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拿到巴书在手的时候,随手一翻,看到书最后一页写着Zed is a platform of marginalised voices across the globe。我好奇之下继续去维基了这个Zedbooks,看它在2022年前还是worker owned publisher platform,只出版非小说类作品,non-fiction publisher(巴书出版于2018年)。2022年被Bloomsbury收购,后者是《Harry Potter》的出版商,当然也拥有很多诺贝尔奖和普利策奖的作者。我搜出来Zedbooks几位都很有意思的作者,明显的偏左的意识形态。因此我特地把这页纸拍了照片下来,留作纪念。因为,这个Zed出版社,已经成为历史,不再存在了。
其实关于巴勒斯坦的书,再往下细查,于我而言,除非我需要写关于它的学术论文,再做文献检索对我来说,已经没有巨大意义了。---“我知我所知,我知我所不知,依然还有,”我不知我所知,我不知我所不知。”然而,我还是非常为这页纸上的一段宣言而感动。“It has been subject to repeated acts of censorship by states and corporations.”不管它的其他偏向主观的宣言我承认还是不承认,这一句我相信一定是真的。
那天拿到巴书在手的时候,随手一翻,看到书最后一页写着Zed is a platform of marginalised voices across the globe。我好奇之下继续去维基了这个Zedbooks,看它在2022年前还是worker owned publisher platform,只出版非小说类作品,non-fiction publisher(巴书出版于2018年)。2022年被Bloomsbury收购,后者是《Harry Potter》的出版商,当然也拥有很多诺贝尔奖和普利策奖的作者。我搜出来Zedbooks几位都很有意思的作者,明显的偏左的意识形态。因此我特地把这页纸拍了照片下来,留作纪念。因为,这个Zed出版社,已经成为历史,不再存在了。
其实关于巴勒斯坦的书,再往下细查,于我而言,除非我需要写关于它的学术论文,再做文献检索对我来说,已经没有巨大意义了。---“我知我所知,我知我所不知,依然还有,”我不知我所知,我不知我所不知。”然而,我还是非常为这页纸上的一段宣言而感动。“It has been subject to repeated acts of censorship by states and corporations.”不管它的其他偏向主观的宣言我承认还是不承认,这一句我相信一定是真的。
我在找这本巴书的时候,当时亚马逊网自己已经售罄,后来第三方卖者才有货。其他的我不常用的旧书网页有书,但是都是需要从欧洲寄往北美,书的运费都是书的价格的一半以上(可能侧面反映先前美国大众对中东形势的理解和兴趣)。我用的最多的旧书网页没有存货,我可以看到有几十个人在等。因此,当我拿到这本从Oklahoma寄过来的书的时候,忽然对作者有了崇高的敬意,就下了决心无论如何也要把它翻完。阅读这本完全不是畅销书写法的作品,我觉得读来干涩无比,还要对付它的旁征博引,都是我完全不熟悉的,非常头大。(注:凡是没有参考文献的书,我觉得就当消遣资料读一读。因为只有推敲书的参考书目,读者才能更加深刻的理解作者论证的论点, 逻辑以及作者的同盟军。维基词条不太好拿来作为参考书录,而只能把它作为大数据矫正和归化过的信息。因为维基只代表21世纪初,进入了人类数据库的,电脑可以检索的知识海洋的表面。最起码,读者需要把维基的文献拿出来翻一下再判断----就是需要审视一下本词条的潜意识。----狄德罗作为18世纪的百科全书编者,他老人家在地下,若有所知,不知作何感想!所以写写自己的和读读别人的完全没有标注的博客,就真的是个消遣啦,读者大爷大姐大哥小美眉您们也别太当真)。我觉得能感觉到这位作者,也在世界的另一端和我呼吸这同一个地球上的空气。不管他想表达什么和立场是什么,在一个更多人只为着猎奇和消遣的心态而存在的读者世界里,因着他的思想碰巧能够到达地球这端的偶然,我才下了决心无论如何也需要把它翻完。世界上会有多少人真的在乎巴勒斯坦的难民们他们经受过什么呢?世界上真的有多少人每天都生活在一部分以色列人天天甚至一辈子对邻居的提心吊胆里面呢?平民永远都是受害者,而人们又不能选择从哪个母腹中被生出来。这样看来,佛教是最值得相信的宗教(哈,小k开玩笑啦, 我这样的逻辑,难道读者你也相信)。因为,如果人们投胎不能选择成为有头有脸的人物,那就一定要想办法投胎投到一个超强国度和假设为最为文明的土地上去做一个平民(不能成功的话,或者就直接像猪八戒那样,投胎到猪圈里去,吃吃那个睡睡以后被杀掉,更享福)。不小心投胎去一个据说要被淘汰的文明,但是国力无比虚弱的国家, 命运会该是多么的悲催!
而且更为悲催的事实就是,每一个人生来对别人的灾难和恐慌其实是没有联系的。人类赞美的同情心和同理心,就是本人和他人情感联系的建立,基于一个同样的灾难和恐慌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概率,也就是通过经验获得的。当然概率越大,联系的强度也就越强。这个人或者那个人,其实不是没有同情心,或者同情心过于泛滥----大家只是在日常生活中sample和自己生活印证的经验,而再次了获得情感。同情心贫瘠或者泛滥,并不是这个人爱的功能发生了障碍,而只是这个人爱的不够深,或者容易无效的付出自己的爱。而且现代社会,绝大部份人,认为战争是不应该的,同时愿意相信自己生活在一个理性和风险可以管理的世界里面。因此就算是明天可能面临战争之灾的现代人,今天还会浑然不觉(我瞎猜,2022年初,有一部分乌克兰人就是这样的)。不管怎样,这一群迎着一个主体的声音而发出不同声音的作者们所做的,不能拯救甚至改变任何人的命运。但是最伟大的地方就在于,他们为未来的人们继续留下了一个存疑的证据,让人们不至于盲信。这样的一个原则,该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而且, 感谢信息,消费,和资本社会,我们真的拥有无比强大的工具,可以更加轻易地比我们祖辈拿到无数鱼目混珠,难辨真假的信息。但是,任何轻易得到的免费信息,绝对需要抱着批判的态度----比如你在读这片免费的博文,而你没有付钱,你真的需要小心小k的灌水企图(没谁给我钱,但我在这里使劲抄书,不是为了假装显示我很牛逼的样子,你说我神经兮兮的在这干嘛?难道俺想装男生泡妞么?哈哈哈)。
与此相比,耶书由Weidenfeld & Nicolson出版,该出版商出版小说和非小说类书籍,比如2013年出版了著名的《我是马拉拉》。该出版商在1992年被法国出版商Orion购买,Orion的前身是19世纪的法国出版商。我稍微查了一下,更多的出版物是瞄准普通大众的popular culture, 它的著名作者们写侦探小说,电影小说,因此也非常符合耶书行文风格和渴望献给读者沉浸式阅读感受的文艺写作手法。
其实,这个世界不存在没有在商品市场上翻爬滚打的出版商。任何的文字,当它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商品书籍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就已经经历过专业作者为了读者而三思后才下笔的censorship, 编辑社的校正,以及能够在商业出版世界里存活的选择规律。如果我们以为,我们读到的都是作者的初衷,那就错了。如果我们以为,我们能够了解世界的真相,那我们就太骄傲了。如果我们以为,我们能够放下我们的偏见,那我们就太不了解自己了。因此,人的骄傲,不该是无知的骄傲,而应该是未知的骄傲。那就是,或许我们可以值得骄傲,因为我们可能和真相又接近了一步,最重要的是,我们为之付出了努力。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也许本来俄国就是从法国学来的。。。
========
说起投胎来讲,真是选择比努力强。
不过反过来收,选择,本身不也是一种努力?属于work smarter, not harder。
很多时候都一样,很多人拼命学习某个阶段,不就是为了上个好大学,进个好单位,出个好国么,那比自己单打独斗要快多了。选择是战略,努力是战术。选择属于选择主战场,努力才是打赢值得打的仗,不过这大概都是说去来容易。而且有些极端情况下,也说不定聪明反被聪明误,有些人的主战场就是嫁入豪门,也许进去才发现不是那么好。。。
====
查找“归化过的信息”都没找到出处,小K自己发明新词,这是牛人。。。
你的下一篇透漏的一些东西我倒是觉得学了(最少是刷新了吧)一些读书的方法。后来想想人在熟悉的领域大概就是越看越快。。。因为知道挑拣关键信息了。
很多误解的关键就在于佛教跟物理一样,都有不同的阶段。根据人的水平的不同,看见的世界也不一样。
我是慢慢发现,就像物理学,如果一个人没有建立次第、进阶的概念,直接跑到科学图书馆自己找书看,也会很迷惑。比如一会儿看见一本书说要精密测量,一会儿另一本书说测不准,再加上一会儿波、一会儿粒子。他自己要理清楚头绪也是很困难。
佛教也一样,不同的佛经也是谈的深浅、角度不同,一会儿空,一会儿有,开始都不能有整体架构。投胎只是一个角度的解释,究竟解脱、认识实相又是另一个更高、更究竟的层次。如果从空的角度、幻化的角度讲,连“人我”都空了,也就无所谓投胎了;但是从世俗的角度,还没解脱的角度讲,那还是有投胎的。玄奘写的《八识规矩颂》作为唯识宗的期末总结,就讲到投胎,“去后来先做主公”。
但投胎如果从原理上讲,本身就是一个迷惑的过程,人本来是无形无相的灵,没有形体限制的。只因为有些迷执,导致他必须以某个形象为自我,所以就执着不同的东西(身体或别的思维等)为我,(一个东西坏了--就是所谓的死了,他会快速地执着另一个东西为我,否则心里不踏实)。根据各个灵魂的因果果报,他可能执着一个人的身体为我,也可能执着动物的身体为我,或者天人的光体为我,甚至是跑到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净土(或其他佛土)从莲花里化生一个我。总之是必须有个形象依附着,他才觉得自己存在。每一期的迷执到某个形体,就是投胎。。。
自主投胎,是说这个人的心理已经相对清明,但是还不能彻底破除对形象的依附。他可以主动选一个形象执着。解脱者,(大概)也可以自主投胎,不过那个就不一样的。他们可以同时在不同的维度出现,不仅仅是限制在一个肉体里。
对形象的执着,可以分成三大类形象,这就是所谓的“三界、六道”,欲界、色界、无色界。饿鬼道,地狱,畜生,人道,天道,阿修罗道
三界和六道的关系是这样的:除了天道外的五道皆属欲界,而天道中的一部分也属于欲界,但其他部分则分属于色界和无色界。
说来话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