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母亲

名校FAN
楼主 (文学峸)

父亲去世的那一年,我才满二十,在南京读书。接到母亲电话,就急急地从学校赶回来,父亲还是等到我了。随着一颗硕大的泪珠从眼角滑落,我知道,他一直在等我。

我和父亲的关系是那种自通的,比如他七十年代初,得乙肝,要回老家调养,就带着我回去的。父亲说,因为要在武汉从陆路换水路,需要找三轮车拉行李,就让我看着一大堆行李,他去找车;才三,四岁的我一点也不哭闹。我是记不得了,那时的父母随着大学,从上海迁到西北,每次回家,都是跋涉。

我是一个异常早熟的孩子,而且记忆口才都很好,所以父母在家里说的事情,我都当成故事讲给街坊邻居听。这个特点,让我日后在上海的那半年,占尽了好处,这也是我在上海住过的唯一时光。好在家里没啥秘密,父母也都是正经的漂亮人儿,到也没留下啥祸患。

不过,人有优点就有缺点,比如我的语言能力就极差,我家从来就说上海话,可我偏偏不会说,只能听。也许北方语系和南方语系发音太不同了,我说很漂亮的普通话,发音标准,倒是上海的街坊都愿意听我讲话,小孩都学我讲话,挺好玩的。

上海,并不是我喜欢的地方,觉得人都太琐碎,烟火气太重,但我理解他们。比如,他们硬要把不大的上海分成上只角,下只角,一位下只角的漂亮姑娘,要经过两代才能嫁到上只角。其实,这种文化,也解释了为啥上海女人外嫁多。

我不知道玉佛寺是属于哪只角,爷爷在那有幢石库门的房子。房子挺大,有三四层,上面还有亭子间,晒台和一间有浴缸的厕所。楼下两层,已经给人家占了,一楼住着一对小夫妇,女的是个唧唧呱呱的售票员;二楼是带着一个和我一样大的男孩的夫妇。

爷爷是同济毕业的,做木材生意,家里略有点小钱。他在美国的花旗银行给爸爸存了笔钱,准备将来留学用的;他还在大衣柜里藏了二佰两黄金,还有这个石库门房子。。在当时的上海只能算上中产吧。父亲有好些有钱的男女同学,那可是都住花园洋房的。

当然,爷爷给了父亲最好的教育,这是无价的,也是最值钱的,我们都惠及到了呢。

 

 

 

 

猪胖子
我家靠近静安寺
猪胖子
我家靠近静安寺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世界在逐渐了解中国,中国人也在逐渐了解世界的异性。他们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有的甚至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分子。于是,有些中国人漂洋过海,嫁给了外国男人或者娶了外国女孩。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中国跨国婚姻的登记数几乎是逐年繁荣昌盛。1982年,中国跨国婚姻登记数为14193对,而到了1997年已达50773对,涉及53个国家和地区。

  人们在惊叹这一段段惊世未了情的同时,却忽视了故事背后的酸甜苦辣欢乐痛苦。由于文化的差异的婚姻观念,以及成家的目的各有不同,在婚姻中演绎了一幕幕悲喜剧,跨国婚姻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浪漫,那么甜蜜。来自不同国家的两口子告诫我们,其实与任何一段婚姻一样,跨国婚姻,不仅仅是相爱。

  日本男性最愿意娶中国女性

  随着中国人逐步走向世界,以工作、学习和生活为目的旅居日本的中国人在逐渐增加。在这些中国人中,一些女性嫁给了日本人为妻。日本政府公布的一项统计数据表明,随着日本的国际化程度提高,国际婚姻也在与日俱增,特别是日本男子娶外国女子为妻的越来越多,其中娶中国女子为妻的比例最高。

  随着日本人口增长率一年比一年低,40多岁的一般日本男性现在很难找到二三十岁的日本女性为妻,原因是如今日本女性都要求较高的生活水准,而一般的40多岁的日本男人的经济条件大多都达不到她们的要求。于是,这些日本男子尽快解决单身寂寞的最佳办法就是把寻求配偶的目标转向国外。一般日本人都认为,中国人的长相与日本人很像,饮食差异也不大,都使用筷子,都会写汉字,等等。

  中澳婚姻温而不热澳大利亚和中国是地球上一南一北两个国家,文化背景十分不同,但是两国间的联姻数量却一直居高不下。这当中,除了经济的吸引和文化的好奇等有利因素之外,也存在许多困难和误解尽管中澳交流年年发展,但是两国婚姻并没有出现过突增或者突降的情况,近几年每年结婚人数比例的增长基本不超过7%,偶尔还有降低。这种平缓增长一方面说明中国人在澳大利亚的生活趋于稳定,另一方面也说明近几年中澳婚姻交流没有什么突然的变化。

  澳大利亚移民局对中澳婚姻的签证一直控制严格。首先他们要证明双方婚姻关系的真实性和持久性,而且这种考核对申请人所处的特殊社会环境,文化传统,经济现状,家庭中长辈参与程序和申请人对婚后的安排,并未加以深入考察,而是直接套用澳大利亚的各种观念、行为标准和移民部政策,罗列出一串串申请人未能符合的条件或标准。所以有时候申请人在面试时一个不经意的回答会成为拒签理由之一;有时,申请人在婚姻生活中的矛盾或不和,尽管双方和好如初,但仍然会被移民官抓住把柄赫然成为拒签的重要理由之一。从2002年12月开始,澳大利亚立法规定实施新的结婚证书颁布办法,所有要登记结婚的配偶,可以先谈好彼此的结婚条件,包括离婚时财产如何分配,小孩如何教育,要到什么地方度假,甚至一周做爱几次,等等。

  许多在悉尼的中国人对此无法理解,但是澳大利亚人对此另有看法,悉尼大学正要结婚的安德森教授就认为,这样很清楚,也是一种互相尊重对方的表现。

  中澳跨国婚姻的离婚率一直居高不下,专家说原因和澳大利亚整体婚姻文化习惯有关。澳大利亚是有名的家庭观念差的国家,在世界各国夫妻离婚率排到前三,第一是美国。40岁以上的澳大利亚男人中,有过离婚记录的占全体总数的40%。所以澳大利亚人把婚姻看得比较淡。

  中德联姻喜忧参半

  上海的磁浮列车开通了,来自德国慕尼黑的电机商人彼得先生感到非常兴奋。他很清楚,中德两国合作的磁浮列车项目的开始意味着中德两国在上海的合作前途无量,对他个人来说,这绝对有助于实现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在上海找一个中国媳妇。“两国交流越来越多,中国姑娘对我们越来越不陌生,我在工作中和她们交流越来越容易。”彼得操着生硬的汉语说。据了解,彼得先生身边有这种想法的德国小伙子还有不少。

  德国人把婚姻家庭看得很重,这一点和中国人很相似。如此他们认为应当有了一定经济基础才能结婚,否则婚姻会不稳定。也因此,德国人办理跨国结婚的手续非常烦琐。登记结婚的话,首先要把从小到大各种证件能办上的都办上。这些文件必须首先经过中国公证机构公证,再经中国外交部确认,最后由德国驻中国大使馆认证后再邮寄到德国,由在德国注册的翻译公司译成德语,后再递交给婚姻登记处。但最终能否结婚不是由婚姻登记处说了算,所有文件都得送德国各州最高法院由法院决定。一般来说,没四个月这套程序批不下来。乃至有一种说法建议凡欲和德国人结婚者转道丹麦办理,那里三天就够了
原子蛋
忆苦思甜? 我12岁父亲就去世了。。。。。。
名校FAN
不是,就是想写写记忆里的事;写得不对的,请指正哈
名校FAN
哈哈,我至今都搞不懂上海的地理
名校FAN
知道那是上只角
原子蛋
写的很好, 细微之处见深情
名校FAN
谢谢,我是学工程的,文字不是我的强项
原子蛋
我觉得, 上帝对人公平, 青少年时有不幸, 成年后会被加倍补赏若自己也努力的话
名校FAN
其实我觉得我很幸运呢,没吃过什么苦,遇到很多有趣的优秀的人
名校FAN
今天就写到这,上海的朋友请指正,如果有写的不对的,毕竟没在那住太久。。
原子蛋
我也没吃过苦,特别到美国后,都是一帆风顺的, 但年少没父爱, 遗憾。
原子蛋
哈哈 最后找了个上海老公, 也是另一类的恋乡情节。
名校FAN
是的,冥冥众生,皆有定数
名校FAN
是的,父亲如果活得久点,我可能更明白点
原子蛋
问你个问题, 请看qq
名校FAN
在这问吧
桃子苹果
好看,继续写吧。。。
名校FAN
哈哈,谢谢;有建议也提哈
桃子苹果
我喜欢这种回忆,多年后的回忆,有很多沉淀和感悟,读起来很亲切。
螺丝螺帽
写的很好,就一点不同意。上海是一个移民城市,原住地的上海人都在上海郊区。

因为是移民城市,汇聚了天南地北的人,所以相对来说,接纳外来文化就容易点。

 

对外嫁也就容易点。

 

 

桃子苹果
不懂就问,上海郊区是指的哪些区?原住地的上海人是指几辈子在上海生活?

以前只记得听过上海人说江北人是啥,那些上海人也都是外地移民去的?

猪胖子
原来不是这样的,我家也是外来移民
s
snowbean
谢谢螺姐指正
猪胖子
你爷爷跟我校友啊!
螺丝螺帽
上海嘉定,松江,浦东,奉贤。。。好些个。他们说话带当地口音

上海崇明也是郊区,但是是一个岛,大多也是移民

名校FAN
谢谢:楼上的解释
名校FAN
握手握手
桃子苹果
那些地方的人是上海人?城里的都不是?
名校FAN
谢谢桃子
螺丝螺帽
全都是上海人,现在。现在外省高学历,配偶符合分数也可以拿上海户口
螺丝螺帽
以前,上海效区户口进城是兴高采烈的。反之是不开心的

我大姐初中毕业(68年),第一份工作在上海嘉定。每周回家。要迁户口,哭哭啼啼的。

 

恋爱时,务必找住上海的。

 

后来调回上海的一个工厂。她做财务的(长的漂亮,没有做工人多久就抽上去学财务了)

蓍草为yarrow
谢谢分享。是不是没写完?这好像只是写父亲,是否下篇写母亲?
G
Gbdjw
上只角下只角的说法我小时候没听说过。到国外之后第一次被说我是上只角的,我还不懂他在说啥,害得他给我解释
名校FAN
哈哈,记得跟读哈;其实父母的故事很多,偏偏我又记性好,以后慢慢写
名校FAN
哈哈,我也是后来才知道的;老公一家上海人,给了我很多知识点
祖母绿珠儿
非常喜欢你用简约的笔触写出了内心的深情~~~
祖母绿珠儿
灰常同意你说的~~~
名校FAN
谢谢珠儿,你总是最支持我。。
L
LittleHer
都是绿卡惹得祸,外嫁的不能理解!不然有技术哪儿找不到工作
G
GoGym
谢谢分享
加有儿女
好看。请继续!多谢分享
V
Versailles
题目要改一下

改成“我的父亲和父亲的父亲”。 对母亲讲得太少了。

名校FAN
哈哈
名校FAN
谢谢
O
Oona
情真意切,你是乖乖女 。
桃子苹果
抱一个!
桃子苹果
噢,谢谢!
h
hhtt
浦东宁?
s
snowbean
谢谢喜欢
s
snowbean
谢谢欧娜
笨企鹅
原来从爷爷起就是名校呀,赞
k
karenkn
上海我都好多年没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