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这篇吗?吓人那!

螺丝螺帽
楼主 (文学峸)

http://www.outpatientsurgery.net/outpatient-surgery-news-and-trends/general-surgical-news-and-reports/hospital-ceo-resigns-after-making-incision-during-surgery--09-03-20

 

 

手术室开刀, 医院CEO给医生打气参观的。

主刀医生问 CEO 要不要开第一刀, 这CEO脑子短路, 觉得好开心的, 还真的上去开了第一刀。

 

事情捅出来了,他辞职了。。。。道歉了。。。。

g
gladys
医院要赔钱才行,太草菅人命了
g
gladys
医院要赔钱才行,太草菅人命了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世界在逐渐了解中国,中国人也在逐渐了解世界的异性。他们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有的甚至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分子。于是,有些中国人漂洋过海,嫁给了外国男人或者娶了外国女孩。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中国跨国婚姻的登记数几乎是逐年繁荣昌盛。1982年,中国跨国婚姻登记数为14193对,而到了1997年已达50773对,涉及53个国家和地区。

  人们在惊叹这一段段惊世未了情的同时,却忽视了故事背后的酸甜苦辣欢乐痛苦。由于文化的差异的婚姻观念,以及成家的目的各有不同,在婚姻中演绎了一幕幕悲喜剧,跨国婚姻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浪漫,那么甜蜜。来自不同国家的两口子告诫我们,其实与任何一段婚姻一样,跨国婚姻,不仅仅是相爱。

  日本男性最愿意娶中国女性

  随着中国人逐步走向世界,以工作、学习和生活为目的旅居日本的中国人在逐渐增加。在这些中国人中,一些女性嫁给了日本人为妻。日本政府公布的一项统计数据表明,随着日本的国际化程度提高,国际婚姻也在与日俱增,特别是日本男子娶外国女子为妻的越来越多,其中娶中国女子为妻的比例最高。

  随着日本人口增长率一年比一年低,40多岁的一般日本男性现在很难找到二三十岁的日本女性为妻,原因是如今日本女性都要求较高的生活水准,而一般的40多岁的日本男人的经济条件大多都达不到她们的要求。于是,这些日本男子尽快解决单身寂寞的最佳办法就是把寻求配偶的目标转向国外。一般日本人都认为,中国人的长相与日本人很像,饮食差异也不大,都使用筷子,都会写汉字,等等。

  中澳婚姻温而不热澳大利亚和中国是地球上一南一北两个国家,文化背景十分不同,但是两国间的联姻数量却一直居高不下。这当中,除了经济的吸引和文化的好奇等有利因素之外,也存在许多困难和误解尽管中澳交流年年发展,但是两国婚姻并没有出现过突增或者突降的情况,近几年每年结婚人数比例的增长基本不超过7%,偶尔还有降低。这种平缓增长一方面说明中国人在澳大利亚的生活趋于稳定,另一方面也说明近几年中澳婚姻交流没有什么突然的变化。

  澳大利亚移民局对中澳婚姻的签证一直控制严格。首先他们要证明双方婚姻关系的真实性和持久性,而且这种考核对申请人所处的特殊社会环境,文化传统,经济现状,家庭中长辈参与程序和申请人对婚后的安排,并未加以深入考察,而是直接套用澳大利亚的各种观念、行为标准和移民部政策,罗列出一串串申请人未能符合的条件或标准。所以有时候申请人在面试时一个不经意的回答会成为拒签理由之一;有时,申请人在婚姻生活中的矛盾或不和,尽管双方和好如初,但仍然会被移民官抓住把柄赫然成为拒签的重要理由之一。从2002年12月开始,澳大利亚立法规定实施新的结婚证书颁布办法,所有要登记结婚的配偶,可以先谈好彼此的结婚条件,包括离婚时财产如何分配,小孩如何教育,要到什么地方度假,甚至一周做爱几次,等等。

  许多在悉尼的中国人对此无法理解,但是澳大利亚人对此另有看法,悉尼大学正要结婚的安德森教授就认为,这样很清楚,也是一种互相尊重对方的表现。

  中澳跨国婚姻的离婚率一直居高不下,专家说原因和澳大利亚整体婚姻文化习惯有关。澳大利亚是有名的家庭观念差的国家,在世界各国夫妻离婚率排到前三,第一是美国。40岁以上的澳大利亚男人中,有过离婚记录的占全体总数的40%。所以澳大利亚人把婚姻看得比较淡。

  中德联姻喜忧参半

  上海的磁浮列车开通了,来自德国慕尼黑的电机商人彼得先生感到非常兴奋。他很清楚,中德两国合作的磁浮列车项目的开始意味着中德两国在上海的合作前途无量,对他个人来说,这绝对有助于实现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在上海找一个中国媳妇。“两国交流越来越多,中国姑娘对我们越来越不陌生,我在工作中和她们交流越来越容易。”彼得操着生硬的汉语说。据了解,彼得先生身边有这种想法的德国小伙子还有不少。

  德国人把婚姻家庭看得很重,这一点和中国人很相似。如此他们认为应当有了一定经济基础才能结婚,否则婚姻会不稳定。也因此,德国人办理跨国结婚的手续非常烦琐。登记结婚的话,首先要把从小到大各种证件能办上的都办上。这些文件必须首先经过中国公证机构公证,再经中国外交部确认,最后由德国驻中国大使馆认证后再邮寄到德国,由在德国注册的翻译公司译成德语,后再递交给婚姻登记处。但最终能否结婚不是由婚姻登记处说了算,所有文件都得送德国各州最高法院由法院决定。一般来说,没四个月这套程序批不下来。乃至有一种说法建议凡欲和德国人结婚者转道丹麦办理,那里三天就够了
螺丝螺帽
主要是违反医院政策了。

到不是有啥危险。

 

具体这例而言

p
purple123
其实吧。美国的住院医制度我就有意见。一个住院医管无数病人,累死累活的。这样如何保证质量?
p
purple123
一个朋友做个手术那肚子上的伤疤难看的不要不要的。她同学国内做的一样的手术,缝合的整整齐齐清清爽爽的
螺丝螺帽
这个看个体的。我在国内的手术,疤痕大大的。

这儿做的几乎看不出。

 

在这儿,我刚开始,不肯做手术,老美女医生以为我担心疤痕。其实不是。不到万不得已,谁愿手术

微笑的花
要看是谁缝合的。国内一般都不会是主刀医生缝。碰上实习医生就会差点。有经验的医生就会好很多。
螺丝螺帽
Agree
雨女
以后给你讲我知道的真事。没有报道出来的。
螺丝螺帽
雨女
就写在这里

我们上学那会儿。有医学生把纱布,剪子忘在病人腹腔。重新打开取出,引发感染等的例子。就不说了。那些都是事故。

美国的例子:前几年。女病人被麻醉了。几个护士开始议论女病人的乳房大。年龄大了,还耷拉下来等等的一顿贬损。不知什么原因,被录像机录了下来。还有男病人的手机没关录下来的。文学城也有医务工作者聊自己医院病人的具体细节的。前几年在别的地方看到。这些都属于对病人的不尊重。就像你讲的例子。

日本的例子:整容科的大夫。把病人的脸皮都割完翻开了。时间到了中午。教授带着医生就去餐馆吃饭了。过一个多小时回来接着缝合。

日本的例子:这个好像报道了。给病人做肾脏移植。好不容易等到了肾源。结果,俩老太太住一个屋。病人迷糊,护士也迷糊。把不需要换肾的老太太推进手术室。把她的好肾给切下来了。

中国的例子:这回是法医。给杀人犯进行鉴定。给出的结论证明嫌疑人是凶手。判了死刑。没过两年,真的杀人犯自首。

通常这样的时候,单位都会为这些人包庇。

还挺多的。我说在中国需要找关系看病。我同学说美国也一样。他们一家父亲,兄弟,妹妹都是医生。他还这样说。

我自己也经历过移民医生的误判事情。不是华人。所以,我坚持不用那些四五十岁了,终于考过医生资格。上岗的人。PCP除外。看大病一定找好医院好医生。

那天看到有个网友在这里说他的孩子鼻子过敏,堵塞。做手术等。我没来及看。那天太忙了。

 

 

 

 

 

 

 

雨女
反正跟生命有关的事情。还是要谨慎再谨慎。
螺丝螺帽
是的, 我同意, 这种医疗事故, 能瞒都是瞒的

我姐退休前在医院工作, 也听到她说的一些事。

“把纱布,剪子忘在病人腹腔。重新打开取出”, 这个, 我也听到过。

 

现在, 大家都有手机, 太方便爆料了, 所以, 要特别小心

螺丝螺帽
很同意
雨女
平时头疼脑热没什么

有大事就去大医院。去找认真负责的好医生。并不是大医院所有医生都负责。但是,差医生还是进不来的。

我的鼻子也堵塞很多年。至少有二十年的历史。都说是过敏啦。要切掉什么了。我找到MGH一个医生做那个手术。他先让女助手医生看我。然后看了我一分钟,让我去拍片子。第二次跟我说:你的后面脑部分很好。为了不让它发展到脑部分,你现在做这个手术正好。就定下来18年2月份做。我自己开始调查。做过这个手术的人后遗症。很多人是不会告诉你的。尤其是同行医生。我很巧找到一个医生。他也是耳鼻喉科的。他说据她自己知道很多病人做了以后。不好。因为那块小骨头很薄。切不好就切透了。然后就脑子就和外边相通了。留下后遗症。他就把所以他自己知道的后遗症都将给我听。他说他不建议我做。他推荐我去看一个医生。我去看了。那个医生很确定地说我不是过敏。我也做了过敏试验。MGH可以做50种。我一种也没有阳性。他说我的那个地方的神经就是特殊。他不说我是否应该做那个手术。我现在突然写不出这个手术的名字。就是把鼻腔增大。我就没做。两个月后,我的鼻子彻底好了。再也没有堵过。非常畅通。所以,谨慎,再谨慎地选择。我自己打电话取消了手术。

 

j
julie116
看过一个电视节目讲病人做鼻子手术毙命的。因为淤血导致窒息。但是他在麻醉昏迷状态,没人发现
p
pureleaf
自己做研究做足功课太重要了

我在美国也碰到过类似的情况。一个三十多岁的女医生只看了technician的报告,也没有检查,就断定我要做手术,后来找了一个60来岁的男医生,仔细看了后说,如果是他家人的话,他不建议手术。我听了他的建议。后来证明老医生的话才是对的。

从此就知道,应该多方求证。好医生不少,但是“杀人有暇”的庸医,确实需要小心提防。

j
julie116
年轻医生更看重钱的多。近年医学文化也变了
螺丝螺帽
你好幸运
螺丝螺帽
+1
雨女
昨晚太晚了。很多错别字。接着再讲。

我表姐。去做年检. 照胸。发现肺部有个东西。放射科医生给出诊断。她的PCP马上给她约了胸外科医生做biopsy. 幸亏她给我打了个电话。我做事比较纠结。凡事要搞搞清楚。我就问她约了谁。她说不知道。反正医生说越早越好。看看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我问做完如果是良性的呢?恶性的肯定要手术。她说不知道。我就让她把一生的名字给我。现在信息公开。很容易在网上查到医生的信息。结果医生不仅是他们那个医学院的教授,还是系主任。下面还有很多学生和实习医生。我跟他说这个人很忙。即使约的他也是实习医生做。我本人不反对实习医生做。一个好的医生都是从实习医生做起。第二你的放射科医生是个40多岁的从南欧来的女医生。她是做了很多年的研究,在实验室工作。然后考过了美国的医师资格的。第三,你的家庭医生给你找的医院太小了。后来我打听到这个医院虽然小,但是胸外科医生是从医学院过去看病人。总而言之。我就让她再看一个医生。尤其是她的家庭医生也是从别的国家读了医学院,考了美国的医师资格。我很佩服这些努力的移民医生。但是,他们做了十几年的实验室工作以后,到了五十岁终于可以看病人了。这中间的几十年还是缺了经验。也许我有偏见。但是我们是病人,我们有权利选择。我老公说我就是事儿妈。人家医生都安排好了。我说这是个大事。她自己已经慌了。这时候我不能慌。说不慌是假的。

因为她约的是十天以后。可见医生很忙的。接下来的两天就都是为这件事在烦恼。我看她自己自己已经撑不住了。第三天我做了一个决定。开车三个多小时去她家。我早上起大早。中午到。然后给自己的同学咨询。没有人愿意多说。都说遵从医嘱。这样的时候,谁都不会瞎说。谁都不担责任。尤其美国人。可是就有一个同学说。你让她再看一个医生。你得把她的胸透片子拿来。我就在当天下午,急忙去她的医院申请取来片子。和她一起上网查询医生。查到三个。我们认为比较好的。电话过去两个没人接。我当时留了录音。一个当场助手接电话。她说明天就有两个时间段。你要哪个。我看我表姐都好几天吃不好睡不好了。就说早上的。早上九点半。我就当晚返回。把她和片子都带来我家。第二天早上去看医生。

医生很好。他说你们等一会。他看完片子回来说。你这个情况不能做biopsy. 因为这个医生的诊断是错误的。因为它没长在肺里面。而是长在脊椎上。那里神经和血管很复杂。如果要做,还需要一个specialist 帮助。他还说:这相当于是个手术了。我问他你确定。他说他非常确定。我问他的决定。我还问他是否在做一次MRI。他说不需要。因为片子拍的很清楚。他还说你不需要这么着急做。因为你平时没有症状。如果不是体检,你都不知道。所以,良性的可能性很大。我说多大。他说98%。他说根据以往的数据说的。他说再等两三个月。看看是否长得很快。我问万一是恶性那不耽误了。他说耽误的可能在2%。他让我们自己决定。我说我们不懂。你是医生。你处理。他说他的决定是再看看。我们回家。咨询的人有了回复。这是一个很好的医生。很有经验。

等待的日子病人肯定是很不愉快的。别人的安慰没太大用。我有时候问她。这比你听到马上做要好多了吧。和上一个医生的诊断相比呢。两个多月以后。又做了MRI。没有快速增大。但是整个瘤子已经拳头大小。我看了还是大了一点。医生说这次放射科医生和胸外科医生的讨论结果是手术。时间可以在一年之内。他们还认为是良性的。接下来就又是一番讨论。做还是不做。什么时候做。我的建议是做。医生详细介绍了如果做手术后遗症和风险。她老公不做。因为他的朋友做了。手术一半必须缝合。因为触及到中枢神经。我觉得如果不做,我表姐性格会疯了。而且留着那么个隐患在里面。再说年龄越来越老。我老公不给明确建议。私下说不做也没什么。我那一阵子把所有相关资料都查了。决定权在她自己手里。最后决定做。那也是医生的建议。手术那天,我们在等楼下等。几个小时后,医生下来说:根据他的肉眼所见,可能是坏的,但是是最初级阶段。需要病理结果。我姐夫已经撑不住了。脸色难看的一塌糊涂。我用眼神瞪着他。手术比我们想象的好。没有任何后续处理。半年后复查MRI。没事。一年后也没事。两三年后也没事。唯一是后背留下一个几公分疤痕。但是,她心里轻松了。

讲起来这个过程,她总是感谢我和她一起时间。我今天想起来就啰嗦了。总之,病人自己还是要斤斤计较。我老公说你们在替医生做事。就交给医生好了。是啊,那也得交给一个判断准确的医生啊。医生也有出错的时候。医生也是人。

 

 

 

 

雨女
是的。不然就做了。

我的一个意大利裔同事今年三月做了第二次。他说第一次在塔夫茨做的是个三十多岁女医生。做完没有任何帮助。还那样。今年又做第二次。他说好很多。我自己听他说话声音还是唔囔唔囔的。他说至少鼻子是通气的。我自己是完全顺畅的。困扰我很多年。

雨女
这就是事故了。
螺丝螺帽
写的太好了,给个大大的赞!

在你这个例子,早做手术是不是更好呢?毕竟最后还是手术了

 

纯讨论。

 

我老公肠镜查出问题,12/2查,12/8 做手术。

 

医生查出后说99%是良性,切了一段肠子。

 

开出后切片是 0-1 ,是坏东西。不过不用化疗啥的,就是跟踪。

 

手术距今,近11年了

雨女
现在看来是这样。

我觉得是后来的MRI给出了更清晰的诊断。他们才决定做手术。我讲的是第一个放射科医生给出诊断。紧接着就要做Biopsy。那个针头很粗的。

雨女
我一会删了。太多别人的事情。
螺丝螺帽
谢谢你
禾口
就是在商业化模式带动下,人都是奔钱去了。
布兰雅
我也遇到一例,喉部手术后麻醉恢复等待时,血堵供脑,20几分钟才发现。植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