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前,学农追记

c
coach1960
楼主 (文学峸)

1975年9月底,我们体校来到土默特右旗,“二十四顷地”公社学农劳动。

这个村子很大,交通便利,很宽的道路两旁是笔直的窜天杨树。大片肥沃的土地种植着玉米和高粱,村子里居然还可以看到四轮拖拉机这样的农具。由于“以粮为纲”的政策限制,村民的生活水平一般。

我和另外三名同学被安排在一家农家的厢房里。土炕挺宽大的,平时没人住,一口大锅用来熬猪食,室内苍蝇的密度和粪坑周围差不多。

刚来的头两天,关于伙食问题就闹了一场风波。我们体校的伙食标准是21元/月,学校把每人每天7毛的伙食费交给大队,他们在大队部给我们开火做饭。

一日三餐主食是小米粥,窝头,高粱米饭,青菜烩土豆粉条。每人早上一枚鸡蛋是唯一的蛋白质。关键的问题是饭量受限制,有的同学还没有吃饱就没有饭了。每天吃饭的时候,村子里成群的大人小孩跑来围观。

学校带队的老师到公社找来一名干部和村里协商,发现了问题所在。原来这个村子每年都接待城里来学农劳动的学生。村里提供伙食,都是这个标准。今年体校的学生来,每人每天特意发给鸡蛋一枚。7毛钱的伙食费,只买一个鸡蛋,大队长自知理亏,马上改善了伙食。

半个月的劳动都是大强度的。有一条1公里左右的灌溉渠,淤积沉淀了多年,我们用了3天时间就完成了清理。其实,每天的农业劳动,远没有运动训练(特别是中长跑项目)辛苦。我们每天仍然要出早操,保持一定的训练。

最后的一天很有意思。到了夜里十一点多钟,队长悄悄地通知同学们到大队部食堂“开会”。给我们准备了油炸黄米糕,炖肉送行。饭还没有吃完,就来了许多村民,大家一起 “消灭法西斯,自由属于人民”。

最后要说一下,村子的不远处屹立着一座规模宏大的天主教堂。这样的建筑在现实生活里是从来没有见过的,我们是又吃惊,又好奇。多年以后,才对“庚子之乱”那段历史有了全面的了解。

r
rmny
那时手扶拖拉机还是比较普及的
最接近太阳的人
我们学农,就在学校边上开垦了块空地,种了红薯,花生。
最接近太阳的人
毛主席的功劳
r
rmny
以前有个小说叫新来的小石柱,他们也学农
r
rmny
其实当时应该多养马
r
rmny
林彪也指出机械化不适合中国国情,骡马化更好
最接近太阳的人
挖“砂浆石”?
r
rmny
那是向阳院的故事
c
coach1960
我以前记得是1974年学农,和同学核实了一下,原来是1975年。看来自己的记忆有时也靠不住
r
rmny
记这日子应该有些参照物-你们学农的同时是批水浒还是学专政理论还是反击右倾翻案风
c
coach1960
我们的参照物是在学农的前后,参加了什么比赛
r
rmny
你们学校没政治学习显然领导思想右倾
蒋闻铭
教练好文章。
米奇的厨房
还是很落后,90年代末,我资助了土默特左旗的一家兄弟两读书到初中,他们妈妈是被卖到当地的,40岁就中风了,过年的做好的吃

食是一大筐子白面馒头,义工给我邮寄的照片

c
coach1960
非常感谢你的爱心扶助!土默特右旗比左旗稍好一些
c
coach1960
学农重点是社会实践,校园里不能获得
i
ireadwrite
说到教室,我去年才知道,我的老家

也有一座教堂(忘了是基督教还是天主教的,我没亲自去过),很久以前建的(可能有超过百年的历史)。

想不到外国传教士竟会到我老家这样的乡下农村地区传教。这是"老革命区",二十年代初期(中共成立二年后?)就有共产党人来到这里活动,抗日战争时期是东江纵队的活动区域之一,解放前这里就建立了共产党的县政府和武装力量。但据说解放前教堂一直有活动,解放后才没了。幸运的是,教堂即使是在文化大革命也没被毁,可能是因为没有活动。

c
coach1960
传教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从偏远贫困地区开始。。。
i
ireadwrite
嗯,有道理
t
tomcat801
7毛钱的伙食费不低,应该吃饱吃好!我那时每月十二元左右,食堂的青菜5分钱一份,一毛钱的菜就有肉了一毛五就是排骨或丸子!
t
tomcat801
我们是把操场开了荒种菜!还天天晩上去值班看守!收了菜都送学校食堂了!!
c
coach1960
上大学时知道,江浙地区的体校当年也是这个伙食标准,吃的比北方好太多了
g
gweipwu
1975年6月-9月在清华大学集训4个月篮球,住13号楼,吃1块钱/天 的伙食,请问教练这个标准如何?

我们离开时给教练曹葆华教授(当时应该是副教授)一件军大衣和200斤好大米,。。。

f
f2022f
那是林彪不懂现代化。
c
coach1960
1元/天是少年/业余运动队的标准(集训),专业体工队是45元/月,国家队是60元/月
c
coach1960
老Wu,你的篮球水平很高呀,佩服:)
g
gweipwu
没有,如果有你那个体格就好了。