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炒股靠情绪:股市涨了就天天看账户,生怕错过;一旦大跌,又装作看不见,有的人甚至“忘记了密码”。
其实真正该看的,是在市场大跌时。越是跌得多,越要冷静、理性地打开账户,按照事先定好的计划逢低加仓。
不要恐慌,大跌其实是市场在送钱——前提是你有准备、有计划。
美股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牛长熊短。真正的大熊市并不常见,就算像今年4月那样,也不过是回调了约20%。这一次,大概率也不会更深。更何况9月份美联储大概率减息。
与其每天盯盘、分析技术图表,不如制定一个简单可执行的加仓策略。比如我个人的计划是——每下跌1%加一次仓,但这只是一个例子。
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每2%或每5%加一次。关键不是精确预测,而是提前想好怎么做,并在市场波动中按部就班地执行。
策略也不只一种。有的人喜欢定投指数,有的人会选择在回调中买入跌得多的龙头股,比如AI、云计算、电动车、半导体等板块的头部公司。这类优质股往往跌得猛、反弹也快,前提是你手上有计划、有弹药。
大跌的时候,账户往往是血淋淋一片,全部都是红的,这时候更容易受情绪影响、做出错误决定。
但恰恰也是这个时候,市场在悄悄把机会递到你面前——如果你够冷静,能执行你的计划。
机会往往是瞬息即逝的,没计划根本抓不住。
对于资金较大的用户,还可以考虑用对冲或卖出现金担保的Put来获得更稳健的收益,降低成本。
当然,前提是你留有子弹,做好仓位管理。计划再好,如果前面就加满仓,到后面也只能眼睁睁看着机会溜走。
而且我们也要认清一个规律:每一次回调,投坛都会恐慌,各种“美国要完蛋”“美元快崩了”的观点就会冒出来。这些情绪是常态,关键是你能不能提前把思路理清,不被这些声音牵着走。
记住:计划+执行 > 预测+情绪。
真正的高手不是从不亏钱,而是能在别人恐慌时稳住心态,把握住送钱的机会。
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资金和承受力,制定属于自己的策略,但请记住——不要等到牛市来了才想起密码。
收购的公司又聘他们去上班继续维护和开发。 举个小例子, 比如谷歌的Excel Sheet就是从三个码工手里买过来的, 当时也聘请了他们进谷歌上班。
https://bbs.wenxuecity.com/tzlc/2103258.html
你们读帖都不记得了 :)
说不定是全现金买家。
这板房也就加州人稀罕
下一步。当然会两者都投,只是侧重点不同。
我的老同学, 在NJ, 退休后, 换大房子, 说是有生之年要享受一下大房子。
三年后, 觉得房子没人气, 维护的事情也多, 想卖了。不过, 我没跟踪, 好几年前的事情。
最近又听到好朋友换大房, 还被我数落一番, 呵呵!人家马上退休了,还是换大房。
我去看过, 很多几米的房子就像工棚一样, 不过倍开发商花几米买下来重建就能卖10米了。 贵在那块地
在考虑手上的钱怎么投会比较好,前一阵子听说尔湾的房子跌了不少,我耳听八方,多方见解都听听:)
不买就是买不起了,真好笑
是不是真的买不起,不是我关注的
你知道他们几个住那个州吗?
看你写的, 我觉得你不知道啊
住东湾,我感觉,因为上次三心提过一句,而且bog 推荐给亮线的房子是东湾的,我不太确定她具体住哪儿
Artherton其实什么也没有,一点不方便, 要不是我公婆要求离他们近些,我还不愿意住那。 我还更愿意住在Palo Alto因为是我小时候长大的地方离我父母近。
为什么向亮线推荐东湾?好像当时也聊到。 因为他说10M budget 而且要gate community. 那就东湾。
东湾也没什么不好的呀, 现在不适合买房投资。 我最后一次在湾区买投资房是在2019。 买的投资房有两间就在Pleasanton/Dublin, 当时还得全现金去抢先, 买完后才去再贷出来再投资, 要不还买不到。疫情的时候Dublin那边差不多涨一倍, 不是挺好的投资么。
我也不关心人家是不是买得起,也不关心人家是不是有150M,但是人家就是买不起千万的房子。
他又不能开公司,只能炒股票了。
很多人炒股靠情绪:股市涨了就天天看账户,生怕错过;一旦大跌,又装作看不见,有的人甚至“忘记了密码”。
其实真正该看的,是在市场大跌时。越是跌得多,越要冷静、理性地打开账户,按照事先定好的计划逢低加仓。
不要恐慌,大跌其实是市场在送钱——前提是你有准备、有计划。
美股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牛长熊短。真正的大熊市并不常见,就算像今年4月那样,也不过是回调了约20%。这一次,大概率也不会更深。更何况9月份美联储大概率减息。
与其每天盯盘、分析技术图表,不如制定一个简单可执行的加仓策略。比如我个人的计划是——每下跌1%加一次仓,但这只是一个例子。
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每2%或每5%加一次。关键不是精确预测,而是提前想好怎么做,并在市场波动中按部就班地执行。
策略也不只一种。有的人喜欢定投指数,有的人会选择在回调中买入跌得多的龙头股,比如AI、云计算、电动车、半导体等板块的头部公司。这类优质股往往跌得猛、反弹也快,前提是你手上有计划、有弹药。
大跌的时候,账户往往是血淋淋一片,全部都是红的,这时候更容易受情绪影响、做出错误决定。
但恰恰也是这个时候,市场在悄悄把机会递到你面前——如果你够冷静,能执行你的计划。
机会往往是瞬息即逝的,没计划根本抓不住。
对于资金较大的用户,还可以考虑用对冲或卖出现金担保的Put来获得更稳健的收益,降低成本。
当然,前提是你留有子弹,做好仓位管理。计划再好,如果前面就加满仓,到后面也只能眼睁睁看着机会溜走。
而且我们也要认清一个规律:每一次回调,投坛都会恐慌,各种“美国要完蛋”“美元快崩了”的观点就会冒出来。这些情绪是常态,关键是你能不能提前把思路理清,不被这些声音牵着走。
记住:计划+执行 > 预测+情绪。
真正的高手不是从不亏钱,而是能在别人恐慌时稳住心态,把握住送钱的机会。
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资金和承受力,制定属于自己的策略,但请记住——不要等到牛市来了才想起密码。
收购的公司又聘他们去上班继续维护和开发。 举个小例子, 比如谷歌的Excel Sheet就是从三个码工手里买过来的, 当时也聘请了他们进谷歌上班。
https://bbs.wenxuecity.com/tzlc/2103258.html
你们读帖都不记得了 :)
说不定是全现金买家。
这板房也就加州人稀罕
下一步。当然会两者都投,只是侧重点不同。
我的老同学, 在NJ, 退休后, 换大房子, 说是有生之年要享受一下大房子。
三年后, 觉得房子没人气, 维护的事情也多, 想卖了。不过, 我没跟踪, 好几年前的事情。
最近又听到好朋友换大房, 还被我数落一番, 呵呵!人家马上退休了,还是换大房。
我去看过, 很多几米的房子就像工棚一样, 不过倍开发商花几米买下来重建就能卖10米了。 贵在那块地
在考虑手上的钱怎么投会比较好,前一阵子听说尔湾的房子跌了不少,我耳听八方,多方见解都听听:)
不买就是买不起了,真好笑
是不是真的买不起,不是我关注的
你知道他们几个住那个州吗?
看你写的, 我觉得你不知道啊
住东湾,我感觉,因为上次三心提过一句,而且bog 推荐给亮线的房子是东湾的,我不太确定她具体住哪儿
Artherton其实什么也没有,一点不方便, 要不是我公婆要求离他们近些,我还不愿意住那。 我还更愿意住在Palo Alto因为是我小时候长大的地方离我父母近。
为什么向亮线推荐东湾?好像当时也聊到。 因为他说10M budget 而且要gate community. 那就东湾。
东湾也没什么不好的呀, 现在不适合买房投资。 我最后一次在湾区买投资房是在2019。 买的投资房有两间就在Pleasanton/Dublin, 当时还得全现金去抢先, 买完后才去再贷出来再投资, 要不还买不到。疫情的时候Dublin那边差不多涨一倍, 不是挺好的投资么。
我也不关心人家是不是买得起,也不关心人家是不是有150M,但是人家就是买不起千万的房子。
他又不能开公司,只能炒股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