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灯会元】一盏明灯之 请和尚屏却左右

孔雀羽
楼主 (文学峸)

河中府公畿和尚,

僧问:“如何是道?如何是禅?”

师以偈示之曰:“有名非大道,是非俱不禅。欲识个中意,黄叶止啼钱。”

 

湖南上林戒灵禅师,

初参沩山。山曰:“大德作甚么来?”

师曰:“介稗全具。”

山曰:“尽卸了来,与大德相见。”

师曰:“卸了也。”

山咄曰:“贼尚未打,卸作甚么?”

师无对。仰山代曰:“请和尚屏却左右。”

沩山以手揖曰:“喏!喏!”

师后参永泰,方谕其旨。

公畿和尚说:“是非俱不禅。”仰山曰:“请和尚屏却左右。”沩山一听, 随即以手揖曰:“喏!喏!”如此你还不明白, 将来墓碑上可以刻上几个字, 我是笨死的。

 

五台山秘魔岩和尚,

常持一木叉,每见僧来礼拜,即叉却颈曰:“那个魔魅教汝出家?那个魔魅教汝行脚?道得也叉下死,道不得也叉下死。速道!速道!”

学徒鲜有对者。

霍山通和尚访师,才见不礼拜,便驺入怀里。

师拊通背三下。通起拍手曰:“师兄三千里外赚我来,三千里外赚我来。”

便回。

哈哈哈,三千里外赚我来的还有平师兄。本来天天撩妹好不快活,现在得端正形象说法开示。哎,说法哪有撩妹爽。我本来很有女人缘的,现在美女都对我敬而远之,我也只能对美女避而远之,不划算啊!

霍山通和尚绝对不是同性恋, 更不是要占便宜, 而是知道秘魔岩和尚动不动就拿叉子吓唬人,于是用这一招来破他。道得也是死, 道不得也是死。还是是非俱不禅。一言不发, 驺入怀里, 正是屏却左右。无我,无汝,无众生。离开两边。本无两边。

 

湖南只林和尚,

每叱文殊普贤皆为精魅。手持木剑,自谓降魔。

才见僧来参,便曰:“魔来也!魔来也!”

以剑乱挥,归方丈。 如是十二年后,置剑无言。

僧问:“十二年前为甚么降魔?”

师曰:“贼不打贫儿家。”

曰:“十二年后为甚么不降魔?”

师曰:“贼不打贫儿家。”

即是一贫如洗, 哪里还有左右? 何须再打? 何须再降?你若看不明白,请重读我昨天的文章。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五灯会元】一盏明灯之 请和尚屏却左右 【五灯会元】一盏明灯之 心境俱空 【五灯会元】一盏明灯之 总是总不是 【五灯会元】一盏明灯之 东西南北死 【五灯会元】一盏明灯之 酪本一时抛
平等性
哈哈哈哈,师兄着相了。你就看这些大禅师们,又有几个是端正形象说法开示的?任运圆成,随心所欲,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孔雀羽
富密穷禅。密宗总是和皇家混在一起,富丽堂皇很重视仪轨。禅宗则是乡野村夫完全不重视形式。
平等性
也不尽然。以前宁玛巴就是家庭作坊,一代传一代。当时有些看起来极普通的藏民,涅槃后化虹光身,大家才知道原来是大修行人
孔雀羽
花教和蒙古大汗,白教和大明朱家,黄教和清朝皇帝。莲花生大士和藏王...

红教分前红和后红,中间隔二百年。

前红和藏王关系密切,后红很散漫。

孔雀羽
蒙密也是和蒙古大汗,唐密和唐朝皇室,东密和日本皇室。密宗一直走上层路线:)
平等性
是滴。富也好,贫也好,说到底,大家都有觉性,都有解脱的因。以前显密两宗总喜欢打嘴巴官司,其实我看真是没必要 :)
孔雀羽
唐密的消亡在会昌法难,唐武宗前的皇帝都宠信密宗,他信道教,派御林军把长安的喇嘛庙灭了,幸好空海跑得快回了日本
平等性
所以我觉得政教真的要分开。所谓成也是王,败也是王,靠君主来支持信仰,是一个危险的买卖 :)
平等性
空师兄讲到唐朝,让我想起了华严宗的法藏祖师开示武则天的例子。他用一点烛光和多面镜子,来显示一即是多,多即是一的法理,

很有创意,佩服,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