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市场风险指标
1. 估值指标:
• 标普500 CAPE比率:经周期调整的市盈率(CAPE,基于10年平均盈利)为37.9(2024年12月),处于历史高位,仅次于互联网泡沫高峰(1999年约44.2)和2021年短暂的38.3。这表明估值偏高,但未达到互联网泡沫的极端水平。
• 巴菲特指标:美国股市总市值与GDP的比率达到创纪录的210%,远超互联网泡沫高峰的144%。这表明市场相对于经济产出的集中度极高,是过估值的警示信号。
• 市盈率(P/E):标普500的远期市盈率较高,但并非“疯狂”。“七巨头”(如英伟达、Meta)推动了大部分增长。与互联网泡沫时期(如Pets.com无盈利)不同,当前科技龙头有较强的基本面,但人工智能(AI)驱动的预期可能过于乐观。
2. 市场情绪:
• 看涨情绪:美国家庭股票配置比例达到创纪录的54%,超过互联网泡沫时期的51%。这反映了投资者的高度乐观,类似于泡沫时期,但尚未达到1999年或1929年的“狂热”水平。
• 投机活动:虽然没有互联网泡沫时期的“盲目竞价”,但人工智能股票和加密货币(如比特币创历史新高)的投机交易显示出局部狂热。散户投资者活跃度较高,但低于疫情期间的峰值。
• 泡沫信念:调查(如耶鲁大学2023年12月美国股市信心指数)显示,**47%**的受访者认为市场被高估,接近历史平均水平,远低于2000年或2021年的70%。这表明市场情绪偏谨慎,而非泡沫时期的狂热。
3. 杠杆与流动性:
• 保证金债务:与互联网泡沫时期保证金债务激增不同,当前杠杆水平尚未达到极端。低利率和宽松流动性推动了风险偏好,但未达到2000年代房市泡沫的次贷或1920年代的杠杆投机水平。
• 货币政策:联邦储备系统(美联储)2025年保持利率在4.25-4.50%,并预计降息,与过去泡沫前的宽松政策(如1920年代、2000年代)形成对比。然而,关税引发的通胀风险可能收紧条件,增加波动性。
4. 市场集中度:
• 前十大股票(如“七巨头”)占标普500市值的37%,接近历史最高水平,高于互联网泡沫时期的27%。人工智能热潮驱动的集中度增加了对特定行业(如科技)回调的脆弱性。
与历史股权泡沫的比较
1. 互联网泡沫(1995-2000年):
• 相似性:高估值(CAPE约44.2)、科技驱动的热情(互联网 vs. 如今的人工智能)、创纪录的家庭股票配置(51% vs. 54%)。当前市场集中度类似于互联网泡沫时期的科技股主导。
• 差异:互联网公司(如Pets.com)往往缺乏盈利或可行商业模式。当前科技巨头(如英伟达、Meta)盈利能力强,但被高估为人工智能增长。投机狂热程度较低,杠杆也较少。
• 风险水平:互联网泡沫导致纳斯达克下跌80%,熊市持续三年。当前风险较高,但由于基本面较强和狂热程度较低,风险低于互联网泡沫。
2. 1929年股市泡沫:
• 相似性:极端估值、家庭股票配置高(1999年48%,今日54%)、杠杆推动的投机交易(1920年代保证金债务猖獗)。
• 差异:1920年代缺乏监管和央行稳定措施,崩溃引发大萧条,远比近期更严重。当前市场得益于更强的经济基本面和政策工具。
• 风险水平:1929年式的崩盘因现代保障措施而不太可能,但如果估值崩塌,回调仍可能较深。
3. 日本资产泡沫(1985-1989年):
• 相似性:货币刺激和投机狂热(房地产和股票翻三倍)导致的过估值。当前人工智能热潮和宽松流动性与之呼应,但日本泡沫更广泛(股票+房地产)。
• 差异:日本泡沫导致长达数十年的经济停滞(失去的十年)。美国经济更具活力,非科技领域的债务过剩较少。
• 风险水平:日本式的长期低迷不太可能,但人工智能股票等特定行业回调可能波及市场。
当前风险评估
• 风险水平:中高风险,但未达到历史泡沫的顶峰。估值高企(CAPE~37.9,巴菲特指标~210%)、科技股集中度高、看涨情绪(54%家庭股票配置)类似于泡沫时期,但基本面较强,投机狂热不那么广泛。
• 潜在触发因素:
• 人工智能预期落空:若生成式人工智能未达预期,科技股(如英伟达)可能大幅回调,因其在标普500中的权重过高。
• 地缘政治/经济冲击:关税、通胀复燃或中东紧张局势可能扰乱市场,尽管近期(例如伊朗)局势缓和降低了风险。
• 政策收紧:美联储意外加息或流动性收紧可能压低估值。
• 缓解因素:强劲的企业盈利、多元化经济增长和现代监管框架降低了1929年或互联网泡沫式崩盘的可能性。然而,若情绪转变或盈利不及预期,可能出现20-30%的回调,如2022年所见。
关键是还有多少流动性能够承接这么高的估值。 流动性多, 就有钱在Sideline上准备买, 流动性低,就有人要变现,而Sideline上的现金不多,这个要变现的人就要打折出售。
根据我买的数据,这个星期流动性没有跌,还是涨, 但是没有涨得多快。
有什么指标可以帮助确定这种转变吗?谢谢?
老毛的诗反应了他治国的理念,文人治国,凭的就是激情,富有想像力!
你家才子,跟老毛的高峡出平湖有一拼。
都是早了些,但最后都实现了的!
啊哈哈哈。。。。。。。。。
非常感谢解释
我考虑适量买qqq湿湿脚探探路,我是小白哈
没有短炒过,没时间。 但我想这是千百度 -7%就跑的原因。 短炒跟长持完全不一样,不用看基本面。
当前市场风险指标
1. 估值指标:
• 标普500 CAPE比率:经周期调整的市盈率(CAPE,基于10年平均盈利)为37.9(2024年12月),处于历史高位,仅次于互联网泡沫高峰(1999年约44.2)和2021年短暂的38.3。这表明估值偏高,但未达到互联网泡沫的极端水平。
• 巴菲特指标:美国股市总市值与GDP的比率达到创纪录的210%,远超互联网泡沫高峰的144%。这表明市场相对于经济产出的集中度极高,是过估值的警示信号。
• 市盈率(P/E):标普500的远期市盈率较高,但并非“疯狂”。“七巨头”(如英伟达、Meta)推动了大部分增长。与互联网泡沫时期(如Pets.com无盈利)不同,当前科技龙头有较强的基本面,但人工智能(AI)驱动的预期可能过于乐观。
2. 市场情绪:
• 看涨情绪:美国家庭股票配置比例达到创纪录的54%,超过互联网泡沫时期的51%。这反映了投资者的高度乐观,类似于泡沫时期,但尚未达到1999年或1929年的“狂热”水平。
• 投机活动:虽然没有互联网泡沫时期的“盲目竞价”,但人工智能股票和加密货币(如比特币创历史新高)的投机交易显示出局部狂热。散户投资者活跃度较高,但低于疫情期间的峰值。
• 泡沫信念:调查(如耶鲁大学2023年12月美国股市信心指数)显示,**47%**的受访者认为市场被高估,接近历史平均水平,远低于2000年或2021年的70%。这表明市场情绪偏谨慎,而非泡沫时期的狂热。
3. 杠杆与流动性:
• 保证金债务:与互联网泡沫时期保证金债务激增不同,当前杠杆水平尚未达到极端。低利率和宽松流动性推动了风险偏好,但未达到2000年代房市泡沫的次贷或1920年代的杠杆投机水平。
• 货币政策:联邦储备系统(美联储)2025年保持利率在4.25-4.50%,并预计降息,与过去泡沫前的宽松政策(如1920年代、2000年代)形成对比。然而,关税引发的通胀风险可能收紧条件,增加波动性。
4. 市场集中度:
• 前十大股票(如“七巨头”)占标普500市值的37%,接近历史最高水平,高于互联网泡沫时期的27%。人工智能热潮驱动的集中度增加了对特定行业(如科技)回调的脆弱性。
与历史股权泡沫的比较
1. 互联网泡沫(1995-2000年):
• 相似性:高估值(CAPE约44.2)、科技驱动的热情(互联网 vs. 如今的人工智能)、创纪录的家庭股票配置(51% vs. 54%)。当前市场集中度类似于互联网泡沫时期的科技股主导。
• 差异:互联网公司(如Pets.com)往往缺乏盈利或可行商业模式。当前科技巨头(如英伟达、Meta)盈利能力强,但被高估为人工智能增长。投机狂热程度较低,杠杆也较少。
• 风险水平:互联网泡沫导致纳斯达克下跌80%,熊市持续三年。当前风险较高,但由于基本面较强和狂热程度较低,风险低于互联网泡沫。
2. 1929年股市泡沫:
• 相似性:极端估值、家庭股票配置高(1999年48%,今日54%)、杠杆推动的投机交易(1920年代保证金债务猖獗)。
• 差异:1920年代缺乏监管和央行稳定措施,崩溃引发大萧条,远比近期更严重。当前市场得益于更强的经济基本面和政策工具。
• 风险水平:1929年式的崩盘因现代保障措施而不太可能,但如果估值崩塌,回调仍可能较深。
3. 日本资产泡沫(1985-1989年):
• 相似性:货币刺激和投机狂热(房地产和股票翻三倍)导致的过估值。当前人工智能热潮和宽松流动性与之呼应,但日本泡沫更广泛(股票+房地产)。
• 差异:日本泡沫导致长达数十年的经济停滞(失去的十年)。美国经济更具活力,非科技领域的债务过剩较少。
• 风险水平:日本式的长期低迷不太可能,但人工智能股票等特定行业回调可能波及市场。
当前风险评估
• 风险水平:中高风险,但未达到历史泡沫的顶峰。估值高企(CAPE~37.9,巴菲特指标~210%)、科技股集中度高、看涨情绪(54%家庭股票配置)类似于泡沫时期,但基本面较强,投机狂热不那么广泛。
• 潜在触发因素:
• 人工智能预期落空:若生成式人工智能未达预期,科技股(如英伟达)可能大幅回调,因其在标普500中的权重过高。
• 地缘政治/经济冲击:关税、通胀复燃或中东紧张局势可能扰乱市场,尽管近期(例如伊朗)局势缓和降低了风险。
• 政策收紧:美联储意外加息或流动性收紧可能压低估值。
• 缓解因素:强劲的企业盈利、多元化经济增长和现代监管框架降低了1929年或互联网泡沫式崩盘的可能性。然而,若情绪转变或盈利不及预期,可能出现20-30%的回调,如2022年所见。
关键是还有多少流动性能够承接这么高的估值。 流动性多, 就有钱在Sideline上准备买, 流动性低,就有人要变现,而Sideline上的现金不多,这个要变现的人就要打折出售。
根据我买的数据,这个星期流动性没有跌,还是涨, 但是没有涨得多快。
有什么指标可以帮助确定这种转变吗?谢谢?
老毛的诗反应了他治国的理念,文人治国,凭的就是激情,富有想像力!
你家才子,跟老毛的高峡出平湖有一拼。
都是早了些,但最后都实现了的!
啊哈哈哈。。。。。。。。。
非常感谢解释
没有短炒过,没时间。 但我想这是千百度 -7%就跑的原因。 短炒跟长持完全不一样,不用看基本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