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照进现实 -- 我的《舌战群儒》

小人书
楼主 (文学峸)

在上海人美60本三国里,《舌战群儒》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本,是我最喜欢的一本。

那是个初冬的下午,忘了为什么不上课,我就满城转新华书店。理论上说,盯住了王府井的新华书店也就够了,最大最全最新,领导似的有什么好事儿肯定都是头一个。可是一来等不及,有时候两礼拜才见着本新书,二来么,人总是喜欢幻想,喜欢猎奇。幻想就是想:现在,在这城里某个几角旮旯的书店报亭,也许正挂着一本蓝边白字的什么什么呢,左下角还有个小红章。。。中间的画都不敢想,一想就激动得要跳楼。猎奇呢,就是得把那个幻想给找出来。反正工夫精力都有得是都扑在这上边,搞过事业的人都知道这个感觉。

那天下午2点吧,我到北海后门坐13路到西四去,我知道那儿有一新华书店。当然我们地安门也有一个,天天蹲那儿俩仨钟头,跟售货员都混得个亲人儿,什么奇也猎不出来了。西四那个新华书店就把在十字路口的西北角,大小和地安门的差不多。13路车站就在一拐弯的地方,和无数汽电车站挤在一块儿。西四是个交通要塞,将来谁打北京的时候别忘了占领那儿。那天是我第一或者第二次去那个书店,并且没有料到在多少年之后,这个书店将成为我谈恋爱的圣地:每个礼拜都是先在这儿约会,再决定是坐111路去动物园还是坐22路去天安门。

下了13路就钻进了书店。里边很阴暗。因为这个书店的门脸是朝东的,一到下午就显暗。不像地安门那个朝西,一到下午就特亮堂堂。屋里当然有日光灯,挺惨白的。而且那时候的店铺还是靠大窗户靠自然光,因为那时候能源比较少,大家都不敢浪费,不像现在 ---- 现在能源更少,越少越浪费。

那时候的书店是不让读者碰到书的,书架子都是隔着玻璃柜台,每个柜台后边站一售货员。想翻翻什么书得跟售货员说:“师傅麻烦您,给拿那本什么什么看看。”他(多半儿是她)就给你拿下来,然后不错眼珠地盯着你。你得跟看国宝似的小心翼翼,瞅瞅定价,轻轻翻两页,赶紧还回去。连翻三本以上是不可能的。你买下之前那都是公家财产,弄坏了怎么办。有时候我想,现在有很多私营的书店,老板店员都很和气,还让你随便翻书,当然弄坏了的损失他们早算进成本了。而那时候东西都是公家的,也没奖金一说,好了坏了跟那售货员的经济收入也没什么直接关系,他们干嘛还那么较真儿?不明白。作为那时候的读者,我唯一能体会到的只是:他们有权力。在书店里控制别人翻书的数量和时间,这就是一种权力。好比公共汽车的售票员,车再挤他也能有座儿,也是一种权力,好比菜市场卖肉的,你买肥买瘦都在他手上一刀的决定之中,也是一种权力。一种成就感,得到别人承认的满足,每个人都需要这个,特别是在大家都没钱的社会。

那个初冬的下午我一走进西四新华书店就停止了呼吸。在昏暗的少儿柜台后边更加昏暗的书架子上我看见了《舌战群儒》。这本书王府井肯定没有,地安门也没有,我相信全北京哪儿都没有。不知道西四是从哪儿趸来的。而且印刷上有一点奇怪。后来比较了一些版本的《舌战群儒》,觉得60年代老版和2000年580版的,封面画的色调都是偏棕色。可是西四这本是绿的,显得特亮。我猜,原作可能应该是棕色的,而在79年2版的时候,有一些地方印刷厂调料不准或者加了偏色。不过由于580版封面采用了布纹纸,又明显偏暗了。

《舌战群儒》是上美三国的第25册,汤义方画的。在三国里,汤义方还画了第13册《白门楼》。还有几幅封面:《吉平下毒》《白门楼》《舌战群儒》《安居平五路》《讨司马》。另外,汤义方曾为上美红东周画,《搜孤救孤》和《鱼藏剑》。后来的绿东周只采用了三册红东周中的书,其中就有这两本(还有一本是李成勋画的《盗虎符》)。我特别喜欢汤义方的画,笔道特流畅,衣褶特有形,人物特沧桑特有棱角。看见一评论说,被绿东周留下的那三本里,只有李成勋的《盗虎符》是上品,汤义方的两本都是平平之作。我很生气。这个人纯属胡说八道,这个人还在吹捧红东周里汪家班画的东西,你就知道他什么水平了。现在连趣网上有一哥们儿ID是“最爱汤义方”,正在跟人死掐,我得去帮架。

那个初冬的下午我买了一本《舌战群儒》,小心地放进兜儿里,特别满足地走出书店,上了13路车回家。在车上,突然看见一个同班同学。我问:“你哪儿上来的?”他说:“刚上。”我问:“干嘛来了你?” 他说:“逛逛书店。”我问:“没看见你啊我也刚从书店出来。你买什么了?”他从兜里掏出了一本《舌战群儒》。我看了一眼,也掏出我的《舌战群儒》。我们俩相视片刻,同时仰天大笑,仿佛周瑜和孔明看到了对方手上的“火”字。售票员和车上其他乘客都跟鲁肃似的,一脸茫然,莫名其妙。

后来买过很多套三国,包括很多本《舌战群儒》,但是这本“偏绿版”的《舌战群儒》一直是我的最爱。看见它,就回到了北京,一个初冬的下午,走进西四的新华书店,碰到一个志同道合的老同学。最重要的是,这是我一生中唯一成功的一次猎奇,猎到了一个梦想。


徐静蕾【梦想照进现实】

当身边的人举杯 我在熟睡 遇见你沉默的花蕾
花蕾的梦想好像 褪去的潮水 等着他天真的呀回答

鲜艳的花做过梦吗 梦开的花它一样鲜艳吗
有谁真的在乎过它 捡起撒落的花瓣带回家
那是梦开的花 会落泪吧 悄悄的枯萎啦

今夜害羞的烛光 幸福的微弱 被浮躁的空气放大了
它说过盛开只为我 我怕热情醒来得迟啦
我们会用心的守着它 听不到梦醒来时的繁华
那时梦开的花会高兴吗 再不要枯萎啦


图1:“明绿版” 《舌战群儒》(70年代末的2版48本一套,人称“79版”)



图2:“暗棕版” 《舌战群儒》(2000年代初重印60本一套,售价580元,人称“580版”)





行者一路歌
Sofa 梦想照进现实!
瞧一瞧
您写得让俺想家了。西四的新华书店,北海后门,动物园,13路,22路,111路,

曾经多么地熟悉....
江上一郎
书兄真情好文!不过,这石凳--好像有待考证吧?

孔明的二郎腿,也似乎太潇洒了点吧?看到金成武的造型--好像还不错呀。。。拭目以待呀!
江上一郎
回复:书兄真情好文!不过,这石凳--好像有待考证吧?
s
sanfengzi
呸!你要经常写点这种文章!
安贝儿
nod, nod, 你要经常写点这种文章! ZT
牛乙
每次读您的帖子都如沐春风,如饮甘露。有一个小地方有待

商榷,提出来以证明我是多么认真的一个字儿一个字儿的读了,而且脑子里还浮现出那个书店的样子。十字路口东北角,是个电影院,西南口是同和居饭店和地质礼堂。再往西一点,是白塔寺。
我要和您商榷的是,111路似乎是不经过西四的,它经过再往北面一点的平安里,而经过西四的是否应该是101路。 不信的话,可以问问您的那个女朋友,如果是现在的太太的话则很方便,如果不是的话,就要费点周折了。
小人书
那时候人都席地而坐 上美三国多是明朝打扮


绿东周倒是遵循考古发现,武将铠甲都是豆腐块,反而被众连友批判了,说是不美。石鼓周朝就有,著名的石鼓文据说是周宣王时候的吧。好像是不当凳子用。
小人书
对对 西四也不是十字路口 是南北俩丁字路口套一块儿


南边那个的东北角是胜利电影院,南边是红楼电影院,西边是地质礼堂。

111不走西四,和107一块儿从厂桥往北拐走新街口。走西四的是102。我老是把新街口和西四搞混,都是丁字路口都特热闹都有一堆音像店,太他妈像了。那时候想去西四,老在新街口就下了。

您您您,您白唬一篇来,让我也过过挑错儿的瘾!
巴尔
good! You article has made my day!

我小时候就爱看这些小人书,晚上还自己照着描,特别喜欢描武将骑马冲杀的。:)

亲切!
小人书
呸!我少写了么我 再写我就该进作协了
瞧一瞧
走西四的还有103
小人书
我也描啊 现在还描呢 文臣武将 妖怪美人 都描


周湘哪儿去了,他不是要开钓鱼论坛么,开哪儿去了他?过俩月该salmon了。
平平平平平
哈哈,我是要去新街口,老在豁口下 :-)
小人书
啊 老乡见老乡 多么地亲切 您好您好!
行者一路歌
书兄,书店在西四十字路口的西北角没错啊?气糊涂了吧?
小人书
是吓糊涂了 是十字路口 是对着胜利电影院 谁再来劲我跟他急
s
sanfengzi
总算有了时间,惦记着回来拜读了一遍。

感觉是你是如沐春风,恋爱了似的。猎到一个梦想就不要醒。很好的文章。那个书店我去过, 很暗很旧,相隔破落的贵族,对面的包子店也很好。
田二妹
脚---棍!
老粗
生动! 西四新华书店, 您就别惦记着占领了.

今年夏天回去了一趟, 路过西四新华书店, 也是个下午, 旦见那座两层的小楼黑乎乎的, 大门紧闭.忙问司机, "谁把这地方买了? 这可是个好地方呀!" 司机说, "谁也别打主意了, 这儿要修地铁站了."

西四新华书店也在俺心里藏着呢. 俺的第一本书也是一本小人书就是在这个书店买的. 听说要改修地铁, 心理有股子惋惜之情.
d
dongfangshaoer
强顶;最爱这一套小人书;俺也收藏了!
神在阿堵中
一看到这蓝色的封面,童年的回忆就跳出来了。一分钱

看一本。书是骑跨在麻绳上,一坐就是两小时。把钱看干净才回家。

生动,公车上描写是一个绝!谢谢书兄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