不会发生医疗挤兑下的人道灾难。在3月的时候我们都已经看到了,新冠杀人有限(相较于感染人数来说),但是传染力之高,对医疗系统和经济的打击都是从来没见过的。
我们现在的实际情况就是巴黎,里昂,以及其它各大城市的医院都吃紧了。里昂的医院率先一步开始停止其它手术了,总不能状况危急的病人送来了不收不治吧?而同时,几乎所有的大城市都因为传染率过高不得不陆续关闭餐馆酒吧健身房等等。
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影响帮助周围的人,这就是leadership。能力有限顾好自己也无可厚非。很多有见识的人知道就别人就是救自己,还有宗教信仰的作用,愿意sacrifice。肯尼迪本人私生活很乱,但此人有一点我很佩服。出身富家但他却超越自己的阶级推行civil right。这种人就这点可以说杰出了。总有一些人可以live the lives greater than themselves
但是看看这个日增量,测试量已经扩大到每周百万,但是阳性率却是11%了。
“我们现在就是保持社交距离,做好个人卫生,重点保护一下养老院等。新西兰的Eliminate策略(消灭)在法国是不可能的,社会成本太高了。政府只尝试了很短时间就放弃了,很多企业都倒闭,经济受到的影响太大了。没有哪个国家试图消灭流感吧?这病毒今后就这样了。”
挺有意思,他也不认为新西兰是政府做为有太多影响,只是地理优势
这人是个飞来飞去的专业人士,现在到一个地方就隔离14天
只能且走且看。
待我下回再探
中国那措施叫“有政治魄力”,我们这边叫“有全球视野”--
你想一年多少偷渡的都拦不住,还拦病毒,不是说笑吗?如果拦不住,又何必呕心沥血去清零。。。而且最近海上一波一波偷渡船可热闹了,放眼望去比邮轮还多。
索性就躺倒了。
结果是不到10,离60还差好几轮呢。
不管怎么说,他们的死亡人数和旁边的芬兰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病人不到10万,比利时录得的病人近15万。比利时人口只比它多1百万,它怎么可能群体免疫?
人倒是死了芬兰挪威的20倍,不过它人口也是这两个的一倍。就是说死得多出一个0
其实他们并非完全放任,只是政府参与很小,也没有强制,但是也鼓励保持距离,在家工作,有个政府为了防止民众在公园聚集,往地里撒鸡粪,又肥田又赶人,一举二得。还有就是民众自发的隔离措施,有个人说他去咖啡馆,店员问他有没有生病,说有人看到他咳嗽什么。。。他说那我要不就走吧。。他以为就是客气一下,结果店员说那样最好,请他原谅,非常时期。。礼貌地赶走了,
他们检测肯定也不是强制,那么数字应该是比较“精华”了
而且最近海上一波一波偷渡船可热闹了,放眼望去比邮轮还多。
-----哈哈哈,这段话写得很有萝卜气质
这个病毒因为传播非常猛。压得急,波长会缩短就是说疫情可以比较快被压制住,但是波峰出现的频率就会比较高,也就是说二波三波回来得更快。
瑞典不是没有二波,而是因为人为干预的比较少,所以他们的疫情波长比较长。
各国人口密度,社会文化行为模式,以及医疗条件差异比较大,我觉得瑞典那条路恐怕也只有他们能走。就像日本也是,,,特立独行的。
既能大块吃肉大口喝酒,也能锦心绣口
今天不小心萝卜吃多了。
在6月中下旬。那时候我们已经解禁,确诊数处于低谷。
他们怎么防的边境?
我猜大概周围别的国家都对他关了边境,,,
可能人家现在几天才报一回,,,
我们说穿了也是这个打算,就是扭扭捏捏没好意思大声说出来,让英国人出头挨刀。。。
现在也就是瑞典抗下来了。
我早就在这里说过了,我们政府最初的计划就是“拖延”,结果第一波太轻敌,没站稳跌了一大交,不得不紧急封禁全国,弄得很没面子。这第二波,他们还是这个计划,不是“拖延”,而是“继续拖延”,看看能不能混到疫苗或者特效药出来。到目前他们还在嘴硬说不封禁。其实,新高峰2周后左右到来。如果那时候还没有封禁,接下来么,,,圣诞节还过吗?
说说是保护易感人群,其实被区别对待是很难受的。。我那天去逛公园看花,许多老人都挺自由喝咖啡照相什么,还是有点感叹的
有时候我在路上看见违反口罩令的老人不戴口罩,走路都颤颤巍巍的,赶快连滚带爬地让道。。。
有一次我家领导说,怎么才能提醒那老头戴上口罩呢?我说,你去送他一个口罩,跟他说他的狗或许需要。。。
社会没有给他们另一个选择,只能不是这种死,就是那种死,瑞典那种环境,估计口罩更是不怎么戴的,那么对老年人危险性就更高了。。。我们第一次全国封城我还没什么感觉,第二次只有奥克兰封城,突然掉到鄙视链的底端,就觉得被区别对待很不舒服,我们这个还是最轻微的。。。
“THE SWEDISH EXPERIMENT is coming to an end, as its policies fall in line with those of its neighbors.”
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20/10/it-s-been-so-so-surreal-critics-sweden-s-lax-pandemic-policies-face-fierce-backlash?
昨天去购物中心,好多人,还好99%戴口罩了。回家和娃爸惊叹人多,他说好多人开始买圣诞礼物了,他认识的一个女的已经把圣诞礼物都买齐了。我早把圣诞节忘了,要不是为推动经济,圣诞节礼物都不想买了。
人类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病了死了这么多,总该进步一些了。但病毒并没有变,还那样。这是比利时病毒学家公开说的。
Kenzo老板在巴黎刚死,82岁,在治疗上,他可是什么都不缺的。而且我有朋友认识他,原来身体不错,看上去很精神的。这是病毒没变的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