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晨枫]
8月10日,美国《财富》杂志发表了2020年全球500强。中国入选公司数量(124)首次超过美国(121)。这是历史性的时刻。其重要性不在于中国比美国多了几个入选公司,而是在于中国经济总量已经到了赶超美国的关键时刻了。
全球500强是高进低出的,个别公司是否应该算入中国公司可以争议,美国入选公司的总营收和总利润也都高于中国,但中国的涨势与美国的跌势才是最重要的。不光美国公司处于跌势,英法德日等发达国家也同样处于跌势,增长基本上都被中国公司拿走了。这个趋势还在继续,全球500强里中国公司的总营收和总利润超过美国是指日可待的。
全球500强中美英法德日公司的数量走势
赶上甚至超过美国其实不是中国的目的,中国寻求的是自己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但美国把中国的崛起看作对美国霸权的挑战,有意用新冷战扼杀中国的崛起。美中关系紧张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真正的正常化只有等到中国决定性而且不可逆地超过美国的时候。在赶上和齐头并进的时候其实是最危险的时候,需要中国用极大的政治智慧和心理定力来度过平安危险期。新冠是天灾,但意外地造成了中国发展的窗口期,未来10年的可持续发展是关键。
对数据仔细分析后,必须说,喜忧并存,但喜多于忧。
全球500强不能代表经济全貌,但这是跨行业的,对各国经济是有用的晴雨表。《财富》杂志将经济板块划分为金融、能源、钢铁(原文是材料,但以钢铁和冶金为主)、基建、汽车等。有些板块的划分与中国习惯不一致,比如金融不仅包括银行、保险、投资,也包括房地产;基建包括一般基建和工业基建,后者包括新建工厂的过程设计、施工设计和设备安装。运输包括铁路、民航、海运和快递。工业则是重工业加上一般制造业(包括家电),但不包括轻工业(如服装、食品加工、饮料、日用化学等)。ICT指信息与通信制造业,但电信运营是另列的。批发指面向生产商的经销机构,比如中粮;零售指面向消费者的经销机构,比如沃尔玛、Best Buy,但包括电商,比如亚马逊、阿里巴巴、京东;但超市、杂货连锁公司另算,比如Walgreens,在本文中列入“其他”。为了便于比较,本文还是用《财富》的分类,但对按中国习惯的重新分类可能造成的数据偏差有所说明。
就总体而言,进入全球500强的美国公司在营收和利润方面都超过了中国,但中国公司在资产和就业方面超过了美国。具体数据如下:
由于数据的绝对值相差太大,对数据归一化后重新显示。归一化是把对比的数据逐项除以本参数的最大值,所以归一化后,原数值最大的为1,其他数据都小于1,差距为相对于本参数最大值的相对值。比如说,美国公司的总营收更高,所以归一后就显示为1,中国公司的总营收只有美国公司的84.5%,所以归一后显示为0.845,如上图所示。其余照此类推。
可以看出,美中公司在营收、资产、就业方面都相差不是很大,但中国公司的总利润只有美国公司的一半左右。
进一步分析,可以将营收、利润、资产、就业做多向比较。人均营收代表劳动生产率;利润率为利润与营收之比(也可表示为利润占营收的百分比,两者的意思是一样的,只是表述不同),代表公司的自主持续发展能力;营收资产比代表资产的利用率,反映了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比较中美,差距就显示出来了。
在所有项目上,美国公司都全面超过中国公司。从单纯经济效益来看,这意味着美国公司具有更加强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但这忽略了公司的社会责任问题。这不是不着边际的空谈,社会最终是公司生存的基础。
公司不仅为股东赚钱,也为社会提供就业。更高的经济效益有助于公司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但更高的就业和消费才是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换句话说,以经济效益为代价的就业率最终导致大锅饭和低水平徘徊,这是改革开放前中国和苏东波以后苏东的问题;但以就业率为代价的经济效益最终也是饮鸩止渴,美国现在就是这个问题。
就业问题在美国有两个层面:金融化、高科技化、服务化等盈利高,但就业少;制造业(从轻工业到一般工业制造到汽车)通过全球化大量向外国转移,收益最终流入美国,但就业外流了。高的利润率值得追求,但人均营收应该有一个合理范围。这是题外话了,这里就不扯远了。
在各产业板块的营收分布上,金融对美中都是重头,但除此之外,就没有相似之处了。
在能源方面,中国板块的营收两倍于美国,这是因为美国能源板块里,除了一家电力公司(Excelon)外,统统都是石油公司(包括油服和管道输送),但中国还有煤炭和电力。
在零售方面,中国只有京东、阿里、苏宁和香港的长江和记入围,美国则有沃尔玛为首的大量实体和电商亚马逊入围。如果算上列入“其他”的Walgreens等连锁超市就更多了,总营收略低于1.7万亿美元,与金融板块的1.8万亿美元很接近了,说明了美国经济对消费者拉动的依赖程度。
ICT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和通信网络器材的制造。在这里,美国有苹果、戴尔、IBM、英特尔、HP、思科、惠普、Thermo Fisher这些硬件公司,还有谷歌、微软、脸书、甲骨文这些软件公司,中国只有华为、联想、电子信息集团、小米和腾讯与之抗衡,力量有点单薄。
在医卫方面,美国有大量医保、制药、私人医院公司,中国只有华润、中国医药、上海医药,力量更加单薄。中美医卫制度有本质差别,中美国制药也有截然不同的运营理念和法规管制,两者并不可比。
但在钢铁、基建方面,中国完胜;在超市、娱乐(如迪斯尼、ViacomCBS)、轻工业(如耐克、Proctor & Gamble)、饮料(百事可乐、可口可乐)、食品加工(肉类、一般食品)方面,则美国完胜,这些都归入“其他”类。
从营收构成来看,中国的金融和能源占比太大,美国则相对均匀,除了医卫和零售这两块特别显眼。从经济构成优化来看,中国需要大大压缩金融板块的比重,增加ICT、运输和零售的比重。
中国的能源板块有特殊性。中美的石油部份其实差不多,中国略低,但美国已经没有像样的煤炭公司了,而电力公司大多是区域性的,没有入围全球500强而已。这是电力体制的差异,中国的集中化在电力调度和资源最优配置方面比美国的分散化更好。在煤炭方面,中国能源结构里倚重煤碳,这是资源局限所致,需要做的是清洁化,但未必是去煤炭化。
ICT是高盈利制造业,也是带动一般制造业升级的重要动力。中国已经在这方面下大力气了,有望在可预见的将来有较大的发展。零售是中国发展内循环的关键,没有强大的国内消费是谈不上内循环的。中国电商已经相当发达,但京东和阿里的营收加起来才略超过亚马逊的一半。如果说苏宁和Best Buy还有可比性的话,沃尔玛、Costco、Home Depot、Target、Lowe’s等则是中国根本没有的。
运输也是与内循环紧密相连的。据说国铁因为审计规则与《财富》的要求不符而没有入围。否则的话,国铁2019年总营收约1600亿美元,还略高于建设银行2020年的总营收,利润也超过25亿美元,与2020年的航天科工相当。但中国还需要顺丰、圆通、国航、东航、南航等入围,运输是与国内消费同步的。
从利润分布看,更容易理解产业优化的重要性了。中美的金融利润总量实际上相当接近,这是因为中国金融里包括了房地产巨头(如万科、碧桂园、绿地、恒大等)。但美国ICT板块的利润是中国望尘莫及的,这也是美国极力打压中国的重要原因:一旦中国在ICT方面与美国等量齐观了,就成脱缰烈马了,不管从科技实力到经济体量,都将对美国是强力挤压,加上金融实力,将从根本上动摇美国的霸权基础。
在利润构成方面,中国的金融比重过大,这是畸形的。但优化不是要中国金融减少利润,而是用其他板块增加利润,来重新划分利润构成。比照美国,最值得追赶的是ICT板块,需要极大地扩大。零售板块和运输板块也急需扩大,美国“其他”板块中的超市部份划入“零售”的话,基本与“医卫”板块相当,这也是值得中国追赶的,这是“内循环为主,双循环并举”的需要。
在资产构成方面,中美的金融资产占比都太大。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考虑到中美金融资产不仅占比相似,绝对数量也相似,中国的融资、投资能力已经不亚于美国了,继续吸引外资是坚定不移的国策,但外资已经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里送炭。美国要在国际融资方面闹妖,已经不能阻挡中国了。
在就业分布方面,尽管ICT板块需要极大扩张,中国的构成还是比美国更加合理,相对均匀。美国零售业不成比例地占领了就业的最大板块,算入“其他”里的超市部份,将三倍于金融板块的就业。这些大多是最低工资的岗位,这是美国贫富分化的重要原因。中国的就业构成更加有利于形成强大的蓝领中产阶级,这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说白领好比足球场上的前锋,蓝领就是中场。中场要是垮了,这场球就踢不下去了。美国正是这样的情况,金融加制造业只占1/3。
但中国就业里,金融部分在业务量与美国相仿的情况下,员工数量要多一倍,部分原因是中国的银行还维持了大量人力柜台服务。尽管网上银行和电子支付越来越发达,这个状态在短期内很难改变,这是中国的国情。但在能源方面,中国的就业要比美国多10倍以上,这只能是人均效益太低所致,石油和电力的营收资产比实际上与美国差距没有那么大,但利润率、人均营收低得多。煤炭尤其如此。
中国的能源板块需要减员增效,但未必需要达到美国的水平,过度损害就业。但在引起人们很大焦虑的ICT板块,中美的人均营收实际上相差不大。人均营收代表劳动生产率。也就是说,如果中国能保持这个势头,把ICT板块做大,ICT的产出赶上美国指日可待。但在汽车方面,美国领先中国的幅度巨大,这是因为福特和通用已经将大量产能转移到国外,但收益还是回流美国。汽车工业外流是美国钢铁工业滑落的首要原因,橡胶、塑料、玻璃工业也同样受到影响。中国不能走这条路。
事实上,上汽、一汽与欧美一流汽车公司相比,怎么比都不差。但东风、北汽、广汽、吉利的利润太低,使得中国汽车板块的人均利润滑落很多。有意思的是,中国汽车公司的营收资产比普遍高于欧美公司,也就是说,用同样的资产能产生更多的营收,因此需要的不是进一步提高产能,而是适当提高利润率,普遍达到上汽、一汽水平就是很大的进步。
可以看到,上汽和一汽的人均利润、利润率、利润资产比都达到本田、现代的水平,还有进步的空间,但已经是很不错的起点。日产在2019年巨亏,所以数据异常。福特没有亏,但与营收和家底相比,可算是零利润,也很惨。
利润率(利润与营收之比,也可按利润占营收的百分比表示,不同的表示,实质是一样的)代表各产业板块自主持续发展能力。只有保证适当的利润率,才能投资研发和技术升级。就各行业的利润率而言,中国比美国普遍低一些,但除了ICT和医卫,差距并不大。医卫板块的特殊性前面已经提到了,中美并不可比。ICT方面,中国的进步空间很大,这也是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努力的重中之重。在零售方面,把超市部份从“其他”加入美国零售的话,中美差距不大,中国依然略高,这是因为中国零售板块以电商为主,利润较高。只比京东、阿里和亚马逊的话,各有千秋,不乏惊讶。
京东和阿里的营收加起来才不到亚马逊的一半。阿里的利润特别高,但资产也特别高;京东的营收更高,但员工更多;亚马逊则什么都高,唯独利润只有阿里的一半。亚马逊有自己的物流和递送,所以用工特别多。在中国,物流和递送大多被顺丰、圆通等包干了。
营收资产比是用同样的资产产生更多营收的能力,这大体代表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与营收分布相对照,可以看到一些有意思的事情。如果直接看绝对值还不容易看出的话,对比归一化后的图示就容易看出了。在汽车、一般工业制造、电影和引起人们极大焦虑的ICT方面,中国的营收资产比比美国显著更高。电信也是中国更高。换句话说,就绝对数量而言,在这些板块,随着中国继续做大,在产出上压倒美国指日可待。
对照前述中美资产分布,可以看到,汽车工业已经比美国更大了,但一般工业制造、电信和ICT还需要赶上。从当前到可预见的将来,ICT板块将急剧扩张,电信将乘5G东风继续扩张,但一般工业制造板块则不是单纯扩张的问题,需要通过产业升级才能实现,需要打入通用电气(重型电机、航空发动机)、霍尼韦尔(工业电子与自动化)及欧洲的西门子、ABB的地盘,提高中国制造军团的含金量。
医卫方面有制药和医保的因素,中美并不完全可比。在批发方面,中化实际上还有自己的炼油、仓储,资产底数较大。中粮有大量轻纺工业,厦门建发还有房地产,资产底数都较大,实际上划入批发也不尽合理,但在统计中,总是要归类的,但与美国的“纯批发”就不可比了。在零售方面,阿里巴巴的业务早就超过电商,所以资产底数很大。另有香港的长江和记的大量店面资产和港口推高资产底数,所以与美国的零售板块也不可比。
中国制造的全面进攻对美国的重点防守,突破只是时间问题
回到最重要的问题:中国经济赶超美国的势头可持续吗?根据全球500强的中美数据推断,这是可持续的。入围全球500强的中国公司数量已经超过美国,其重要性不在于“超过就是胜利”,而在于代表了中国继续稳定增长的趋势。在代表劳动生产率的人均营收、代表公司自主持续发展能力的利润率和代表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营收资产比方面,中国都落后于美国,但差距不大,还在稳定缩小。
深入分析各主要经济板块,中国在工业制造和ICT板块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但在其他主要板块中,根基扎实、平衡,还有美国缺乏但中国强势的钢铁和基建板块,这是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已经有了量的基础,中国制造2025将完善质的基础。更加重要的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带动了高就业,产生的大量蓝领中产阶级是中国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而蓝领中产阶级的萎缩正是美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陷阱。有质有量有人,中国的发展不可阻挡。
在美中关系上,美国一直给人以强势、进攻性的感觉。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确实是这样。但在经济和科技上,实际上是中国劲头更足。美国动不动把中国的科技发展与军事扯起来,实际上,中国崛起从来不以军事为特色,甚至不以军事科技为先导。但用军事来比照,集中兵力重点突破实际上是有限兵力情况下的最优应用。要是兵力火力具有压倒优势,无差别的全面进攻才是最可靠的战术。在全线进攻中,在所有点上都向对方制造泰山压顶般的压力,发现和造成裂隙后,就地突破、深远包围,最后聚歼,取得全面胜利。这比精心选择重点方向、在其余方向只留少量甚至不留兵力要可靠得多,也不怕对方反突击、抄了自己的后路。反过来,少量孤立的精兵可以打出厉害的战术反击,华为孤军深入正是遇到这样的狙击。但重点防御最终是抵挡不住全面进攻的,留下太多空挡,没法不被包抄、聚歼。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正是这样的全面进攻,美国仅剩的尖端技术据点正是这样的重点防御。中美大势是中国制造的全面进攻对美国制造的重点防御。很多关键技术需要长期积累,但时间在中国这边。
当然,这不等于关键技术的难关会“自然而然”地解决,中国需要花力气、有策略地攻破,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华为的教训是沉痛的,但也不要因此而看不到大势。华为眼下很艰难,这是中国崛起路上的斯大林格勒。反攻会来的,那时就是直捣柏林了。
被逮了。
天壤之别啊。
还有的神话: 中国人不会创造
好多国有公司,肥硕就两个字。
但因为是国有,国际垄断资本难以插足。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晨枫]
8月10日,美国《财富》杂志发表了2020年全球500强。中国入选公司数量(124)首次超过美国(121)。这是历史性的时刻。其重要性不在于中国比美国多了几个入选公司,而是在于中国经济总量已经到了赶超美国的关键时刻了。
全球500强是高进低出的,个别公司是否应该算入中国公司可以争议,美国入选公司的总营收和总利润也都高于中国,但中国的涨势与美国的跌势才是最重要的。不光美国公司处于跌势,英法德日等发达国家也同样处于跌势,增长基本上都被中国公司拿走了。这个趋势还在继续,全球500强里中国公司的总营收和总利润超过美国是指日可待的。
全球500强中美英法德日公司的数量走势
赶上甚至超过美国其实不是中国的目的,中国寻求的是自己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但美国把中国的崛起看作对美国霸权的挑战,有意用新冷战扼杀中国的崛起。美中关系紧张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真正的正常化只有等到中国决定性而且不可逆地超过美国的时候。在赶上和齐头并进的时候其实是最危险的时候,需要中国用极大的政治智慧和心理定力来度过平安危险期。新冠是天灾,但意外地造成了中国发展的窗口期,未来10年的可持续发展是关键。
对数据仔细分析后,必须说,喜忧并存,但喜多于忧。
全球500强不能代表经济全貌,但这是跨行业的,对各国经济是有用的晴雨表。《财富》杂志将经济板块划分为金融、能源、钢铁(原文是材料,但以钢铁和冶金为主)、基建、汽车等。有些板块的划分与中国习惯不一致,比如金融不仅包括银行、保险、投资,也包括房地产;基建包括一般基建和工业基建,后者包括新建工厂的过程设计、施工设计和设备安装。运输包括铁路、民航、海运和快递。工业则是重工业加上一般制造业(包括家电),但不包括轻工业(如服装、食品加工、饮料、日用化学等)。ICT指信息与通信制造业,但电信运营是另列的。批发指面向生产商的经销机构,比如中粮;零售指面向消费者的经销机构,比如沃尔玛、Best Buy,但包括电商,比如亚马逊、阿里巴巴、京东;但超市、杂货连锁公司另算,比如Walgreens,在本文中列入“其他”。为了便于比较,本文还是用《财富》的分类,但对按中国习惯的重新分类可能造成的数据偏差有所说明。
就总体而言,进入全球500强的美国公司在营收和利润方面都超过了中国,但中国公司在资产和就业方面超过了美国。具体数据如下:
由于数据的绝对值相差太大,对数据归一化后重新显示。归一化是把对比的数据逐项除以本参数的最大值,所以归一化后,原数值最大的为1,其他数据都小于1,差距为相对于本参数最大值的相对值。比如说,美国公司的总营收更高,所以归一后就显示为1,中国公司的总营收只有美国公司的84.5%,所以归一后显示为0.845,如上图所示。其余照此类推。
可以看出,美中公司在营收、资产、就业方面都相差不是很大,但中国公司的总利润只有美国公司的一半左右。
进一步分析,可以将营收、利润、资产、就业做多向比较。人均营收代表劳动生产率;利润率为利润与营收之比(也可表示为利润占营收的百分比,两者的意思是一样的,只是表述不同),代表公司的自主持续发展能力;营收资产比代表资产的利用率,反映了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比较中美,差距就显示出来了。
在所有项目上,美国公司都全面超过中国公司。从单纯经济效益来看,这意味着美国公司具有更加强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但这忽略了公司的社会责任问题。这不是不着边际的空谈,社会最终是公司生存的基础。
公司不仅为股东赚钱,也为社会提供就业。更高的经济效益有助于公司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但更高的就业和消费才是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换句话说,以经济效益为代价的就业率最终导致大锅饭和低水平徘徊,这是改革开放前中国和苏东波以后苏东的问题;但以就业率为代价的经济效益最终也是饮鸩止渴,美国现在就是这个问题。
就业问题在美国有两个层面:金融化、高科技化、服务化等盈利高,但就业少;制造业(从轻工业到一般工业制造到汽车)通过全球化大量向外国转移,收益最终流入美国,但就业外流了。高的利润率值得追求,但人均营收应该有一个合理范围。这是题外话了,这里就不扯远了。
在各产业板块的营收分布上,金融对美中都是重头,但除此之外,就没有相似之处了。
在能源方面,中国板块的营收两倍于美国,这是因为美国能源板块里,除了一家电力公司(Excelon)外,统统都是石油公司(包括油服和管道输送),但中国还有煤炭和电力。
在零售方面,中国只有京东、阿里、苏宁和香港的长江和记入围,美国则有沃尔玛为首的大量实体和电商亚马逊入围。如果算上列入“其他”的Walgreens等连锁超市就更多了,总营收略低于1.7万亿美元,与金融板块的1.8万亿美元很接近了,说明了美国经济对消费者拉动的依赖程度。
ICT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和通信网络器材的制造。在这里,美国有苹果、戴尔、IBM、英特尔、HP、思科、惠普、Thermo Fisher这些硬件公司,还有谷歌、微软、脸书、甲骨文这些软件公司,中国只有华为、联想、电子信息集团、小米和腾讯与之抗衡,力量有点单薄。
在医卫方面,美国有大量医保、制药、私人医院公司,中国只有华润、中国医药、上海医药,力量更加单薄。中美医卫制度有本质差别,中美国制药也有截然不同的运营理念和法规管制,两者并不可比。
但在钢铁、基建方面,中国完胜;在超市、娱乐(如迪斯尼、ViacomCBS)、轻工业(如耐克、Proctor & Gamble)、饮料(百事可乐、可口可乐)、食品加工(肉类、一般食品)方面,则美国完胜,这些都归入“其他”类。
从营收构成来看,中国的金融和能源占比太大,美国则相对均匀,除了医卫和零售这两块特别显眼。从经济构成优化来看,中国需要大大压缩金融板块的比重,增加ICT、运输和零售的比重。
中国的能源板块有特殊性。中美的石油部份其实差不多,中国略低,但美国已经没有像样的煤炭公司了,而电力公司大多是区域性的,没有入围全球500强而已。这是电力体制的差异,中国的集中化在电力调度和资源最优配置方面比美国的分散化更好。在煤炭方面,中国能源结构里倚重煤碳,这是资源局限所致,需要做的是清洁化,但未必是去煤炭化。
ICT是高盈利制造业,也是带动一般制造业升级的重要动力。中国已经在这方面下大力气了,有望在可预见的将来有较大的发展。零售是中国发展内循环的关键,没有强大的国内消费是谈不上内循环的。中国电商已经相当发达,但京东和阿里的营收加起来才略超过亚马逊的一半。如果说苏宁和Best Buy还有可比性的话,沃尔玛、Costco、Home Depot、Target、Lowe’s等则是中国根本没有的。
运输也是与内循环紧密相连的。据说国铁因为审计规则与《财富》的要求不符而没有入围。否则的话,国铁2019年总营收约1600亿美元,还略高于建设银行2020年的总营收,利润也超过25亿美元,与2020年的航天科工相当。但中国还需要顺丰、圆通、国航、东航、南航等入围,运输是与国内消费同步的。
从利润分布看,更容易理解产业优化的重要性了。中美的金融利润总量实际上相当接近,这是因为中国金融里包括了房地产巨头(如万科、碧桂园、绿地、恒大等)。但美国ICT板块的利润是中国望尘莫及的,这也是美国极力打压中国的重要原因:一旦中国在ICT方面与美国等量齐观了,就成脱缰烈马了,不管从科技实力到经济体量,都将对美国是强力挤压,加上金融实力,将从根本上动摇美国的霸权基础。
在利润构成方面,中国的金融比重过大,这是畸形的。但优化不是要中国金融减少利润,而是用其他板块增加利润,来重新划分利润构成。比照美国,最值得追赶的是ICT板块,需要极大地扩大。零售板块和运输板块也急需扩大,美国“其他”板块中的超市部份划入“零售”的话,基本与“医卫”板块相当,这也是值得中国追赶的,这是“内循环为主,双循环并举”的需要。
在资产构成方面,中美的金融资产占比都太大。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考虑到中美金融资产不仅占比相似,绝对数量也相似,中国的融资、投资能力已经不亚于美国了,继续吸引外资是坚定不移的国策,但外资已经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里送炭。美国要在国际融资方面闹妖,已经不能阻挡中国了。
在就业分布方面,尽管ICT板块需要极大扩张,中国的构成还是比美国更加合理,相对均匀。美国零售业不成比例地占领了就业的最大板块,算入“其他”里的超市部份,将三倍于金融板块的就业。这些大多是最低工资的岗位,这是美国贫富分化的重要原因。中国的就业构成更加有利于形成强大的蓝领中产阶级,这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说白领好比足球场上的前锋,蓝领就是中场。中场要是垮了,这场球就踢不下去了。美国正是这样的情况,金融加制造业只占1/3。
但中国就业里,金融部分在业务量与美国相仿的情况下,员工数量要多一倍,部分原因是中国的银行还维持了大量人力柜台服务。尽管网上银行和电子支付越来越发达,这个状态在短期内很难改变,这是中国的国情。但在能源方面,中国的就业要比美国多10倍以上,这只能是人均效益太低所致,石油和电力的营收资产比实际上与美国差距没有那么大,但利润率、人均营收低得多。煤炭尤其如此。
中国的能源板块需要减员增效,但未必需要达到美国的水平,过度损害就业。但在引起人们很大焦虑的ICT板块,中美的人均营收实际上相差不大。人均营收代表劳动生产率。也就是说,如果中国能保持这个势头,把ICT板块做大,ICT的产出赶上美国指日可待。但在汽车方面,美国领先中国的幅度巨大,这是因为福特和通用已经将大量产能转移到国外,但收益还是回流美国。汽车工业外流是美国钢铁工业滑落的首要原因,橡胶、塑料、玻璃工业也同样受到影响。中国不能走这条路。
事实上,上汽、一汽与欧美一流汽车公司相比,怎么比都不差。但东风、北汽、广汽、吉利的利润太低,使得中国汽车板块的人均利润滑落很多。有意思的是,中国汽车公司的营收资产比普遍高于欧美公司,也就是说,用同样的资产能产生更多的营收,因此需要的不是进一步提高产能,而是适当提高利润率,普遍达到上汽、一汽水平就是很大的进步。
可以看到,上汽和一汽的人均利润、利润率、利润资产比都达到本田、现代的水平,还有进步的空间,但已经是很不错的起点。日产在2019年巨亏,所以数据异常。福特没有亏,但与营收和家底相比,可算是零利润,也很惨。
利润率(利润与营收之比,也可按利润占营收的百分比表示,不同的表示,实质是一样的)代表各产业板块自主持续发展能力。只有保证适当的利润率,才能投资研发和技术升级。就各行业的利润率而言,中国比美国普遍低一些,但除了ICT和医卫,差距并不大。医卫板块的特殊性前面已经提到了,中美并不可比。ICT方面,中国的进步空间很大,这也是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努力的重中之重。在零售方面,把超市部份从“其他”加入美国零售的话,中美差距不大,中国依然略高,这是因为中国零售板块以电商为主,利润较高。只比京东、阿里和亚马逊的话,各有千秋,不乏惊讶。
京东和阿里的营收加起来才不到亚马逊的一半。阿里的利润特别高,但资产也特别高;京东的营收更高,但员工更多;亚马逊则什么都高,唯独利润只有阿里的一半。亚马逊有自己的物流和递送,所以用工特别多。在中国,物流和递送大多被顺丰、圆通等包干了。
营收资产比是用同样的资产产生更多营收的能力,这大体代表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与营收分布相对照,可以看到一些有意思的事情。如果直接看绝对值还不容易看出的话,对比归一化后的图示就容易看出了。在汽车、一般工业制造、电影和引起人们极大焦虑的ICT方面,中国的营收资产比比美国显著更高。电信也是中国更高。换句话说,就绝对数量而言,在这些板块,随着中国继续做大,在产出上压倒美国指日可待。
对照前述中美资产分布,可以看到,汽车工业已经比美国更大了,但一般工业制造、电信和ICT还需要赶上。从当前到可预见的将来,ICT板块将急剧扩张,电信将乘5G东风继续扩张,但一般工业制造板块则不是单纯扩张的问题,需要通过产业升级才能实现,需要打入通用电气(重型电机、航空发动机)、霍尼韦尔(工业电子与自动化)及欧洲的西门子、ABB的地盘,提高中国制造军团的含金量。
医卫方面有制药和医保的因素,中美并不完全可比。在批发方面,中化实际上还有自己的炼油、仓储,资产底数较大。中粮有大量轻纺工业,厦门建发还有房地产,资产底数都较大,实际上划入批发也不尽合理,但在统计中,总是要归类的,但与美国的“纯批发”就不可比了。在零售方面,阿里巴巴的业务早就超过电商,所以资产底数很大。另有香港的长江和记的大量店面资产和港口推高资产底数,所以与美国的零售板块也不可比。
中国制造的全面进攻对美国的重点防守,突破只是时间问题
回到最重要的问题:中国经济赶超美国的势头可持续吗?根据全球500强的中美数据推断,这是可持续的。入围全球500强的中国公司数量已经超过美国,其重要性不在于“超过就是胜利”,而在于代表了中国继续稳定增长的趋势。在代表劳动生产率的人均营收、代表公司自主持续发展能力的利润率和代表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营收资产比方面,中国都落后于美国,但差距不大,还在稳定缩小。
深入分析各主要经济板块,中国在工业制造和ICT板块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但在其他主要板块中,根基扎实、平衡,还有美国缺乏但中国强势的钢铁和基建板块,这是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已经有了量的基础,中国制造2025将完善质的基础。更加重要的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带动了高就业,产生的大量蓝领中产阶级是中国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而蓝领中产阶级的萎缩正是美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陷阱。有质有量有人,中国的发展不可阻挡。
在美中关系上,美国一直给人以强势、进攻性的感觉。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确实是这样。但在经济和科技上,实际上是中国劲头更足。美国动不动把中国的科技发展与军事扯起来,实际上,中国崛起从来不以军事为特色,甚至不以军事科技为先导。但用军事来比照,集中兵力重点突破实际上是有限兵力情况下的最优应用。要是兵力火力具有压倒优势,无差别的全面进攻才是最可靠的战术。在全线进攻中,在所有点上都向对方制造泰山压顶般的压力,发现和造成裂隙后,就地突破、深远包围,最后聚歼,取得全面胜利。这比精心选择重点方向、在其余方向只留少量甚至不留兵力要可靠得多,也不怕对方反突击、抄了自己的后路。反过来,少量孤立的精兵可以打出厉害的战术反击,华为孤军深入正是遇到这样的狙击。但重点防御最终是抵挡不住全面进攻的,留下太多空挡,没法不被包抄、聚歼。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正是这样的全面进攻,美国仅剩的尖端技术据点正是这样的重点防御。中美大势是中国制造的全面进攻对美国制造的重点防御。很多关键技术需要长期积累,但时间在中国这边。
当然,这不等于关键技术的难关会“自然而然”地解决,中国需要花力气、有策略地攻破,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华为的教训是沉痛的,但也不要因此而看不到大势。华为眼下很艰难,这是中国崛起路上的斯大林格勒。反攻会来的,那时就是直捣柏林了。
宝马把我们撞进了2004新时代
你在新年安全吗?
网友们,现在先让懂文化再给我们唱歌
“走进新时代”的伴奏音乐起:
谁想听你表白,
你的心胸是多么狭隘,
谁想听你自诉,
你的专制是多么独裁。
勤劳勇敢的中国人已经忍痛了好几代,
啊!我们已经牺牲了好几代。
(合)我们吃着劣食品,看姐妹作妓哭起来,
我们起早贪黑的辛苦,为房租房价哭起来,
丧失保障的劳动者,沦落他乡走进哪苦时代,
穷困人民没有未来。
让我告诉世界,
共产党是一个无赖,
让我告诉未来,
人民要把他扫下来。
贪污腐败的共产党已经享受了好几代,
啊!权力继承开始了接力赛,
(合)我们刚想讲道理,宝马凶凶撞过来,
我们聚在广场反腐败,坦克隆隆压过来,
横行霸道的共产党,开创钱权勾结的新时代,
背叛人民没有未来。
现在,人生安全讲座开始:
安全感是人类仅次于生理需要的一种最基本的需要,只有这个层次的
需要得到了满足,才谈得上其它。
一个不能给女人和家庭以安全感的男人,不是一个合格的好的男人,同理,一个不
能给国民以安全感的社会、政府和国家,也不是一个合格的好的社会、政府和国家。
很遗憾,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社会,离这一基本的目标很远很远,人身安全、食品
安全、交通安全、消费安全、环境安全、财产安全、经济安全、政治安全等等,全
都严重缺乏,中国是世界上少数最没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
消费方面。有关民众衣食住行的一切生产品消费品都严重假冒伪劣化,令人仿
佛生活在一个假冒伪劣的汪洋大海之中,有物皆可假,无货不有假,逃无可逃,避
无可避。什么假烟假酒假烟假酒假画假字假币假唱假商标假名牌,什么注水之肉、
黑心之棉、掺滑石粉之面、洗衣粉所洗之桃、甲?所泡之豆芽、“吊白块”加工之米
粉食糖腐竹,还有商品房之缺斤少两、装修材料之伪劣,几乎可以无限地数下去。
早在1998年1月8日,《参考消息》就刊登了日本《读卖新闻》的一篇文章,认
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假冒商品市场;早在1994、1995连续两年,美国海关根据查
获的假冒侵权的数量,把中国列为向美出口假冒侵权产品国家的第一位。中国工商
报在一篇题为《中国货在部分遭禁-----出口产品打假迫在眉睫》的文章中指出:一
个令人触目惊心的事实是,在国际上竟出现了这样一种认识,中国几乎已成为假冒
伪劣产品的生产中心。国务院发展中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假冒商品大量流向海
外市场,使中国成为新的制假王国。制假售假行为已从最初的一些黑窝点发展成为
一个怪圈,不制假售假、守法经营反而吃亏。
卫生医疗方面。每个人都摆脱不了生老病死这一自然规律的制约,病了就得吃
药或上医院。然而,说起卫生医疗界的事,略知内情者无不惊恐变色。人们对于医
疗卫生的极度不安全感,源自于泛滥成灾的假冒伪劣药品,源自于医疗机构责任的
稀薄和医务人员素质的低下、医德的卑下,还有就是公共卫生系统和防疫体糸的弱
不经风的薄弱。
中国医疗事故发生率之高,卫生系统和医疗机构是[][],堪称举世无双。就拿
河南艾滋病事件来说吧,完全是卫生部门为了创收敛财而鼓励民众卖血引起来,是
人为制造的社会灾难。有台湾中医师目睹河南艾滋村惨状,形容是“人间炼狱”。
尤为可悲可愤的是至今政府依然千方百计封锁遮掩真相,致使患者得不到及时的治
疗,艾滋病的防治工作进展缓慢,而且使国际社会无法进行有效援助。随著娼妓和
毒品的泛滥和政府防范医治动作的缓慢,艾滋病漫延势头惊人,已成为对中国产生
严重威胁的疾病之一。
生产方面。工业繁华背后是广大民工毫无安全保障,死亡率猛升。按照官方统
计,中国的职业病死亡率也是全球最高,超过欧洲加上美国的总和。《纽约时报》
报道说,中国已经成美国主要出口商,但生产那些产品的工人就像欧美工业化初期
一样,成为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等致命职业病的受害者。中
国不仅再次创造为欧洲、美国和东亚部分国家带来繁荣的工业转变,也再次生活在
那种时期的恐怖中。
同时我国安全事故及其事亡率也可创世界之最。官方披露:2002年1-11月份全
国共发生各类伤亡事故886041起,死亡112562 人。这个数字已令人惊心,实际数字
只怕还要大得多。2003年4月9日,中国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王显政通报了
今年以来全国安全生产情况,今年一季度中国发生各类事故258597起,其中包括道
路交通事故、煤矿伤亡事故、非煤矿山企业伤亡事故、火灾事故(不含森林、草原等
火灾)、水上交通事故、铁路路外伤亡事故等,共死亡31035人,几乎相当于打两百
场伊拉克战争的死亡人数啦。
财产方面。我国在对物权的保护方面,一向侧重于公权,对于私权的保护则很不
健全。在现行的法律环境下,即使公民个人财产受到侵犯,提起了公诉,也是出于对公
权保护的目的。很多情况下,即使判决了,对私权的保护也得不到有效的执行。
这方面中国富人的不安全感显得特别强烈,民法典以及物权法等涉及到私有财
产的法律,经过多次讨论、修订,能否通过还属未知数。这种私有财产的不安全感,
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大量的资本外逃。一项统计说,中国每年大约有2000亿元人民币
的资金流到国外,其中就有民营企业主和富人的大量私人资本。
司法方面。法律和司法机关成了统治阶级实施政治迫害和经济掠夺的工具,成
为强势集团压迫、剥削、镇压弱势群体的工具。权贵们打著司法的幌子,诛除异己
打压政敌窃公器压公意泄私愤谋私利,为所欲为,以致各种各样的冤假错案层出不
穷,不公正非正义的审判和死刑数不胜数。
而且,许多地方的基层执法单位把把执法当作生意去做,以“钓鱼”的方式引
出违法者,把“执法生意”做得轰轰烈烈蒸蒸日上。他们以法律为名,行践踏法律、
维护小团体和个人利益之实。于是什么怪象乱象荒唐事都出来了,处女嫖娼卖淫案、
收容敛财案(收容制度已于日前废除)此伏彼起。还有“恶制恶法”造成民众极大
的不安全。如“劳改”制度,其机关包括:看守所、监狱、少年犯管教所等。其中
劳教可以不经审判程序,判处被劳教的人三年以内的监禁。解教后还可以剥夺劳教
人员的自由,名为“留场就业”。劳改制度自五四年正式实施以来,一直是至今仍
是中国政府惩办异己分子的有力手段。
司法机关和公安人员的流氓化黑恶化愈演愈烈,略举数例人民警察的光荣事迹
吧:广州一大学生因无暂住证被收容遭毒打致死,派出所长欲与风尘女发生关系遭
拒开枪将其射杀,交警偷车,民警污良为娼,要警察出示证件被打15岁女学生戴铐
投诉,饭店女服务员拒绝陪舞派出所副所长打店主,石家庄一警长酒后驾车致1死3伤
逃逸被拘,只因不陪跳舞副所长拘禁服务小姐,警车接"小姐"所长民警所里共嫖娼,
河南新郑两警察组织卖淫派出所内强奸卖淫女,河南巡警好猖狂洗澡不付钱持刀重
伤学生,外来妹无暂住证遭毒打媒体揭丑遭恶意收购,探亲没办暂住证老婆被警方
当“小姐”遣送了,这些可都是经过严肃“导向”的官方媒体公开披露的。地下的
现实严峻到怎样的程度,令人不敢思之冷颤,难怪有网民向党中央发出“剿匪”的
呼吁。人民公安往往沦为人民公敌,维护社会治安的“卫士”往往沦为破坏殃民祸
众的罪魁了呀。“野蛮人的境况也比一个司法受制于政治影响的文明国度的人的境
况好得多”、“一头野兽仅仅是结束一个人的生命,而一个受政治因素影响的法官
则在顷刻间不仅可以剥夺人的生命,而且还可以毁掉人之所以为人的尊严和荣誉”
(路易斯-博洛尔)
政治方面。司法方面主要是弱势群体缺乏安全,但这并不意味著强势集团的安
全感能够得到满足。那些“吃喝基本靠请、房子基本靠送、出有警车开道、病有最
好医生”的公仆们,一样生活在极大的不安全之中。他们要时时提高警惕,保卫自
己,刻刻防备来自同志们的明枪暗箭阴谋诡计。在中国,政治是滋生犯罪的温床,
官场上充满了小人、奸人、骗子和恶棍,政治生活充满了压迫、狡诈、腐败、仇恨、
伪善、欺骗、血腥、不义乃至暗杀,在友好堂皇的幕后,充满了势不两立的斗争。
法律、政策、反腐,都可以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的落后反动以及法律条文的有意疏漏,给民众和知识分子,
特别是记者、律师、异议异见者带来了极大的风险。由于反腐、由于私自办报、由
于说真话写真文发表出格言论、由于呼吁政府进行政改、由于行使言论和结社的权
力等等而被判刑者前仆后继。五月份,总部设在伦敦的人权组织“大赦国际”发表
的“大赦国际2003年年度报告”中指出,中国的政治运动和行政命令正在削弱政府
建立法治的努力,致使中国2002年的人权记录状况继续恶化。报告指出,成千上万
的中国人因和平地行使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信仰自由的权利而继续、无故地遭到
拘留和囚禁。
中国目前一共关押著39名记者,连续第四年成为全世界囚禁记者人数最多的国
家。他们多因揭露和报道腐败而“犯法”,大部分被捕记者的罪名是泄漏国家机密
和颠覆罪。一些记者在报道中引用了一些已公布的经济数据,公开的政府报告,属
于保密之列,也被控以泄漏国家机密。
泄密罪同样适合律师,他们可以因透露案情或案卷材料而面临指控。刑辨律师
人身自由得不到保障,蒙冤、被殴、受辱、被捕的血淋淋的事件频频发生,加诸律
师的莫须有的罪名除“伪证罪”外,还有贪污罪、偷税罪、诽谤罪、玩忽职守罪、
泄露国家机密罪、包庇罪等等。自1997年新刑法第36条出现“毁灭证据、伪造证据、
妨害作证罪”以来,全国已有150名左右的律师因此被批捕。
社会方面。由于道德环境、生存环境的普遍恶化,由于政治的不义不仁、社会
的不公不平,由于贫富悬殊两极分化愈来愈严重,由于社会保障机制极不健全,许
许多多贫弱群体对政府、制度、官僚、富人,对整个社会充满了仇视、仇恨心理。
个人犯罪及黑社会或准黑社会组织犯罪愈来愈多,社会治安形势愈来愈严峻。拐卖
儿童、强奸妇女、抢劫投毒、杀人放火、爆炸等事件层出不穷。这个金字塔型的社
会仿佛一堆一点就燃的干柴,仿佛一座人既不敢言而敢怒的活死人墓。又仿佛随时
都会爆炸的活火山。人们在恐惧的阴影中生活。
经济增长没有给中国人民带来足够安全感。没有制度的保驾护航,经济就会举
而不坚或坚而不久。而且经济方面的问题早已渐次暴露。如国家债务问题,中国现
在全部国家债务,包括外债、国债、债转股的坏帐、社会保障基金缺口、银行的坏
帐、股市的坏帐、还有基层政府的财政赤字,如果加起来,据行家推算,中国现在
的资产负债表实际上已资不抵债。
这都是专制惹的祸。专制政府及其官僚党权、特权意识浓厚,民权、人权意识
淡漠。它们在剥削压迫欺骗愚弄人民方面,妙招叠出、巧计无穷,而在为国民的生
活和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护保障救济帮助方面,却是无比低劣无比冷漠。苛政猛于
恶虎,善政寥如晨星,各种社会保障制度或形同虚设或尚未建立。大多数老百姓的
生活、工作、失业、疾病等方面皆缺乏最起码的保障,如果上不起学看不起病遭了
意外之灾生活有了自己解决不了的困难,不是求助于亲友、社会,就是自己硬扛硬
忍著,政府一般是不闻不问的。专制主义还是一种国内恐怖主义。它人为制造红色、
白色恐怖;它让人祸促天灾,天灾变人祸,让人祸天灾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它把民
众包括贵人富人的各种安全感侵蚀殆尽,穷人平民不安全,富人贵人也不安全,弱
势群体没有安全感,强势集团也缺乏安全感;它推著中国向全面崩溃的目标东倒西
歪地高歌猛进。
每个人一定的安全感,是人民幸福、社会发展、国家兴旺的基础和前提。我党
总是一味强调国家安全,殊不知国家安全建立在民众各种安全需要得到有效保障的
基础上。不然,只能是水月镜花,别说社会不能稳定,国家不得安全,便是党和政
府特权阶级自身,又有何安全可言?不要再坐在火山口上干柴堆上一边大叫维护安
全一边拼命自我玩火啦,拜托。
东海一枭
被逮了。
天壤之别啊。
还有的神话: 中国人不会创造
好多国有公司,肥硕就两个字。
但因为是国有,国际垄断资本难以插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