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帖神器
文学峸
追帖动态
头条新闻
每日新帖
最新热帖
新闻存档
热帖存档
文学峸
虎扑论坛
未名空间
北美华人网
北美微论坛
看帖神器
登录
← 下载
《看帖神器》官方
iOS App
,体验轻松追帖。
心再次被感动,被一群可爱的80后
查看文学峸今日新帖
最新回复:2008年5月27日 0点43分 PT
共 (16) 楼
返回列表
订阅追帖
只看未读
更多选项
阅读全帖
只看图片
只看视频
查看原帖
李
李太太
大约 17 年
楼主 (文学峸)
四川大地震以来,除了为遇难者和受灾同胞痛心外,也无时不刻不被一些事情一些人感动着。他们是用血肉之躯保护学生的老师们;徒手刨土在救灾第一线的军人们;连续几十小时在手术台上抢救伤者的医生们;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婴孩的女武警;第一时间奔赴救灾现场的农民志愿队;校园内争相献血的学子。
每每看到这样的报道,心总是不平静。身在海外,总是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在msn上,我一遍一遍对国内的朋友说:我真羡慕你们。不是吗?在国内,如果有专业知识,我可以到第一现场抢救受伤者;如果身体健康,我可以去献血;如果有钱,除了捐款以外,我还可以去买日常用品寄往灾区。可是身在海外,也只能隔着电视电脑屏干着急。
上周,南特的一群年轻的中国学生使我实实在在感动了一把。他们都是1980年以后出生的,也就是所谓的80后。周四,在大学的咖啡馆组织了悼念和捐款,筹得将近900欧。
也许就数目上来说,可能还不如在北美工作的一个家庭的,大多数都是捐10欧或者20欧。但是要知道,对于在法国没有奖学金的学生来说,10欧就是他们在大学食堂一周的午饭钱,20欧则可能是整个晚上在中餐馆打工的收入。
在这群80后身上,我还看到了难能可贵的坦然。为了最后的核帐,组织者让捐款者留下姓名,联络方式以及捐出金额。没有任何人提出异议,5欧也好,50欧也好,都坦坦然然记录在案。有的同学说,我没钱,就想来悼念一下。组织者说,欢迎,悼念是对死者最大的尊重。同学写上自己的名字,坦然在款项上留出了空白。
周末,这群年轻人又冒着风雨站到了市中心广场。中国超市的老板捐出了那天最大的一笔;烤肉店的土耳其大叔也被感动,趁着工作的空隙来捐款;一个小男孩捐出了本来想买儿童套餐的钱。在同一广场举行活动的残疾人协会借出扩音设备和站台,并呼吁全场默哀一分钟。在广场的一角,他们默默把点燃的蜡烛围成了心型。
路过的法国人哪怕随手扔下一毛钱,他们都走上前真诚地道谢,并且尽量解释捐款最终的去向,请他们留下姓名和联络方式。那一天得到的款项有将近800欧,其中一大部分是钢蹦。晚上聚集在广场边的麦当来,每人喝一杯热巧克力驱寒,清点的时候,为每1毛钱喝彩。
就是这群80后们,也许他们曾经是娇气,霸道的代名词;也许他们曾经被指责是不成熟,没有责任心的一代。但是,在关键的时刻,骨子里最基本的东西格外耀眼。你不要跟我说,那个在网上大骂灾民的辽宁女孩也是80后,那只不过是粒老鼠屎。众多的80后就像粥里的一颗颗大米,晶莹透亮,闪闪发光。
捐款结束后,他们分两组。一组清点捐款箱,一组核帐,最后两边一对,居然少了100多欧。大家那个沮丧,说,一定有人写了20欧只放10欧云云。于是老李抄刀,算下来的结果是,数钱的也数错了,对账的也对错了,钱最终一分不少。
全体傻掉,几秒钟沉默之后,有人提议,谁算错谁请客。望着那群慢慢走向车站,吵吵闹闹争论究竟是谁算错的年轻身影。我真想对可爱的80后们说一句:好样的,继续努力,学好数学,中国的将来就看你们了。
捐款箱和菊花
感谢用的绿丝带
宣传海报之一
r
rayray
大约 17 年
2 楼
好样的!
愁
愁容骑士气大振
大约 17 年
3 楼
zt 好样的! -rayray-
來
來自大涼山
大约 17 年
4 楼
不仅是感动
还有佩服和羡慕
佩服这些未经风雨,不谐世事的80后们能有如此的爱心,
羡慕他们的年轻,年轻的他们代表着未来。
为
为人父
大约 17 年
5 楼
一场灾难能让新一代人焕发出博爱心和责任感,这灾难也就没白经历
金
金笔
大约 17 年
6 楼
心再次被感动,被一群可爱的80后, ding!
李
李太太
大约 17 年
7 楼
是的,我们当地一些之前已经直接捐到红十字会的华人,
听说学生们组织的如此出色。在活动结束的第二天又特意再把捐款送到,真感动。
李
李太太
大约 17 年
8 楼
回复:zt 好样的! -rayray-
看到如此可爱的80后,是否能使愁容变笑容。
悟
悟空孙
大约 17 年
9 楼
善良的心应该是相通的。
李
李太太
大约 17 年
10 楼
是啊,年轻代表着未来。看到如此一群80后,我想
中国的未来也应该充满希望。
李
李太太
大约 17 年
11 楼
老父说的有道理:))
愁
愁容骑士气大振
大约 17 年
12 楼
其实我总是面带微笑。:-)
李
李太太
大约 17 年
13 楼
谢老金。
李
李太太
大约 17 年
14 楼
是的,从这群80后身上,大家都看到了人性中的善和爱。
行
行者一路歌
大约 17 年
15 楼
顶!我从来相信良心不泯,无论那代,无论那朝!
李
李太太
大约 17 年
16 楼
说的好。
请输入帖子链接
收藏帖子
每每看到这样的报道,心总是不平静。身在海外,总是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在msn上,我一遍一遍对国内的朋友说:我真羡慕你们。不是吗?在国内,如果有专业知识,我可以到第一现场抢救受伤者;如果身体健康,我可以去献血;如果有钱,除了捐款以外,我还可以去买日常用品寄往灾区。可是身在海外,也只能隔着电视电脑屏干着急。
上周,南特的一群年轻的中国学生使我实实在在感动了一把。他们都是1980年以后出生的,也就是所谓的80后。周四,在大学的咖啡馆组织了悼念和捐款,筹得将近900欧。
也许就数目上来说,可能还不如在北美工作的一个家庭的,大多数都是捐10欧或者20欧。但是要知道,对于在法国没有奖学金的学生来说,10欧就是他们在大学食堂一周的午饭钱,20欧则可能是整个晚上在中餐馆打工的收入。
在这群80后身上,我还看到了难能可贵的坦然。为了最后的核帐,组织者让捐款者留下姓名,联络方式以及捐出金额。没有任何人提出异议,5欧也好,50欧也好,都坦坦然然记录在案。有的同学说,我没钱,就想来悼念一下。组织者说,欢迎,悼念是对死者最大的尊重。同学写上自己的名字,坦然在款项上留出了空白。
周末,这群年轻人又冒着风雨站到了市中心广场。中国超市的老板捐出了那天最大的一笔;烤肉店的土耳其大叔也被感动,趁着工作的空隙来捐款;一个小男孩捐出了本来想买儿童套餐的钱。在同一广场举行活动的残疾人协会借出扩音设备和站台,并呼吁全场默哀一分钟。在广场的一角,他们默默把点燃的蜡烛围成了心型。
路过的法国人哪怕随手扔下一毛钱,他们都走上前真诚地道谢,并且尽量解释捐款最终的去向,请他们留下姓名和联络方式。那一天得到的款项有将近800欧,其中一大部分是钢蹦。晚上聚集在广场边的麦当来,每人喝一杯热巧克力驱寒,清点的时候,为每1毛钱喝彩。
就是这群80后们,也许他们曾经是娇气,霸道的代名词;也许他们曾经被指责是不成熟,没有责任心的一代。但是,在关键的时刻,骨子里最基本的东西格外耀眼。你不要跟我说,那个在网上大骂灾民的辽宁女孩也是80后,那只不过是粒老鼠屎。众多的80后就像粥里的一颗颗大米,晶莹透亮,闪闪发光。
捐款结束后,他们分两组。一组清点捐款箱,一组核帐,最后两边一对,居然少了100多欧。大家那个沮丧,说,一定有人写了20欧只放10欧云云。于是老李抄刀,算下来的结果是,数钱的也数错了,对账的也对错了,钱最终一分不少。
全体傻掉,几秒钟沉默之后,有人提议,谁算错谁请客。望着那群慢慢走向车站,吵吵闹闹争论究竟是谁算错的年轻身影。我真想对可爱的80后们说一句:好样的,继续努力,学好数学,中国的将来就看你们了。
捐款箱和菊花
感谢用的绿丝带
宣传海报之一
还有佩服和羡慕
佩服这些未经风雨,不谐世事的80后们能有如此的爱心,
羡慕他们的年轻,年轻的他们代表着未来。
听说学生们组织的如此出色。在活动结束的第二天又特意再把捐款送到,真感动。
看到如此可爱的80后,是否能使愁容变笑容。
中国的未来也应该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