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岁,生在红旗下,共产主义狂飚时代。没有粮食,没有奶水,南瓜汁当主食。幸运的不久共产风止。不幸的是父亲丢了公职,落户社会主义新农村。 6岁,长在红旗下,农忙时负责烧饭。个子太矮,搭着凳子才能够着大灶锅。一不小心,凳子向外撑倒,人落于滚烫的锅中。惊天地泣鬼神的哭声引来邻居救援。不幸的是伤口反复发炎,留下永久标记。 13岁,社会主义有所松懈,每户可以养一头猪。生猪由食品站平价收购,可以获得三斤肉的奖励。平时负责打猪草有贡献,因此提出不我吃肉,买一本新华字典。当时正好是一斤肉的价钱。遭到胖揍,并殃及弟弟陪跪,委曲良久。最终也没有拥有过一本新华字典。 1 5岁,学校大批判专栏大拿,屡次为班级争得荣誉,一时成为红人,位列初中升高中的五人推荐小组成员,名义上有权从同学中推荐进入20%升高中。 16岁,农村开始包工制(性质上不同于后来的承包制),利用假日与周末挣了800个工分,达到峰值。 18岁,九月九日来到省城上大学,专程去火车站看火车。拿部分菜票换饭票,从此不再挨饿了,机灵吧? 19岁,参与发起反对官僚主义作风的学潮,接待过媒体包括美国之音的采访。作特委会主要写手,从此不受党的待见。 22岁,毕业留校任教。每班留校一人,由教职工选人,其他同学由党领导的分配小组决定。 27岁,研毕,业余时间开始创办外语培训学校,去国前学员达到千人。 29岁,六四之后正在办理公派出国访问学者因政策调整撂置。 30岁,被派遣省委社教工作队。名为培养,实则边缘化。即下决心去国。没有公派就自费。 3 1岁,一张单程票,来到博士邨,一切从零开始。 3 2岁,开始投资共同基金。 35岁,进入贝尔实验室。业余时间开始钻研股票。 36岁,进入大摩打杂。 3 7岁,第一次从股市赚到6位数。 38岁,第一次从股市赚到7位数。 39岁,辞职炒股、作为V C参与3G ASIC公司创建。与一个社区网站达成对赌。不久网站被收购,收到对赌回报,打回中国,作为退路一。不久泡沫破裂,失去资本,重返华街,埋头扛活。通读Sybase全部技术资料,不小心"挤走"了一位资深架构师(卡内基梅隆CS 博士)。 43岁,兜兜转转,终于转到心心念念的衍生品行业。 44岁,参投第一家餐馆,作为退路二。 45岁,参投化妆品公司。遇人不淑,十年后追回本金。 46岁,参投第二家餐馆。 4 7岁,次货衍生品泡沫破裂。 48岁,下岗。决心离开花街,再次创业。最终放弃高大上项目,这择开餐馆,梦想搭建一个中日餐平台,连开两家餐馆。 51岁,创业失败,平台梦碎。重返职场应卯。 55岁,第五次参投餐馆。 56岁,下岗,从此退休躺平。筹建出租房投资项目。等到筹备完毕,投资人资金不能出海。作为样版收入囊中的七个房子只好由几位发起人自己消化。 58岁,第六次、第七次参投餐馆。 59岁,参与创办国内某资管公司美国分公司。全部证照办妥。不幸遭遇COVID 19,一年不到熄火。个人资产首次超过2000年峰值。 62岁,第七次参投餐馆。开始投资健康。 计划65彻底退出出租房生意。 记个流水账,以防将来忘了,嘻嘻。
没有念书的话,也许会是这样:
现在7个餐馆?
我替你担份心。
现在应该放松休息,一辈子太努力奋斗,精神上崩得太紧。这个你无论写什么,包括锻炼身体注重健康,我都能感到你的紧张。一个人能崩紧的额度是天定的,适可而止。
最为惊险的是6岁,楼主命大福大,所以后面再怎么折腾都会没事
唯一一次是高一参加全国数学竞赛到地区所在中学培训2周,自己带粮票蒸米饭吃。
31岁才来美国,不容易。到了美国之后挺会折腾的。到现在还玩options, 是想快速积累财富,还是有点赌的心理。
虽然现在早就不钓了,太残忍;美国的游戏式钓鱼相对还好点,钓了就放。
就像内向的人,强迫外向,负面影响很大。可本身就是外向的,你让他闭嘴,玩完
不是贬低,而是我们在那个鼓励互相竞争的教育体制中长成,没有像在这里长大的孩子善于合作
既宽广又丰富。
啊哈哈哈。。。。。
在我认识的亲友,同学中,别人有过的磨难我都有份。小时候受苦,土插队,洋插队都有份。在国内的人生,除了改开考上大学,能想到的最倒霉的事情都会发生。
来美国的理想,就是能成为安安稳稳的中产阶级,不要再受罪了。没想到一路走来,倒霉的事情都没有发生。更没有想到,十几年前重仓买入现在市值最高的5大科技公司之一,一直拿到现在,结果可想而知。
感觉上帝让你受了多少苦,会还你多少幸福。
0岁,生在红旗下,共产主义狂飚时代。没有粮食,没有奶水,南瓜汁当主食。幸运的不久共产风止。不幸的是父亲丢了公职,落户社会主义新农村。
6岁,长在红旗下,农忙时负责烧饭。个子太矮,搭着凳子才能够着大灶锅。一不小心,凳子向外撑倒,人落于滚烫的锅中。惊天地泣鬼神的哭声引来邻居救援。不幸的是伤口反复发炎,留下永久标记。
13岁,社会主义有所松懈,每户可以养一头猪。生猪由食品站平价收购,可以获得三斤肉的奖励。平时负责打猪草有贡献,因此提出不我吃肉,买一本新华字典。当时正好是一斤肉的价钱。遭到胖揍,并殃及弟弟陪跪,委曲良久。最终也没有拥有过一本新华字典。
1 5岁,学校大批判专栏大拿,屡次为班级争得荣誉,一时成为红人,位列初中升高中的五人推荐小组成员,名义上有权从同学中推荐进入20%升高中。
16岁,农村开始包工制(性质上不同于后来的承包制),利用假日与周末挣了800个工分,达到峰值。
18岁,九月九日来到省城上大学,专程去火车站看火车。拿部分菜票换饭票,从此不再挨饿了,机灵吧?
19岁,参与发起反对官僚主义作风的学潮,接待过媒体包括美国之音的采访。作特委会主要写手,从此不受党的待见。
22岁,毕业留校任教。每班留校一人,由教职工选人,其他同学由党领导的分配小组决定。
27岁,研毕,业余时间开始创办外语培训学校,去国前学员达到千人。
29岁,六四之后正在办理公派出国访问学者因政策调整撂置。
30岁,被派遣省委社教工作队。名为培养,实则边缘化。即下决心去国。没有公派就自费。
3 1岁,一张单程票,来到博士邨,一切从零开始。
3 2岁,开始投资共同基金。
35岁,进入贝尔实验室。业余时间开始钻研股票。
36岁,进入大摩打杂。
3 7岁,第一次从股市赚到6位数。
38岁,第一次从股市赚到7位数。
39岁,辞职炒股、作为V C参与3G ASIC公司创建。与一个社区网站达成对赌。不久网站被收购,收到对赌回报,打回中国,作为退路一。不久泡沫破裂,失去资本,重返华街,埋头扛活。通读Sybase全部技术资料,不小心"挤走"了一位资深架构师(卡内基梅隆CS 博士)。
43岁,兜兜转转,终于转到心心念念的衍生品行业。
44岁,参投第一家餐馆,作为退路二。
45岁,参投化妆品公司。遇人不淑,十年后追回本金。
46岁,参投第二家餐馆。
4 7岁,次货衍生品泡沫破裂。
48岁,下岗。决心离开花街,再次创业。最终放弃高大上项目,这择开餐馆,梦想搭建一个中日餐平台,连开两家餐馆。
51岁,创业失败,平台梦碎。重返职场应卯。
55岁,第五次参投餐馆。
56岁,下岗,从此退休躺平。筹建出租房投资项目。等到筹备完毕,投资人资金不能出海。作为样版收入囊中的七个房子只好由几位发起人自己消化。
58岁,第六次、第七次参投餐馆。
59岁,参与创办国内某资管公司美国分公司。全部证照办妥。不幸遭遇COVID 19,一年不到熄火。个人资产首次超过2000年峰值。
62岁,第七次参投餐馆。开始投资健康。
计划65彻底退出出租房生意。
记个流水账,以防将来忘了,嘻嘻。
没有念书的话,也许会是这样:
现在7个餐馆?
我替你担份心。
现在应该放松休息,一辈子太努力奋斗,精神上崩得太紧。这个你无论写什么,包括锻炼身体注重健康,我都能感到你的紧张。一个人能崩紧的额度是天定的,适可而止。
最为惊险的是6岁,楼主命大福大,所以后面再怎么折腾都会没事
唯一一次是高一参加全国数学竞赛到地区所在中学培训2周,自己带粮票蒸米饭吃。
31岁才来美国,不容易。到了美国之后挺会折腾的。到现在还玩options, 是想快速积累财富,还是有点赌的心理。
虽然现在早就不钓了,太残忍;美国的游戏式钓鱼相对还好点,钓了就放。
就像内向的人,强迫外向,负面影响很大。可本身就是外向的,你让他闭嘴,玩完
不是贬低,而是我们在那个鼓励互相竞争的教育体制中长成,没有像在这里长大的孩子善于合作
既宽广又丰富。
啊哈哈哈。。。。。
在我认识的亲友,同学中,别人有过的磨难我都有份。小时候受苦,土插队,洋插队都有份。在国内的人生,除了改开考上大学,能想到的最倒霉的事情都会发生。
来美国的理想,就是能成为安安稳稳的中产阶级,不要再受罪了。没想到一路走来,倒霉的事情都没有发生。更没有想到,十几年前重仓买入现在市值最高的5大科技公司之一,一直拿到现在,结果可想而知。
感觉上帝让你受了多少苦,会还你多少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