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意大利被疫情折磨着,从今天开始北方一些地区被封了,包括米兰。提笔写米兰,祝福这座美丽的城市。
意大利各地都是宝,米兰从旅行的角度不是大角色。但是现代大都市的风格,让人很舒服的感觉。这一篇米兰包括两次旅行,一次新年,一次是夏天带着舅舅和舅妈一起玩。米兰的风格有些和上海相似,它成为了舅妈这个夏天非常喜欢的城市,她格外喜欢米兰大教堂。
前年在罗马过圣诞,在佛罗伦萨过新年,之后就是继续北上去米兰,主要看大殿和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
因为是圣诞节新年之际,米兰的景色非常美丽和大气
夜色中的大殿和圣诞树
在米兰的最后一天,我静静地站在广场的一边,看着夕阳西下,金色的夕阳在洁白的大理石上从金色变成粉色,这最美好的色彩永远留在心底了。
当然冬季的米兰非常冷,我们排队等了三刻钟才进入大殿,真是冻成冰棍了,大殿里面也是冰冷,我可能是参观教堂最快的一次。哥特式的教堂昏暗冰凉,我本人更喜欢金色的巴洛克。
第二天休息好了,穿得暖和登顶,非常开心。这座教堂无论里外,都是艺术,建筑和宗教的宝殿。
照片中那个塔楼般的建筑叫Torre Velasca, 50年代式的建筑。和精美的大殿相比,嗨,别提了。
可以看到著名的商业中心Galleria Vittorio Emanuele II 拱廊街
Galleria Vittorio Emanuele II 拱廊街,米兰的节日气氛很热闹
晚上更好看
还有小米兰大殿
米兰的夜景非常大气
Castello Sforzesco 是原来米兰大族Sforza 的地盘,达芬奇也参与过建筑,这个家族是达芬奇艺术的大股东。这个家族出过很多红衣主教,也出过教皇。
我很喜欢它简练的风格
当然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也预订了,听着专业讲解很过瘾,我也收回自己从前的话,这的确是我看到过的印象最深刻的最后的晚餐。前后看过这件作品,间隔有20多年了,作品被修复,而我也渐渐长大了。
意大利北方的食品也有它的特色,那天,我们参观大殿,被冻得要死,又过了饭点,在小咖啡馆小王子Princi那里吃了简单下午餐,感觉还不错。
既然到了米兰,也要看看最大的Eataly,采购美食的天堂。安娜非常喜欢那里,两顿晚饭都是在那里解决的,无论是楼下的摊位,还是楼上的餐厅,都好吃,简练美味,新鲜就是美食的第一条件。
每次晚饭后,十点来钟,安娜喜欢坐着老电车回饭店。
夜间的小凯旋门也很喜气洋洋。
那一带, 附近的现代建筑有两个楼Bosco Verticale ,好像叫垂直树林的,挺有意思。还有一个地方是咖啡馆和店铺,也挺有意思的,Corso Como 10。
夏天带着舅舅和舅妈,意大利最后一站也是米兰。我觉得米兰和其它意大利城市相比,不是很出彩,但是现代气息很浓郁。这次的饭店给我们升级,近两百平米的套房,东西两个大晒台,看到落日余晖和静静的日出。那次安娜生病,就让她在饭店休息,那天晚上我们回来很晚,她说,一个人在晒台看到美丽的落日。舅舅和舅妈很喜欢米兰,看到了想看的大殿,舅舅也到一家老银行过过瘾。当然米兰的冰激凌比不过别的城市。
意北重灾区,所有学校关门,所有博物馆关门。写这篇文章给米兰和Italia 加油,希望大家早日战胜疫情,恢复平常的生活。
谢谢阅读,祝大家健康平安。
九点在卢浮宫,坐在胜利女神边素描,我还说,太平盛世。。。。不管怎么,一定能战胜病毒的,不过怎样的代价和损失。大家保护自己和家人。
祝福意大利早日渡过难关。。。
https://mobile.twitter.com/valemercurii/status/1238234518508777473
晴天和安娜都好好保重:)
我写了不少文章,世界风情还没贴,就把米兰放这里,因为你提到的音乐会,也因为一家在米兰Lodi 的中餐馆。点到为止,不说了。意大利人民虽然不靠谱,但是很热心,这次损失惨重。
大家都要好好保重!!
太惨了。。。
德国的孩子们都回家了,我还在上班,但得到提示,可能下周可以在家办公。不过日耳曼骨子里有一种风格,说坚强,死板,强硬都可以,有点不通情达理,绝对理性。希望我们这次都能过关。
我北意还有两篇没写,写完了就一起发到坛里。希望你在北京的家人安康。
你不要着急,孩子们都会好好的。
我看姐们问你,才知道你腰伤,要注意。我也是脊椎的问题,行动不便大半年。也打针,吃激素,点滴,理疗,很伤身的。基本恢复后,还是要运动的,锻炼背部肌肉。那些吸尘的活,我都留给孩子做了。花园的事情也注意一些,我脊椎基本好了,颈椎就出问题了。还是要合理锻炼。我跑步跑了23年,不得不忍痛割爱,去练机械了。
我们那次是Bergamo, largo di Garda, Verona, Milano, 那段时间你也在那一带,我们共同享受北意蓝天下的盛世风情。
非常明白你的心,你是善良的姊妹,从保护好家人和自己做起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有信心。
这些天意大利被疫情折磨着,从今天开始北方一些地区被封了,包括米兰。提笔写米兰,祝福这座美丽的城市。
意大利各地都是宝,米兰从旅行的角度不是大角色。但是现代大都市的风格,让人很舒服的感觉。这一篇米兰包括两次旅行,一次新年,一次是夏天带着舅舅和舅妈一起玩。米兰的风格有些和上海相似,它成为了舅妈这个夏天非常喜欢的城市,她格外喜欢米兰大教堂。
前年在罗马过圣诞,在佛罗伦萨过新年,之后就是继续北上去米兰,主要看大殿和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
因为是圣诞节新年之际,米兰的景色非常美丽和大气
夜色中的大殿和圣诞树
在米兰的最后一天,我静静地站在广场的一边,看着夕阳西下,金色的夕阳在洁白的大理石上从金色变成粉色,这最美好的色彩永远留在心底了。
当然冬季的米兰非常冷,我们排队等了三刻钟才进入大殿,真是冻成冰棍了,大殿里面也是冰冷,我可能是参观教堂最快的一次。哥特式的教堂昏暗冰凉,我本人更喜欢金色的巴洛克。
第二天休息好了,穿得暖和登顶,非常开心。这座教堂无论里外,都是艺术,建筑和宗教的宝殿。
照片中那个塔楼般的建筑叫Torre Velasca, 50年代式的建筑。和精美的大殿相比,嗨,别提了。
可以看到著名的商业中心Galleria Vittorio Emanuele II 拱廊街
Galleria Vittorio Emanuele II 拱廊街,米兰的节日气氛很热闹
晚上更好看
还有小米兰大殿
米兰的夜景非常大气
Castello Sforzesco 是原来米兰大族Sforza 的地盘,达芬奇也参与过建筑,这个家族是达芬奇艺术的大股东。这个家族出过很多红衣主教,也出过教皇。
我很喜欢它简练的风格
当然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也预订了,听着专业讲解很过瘾,我也收回自己从前的话,这的确是我看到过的印象最深刻的最后的晚餐。前后看过这件作品,间隔有20多年了,作品被修复,而我也渐渐长大了。
意大利北方的食品也有它的特色,那天,我们参观大殿,被冻得要死,又过了饭点,在小咖啡馆小王子Princi那里吃了简单下午餐,感觉还不错。
既然到了米兰,也要看看最大的Eataly,采购美食的天堂。安娜非常喜欢那里,两顿晚饭都是在那里解决的,无论是楼下的摊位,还是楼上的餐厅,都好吃,简练美味,新鲜就是美食的第一条件。
每次晚饭后,十点来钟,安娜喜欢坐着老电车回饭店。
夜间的小凯旋门也很喜气洋洋。
那一带, 附近的现代建筑有两个楼Bosco Verticale ,好像叫垂直树林的,挺有意思。还有一个地方是咖啡馆和店铺,也挺有意思的,Corso Como 10。
夏天带着舅舅和舅妈,意大利最后一站也是米兰。我觉得米兰和其它意大利城市相比,不是很出彩,但是现代气息很浓郁。这次的饭店给我们升级,近两百平米的套房,东西两个大晒台,看到落日余晖和静静的日出。那次安娜生病,就让她在饭店休息,那天晚上我们回来很晚,她说,一个人在晒台看到美丽的落日。舅舅和舅妈很喜欢米兰,看到了想看的大殿,舅舅也到一家老银行过过瘾。当然米兰的冰激凌比不过别的城市。
意北重灾区,所有学校关门,所有博物馆关门。写这篇文章给米兰和Italia 加油,希望大家早日战胜疫情,恢复平常的生活。
谢谢阅读,祝大家健康平安。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雅丽的米兰~祝福米兰 意北小山城~Bergamo 【回顾与展望】2019 快乐又憔悴的一年 法国的小城~Rennes 两位教宗~两位圣人~ Benedictus feat Franciscus
九点在卢浮宫,坐在胜利女神边素描,我还说,太平盛世。。。。不管怎么,一定能战胜病毒的,不过怎样的代价和损失。大家保护自己和家人。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世界在逐渐了解中国,中国人也在逐渐了解世界的异性。他们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有的甚至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分子。于是,有些中国人漂洋过海,嫁给了外国男人或者娶了外国女孩。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中国跨国婚姻的登记数几乎是逐年繁荣昌盛。1982年,中国跨国婚姻登记数为14193对,而到了1997年已达50773对,涉及53个国家和地区。
人们在惊叹这一段段惊世未了情的同时,却忽视了故事背后的酸甜苦辣欢乐痛苦。由于文化的差异的婚姻观念,以及成家的目的各有不同,在婚姻中演绎了一幕幕悲喜剧,跨国婚姻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浪漫,那么甜蜜。来自不同国家的两口子告诫我们,其实与任何一段婚姻一样,跨国婚姻,不仅仅是相爱。
日本男性最愿意娶中国女性
随着中国人逐步走向世界,以工作、学习和生活为目的旅居日本的中国人在逐渐增加。在这些中国人中,一些女性嫁给了日本人为妻。日本政府公布的一项统计数据表明,随着日本的国际化程度提高,国际婚姻也在与日俱增,特别是日本男子娶外国女子为妻的越来越多,其中娶中国女子为妻的比例最高。
随着日本人口增长率一年比一年低,40多岁的一般日本男性现在很难找到二三十岁的日本女性为妻,原因是如今日本女性都要求较高的生活水准,而一般的40多岁的日本男人的经济条件大多都达不到她们的要求。于是,这些日本男子尽快解决单身寂寞的最佳办法就是把寻求配偶的目标转向国外。一般日本人都认为,中国人的长相与日本人很像,饮食差异也不大,都使用筷子,都会写汉字,等等。
中澳婚姻温而不热澳大利亚和中国是地球上一南一北两个国家,文化背景十分不同,但是两国间的联姻数量却一直居高不下。这当中,除了经济的吸引和文化的好奇等有利因素之外,也存在许多困难和误解尽管中澳交流年年发展,但是两国婚姻并没有出现过突增或者突降的情况,近几年每年结婚人数比例的增长基本不超过7%,偶尔还有降低。这种平缓增长一方面说明中国人在澳大利亚的生活趋于稳定,另一方面也说明近几年中澳婚姻交流没有什么突然的变化。
澳大利亚移民局对中澳婚姻的签证一直控制严格。首先他们要证明双方婚姻关系的真实性和持久性,而且这种考核对申请人所处的特殊社会环境,文化传统,经济现状,家庭中长辈参与程序和申请人对婚后的安排,并未加以深入考察,而是直接套用澳大利亚的各种观念、行为标准和移民部政策,罗列出一串串申请人未能符合的条件或标准。所以有时候申请人在面试时一个不经意的回答会成为拒签理由之一;有时,申请人在婚姻生活中的矛盾或不和,尽管双方和好如初,但仍然会被移民官抓住把柄赫然成为拒签的重要理由之一。从2002年12月开始,澳大利亚立法规定实施新的结婚证书颁布办法,所有要登记结婚的配偶,可以先谈好彼此的结婚条件,包括离婚时财产如何分配,小孩如何教育,要到什么地方度假,甚至一周做爱几次,等等。
许多在悉尼的中国人对此无法理解,但是澳大利亚人对此另有看法,悉尼大学正要结婚的安德森教授就认为,这样很清楚,也是一种互相尊重对方的表现。
中澳跨国婚姻的离婚率一直居高不下,专家说原因和澳大利亚整体婚姻文化习惯有关。澳大利亚是有名的家庭观念差的国家,在世界各国夫妻离婚率排到前三,第一是美国。40岁以上的澳大利亚男人中,有过离婚记录的占全体总数的40%。所以澳大利亚人把婚姻看得比较淡。
中德联姻喜忧参半
上海的磁浮列车开通了,来自德国慕尼黑的电机商人彼得先生感到非常兴奋。他很清楚,中德两国合作的磁浮列车项目的开始意味着中德两国在上海的合作前途无量,对他个人来说,这绝对有助于实现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在上海找一个中国媳妇。“两国交流越来越多,中国姑娘对我们越来越不陌生,我在工作中和她们交流越来越容易。”彼得操着生硬的汉语说。据了解,彼得先生身边有这种想法的德国小伙子还有不少。
德国人把婚姻家庭看得很重,这一点和中国人很相似。如此他们认为应当有了一定经济基础才能结婚,否则婚姻会不稳定。也因此,德国人办理跨国结婚的手续非常烦琐。登记结婚的话,首先要把从小到大各种证件能办上的都办上。这些文件必须首先经过中国公证机构公证,再经中国外交部确认,最后由德国驻中国大使馆认证后再邮寄到德国,由在德国注册的翻译公司译成德语,后再递交给婚姻登记处。但最终能否结婚不是由婚姻登记处说了算,所有文件都得送德国各州最高法院由法院决定。一般来说,没四个月这套程序批不下来。乃至有一种说法建议凡欲和德国人结婚者转道丹麦办理,那里三天就够了
祝福意大利早日渡过难关。。。
https://mobile.twitter.com/valemercurii/status/1238234518508777473
晴天和安娜都好好保重:)
我写了不少文章,世界风情还没贴,就把米兰放这里,因为你提到的音乐会,也因为一家在米兰Lodi 的中餐馆。点到为止,不说了。意大利人民虽然不靠谱,但是很热心,这次损失惨重。
大家都要好好保重!!
德国的孩子们都回家了,我还在上班,但得到提示,可能下周可以在家办公。不过日耳曼骨子里有一种风格,说坚强,死板,强硬都可以,有点不通情达理,绝对理性。希望我们这次都能过关。
我北意还有两篇没写,写完了就一起发到坛里。希望你在北京的家人安康。
你不要着急,孩子们都会好好的。
我看姐们问你,才知道你腰伤,要注意。我也是脊椎的问题,行动不便大半年。也打针,吃激素,点滴,理疗,很伤身的。基本恢复后,还是要运动的,锻炼背部肌肉。那些吸尘的活,我都留给孩子做了。花园的事情也注意一些,我脊椎基本好了,颈椎就出问题了。还是要合理锻炼。我跑步跑了23年,不得不忍痛割爱,去练机械了。
我们那次是Bergamo, largo di Garda, Verona, Milano, 那段时间你也在那一带,我们共同享受北意蓝天下的盛世风情。
非常明白你的心,你是善良的姊妹,从保护好家人和自己做起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