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ctive vs. Proactive: "Reactive people are often affected by their physical environment. If the weather is good, they feel good. If it isn’t, it affects their attitude and performance. Proactive people carry their own weather with them."
2. 怎样才能Proactive? 我个人觉得, 人要有点"something bigger than ourselves"的追求, 而且是一种Deep commitment, “Perhaps most of the people who have emerged from a setback stay in their same jobs, with their same lives, but they are different. It’s not about self anymore; it’s about relation, it’s about the giving yourself away.” https://www.nytimes.com/2019/04/06/opinion/sunday/moral-revolution-david-brooks.html
这几个全球追踪的都还挺及时的,
https://www.worldometers.info/coronavirus/
这个最快,不过不像上面的那个有分类,比如新增,虽然source 的link 不一定准确:
https://gisanddata.maps.arcgis.com/apps/opsdashboard/index.html#/bda7594740fd40299423467b48e9ecf6
不过,详细的还是要看当地的媒体,比如麻州的:
https://www.wcvb.com/article/third-case-of-coronavirus-in-massachusetts-confirmed-by-state-health-officials/31253074
哪些学校停课了。。。
https://www.wcvb.com/article/plymouth-student-being-tested-for-coronavirus/31249044
还好,麻州这几个好像都是和旅行有关。不像扭腰有三个都是没有旅行和密切接触的经历。
华盛顿州和加州好像也都有社区传播了吧?
注意防护吧!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世界在逐渐了解中国,中国人也在逐渐了解世界的异性。他们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有的甚至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分子。于是,有些中国人漂洋过海,嫁给了外国男人或者娶了外国女孩。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中国跨国婚姻的登记数几乎是逐年繁荣昌盛。1982年,中国跨国婚姻登记数为14193对,而到了1997年已达50773对,涉及53个国家和地区。
人们在惊叹这一段段惊世未了情的同时,却忽视了故事背后的酸甜苦辣欢乐痛苦。由于文化的差异的婚姻观念,以及成家的目的各有不同,在婚姻中演绎了一幕幕悲喜剧,跨国婚姻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浪漫,那么甜蜜。来自不同国家的两口子告诫我们,其实与任何一段婚姻一样,跨国婚姻,不仅仅是相爱。
日本男性最愿意娶中国女性
随着中国人逐步走向世界,以工作、学习和生活为目的旅居日本的中国人在逐渐增加。在这些中国人中,一些女性嫁给了日本人为妻。日本政府公布的一项统计数据表明,随着日本的国际化程度提高,国际婚姻也在与日俱增,特别是日本男子娶外国女子为妻的越来越多,其中娶中国女子为妻的比例最高。
随着日本人口增长率一年比一年低,40多岁的一般日本男性现在很难找到二三十岁的日本女性为妻,原因是如今日本女性都要求较高的生活水准,而一般的40多岁的日本男人的经济条件大多都达不到她们的要求。于是,这些日本男子尽快解决单身寂寞的最佳办法就是把寻求配偶的目标转向国外。一般日本人都认为,中国人的长相与日本人很像,饮食差异也不大,都使用筷子,都会写汉字,等等。
中澳婚姻温而不热澳大利亚和中国是地球上一南一北两个国家,文化背景十分不同,但是两国间的联姻数量却一直居高不下。这当中,除了经济的吸引和文化的好奇等有利因素之外,也存在许多困难和误解尽管中澳交流年年发展,但是两国婚姻并没有出现过突增或者突降的情况,近几年每年结婚人数比例的增长基本不超过7%,偶尔还有降低。这种平缓增长一方面说明中国人在澳大利亚的生活趋于稳定,另一方面也说明近几年中澳婚姻交流没有什么突然的变化。
澳大利亚移民局对中澳婚姻的签证一直控制严格。首先他们要证明双方婚姻关系的真实性和持久性,而且这种考核对申请人所处的特殊社会环境,文化传统,经济现状,家庭中长辈参与程序和申请人对婚后的安排,并未加以深入考察,而是直接套用澳大利亚的各种观念、行为标准和移民部政策,罗列出一串串申请人未能符合的条件或标准。所以有时候申请人在面试时一个不经意的回答会成为拒签理由之一;有时,申请人在婚姻生活中的矛盾或不和,尽管双方和好如初,但仍然会被移民官抓住把柄赫然成为拒签的重要理由之一。从2002年12月开始,澳大利亚立法规定实施新的结婚证书颁布办法,所有要登记结婚的配偶,可以先谈好彼此的结婚条件,包括离婚时财产如何分配,小孩如何教育,要到什么地方度假,甚至一周做爱几次,等等。
许多在悉尼的中国人对此无法理解,但是澳大利亚人对此另有看法,悉尼大学正要结婚的安德森教授就认为,这样很清楚,也是一种互相尊重对方的表现。
中澳跨国婚姻的离婚率一直居高不下,专家说原因和澳大利亚整体婚姻文化习惯有关。澳大利亚是有名的家庭观念差的国家,在世界各国夫妻离婚率排到前三,第一是美国。40岁以上的澳大利亚男人中,有过离婚记录的占全体总数的40%。所以澳大利亚人把婚姻看得比较淡。
中德联姻喜忧参半
上海的磁浮列车开通了,来自德国慕尼黑的电机商人彼得先生感到非常兴奋。他很清楚,中德两国合作的磁浮列车项目的开始意味着中德两国在上海的合作前途无量,对他个人来说,这绝对有助于实现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在上海找一个中国媳妇。“两国交流越来越多,中国姑娘对我们越来越不陌生,我在工作中和她们交流越来越容易。”彼得操着生硬的汉语说。据了解,彼得先生身边有这种想法的德国小伙子还有不少。
德国人把婚姻家庭看得很重,这一点和中国人很相似。如此他们认为应当有了一定经济基础才能结婚,否则婚姻会不稳定。也因此,德国人办理跨国结婚的手续非常烦琐。登记结婚的话,首先要把从小到大各种证件能办上的都办上。这些文件必须首先经过中国公证机构公证,再经中国外交部确认,最后由德国驻中国大使馆认证后再邮寄到德国,由在德国注册的翻译公司译成德语,后再递交给婚姻登记处。但最终能否结婚不是由婚姻登记处说了算,所有文件都得送德国各州最高法院由法院决定。一般来说,没四个月这套程序批不下来。乃至有一种说法建议凡欲和德国人结婚者转道丹麦办理,那里三天就够了
昨天看到哪个local news 的网站上说 Newton 的一个高中也要求学生自我隔离,但愿都没什么事。。
我现在是身处疫区中心,今天俺们州,华州,又添一例去世的,是个九十几岁的前些天确诊的老人家,原来就有健康隐患。
我们公司已经鼓励大家在家上班了,我老板的老板发令说,都得在家上班,谁要是想去办公室,要跟自己的直接老板报备并征求同意。
好像那个扭腰的确诊的律师,住在他们town就比较让人紧张了。。
https://www.nbcboston.com/news/local/3-who-attended-biogen-meeting-in-boston-test-positive-for-coronavirus/2086462/
不知道那三个人是哪个州的?好像没算在麻州里。。。
https://www.nbcboston.com/news/local/mass-health-officials-say-middlesex-county-woman-presumed-to-have-coronavrius/2086542/
学校居然没有关门,我挺担心的。。。
这俩人比我淡定多了。。。
我们算是疫区中心,多小心点没坏处。另外新闻和播报的数字知道点也好,不见得算是自己吓唬自己。
不过那些中招的人好象也不是浓度高的地方传染来的,而且这些人一多,那么浓度就高。。
我们这里先害怕的是医生和诊所,说你们要觉得不舒服打电话就好,不要一下都跑来,我们没准备。。。
Middlesex county 和 Plymouth county 两个都没交界吧?一个在波士顿北,一个在波士顿南。。
到底是两个还是一个人?都是女的。
只说在波士顿参加会议的有检测为阳性,但是都没提BioGen 的名字。。。也没说是麻州的人还是来麻州开会的外州人。
我平时基本不看本地新闻,也没有孩子在村里上学。。。
如果真是世界末日了,着急有什么用?
还不如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和医护用品。
高有高的作用,低有底的理由,有好些东西的确不能看表面。。
1. 我的手机微信现在满屏都是新冠, 我想咱们会不会过于Reactive?
Reactive vs. Proactive:
"Reactive people are often affected by their physical environment. If the weather is good, they feel good. If it isn’t, it affects their attitude and performance. Proactive people carry their own weather with them."
2. 怎样才能Proactive? 我个人觉得, 人要有点"something bigger than ourselves"的追求, 而且是一种Deep commitment,
“Perhaps most of the people who have emerged from a setback stay in their same jobs, with their same lives, but they are different. It’s not about self anymore; it’s about relation, it’s about the giving yourself away.”
https://www.nytimes.com/2019/04/06/opinion/sunday/moral-revolution-david-brooks.html
当然并不是完全不重视防护, 这有个度。 我只是不喜欢写的面面俱到, 而是喜欢写的观点鲜明。
祝好!
是因为有人关注这些数据。。。不关心的就算了。
我有同事妻子是肾移植,他说他关心周围的情况,随时准备在家上班。我跟他说,不用看了,就回家上班吧。可他觉得如果没必要,还是上班好。
我也有朋友在癌症化疗期间,自身抵抗力很弱。如果有任何感冒,流感的症状我都不见她。但是没事的话,我们都想见面聊天。
你们年轻身体好,不用担心,怎么知道那些身体不好的人担心呢?
最近读了David Sedaris两篇, 其实都是写父子情的。 他是因为SantaLand Diaries成名的, 敏锐幽默, 才情过人。
https://www.newyorker.com/magazine/2020/03/02/unbuttoned
https://www.newyorker.com/magazine/2019/01/07/father-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