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各种数据,模型,假设都不一样,屁股或左或右,很少真正独立客观的。加上媒体渲染,选择性失明,一般人很难看明白到底谁受益最多
用两个最简单的个例,分析一下税改前后实际收入(after tax)的变化,增加的百分比 (没有选择绝对值, 因为那样的话高收入阶层肯定减税更多)。
基本假设:夫妇二人一起报税,标准deduction, ordinary income。 又分两种情况, 无娃, 和2 娃标配,qualified for child tax credit。用的是2017 和 2018 的数据, 以保证可比性, 避免 因inflation调整的一些income thresholds, deduction和 credit 造成的影响。大而美法案中的一些新增免税和deduction对特定群体的减税影响没有反映在分析结果里面。
非常简单的初中算数, 没有 gimmick, 力求客观准确。
结果如下图表明, 就这两对夫妇来说, 15万左右以下收入的话受益相对较小,最受益者30-40万的区间。
实际上那才是大头
税改得到好处的永远是富人,因为穷人交的税少。
2017年税改最大的好处是减弱了AMT的影响。 相当多20万-70万这个档次收入的人来说,从前的AMT才是最哭笑不得的。 Trigger了AMT,其实抵扣多少就不太Matter了,反正需要按照AMT来交税。2017年提高了AMT的门槛。
有趣的是,大美丽法案没有说要把AMT POST 2017的规则延期。 那么就是还有可能回到2017以前吧?
如果回到2017以前,大美丽法案的好处就AT STAKE,因为很多人还是按照AMT交税。
, 惨啊
网上各种数据,模型,假设都不一样,屁股或左或右,很少真正独立客观的。加上媒体渲染,选择性失明,一般人很难看明白到底谁受益最多
用两个最简单的个例,分析一下税改前后实际收入(after tax)的变化,增加的百分比 (没有选择绝对值, 因为那样的话高收入阶层肯定减税更多)。
基本假设:夫妇二人一起报税,标准deduction, ordinary income。 又分两种情况, 无娃, 和2 娃标配,qualified for child tax credit。用的是2017 和 2018 的数据, 以保证可比性, 避免 因inflation调整的一些income thresholds, deduction和 credit 造成的影响。大而美法案中的一些新增免税和deduction对特定群体的减税影响没有反映在分析结果里面。
非常简单的初中算数, 没有 gimmick, 力求客观准确。
结果如下图表明, 就这两对夫妇来说, 15万左右以下收入的话受益相对较小,最受益者30-40万的区间。
实际上那才是大头
税改得到好处的永远是富人,因为穷人交的税少。
2017年税改最大的好处是减弱了AMT的影响。 相当多20万-70万这个档次收入的人来说,从前的AMT才是最哭笑不得的。 Trigger了AMT,其实抵扣多少就不太Matter了,反正需要按照AMT来交税。2017年提高了AMT的门槛。
有趣的是,大美丽法案没有说要把AMT POST 2017的规则延期。 那么就是还有可能回到2017以前吧?
如果回到2017以前,大美丽法案的好处就AT STAKE,因为很多人还是按照AMT交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