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的适当性
牛经沧海
2/17/2024
投资与打工的最大区别在于资本的安全性。打工投入的是人力资本。一般情况下人力资本相对稳定安全。警察,救火等等特殊职业除外。人力资本安全性低的职业往往报酬福利很高,是风险溢价。
投资的挑战是资本安全。每个人风险承受力不同,因此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投资建议。我通常杜绝向他人提供投资建议,自2000年至今,极少例外, 包括队友与儿子。
一个人的风险承受力有很多要素。比如资本大小,现金流,年龄,风险厌恶程度,等等。
不言而喻,资本较大的人风险承受力较强。最成功的财富管理,好像是耶鲁大学,业绩不亚于巴菲特,但他们参与很多不太透明的PE类投资,二级市场的股票占比极小。
如果拥有可靠的现金流,也可以承受更大的风险。年轻人的工资是现金流,中老年人的资产也会产生现金流, 比如出租房,二级市场股息,股权分红,固定收益的利息等等。
年龄是个重要考量。年轻可以承受更大的风险。幼儿不怕摔跤,他重心低。年轻人投资, 就算亏废了,损失可能也不会太大,从头再来也不难。
风险厌恶程度是一个人的个性,很难改变。大多数人亏一万块的痛感远远超过赚一万块钱的快感。有很多心理学实验证实。个人而言,我比较容易忘掉亏钱的痛感,对赚钱的快感更加享受。正相反,我的队友风险厌恶程度极高。我二周前看了一下队友账户,75%短债、现金,25%股票。因为二人风险偏好截然不同,我们一直各管各的钱(以前写过二人相处之道,不是一个人要说服另一个人)。现在我接管队友的IRA账户。以前我也接管过这个账户,但是遇到熊市大底的时候,队友就很痛苦,结果就清仓了。毫无例外,不久之后市场反弹,又迟迟裹足不前。你想等回调入场,它就是不回头。
风险厌恶影响又多大?很大。我目前的现金流大约是队友4倍,IRA2.5倍,证券账户3倍以上。多出来的钱肯定不是抠出来的。我在美国工作前后大约16年多,中间两度离职三次创业失败,再加2016年提前退休。队友则任劳任怨工作了近25年退休。来美国32年,大约前十年各出一半家用,中间十年队友出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后三十年队友出四分之一以下。
总而言之,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 每个人都有一个风险的适当性。既然连我的队友我都不会评价,当然不会妄议陌生人的风险的适当性。能让自己睡好觉,感到舒服的风险,就是适当的风险。
不作任何投资建议。
还借钱给朋友对付马金扣,一时传为神奇,因为很多人都投股市,股市那时候跨了没人有现金,但我要他买点,他拒绝。没办法,人各有志。投资上我们各搞一套。
懵圈了 :)
到甜点哪?
再婚领结婚证的,是夫妻,另一种是因为财产和孩子的原因不登记结婚但是同居恩恩爱爱。到底哪一种?
是我老公,不是外人,他喜欢搞税,每年这个时候就进来我的账户的,一年看一次吧,大家都笑死了。他们以为是有坏人进入。
最好的建议是不建议。
每个人都是自由的,但不同的选择,会让一些人在人生旅途中迷失。以为只有听别人的建议,才能走好人生的路。其实路怎么走,你的内心早已做了决定。
“来美国32年,大约前十年各出一半家用,中间十年队友出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后三十年队友出四分之一以下。”
看你这个, 结婚后, 就是AA, 这在中国人家庭, 很少这样管理。
两人相处开心, 每天过的和平, 这是婚姻的硬指标, 你们模式很好, 可喜可贺!
你这让队友在余生出 1/4以下, 说明你管理你这边的, 很好。
再想想,你的模式越想越好, 因为你们双方都有原生家庭要照顾, 所以, 你这方法可以避免吵架的。
我家, 我名下的退休基金我自己管, 他名下的自己管, 他还管我们两人名下的投资账户。
我们婚后的钱, 每一分都在一起的。
一起同甘共苦的
我认真看了ID, 才知道是你。
久违了, 帅哥!
高回报的用免税股票账户(英国),加上公司ESPP补贴,3条腿走路。退休金账户保守,免税股票账户高回报,ESPP稳赚不赔高于大盘年收益率2-3倍。。
侄辈读书都是一帮到底
那是30多年前了。家中大钱还是老婆出。
30多年前老留带来的传统中国文化思想。现在的年轻人不会这么干了。
风险的适当性
牛经沧海
2/17/2024
投资与打工的最大区别在于资本的安全性。打工投入的是人力资本。一般情况下人力资本相对稳定安全。警察,救火等等特殊职业除外。人力资本安全性低的职业往往报酬福利很高,是风险溢价。
投资的挑战是资本安全。每个人风险承受力不同,因此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投资建议。我通常杜绝向他人提供投资建议,自2000年至今,极少例外, 包括队友与儿子。
一个人的风险承受力有很多要素。比如资本大小,现金流,年龄,风险厌恶程度,等等。
不言而喻,资本较大的人风险承受力较强。最成功的财富管理,好像是耶鲁大学,业绩不亚于巴菲特,但他们参与很多不太透明的PE类投资,二级市场的股票占比极小。
如果拥有可靠的现金流,也可以承受更大的风险。年轻人的工资是现金流,中老年人的资产也会产生现金流, 比如出租房,二级市场股息,股权分红,固定收益的利息等等。
年龄是个重要考量。年轻可以承受更大的风险。幼儿不怕摔跤,他重心低。年轻人投资, 就算亏废了,损失可能也不会太大,从头再来也不难。
风险厌恶程度是一个人的个性,很难改变。大多数人亏一万块的痛感远远超过赚一万块钱的快感。有很多心理学实验证实。个人而言,我比较容易忘掉亏钱的痛感,对赚钱的快感更加享受。正相反,我的队友风险厌恶程度极高。我二周前看了一下队友账户,75%短债、现金,25%股票。因为二人风险偏好截然不同,我们一直各管各的钱(以前写过二人相处之道,不是一个人要说服另一个人)。现在我接管队友的IRA账户。以前我也接管过这个账户,但是遇到熊市大底的时候,队友就很痛苦,结果就清仓了。毫无例外,不久之后市场反弹,又迟迟裹足不前。你想等回调入场,它就是不回头。
风险厌恶影响又多大?很大。我目前的现金流大约是队友4倍,IRA2.5倍,证券账户3倍以上。多出来的钱肯定不是抠出来的。我在美国工作前后大约16年多,中间两度离职三次创业失败,再加2016年提前退休。队友则任劳任怨工作了近25年退休。来美国32年,大约前十年各出一半家用,中间十年队友出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后三十年队友出四分之一以下。
总而言之,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 每个人都有一个风险的适当性。既然连我的队友我都不会评价,当然不会妄议陌生人的风险的适当性。能让自己睡好觉,感到舒服的风险,就是适当的风险。
不作任何投资建议。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风险的适当性 员工年宴,欢聚一堂 IWM走势与Wyckoff典型累积模型 股市大概率没有到顶,但回调随时可能 QQQ考古更新02/16/2024
还借钱给朋友对付马金扣,一时传为神奇,因为很多人都投股市,股市那时候跨了没人有现金,但我要他买点,他拒绝。没办法,人各有志。投资上我们各搞一套。
懵圈了 :)
到甜点哪?
再婚领结婚证的,是夫妻,另一种是因为财产和孩子的原因不登记结婚但是同居恩恩爱爱。到底哪一种?
是我老公,不是外人,他喜欢搞税,每年这个时候就进来我的账户的,一年看一次吧,大家都笑死了。他们以为是有坏人进入。
最好的建议是不建议。
每个人都是自由的,但不同的选择,会让一些人在人生旅途中迷失。以为只有听别人的建议,才能走好人生的路。其实路怎么走,你的内心早已做了决定。
“来美国32年,大约前十年各出一半家用,中间十年队友出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后三十年队友出四分之一以下。”
看你这个, 结婚后, 就是AA, 这在中国人家庭, 很少这样管理。
两人相处开心, 每天过的和平, 这是婚姻的硬指标, 你们模式很好, 可喜可贺!
你这让队友在余生出 1/4以下, 说明你管理你这边的, 很好。
再想想,你的模式越想越好, 因为你们双方都有原生家庭要照顾, 所以, 你这方法可以避免吵架的。
我家, 我名下的退休基金我自己管, 他名下的自己管, 他还管我们两人名下的投资账户。
我们婚后的钱, 每一分都在一起的。
我认真看了ID, 才知道是你。
久违了, 帅哥!
高回报的用免税股票账户(英国),加上公司ESPP补贴,3条腿走路。退休金账户保守,免税股票账户高回报,ESPP稳赚不赔高于大盘年收益率2-3倍。。
侄辈读书都是一帮到底
那是30多年前了。家中大钱还是老婆出。
30多年前老留带来的传统中国文化思想。现在的年轻人不会这么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