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里第二个周六的傍晚,我们和往常一样饭后千步走。走过3条街穿过一个小学,在一个cul de sac的街口突然看见一个新的卖房牌子。房子在cul de sac里面的尽头,看着是全新(旁边还有一块儿空地)。房外的灯全都开着,温柔的灯光在夜色还未濛濛的黄昏里勾画着房子的轮廓,很温馨,房边和房后的大树(林)更吸引我们。看到先生眼睛里的光芒,我明白这个房子就是我们的家了。
房子买下以后才知道了详情:是两边的邻居把原房子从(搬到了养老院的)邻居手里买下,然后两家各割了一块儿地出来加在原地皮一起,申请分割成了(街尽头左右两边的)两块儿地皮。我们家是左边近1万尺地皮,右边的空地近9千尺。两家邻居自己做包工头,建造了我家的地基和(平地)一层,然后把原来房子搬到新一层上,再按code重做加厚外墙,屋里屋外水电房顶也全部重新做,又在房子前面加了一个两层高的入口和楼梯,所以整个房子状况和新房区别不大。而且还保持了我们灰常喜欢的MCM(mid century modern)的建筑风格。
轻松闲聊,大家周五愉快哈。
============================
话说我们2009年2月初(回国侍亲小半年后)回到加拿大,本来计划是把那时(由出租转成)自住的房子装修扩建成比较理想的退休屋,同时也有情无意滴看看附近的出售房子,做个比较。
2月里第二个周六的傍晚,我们和往常一样饭后千步走。走过3条街穿过一个小学,在一个cul de sac的街口突然看见一个新的卖房牌子。房子在cul de sac里面的尽头,看着是全新(旁边还有一块儿空地)。房外的灯全都开着,温柔的灯光在夜色还未濛濛的黄昏里勾画着房子的轮廓,很温馨,房边和房后的大树(林)更吸引我们。看到先生眼睛里的光芒,我明白这个房子就是我们的家了。
房子买下以后才知道了详情:是两边的邻居把原房子从(搬到了养老院的)邻居手里买下,然后两家各割了一块儿地出来加在原地皮一起,申请分割成了(街尽头左右两边的)两块儿地皮。我们家是左边近1万尺地皮,右边的空地近9千尺。两家邻居自己做包工头,建造了我家的地基和(平地)一层,然后把原来房子搬到新一层上,再按code重做加厚外墙,屋里屋外水电房顶也全部重新做,又在房子前面加了一个两层高的入口和楼梯,所以整个房子状况和新房区别不大。而且还保持了我们灰常喜欢的MCM(mid century modern)的建筑风格。
这条街不大,只有13户人家(包括那块儿地皮)。那时只有4家还在工作,其余都退休了。年龄从40多到近90不等,而且除了两家以外,都比我们大(10岁左右或更多)。有意思的是,街里有5家(包括我家)以前都是附近的住户,因为喜欢这条街搬过来住。其中一家更有意思:他们搬过来之前的房子正是我们搬过来之前的房子(并且比我们住的时间长),后来他们还在我们自卖那个房子时为我们做了签字见证。 哈哈,这个世界到底是大还是不大呢?
3月份的第二个周六我们搬进了新家。旁边的(建房)邻居马上带着兰花和巧克力来拜访,给我们讲了房子的历史,发给我们了从头到尾的几百张建房照片(这对我们以后的修理和改造非常有用)。 还给我们介绍了街上各家邻居的情况,特意说大家都很友好。
我们在这之前搬过几次家,每次和周边邻居关系一直都平安友好,不过是那种”彬彬有礼“的友好,有礼貌有距离,不过问和也不和邻居谈论自家或别人家的事儿。所以那时并不理解”友好“在现在这条街里的含义。
对不起,又写长了。先在标题后加个(1)吧。
谢谢读帖。
在像我们这种邻居都很熟关系很“紧“的小街里。 对在意邻里关系的人,买自住房时这个环境也是重要的。
帖子的题目没写清楚,对不起,下了首页再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