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读完the Lincoln Conspriacy这本书,匆匆写几句:
1. 这是一本historical fiction -- 发现比起历史教科书来说,优点是历史讲得生动有趣,可读性强。
2. 本以为我们所在的当代美国是多么的分裂。读了明白了南北战争前夕的美国有过之无不及。战争前夕,居然还有南方的众议员当众把北方的参议员当众打得昏迷—the caning of Sumner。这样hopeless的政治分裂,都可以被治愈。莫名得到安慰。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aning_of_Charles_Sumner
3, 100多年前的总统竞选中 ,林肯是黑马获胜。 当代近20年的总统竞选, 从08,到今天的老川, 都是黑马胜出。 这是美国的政治土壤。
林肯出身寒微, 从开国时代的Alexander Hamilton, 到近代的Bill Clinton, 都是从出身寒微, 一步步到政坛金字塔顶端。
4. 当时林肯是最有争议的政治人物, 多少人恨不得生啖其肉, 有过数次暗杀行动。 一百多年后回头看觉得对错很清晰, 可身在其中的时候荆棘丛生,迷雾遍布。 咱们就比100多年前的人们更不同或更高明到哪里去了? 未必。 100多年前,无论南方,还是北方的政治领袖,都深信自己的moral conviction, 都认为对方荒谬至极。美国分裂的今天,左右两派对对方的认知,跟当年的南北两派对对方的认知也差不多。
一定意义上,历史就是不停重复自己。History is both now and then, today and yesterday
我以前看书很快,记大概。现在不咋读书了,2天前刚从3番拿回2本书,还没动过
虽然史学界对林肯的肯定是大多数。。。不过,史学界也是精英一类吧。。。。
因而斗争更加惊心动魄
昨日心不可得,今日心不可得,明日心不可得……
读一些很深刻的书,并和网友分享你的心得和感受。
Trump有林肯的gut. They are all lions.
制度都是摆设
但只要比他所处同时代的人看得更深更远、更代表人类文明与进步的力量,有勇气和执行力去挑战当时的邪恶势力,有领袖魄力去团结大多数,对社会和历史都会有不凡的贡献。
利益从来就是相争的。
食物的制作,餐桌的布置,也可以是一种创作。当看到生活艺术化后的成果和美,很满足。
但失去奴隶的奴隶主,利益受挫那是肯定的,和私人财产被侵犯是同样道理,内战也为这个。
所以问题来了,私人财产不被侵犯是不可颠覆的真理吗? 是不能撼动的律法吗?
不过现在我越来越悲观了。说到真善美有底气不足的感觉。很sad.
但看到你这种把真善美当真理的声音,又或许有点希望。
我表达意思就是字面上的意思,没有潜在的意思。
我没有把政治正确这个词进行褒贬。
我理解的政治正确是,政策上试图符合道德,道义的要求。但是道德道义不是必然保障所有人的利益的。
精英肩负有道德,道义责任,所以会表达政治正确。但一般人只看着自己的利益。只是名声也是一种利益。所以当政治正确损害自己的利益时,就会抗拒政治正确,如果可能就要污名化政治正确。
当然政治正确也的确有假装正确的。所以黑白不能分明的。:)
随便说说,希望不要把你说糊涂了。
没关系,理解是机缘。:)
就像家里养的牛羊一样。我不是说这种观念正确,就是描述事实,或者说观念,认知上的事实。
美国过往是理性占上风,虽然有美式理想主义,但是理性还是主驾驶。过去几十年,画风还是挺美的。但是现在非理性力量抬头,场面有点混乱失控的情况。怕怕。伤心失望。
Team of Rivals: The Political Genius of Abraham Lincoln by Doris Goodwin
林肯这个人真的很有意思。。。
宪法说人生而平等,宪法也说一个黑人在人口统计时不算一个人。矛盾么?
好像哪个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在写他的哲学书籍是,开篇就说女人不是人。我就看不下去了,非理性还是很强大的。:)
看内战的纪录片,说战场上死的南方士兵,有一些就13岁14岁的孩子。他们只是简单地想保护家里的财产。
现在的美国,贫富差距这么大。收入不平等的口号叫的这么响。。。很多人离homeless就差一张 Paycheck.
所以我说Andrew 杨是年轻人,看问题前瞻。在想办法解决问题。可惜时机不成熟。
当时的争议是对新加入联邦的那些州,是否允许蓄奴。对逃离蓄奴州的黑奴,那些废奴州是否要将他们抓住归还给那些奴隶主。
战争中,他宣布废奴,其实也是不得已。
如果废奴只是给予奴隶主们足够的补偿就可以和平解决的话,事情就不会拖到林肯那个时候。。。
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
不是所有参与写宪法的人都认为黑人不是平等的人。。。。。
更要命的是人还能预计将要入口的那块肉,更可怕。人的理性基本上还是停留在算计的阶段,不能真的解决问题。
一定是当时,各方利益的较量和,主体大众观念所趋的结果。
从理想主义的视角,原来我是相信民主政体,美式宪政是非常优越的,在妥协,平衡中推进社会的不断优化向好。
但是现在心存疑虑。为啥,平衡妥协一定能妥协出更好的社会呢?如果主体的意识是向恶的化,社会也会恶化的。
就像土匪窝,不是采取民主制就会放弃土匪,从良了。
关键是民意。人性中有两部分,自私获利来保障安全的部分,和渴望公平大环境来保障安全的部分。哪一种占主流,才会推动建立和维护相适应的制度,秩序。
我说未必,是因为当代人对宪法的理解和对当时人们的认知的不同。
多数人和少数人的利益,从来都是敏感的平衡,也从来都是动态的。民众和政治家们对这个平衡理解和把握,贯穿了美国历史。
林肯从来都有自己的道德判断,但他也是政治家,所以,不会把自己的道德判断强加于社会,这是他的智慧,也可以说是他的圆滑。
权衡利弊是政治家们必须做的。但是,如果因此说政治家们就没有道德准则,也不公平。
美国的文化导致开放,广纳百川,但是结果是引入的各种文化也是慢慢的量变到要会推动突变的。
政治成熟的人一般比较圆滑些。成功的政治家需要高于一般人的眼光的。像下棋一样需要看到大格局。太率性不太行的。
政治家的理想恐怕是个人的价值观成功运作到政体中,而且产生好的结果。我猜想李光耀就是这种。
还有就是自己的价值理想运作到政体中了,但是产生败局,比如希特勒,毛等。。。
不好意思扯远了。
还有我感觉,政治家要求比较坚定的信念,才会有机会运作自己的理念,否则容易成为投机分子,很难关键时刻掌舵。
你给我打开了一扇窗-- 以前从未看过historical fiction. My dear Hamilton, The Lincoln Conspiracy 这几本书都是你介绍的。
相逢何必曾相识。
都是所在时代的争议人物。是不是老川有这个高度就不知道了。Time will tell~~
看到这些理解,很被打动,被你的智慧和通达打动
这几年的体会是,创作比消费更fulfilling
万没想到,这些原本是打发时间的消遣,居然给我开了扇窗。。。
刚读完the Lincoln Conspriacy这本书,匆匆写几句:
1. 这是一本historical fiction -- 发现比起历史教科书来说,优点是历史讲得生动有趣,可读性强。
2. 本以为我们所在的当代美国是多么的分裂。读了明白了南北战争前夕的美国有过之无不及。战争前夕,居然还有南方的众议员当众把北方的参议员当众打得昏迷—the caning of Sumner。这样hopeless的政治分裂,都可以被治愈。莫名得到安慰。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aning_of_Charles_Sumner
3, 100多年前的总统竞选中 ,林肯是黑马获胜。
当代近20年的总统竞选, 从08,到今天的老川, 都是黑马胜出。 这是美国的政治土壤。
林肯出身寒微, 从开国时代的Alexander Hamilton, 到近代的Bill Clinton, 都是从出身寒微, 一步步到政坛金字塔顶端。
4. 当时林肯是最有争议的政治人物, 多少人恨不得生啖其肉, 有过数次暗杀行动。
一百多年后回头看觉得对错很清晰, 可身在其中的时候荆棘丛生,迷雾遍布。 咱们就比100多年前的人们更不同或更高明到哪里去了? 未必。 100多年前,无论南方,还是北方的政治领袖,都深信自己的moral conviction, 都认为对方荒谬至极。美国分裂的今天,左右两派对对方的认知,跟当年的南北两派对对方的认知也差不多。
一定意义上,历史就是不停重复自己。History is both now and then, today and yesterday
我以前看书很快,记大概。现在不咋读书了,2天前刚从3番拿回2本书,还没动过
虽然史学界对林肯的肯定是大多数。。。不过,史学界也是精英一类吧。。。。
因而斗争更加惊心动魄
昨日心不可得,今日心不可得,明日心不可得……
读一些很深刻的书,并和网友分享你的心得和感受。
Trump有林肯的gut. They are all lions.
制度都是摆设
但只要比他所处同时代的人看得更深更远、更代表人类文明与进步的力量,有勇气和执行力去挑战当时的邪恶势力,有领袖魄力去团结大多数,对社会和历史都会有不凡的贡献。
利益从来就是相争的。
食物的制作,餐桌的布置,也可以是一种创作。当看到生活艺术化后的成果和美,很满足。
但失去奴隶的奴隶主,利益受挫那是肯定的,和私人财产被侵犯是同样道理,内战也为这个。
所以问题来了,私人财产不被侵犯是不可颠覆的真理吗? 是不能撼动的律法吗?
不过现在我越来越悲观了。说到真善美有底气不足的感觉。很sad.
但看到你这种把真善美当真理的声音,又或许有点希望。
我表达意思就是字面上的意思,没有潜在的意思。
我没有把政治正确这个词进行褒贬。
我理解的政治正确是,政策上试图符合道德,道义的要求。但是道德道义不是必然保障所有人的利益的。
精英肩负有道德,道义责任,所以会表达政治正确。但一般人只看着自己的利益。只是名声也是一种利益。所以当政治正确损害自己的利益时,就会抗拒政治正确,如果可能就要污名化政治正确。
当然政治正确也的确有假装正确的。所以黑白不能分明的。:)
随便说说,希望不要把你说糊涂了。
没关系,理解是机缘。:)
就像家里养的牛羊一样。我不是说这种观念正确,就是描述事实,或者说观念,认知上的事实。
美国过往是理性占上风,虽然有美式理想主义,但是理性还是主驾驶。过去几十年,画风还是挺美的。但是现在非理性力量抬头,场面有点混乱失控的情况。怕怕。伤心失望。
Team of Rivals: The Political Genius of Abraham Lincoln by Doris Goodwin
林肯这个人真的很有意思。。。
宪法说人生而平等,宪法也说一个黑人在人口统计时不算一个人。矛盾么?
好像哪个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在写他的哲学书籍是,开篇就说女人不是人。我就看不下去了,非理性还是很强大的。:)
看内战的纪录片,说战场上死的南方士兵,有一些就13岁14岁的孩子。他们只是简单地想保护家里的财产。
现在的美国,贫富差距这么大。收入不平等的口号叫的这么响。。。很多人离homeless就差一张 Paycheck.
所以我说Andrew 杨是年轻人,看问题前瞻。在想办法解决问题。可惜时机不成熟。
当时的争议是对新加入联邦的那些州,是否允许蓄奴。对逃离蓄奴州的黑奴,那些废奴州是否要将他们抓住归还给那些奴隶主。
战争中,他宣布废奴,其实也是不得已。
如果废奴只是给予奴隶主们足够的补偿就可以和平解决的话,事情就不会拖到林肯那个时候。。。
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
不是所有参与写宪法的人都认为黑人不是平等的人。。。。。
更要命的是人还能预计将要入口的那块肉,更可怕。人的理性基本上还是停留在算计的阶段,不能真的解决问题。
一定是当时,各方利益的较量和,主体大众观念所趋的结果。
从理想主义的视角,原来我是相信民主政体,美式宪政是非常优越的,在妥协,平衡中推进社会的不断优化向好。
但是现在心存疑虑。为啥,平衡妥协一定能妥协出更好的社会呢?如果主体的意识是向恶的化,社会也会恶化的。
就像土匪窝,不是采取民主制就会放弃土匪,从良了。
关键是民意。人性中有两部分,自私获利来保障安全的部分,和渴望公平大环境来保障安全的部分。哪一种占主流,才会推动建立和维护相适应的制度,秩序。
我说未必,是因为当代人对宪法的理解和对当时人们的认知的不同。
多数人和少数人的利益,从来都是敏感的平衡,也从来都是动态的。民众和政治家们对这个平衡理解和把握,贯穿了美国历史。
林肯从来都有自己的道德判断,但他也是政治家,所以,不会把自己的道德判断强加于社会,这是他的智慧,也可以说是他的圆滑。
权衡利弊是政治家们必须做的。但是,如果因此说政治家们就没有道德准则,也不公平。
美国的文化导致开放,广纳百川,但是结果是引入的各种文化也是慢慢的量变到要会推动突变的。
政治成熟的人一般比较圆滑些。成功的政治家需要高于一般人的眼光的。像下棋一样需要看到大格局。太率性不太行的。
政治家的理想恐怕是个人的价值观成功运作到政体中,而且产生好的结果。我猜想李光耀就是这种。
还有就是自己的价值理想运作到政体中了,但是产生败局,比如希特勒,毛等。。。
不好意思扯远了。
还有我感觉,政治家要求比较坚定的信念,才会有机会运作自己的理念,否则容易成为投机分子,很难关键时刻掌舵。
你给我打开了一扇窗-- 以前从未看过historical fiction. My dear Hamilton, The Lincoln Conspiracy 这几本书都是你介绍的。
相逢何必曾相识。
都是所在时代的争议人物。是不是老川有这个高度就不知道了。Time will tell~~
看到这些理解,很被打动,被你的智慧和通达打动
这几年的体会是,创作比消费更fulfilling
万没想到,这些原本是打发时间的消遣,居然给我开了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