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扫盲贴,为什么股价下跌,会让上市公司的经营更加困难。处境更危险而不是更安全

咲媱
楼主 (文学峸)

现代经济,都是建立在借钱这个基础上的。不借钱的经济,叫小农经济,是不可能繁荣的。

 

现在假设某个李老板的公司,生产冰箱。

一开始冰箱的利润是10%,公司的工资场地等开支是每月6万元。

投资1块,利润1毛。老李有1百万本金,用于购买设备原料,一个月挣本金的10%,十万元。

减去公司开支,老李净利润4万元一个月。

 

隔壁老王一看你冰箱赚钱,他也有100万本金,购买了同样的设备,

然后他到银行,用这价值100万的设备作抵押,再借100万购买设备,

200万的设备,一个月挣20万元,付2万利息。

减去公司开支,净利润20万-2万-6万,=12万元。

 

隔壁老王想垄断市场,于是对冰箱进行降价销售,把冰箱的利润压到5%。

于是老李的公司,利润下降到一个月挣本金的5%,五万元。

减去公司开支,净利润为-1万元。亏损。

而隔壁老王,200万的设备,只挣10万元,减去公司开支,净利润4万元。

 

成功让老李破产。

 

现在隔壁老王上市。股票的价值,是100万元,相当于老王固定资产减去借钱的数字。

股市突然崩盘,股票的价值只值10万元。

这个时候,银行不干了,借给你100万元,是你拿价值100万元的固定资产的股票做抵押。

现在想借我100万元?门也没有。赶紧把差额给我补回来。90万元赶紧还。

现在隔壁老王麻烦了,只能赶紧再找别人借钱。

可是别人一看,你老王现在股票的价值就只有10万,还欠银行90万元,现在要问我借钱?

门也没有!

赶紧倒闭拍卖,银行想收回借款。

这就是破产的原理。

颤音
解惑
王武
你这是惟心主义经济学,企业最重要的是创新管理,赢利能力而不是借钱能力,依赖庞氏骗局发展会有什么后果?
咲媱
你这是古代来的吗?创新也是要钱的,研发是最贵的投资。赢利能力再强,斗不过投资杠杆和规模,给你个例子

现在假设某个李老板的公司,生产冰箱。

一开始冰箱的利润是10%,公司的工资场地等开支是每月6万元。

投资1块,利润1毛。老李有1百万本金,用于购买设备原料,一个月挣本金的10%,十万元。

减去公司开支,老李净利润4万元一个月。

 

隔壁老王一看你冰箱赚钱,他也有100万本金,购买了同样的设备,

然后他到银行,用这价值100万的设备作抵押,再借100万购买设备,

200万的设备,一个月挣20万元,付2万利息。

减去公司开支,净利润20万-2万-6万,=12万元。

 

隔壁老王想垄断市场,于是对冰箱进行降价销售,把冰箱的利润压到5%。

于是老李的公司,利润下降到一个月挣本金的5%,五万元。

减去公司开支,净利润为-1万元。亏损。

而隔壁老王,200万的设备,只挣10万元,减去公司开支,净利润4万元。

 

于是老李相信创新和管理提高盈利能力是关键,于是优化结构,成功减少公司开支1.5万元,

五万元-4.5万元,盈利0.5万元。

 

隔壁老王一看老李还没破产,于是再加杠杆,再拉了同学入伙,同学投一百万元,借了2百万元

同时把行业利润再压缩到3%。

老王:400万*3%=12万利润,减去4万利息,剩八万,再减6万开支,剩2万。一定要老李破产。

 

老李现在利润变成100万*3%=3万元,减去4.5万开支,亏损1.5万元。

成功让老李破产。

 

在资本杠杆和规模面前,没有什么是对手。

 

咲媱
而且盈利能力本身,都是大量投资研究的结果。必须资本雄厚,而抵押借款,发行债券,发行股票,都是扩张资本的办法
咲媱
对于很多上市公司,创新研发的经费都是非常庞大的,这不是小规模的公司能负担得起的。借钱越多,可能的盈利能力越大
c
cw
没钱,创新只能在肚子还没饿的时候在脑子里想想。肚子饿了,或者去卖力赚钱,或者去革命抢钱:)
咲媱
创新也是经济学,比如丰田创新改一个细节,一辆车节约1毛钱成本,研究耗费十万,是赚了,小车厂同样的研究成果,就赔死。
咲媱
个人在车库搞创新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个人或者小公司搞创新,就和民科没多少区别。
唐宋韵
老王,你不借钱创新是不能成产品的,现在社会不是小农经济。比如你有一项不粘锅专利,可以用铁炒勺,你准备自己办厂生产。
唐宋韵
设备需要50万,租产房每年10万,雇1个帮手每年10万。。。可是你的产品好,只要借到钱生产,两年就收回成本。
唐宋韵
如果你死不借钱。那么你伟大的创新只能胎死腹中,或者将专利贱卖,看人家融资以后挣大钱。
邵丰慧
创新还有一种方式,就是政府给钱,给的又不够真创新,但是够给大家发点钱,同时搞点噱头,于是,各个高校,创新出很多专利产品,

国家,学校,个人也都有了吹嘘的理由。

咲媱
这个假定,还忽略了发明的过程,也是需要很多钱的,做摸具,做实验,申请专利,都要很多钱。而且,还不一定市场上能卖。要评估
咲媱
以前我读书的时候就做过这种专利价值评估,发明里面90%都是赔本的。等贷款建厂之后,发现没有人买,才是常态。所以需要风投
邵丰慧
你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股市下行的时候,远离高接借贷的公司。
咲媱
这个是肯定赔本的。商业创新的投资其实因为风险非常高,所以审核非常严格,绝大多数创新,都是没有经济价值的。
咲媱
看来你还是懂经济的。股市下行的时候,资本负债比率是个非常重要的指标。要远离高负债公司。
唐宋韵
对。这牵涉到另一个问题:借钱不一定能挣钱、成功。但不要忘了,一个小农最多一贫如洗,而一个资本家可以做成比尔盖茨。
唐宋韵
人类的小农社会上万年,低水平重复。而在资本流动基础上的工业社会,在最近400年创造了高水准的技术和文明。
咲媱
资本的收益是和风险一致的。而创新是高风险高收益的经济行为,规模小了搞创新,那个是浪费,必定亏本的。
c
cw
所以高校很重要。中国高校都急着“创新”搞公司,静不下心来,结果只能拨弄皮毛,静不下心来做真正的创新需要的基础研究。
咲媱
现在很多人把创新当作经济的万灵药,其实是错误的。创新基本上是行业老大的专利,别人搞基本都是赔本。可是很多人不懂这个道理
咲媱
现在很多人把创新当作经济的万灵药,其实是错误的。创新基本上是行业老大的专利,别人搞基本都是赔本。可是很多人不懂这个道理
咲媱
高校的研究我最清楚,好歹接触过美国顶级学校的研究,绝对没有外面的人想象的牛逼。没有大企业支持的项目,基本没有经济价值。
邵丰慧
是你的故事讲的通俗易懂呀。
西
西东人8
王武兄为活跃书坛话题,贡献很大
王武
凡事有个度才行,海航,恒大从疯狂借款扩张到破产,教训是深刻的。资本主义经济学有一定道理,但绝不是科学
咲媱
海航恒大其实是中共的权贵资本,疯狂借款扩张,必须得有人借给他,负债都那么高了,为啥还有银行借?这都是权贵资本的特点
咲媱
就好像我在帖子里面的例子,如果隔壁老王是权贵资本,虽然资本只有十万,欠银行九十万,但是银行接到官员电话,再借他一千万。。
咲媱
我就问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四万亿的债,是哪个银行借出来的,用的什么抵押。为什么很小的资本可以借这么多钱?这不是正常的资本
H
Hurstian
贷款是用设备抵押的,不是股权。银行不能提前收贷
咲媱
我这个是为普通人看明白的简单比喻,实际上非常复杂,公司的股票价值,是和它的股票抵押借贷,还有新股发行等融资挂钩的,
咲媱
股票价格下跌,直接影响公司的融资能力,包括向银行借钱,发行股票债券融资,从而提高融资的成本,而融资成本提高能直接赚变亏
唐宋韵
老王,你知道我最近写关于纽约著名老建筑,即摩天大楼、桥梁、隧道等。我发现当年对每一项工程,很重要的一点是预算与性价比。
唐宋韵
多少钱、谁出钱、怎样收回投资等,不是光技术问题。像今天依然是大动脉的乔治华盛顿大桥,第一、第二宏伟但太花钱的设计都被否了
唐宋韵
这样的思路才有可持续性。纽约那些东东是有些老旧了,但依然好用,而且像过桥费足够维持保养和维修。
唐宋韵
相对比,国内将开工的舟山“最长”海底隧道,能有经济效益?。将来,一定会反省无数的钢筋水泥,如台兄所言,“教训是深刻的”。
王武
雷曼兄弟,安然这些也是权贵?
唐宋韵
一个没有监督的政府,当它“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时候,要小心它。当他开始全方位烂尾的时候,它跟中国梦是背道而驰的。
唐宋韵
资本中贪婪和未受到监督的部分,由资本系统去消化,同时监管部门吸取教训。。。但这种事情不会完全避免。
咲媱
性质完全不同,雷曼兄弟,安然等是自己扩张太快,但是并没有权力介入让他们得到无穷的贷款。破产的时候,债务和资本比例并不巨大
咲媱
绝对没有什么债务几万亿,资产几百亿这样的事情。因为没有银行会无抵押借这么多钱,雷曼等的债务和资本的比例是很接近的。
咲媱
所以中国下一个暴雷的,一定是银行。没有理由的坏账太多了。真正的私人银行绝对不会这么放高风险贷款。
c
cczz
哈哈,冰箱都一样,活该破产。冰箱有自己特色,还怕别人降价?!
咲媱
我这个是举个例子,不是在说冰箱,别以为冰箱有自己特色就不怕别人降价,这种“有特色”的办法,别人又不是学不会仿不了。
北美游历
100万设备的生产,工资场地6万。200万设备的生产,工资场地还是6万? 场地可能要double,工资变为1.5倍
咲媱
场地不用double,通常出租场地都是比较大的。普通工资略有上升,但是大头,比如经理,出纳,会技,工程师,开支基本不变。
咲媱
而且,我这个只是作个比喻,许多固定开销是不会变的,所以规模越大,分摊的开销就越小,这是管理学的常识
咲媱
我也没有计算购买双倍量的原材料可能得到的优惠。因为我的目的不是细节,是说明借款扩大生产规模能增强竞争力这个最基本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