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澳洲朋友聊天,说维多利亚州的封城和新加坡差不多,不许随便外出。警察发现你无essential理由外出就重重地,罚!街上不许有三人以上同行。
她感觉和中国的封城很像,只不过中国有人把小区门堵着。不罚你,因为你根本不能乱跑。
我说澳洲的感染人数怎么那么落后呢。
我说我们这里的封城完全靠自觉。自己想开车去哪里就去哪里。想和谁聚会就和谁聚会,管的住生意管不住个人。小区里散步的人经常都是四五个四五个的。还不算那些聚众抗议的。
我又想起那天世界卫生组织某人说的话,中国的经验可以复制,但需要速度,金钱,想象力和政治勇气。这个政治勇气可能就是说要牺牲短期的自由换来共众的长期利益。有些国家做的到,有些做不到。
英国啊法国啊封城是不是和美国也类似啊?
我们这里是这样,封城之后,除了必须去工作的人(需要有工作证明),其他的人每天最多只能外出1小时而且需要理由,比如采购,看医,买药,运动,照顾老人等,不符合这些理由的不可以,不能离开家超过1公里的范围。出门必须携带出行证明加身份证,否则就是罚款,一个月内连续4次,加倍罚款之外,可能会有6个月牢狱。
西班牙这一个小时都没有,他们禁足了7周后,昨天小孩子才允许出门!
意大利的活动范围是家门前200米以内。
这都是自由散漫的拉丁国家哦。
Nice边上的一个小城,五一那天去一个大公园溜达,想着警车进不来,结果被开摩托的警察抓住,两个人罚了270欧。
我们社区爆发(不是说零星案例)2月中,一直到3月17日才封城。3月7日报纸上还登着我们小马总统带着媳妇身先士卒去剧院看戏,号召法国人不要因为新冠病毒改变生活的模式。
曲线迅速超过意大利。不过因为封城严格,后来就是断崖式下跌。
另外新冠就是专门治疗各种不服,尤其是个人主义至上的价值观。
比如戴口罩(或者说遮挡口鼻),保护自己只是3成,但是保护别人却是9成。戴口罩,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别人。就这一点如果认识不到,就不可能做到。
我们比澳洲更严一点的地方好象是店关得多,其他都差不多,不过澳洲比我们防范得更早,我们就是一脚急刹车那种模式。。。
店都关了,想出去也没地方去,超市又排队,所以不如在家呆着,或者去散步。。
一开始也是这样。但是后来还是放下了彼此对抗,联手对付病毒了。不容易啊!
德国也是,最大反对党都说要支持政府抗击疫情。
我们这里的反对党也就最近出来放放嘴炮,前些日子还是挺安静的。
学生的家长,都会有风险。一个人身后就是一大片人。
这个数字是医院数字,还是包括了养老院?
人们比英美这种个人主义至上的国家更有集体意识,同理也可以看到以色列。东亚国家也都是很有集体主义精神的。
法国么,哼哼。反正我是不太乐观的,你看新闻了吧,每天死1000多人的时候,主持人都笑容满面的,但是这几天因为解禁恐怕要黄菜,打开电视,人人的脸色都像别人欠他两吊钱。
Don't be an idiot。。。。因为一放松那些人就蜂拥去外卖店,还有远一点的海滩。。。那些官员又急了。。就冒出这么一句,我觉得他们跟河南村长一样接地气。。。
一直说德国做得不错,发现也就是跟你们几个落后的比还不错。。悄悄的也攒了2000多重症了。。。最近好象也一直没减轻,还赶上来了,难怪城头新闻说欧盟也嚷着要中国麻烦
竟然不允许教民们聚会做礼拜?
本来应该做得更好。现在医护大比例感染。care home死伤都不该发生,至少不该那么多。经济损失更严重,一时半会儿根本恢复不了了。。。。。。
到现在还有60例,不知道是咋感染的。对爱吹牛B的政府,就该骂!到现在还打算只跟澳洲互开,气中国!
不过目前还算可控,所以打算继续带病行驶。我们的总统有两礼拜没看见人影了,,,不知道在忙啥。
我早就在这里说了,我们是疫情状况全球最差的几个国家之一。
想起这句就又好气又好笑
一开始是太放松了,根本不关,养老院的工作人员从国外回来就直接去上班,也不知道在搞什么,一点意识都没有,游轮照样靠,游客到处走。。。
你们小马哥是不是有点反社会人格?虽然看着阳光
最近这次也是,两周前出来全国电视讲话,说这个5月11日解禁哈。。。然后神隐,底下打得焦头烂额。不过他还在发推,发表声明等等,只是在“垂帘听政”哈哈。
还有啊,我前些日子一口气来发了好几个帖子泻火。你说我是无病呻吟的那种人吗?要不是我们情况真的糟到无法言说,我至于那么火大吗。。。
每天总理和卫生干事都要出来做汇报,念数字,回答问题。。。也难怪美国人体谅他们总统年纪大了。。。可你们这位这么年轻,又没有啥后宫耽误着。。。
他难道在发朋友圈吗?学习炸油条?
其实他真的是非常聪明的人,脑子很灵的。这次疫情搞砸了他肯定心里有数。他的专业不在医学上面,所以这些事就交给专家和专职行政人员去做,他肯定是在琢磨经济的问题了。这才是他的本行,自己就算专家。
我刚在上面转了一贴,其中讲到欧洲产业空心化的恶果,很中肯。老牌工业大国闹到要什么没什么的地步,法国这个跟头跌得不轻。接下来不论是短期经济重启,还是长期布局,肯定都需要他重新考虑。
要说现在跟中国最大的障碍就是美国了,这个时候你跟中国开,打美国的脸啊。。我觉得新西兰这次有点高调,估计是给五眼联盟树标兵呢,否则五眼里两眼懵了,实在太难看。。你们澳洲么。。。另有怼中国的重任
我们这里超过一半的人现在都由政府支付半薪呢。。。
小杂货店,Dollar店,车行,船行,修车店,超市,快餐店,中餐馆,酒庄,药店,Home Depot, Lowe's ,全都是essential 。街上车流完全不见少。就零星几家大一点的餐馆,按摩店,健身房,服装店关门了。一家美甲店的开张招牌每次都亮着,貌似没人管。
昨天和澳洲朋友聊天,说维多利亚州的封城和新加坡差不多,不许随便外出。警察发现你无essential理由外出就重重地,罚!街上不许有三人以上同行。
她感觉和中国的封城很像,只不过中国有人把小区门堵着。不罚你,因为你根本不能乱跑。
我说澳洲的感染人数怎么那么落后呢。
我说我们这里的封城完全靠自觉。自己想开车去哪里就去哪里。想和谁聚会就和谁聚会,管的住生意管不住个人。小区里散步的人经常都是四五个四五个的。还不算那些聚众抗议的。
我又想起那天世界卫生组织某人说的话,中国的经验可以复制,但需要速度,金钱,想象力和政治勇气。这个政治勇气可能就是说要牺牲短期的自由换来共众的长期利益。有些国家做的到,有些做不到。
英国啊法国啊封城是不是和美国也类似啊?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世界在逐渐了解中国,中国人也在逐渐了解世界的异性。他们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有的甚至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分子。于是,有些中国人漂洋过海,嫁给了外国男人或者娶了外国女孩。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中国跨国婚姻的登记数几乎是逐年繁荣昌盛。1982年,中国跨国婚姻登记数为14193对,而到了1997年已达50773对,涉及53个国家和地区。
人们在惊叹这一段段惊世未了情的同时,却忽视了故事背后的酸甜苦辣欢乐痛苦。由于文化的差异的婚姻观念,以及成家的目的各有不同,在婚姻中演绎了一幕幕悲喜剧,跨国婚姻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浪漫,那么甜蜜。来自不同国家的两口子告诫我们,其实与任何一段婚姻一样,跨国婚姻,不仅仅是相爱。
日本男性最愿意娶中国女性
随着中国人逐步走向世界,以工作、学习和生活为目的旅居日本的中国人在逐渐增加。在这些中国人中,一些女性嫁给了日本人为妻。日本政府公布的一项统计数据表明,随着日本的国际化程度提高,国际婚姻也在与日俱增,特别是日本男子娶外国女子为妻的越来越多,其中娶中国女子为妻的比例最高。
随着日本人口增长率一年比一年低,40多岁的一般日本男性现在很难找到二三十岁的日本女性为妻,原因是如今日本女性都要求较高的生活水准,而一般的40多岁的日本男人的经济条件大多都达不到她们的要求。于是,这些日本男子尽快解决单身寂寞的最佳办法就是把寻求配偶的目标转向国外。一般日本人都认为,中国人的长相与日本人很像,饮食差异也不大,都使用筷子,都会写汉字,等等。
中澳婚姻温而不热澳大利亚和中国是地球上一南一北两个国家,文化背景十分不同,但是两国间的联姻数量却一直居高不下。这当中,除了经济的吸引和文化的好奇等有利因素之外,也存在许多困难和误解尽管中澳交流年年发展,但是两国婚姻并没有出现过突增或者突降的情况,近几年每年结婚人数比例的增长基本不超过7%,偶尔还有降低。这种平缓增长一方面说明中国人在澳大利亚的生活趋于稳定,另一方面也说明近几年中澳婚姻交流没有什么突然的变化。
澳大利亚移民局对中澳婚姻的签证一直控制严格。首先他们要证明双方婚姻关系的真实性和持久性,而且这种考核对申请人所处的特殊社会环境,文化传统,经济现状,家庭中长辈参与程序和申请人对婚后的安排,并未加以深入考察,而是直接套用澳大利亚的各种观念、行为标准和移民部政策,罗列出一串串申请人未能符合的条件或标准。所以有时候申请人在面试时一个不经意的回答会成为拒签理由之一;有时,申请人在婚姻生活中的矛盾或不和,尽管双方和好如初,但仍然会被移民官抓住把柄赫然成为拒签的重要理由之一。从2002年12月开始,澳大利亚立法规定实施新的结婚证书颁布办法,所有要登记结婚的配偶,可以先谈好彼此的结婚条件,包括离婚时财产如何分配,小孩如何教育,要到什么地方度假,甚至一周做爱几次,等等。
许多在悉尼的中国人对此无法理解,但是澳大利亚人对此另有看法,悉尼大学正要结婚的安德森教授就认为,这样很清楚,也是一种互相尊重对方的表现。
中澳跨国婚姻的离婚率一直居高不下,专家说原因和澳大利亚整体婚姻文化习惯有关。澳大利亚是有名的家庭观念差的国家,在世界各国夫妻离婚率排到前三,第一是美国。40岁以上的澳大利亚男人中,有过离婚记录的占全体总数的40%。所以澳大利亚人把婚姻看得比较淡。
中德联姻喜忧参半
上海的磁浮列车开通了,来自德国慕尼黑的电机商人彼得先生感到非常兴奋。他很清楚,中德两国合作的磁浮列车项目的开始意味着中德两国在上海的合作前途无量,对他个人来说,这绝对有助于实现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在上海找一个中国媳妇。“两国交流越来越多,中国姑娘对我们越来越不陌生,我在工作中和她们交流越来越容易。”彼得操着生硬的汉语说。据了解,彼得先生身边有这种想法的德国小伙子还有不少。
德国人把婚姻家庭看得很重,这一点和中国人很相似。如此他们认为应当有了一定经济基础才能结婚,否则婚姻会不稳定。也因此,德国人办理跨国结婚的手续非常烦琐。登记结婚的话,首先要把从小到大各种证件能办上的都办上。这些文件必须首先经过中国公证机构公证,再经中国外交部确认,最后由德国驻中国大使馆认证后再邮寄到德国,由在德国注册的翻译公司译成德语,后再递交给婚姻登记处。但最终能否结婚不是由婚姻登记处说了算,所有文件都得送德国各州最高法院由法院决定。一般来说,没四个月这套程序批不下来。乃至有一种说法建议凡欲和德国人结婚者转道丹麦办理,那里三天就够了
我们这里是这样,封城之后,除了必须去工作的人(需要有工作证明),其他的人每天最多只能外出1小时而且需要理由,比如采购,看医,买药,运动,照顾老人等,不符合这些理由的不可以,不能离开家超过1公里的范围。出门必须携带出行证明加身份证,否则就是罚款,一个月内连续4次,加倍罚款之外,可能会有6个月牢狱。
西班牙这一个小时都没有,他们禁足了7周后,昨天小孩子才允许出门!
意大利的活动范围是家门前200米以内。
这都是自由散漫的拉丁国家哦。
Nice边上的一个小城,五一那天去一个大公园溜达,想着警车进不来,结果被开摩托的警察抓住,两个人罚了270欧。
我们社区爆发(不是说零星案例)2月中,一直到3月17日才封城。3月7日报纸上还登着我们小马总统带着媳妇身先士卒去剧院看戏,号召法国人不要因为新冠病毒改变生活的模式。
曲线迅速超过意大利。不过因为封城严格,后来就是断崖式下跌。
另外新冠就是专门治疗各种不服,尤其是个人主义至上的价值观。
比如戴口罩(或者说遮挡口鼻),保护自己只是3成,但是保护别人却是9成。戴口罩,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别人。就这一点如果认识不到,就不可能做到。
我们比澳洲更严一点的地方好象是店关得多,其他都差不多,不过澳洲比我们防范得更早,我们就是一脚急刹车那种模式。。。
店都关了,想出去也没地方去,超市又排队,所以不如在家呆着,或者去散步。。
一开始也是这样。但是后来还是放下了彼此对抗,联手对付病毒了。不容易啊!
德国也是,最大反对党都说要支持政府抗击疫情。
我们这里的反对党也就最近出来放放嘴炮,前些日子还是挺安静的。
学生的家长,都会有风险。一个人身后就是一大片人。
这个数字是医院数字,还是包括了养老院?
人们比英美这种个人主义至上的国家更有集体意识,同理也可以看到以色列。东亚国家也都是很有集体主义精神的。
法国么,哼哼。反正我是不太乐观的,你看新闻了吧,每天死1000多人的时候,主持人都笑容满面的,但是这几天因为解禁恐怕要黄菜,打开电视,人人的脸色都像别人欠他两吊钱。
Don't be an idiot
。。。。因为一放松那些人就蜂拥去外卖店,还有远一点的海滩。。。那些官员又急了。。就冒出这么一句,我觉得他们跟河南村长一样接地气。。。
一直说德国做得不错,发现也就是跟你们几个落后的比还不错。。悄悄的也攒了2000多重症了。。。最近好象也一直没减轻,还赶上来了,难怪城头新闻说欧盟也嚷着要中国麻烦
竟然不允许教民们聚会做礼拜?
本来应该做得更好。现在医护大比例感染。care home死伤都不该发生,至少不该那么多。经济损失更严重,一时半会儿根本恢复不了了。。。。。。
到现在还有60例,不知道是咋感染的。对爱吹牛B的政府,就该骂!到现在还打算只跟澳洲互开,气中国!
不过目前还算可控,所以打算继续带病行驶。我们的总统有两礼拜没看见人影了,,,不知道在忙啥。
我早就在这里说了,我们是疫情状况全球最差的几个国家之一。
想起这句就又好气又好笑
一开始是太放松了,根本不关,养老院的工作人员从国外回来就直接去上班,也不知道在搞什么,一点意识都没有,游轮照样靠,游客到处走。。。
你们小马哥是不是有点反社会人格?虽然看着阳光
最近这次也是,两周前出来全国电视讲话,说这个5月11日解禁哈。。。然后神隐,底下打得焦头烂额。不过他还在发推,发表声明等等,只是在“垂帘听政”哈哈。
还有啊,我前些日子一口气来发了好几个帖子泻火。你说我是无病呻吟的那种人吗?要不是我们情况真的糟到无法言说,我至于那么火大吗。。。
每天总理和卫生干事都要出来做汇报,念数字,回答问题。。。也难怪美国人体谅他们总统年纪大了。。。可你们这位这么年轻,又没有啥后宫耽误着。。。
他难道在发朋友圈吗?学习炸油条?
其实他真的是非常聪明的人,脑子很灵的。这次疫情搞砸了他肯定心里有数。他的专业不在医学上面,所以这些事就交给专家和专职行政人员去做,他肯定是在琢磨经济的问题了。这才是他的本行,自己就算专家。
我刚在上面转了一贴,其中讲到欧洲产业空心化的恶果,很中肯。老牌工业大国闹到要什么没什么的地步,法国这个跟头跌得不轻。接下来不论是短期经济重启,还是长期布局,肯定都需要他重新考虑。
要说现在跟中国最大的障碍就是美国了,这个时候你跟中国开,打美国的脸啊。。我觉得新西兰这次有点高调,估计是给五眼联盟树标兵呢,否则五眼里两眼懵了,实在太难看。。你们澳洲么。。。另有怼中国的重任
我们这里超过一半的人现在都由政府支付半薪呢。。。
小杂货店,Dollar店,车行,船行,修车店,超市,快餐店,中餐馆,酒庄,药店,Home Depot, Lowe's ,全都是essential 。街上车流完全不见少。就零星几家大一点的餐馆,按摩店,健身房,服装店关门了。一家美甲店的开张招牌每次都亮着,貌似没人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