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出生于50年代末的人,一生下来就饿饭。其实我自己在一两岁时也被饿死鬼骗到地狱门口边、而被外婆救了回来。后来又经历过一次靠吃竹笋而度过的小饥荒。一直到大学毕业也没放开肚子吃过几顿好饭。所以上大学之前我的三个理想中的两个直接于吃有关。
上高中时,学校附近一个县水稻实验基地刚引进了日本所谓的“吨半”水稻种子。号称一亩水田可产一吨半稻子,那可是我们自己水稻产量的一倍还多。我们学生也抱着极高的热情去挑肥插秧,希望借此泊来品填饱我们的肚子。可惜后来也就没有后来了。毕业回乡,县上派了一位上过速成班的农业技术员来我生产队搞杂交玉米实验。我有幸被选入那个实验组,流了不少汗。但禾苗杆子上接的棒子又少还小,明显产量不会高于我们的原品种。讲求实效的生产队长不久后就解散了那实验组。
上大学,用我爸的说法就是能端上一个结实一点的饭碗。其实还是以填饱肚子为主要目的。
九十年代初第一次回国,当时还在老家务农的哥哥说:现在我们不太愁吃了。在那个年代,年轻人都出外打工。留守的老人、妇女、孩子们靠杂交稻、化肥、农药维持了粮食的产量。当时还不知道袁隆平的名字,但知道我们自己的杂交稻终于可以替代泊来品后颇为欣喜。
本世纪初常回国,社会真是一片乱象。同学们告诉我,现在是到处铺着干柴,就差一把火。工厂关停并转,失业人口很多。一次问一个管大事的同学,你们矿务局年产量多少,有几个矿,几个综采面。他的回答让我下巴差点掉下来,因为那个总产量只是其产能的十分之一,是我这附近一个矿产量的三分之一。技术上一流、能干的老同学也很无奈。原来为了减少亏损,他不敢使用已有的现代装备(用电太多),也不用训练有素的工人(工资太高)。而只能从劳务市场雇来从各地涌来的临时工,使用传统生产方法。那也是广为诟病的行业事故频发的年代。是啊,能安全地达到那个产量已是烧高香了。
那个时候,不但国外唱黑中国,中国人也在自己唱黑自己。好在那时的工人阶级没去点那一把火。细细想来,尽管那时中国社会问题很大,但大家的肚子没挨饿。这也就避免了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的最重要条件。
十多亿人没挨饿,关键时刻社会没发生大动荡,袁隆平功不可没。
我辈没饿一辈子肚子,感恩袁隆平院士。
中国,世界需要这样的好院士。
愿袁院士一路走好!
昨晚和一闺蜜聊天,她在部里,多次和袁老团队有工作上的合作,尊其为师长,最近一直泣不成声。
看了一篇文章还提到颜龙安、谢华安、李必湖等,也都是在这方面有卓越贡献的伟人,值得记住!
我们这出生于50年代末的人,一生下来就饿饭。其实我自己在一两岁时也被饿死鬼骗到地狱门口边、而被外婆救了回来。后来又经历过一次靠吃竹笋而度过的小饥荒。一直到大学毕业也没放开肚子吃过几顿好饭。所以上大学之前我的三个理想中的两个直接于吃有关。
上高中时,学校附近一个县水稻实验基地刚引进了日本所谓的“吨半”水稻种子。号称一亩水田可产一吨半稻子,那可是我们自己水稻产量的一倍还多。我们学生也抱着极高的热情去挑肥插秧,希望借此泊来品填饱我们的肚子。可惜后来也就没有后来了。毕业回乡,县上派了一位上过速成班的农业技术员来我生产队搞杂交玉米实验。我有幸被选入那个实验组,流了不少汗。但禾苗杆子上接的棒子又少还小,明显产量不会高于我们的原品种。讲求实效的生产队长不久后就解散了那实验组。
上大学,用我爸的说法就是能端上一个结实一点的饭碗。其实还是以填饱肚子为主要目的。
九十年代初第一次回国,当时还在老家务农的哥哥说:现在我们不太愁吃了。在那个年代,年轻人都出外打工。留守的老人、妇女、孩子们靠杂交稻、化肥、农药维持了粮食的产量。当时还不知道袁隆平的名字,但知道我们自己的杂交稻终于可以替代泊来品后颇为欣喜。
本世纪初常回国,社会真是一片乱象。同学们告诉我,现在是到处铺着干柴,就差一把火。工厂关停并转,失业人口很多。一次问一个管大事的同学,你们矿务局年产量多少,有几个矿,几个综采面。他的回答让我下巴差点掉下来,因为那个总产量只是其产能的十分之一,是我这附近一个矿产量的三分之一。技术上一流、能干的老同学也很无奈。原来为了减少亏损,他不敢使用已有的现代装备(用电太多),也不用训练有素的工人(工资太高)。而只能从劳务市场雇来从各地涌来的临时工,使用传统生产方法。那也是广为诟病的行业事故频发的年代。是啊,能安全地达到那个产量已是烧高香了。
那个时候,不但国外唱黑中国,中国人也在自己唱黑自己。好在那时的工人阶级没去点那一把火。细细想来,尽管那时中国社会问题很大,但大家的肚子没挨饿。这也就避免了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的最重要条件。
十多亿人没挨饿,关键时刻社会没发生大动荡,袁隆平功不可没。
我辈没饿一辈子肚子,感恩袁隆平院士。
中国,世界需要这样的好院士。
愿袁院士一路走好!
昨晚和一闺蜜聊天,她在部里,多次和袁老团队有工作上的合作,尊其为师长,最近一直泣不成声。
看了一篇文章还提到颜龙安、谢华安、李必湖等,也都是在这方面有卓越贡献的伟人,值得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